何永明
摘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順利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及工程的安全度,因此加強對房屋建筑中的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從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施工技術 、條形基礎施工技術 、板式基礎的施工技術 以及鋼筋項目的施工技術 等方面對房屋建筑中的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yè)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房屋建筑 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TU375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我國的城市建設當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鋼筋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在整個建筑業(yè)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成為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鋼筋混凝土工程質量的好壞,與模板、鋼筋、混凝土澆筑等施工過程的質量好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只有對每道施工工序都進行嚴格的把關,才有可能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能夠達到相關要求與標準。
1 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施工技術
1.1 施工前的準備。要對圖紙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研讀,要了解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要掌握好施工的配合比,依基礎的尺寸來選取不同型號和類別的鋼模。如果使用的是木模板的話,則需要將不同尺寸的模板都準備好,然后由放線員在澆筑完成的基礎墊層上,將基礎臺階線及外邊線都彈出來。
1.2 模板的安裝。逆差基礎的模板向來都是側模板,并且是可以把墊層當作底模的。當開始給模板支架時,就需要開始考慮因混凝土的流性而產生的側壓力問題,要盡量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發(fā)生脹模的情況。
1.3 鋼筋的綁扎工作。在開始綁扎前需要先依圖紙的要求來計算下料所需的長度,然后在根據該長度進行鋼筋配料,在下料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鋼筋因彎折或彎曲而出現的變化,并且還應考慮到混凝土在鋼筋彎曲、彎折、保護層等方面的相關規(guī)定,最后再進行下料長度的計算。
1.4 澆筑混凝土。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前,需要先對鋼筋工程與模板工程進行驗收,并做好隱蔽工程的各種驗收記錄工作,只有保證全部都驗收合格之后,才能開始混凝土的澆筑施工,澆筑前應該先將模內清理干凈,同時還要對基礎底部進行澆水,并確保其一直處于潤濕狀態(tài),但是不能出現積水,在正式施工時配合比的準確性一定要有保障,同時還要將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好。
1.5 模板的拆除工作。側?;炷猎趶姸确矫?,需要能夠確保其自身的棱角以及表面都要不會出現損壞。
1.6 混凝土的養(yǎng)護操作。當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后,2個小時內在正常的條件下且氣溫不小于15℃的情況下,應該對其實施覆蓋性的澆水養(yǎng)護,保證混凝土能在一段時間內實現水泥水化作用所需,其進行澆水養(yǎng)護的時間,無論是碎玉硅酸鹽水泥還是普通的硅酸鹽水泥都不能少于7天;對添加礦物料或其他外加劑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對其他品種的水泥,其養(yǎng)護時間應按照水泥自身狀態(tài)來確定。如果有條件,可以使用不透水、不透氣的薄膜進行養(yǎng)護。將混凝土的表層用薄膜嚴實的包裹起來,在其不失水分的狀態(tài)下獲得更好的養(yǎng)護。
2 條形基礎施工技術
2.1 混凝土的澆筑。在兩側模板上按照混凝土基礎的頂面標高將標高線依次彈出來;若用的是原槽土模,則需在基槽的土壁上交叉釘入10cm長的標桿,同時應該在表面留出一部分,要保證標桿面同基礎頂面的標高處在持平狀態(tài),標桿的間距約為3m。
2.2 連續(xù)分層澆筑。按照基礎的深度應該對混凝土進行分段分層的連續(xù)性澆筑,基本不留施工縫。各層各段之間應該是互相銜接的,每段之間的澆筑長度要在2-3m的范圍內,即逐層逐段階梯式向前。
3板式基礎的施工技術
3.1 板式基礎。這種基礎具有板厚的特點,其中最厚的部分甚至可達1m。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是其具體的施工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放線過程中:放線工作在平整玩大面積墊層澆筑后,要確定房主柱子的具體位置。這項施工完成之后要進行反復的檢驗,當可以確定沒有任何錯誤后才能開始綁扎。要保證柱子的框線是明顯的,若需要設置后澆帶,則后澆帶的線也需要放出并明確標注。
3.2 綁扎鋼筋。多數都是上下兩層鋼筋,每一層都在縱橫兩個方向綁扎上下皮鋼筋。要按照圖紙上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綁扎,同時要認真的核查隱蔽工程的驗收記錄。上下兩層間要有一定數量的撐鐵,撐鐵的規(guī)格不能少于20mm。柱子插筋的位置要準,綁扎完成后要進行核查。
3.3 安裝模板。這部分要考慮的是混凝土產生的側壓力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變大,要將側模部分的支護做好,同時還要對其進行整體的加固,以免其發(fā)生脹模。
3.4 混凝土的澆筑。首先應該清理干凈模板中的雜物,之后澆水潤濕。由于其基礎厚而且面積大,這就決定了其可以依大體積混凝土的相關標準來施工。這主要是因為它的特點是體積大而且水化熱量大,這就致使其內部溫度過高,極有可能會出現有溫差大而導致的混凝土裂縫。而在進行澆筑時則要使用分層澆筑法,這主要是為了能及時的將水泥的水化熱都散出去。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對基礎整體性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都會要求混凝土澆筑時具有連續(xù)性。至于施工工藝方面,則應該進行分層澆筑和夯實,同時還要確保雙層混凝土能在初露前結合,不會出現施工縫。如果是某些特別的條件下,則允許在基礎上設置后澆帶,操作方法是在大體積的混凝土部分預留出后澆施工縫,使整塊的混凝土可以分成若干塊來進行澆筑,待澆筑的混凝土已經養(yǎng)護干縮后,再對后澆帶進行補償收縮混凝土的澆筑,讓其連成整體?;炷翝仓戤吅?,在硬化之前的1-2小時內,應該及時的進行抹壓,避免出現沉降裂縫。澆筑的方案要按照實際施工要求來進行選則。
4鋼筋項目的施工技術
第一,對鋼筋網進行綁扎。假如鋼筋網是雙向主筋的,我們就要把鋼筋交叉點都扎牢。在進行綁扎時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應該將綁扎點相鄰的鋼絲扣設置成八字形的,這主要是為了避免網片出現變形。
第二,若基礎的底板為雙層鋼筋網,那么就需要我們在上層鋼筋網的下方安裝鋼筋撐腳,這主要是為了防止鋼筋的位置出現偏差。
第三,需要讓鋼筋的彎鉤向上,而不是讓其偏向某一邊,需要朝下的只有雙層鋼筋網中上層鋼筋的彎鉤。
第四,如果獨立柱的鋼筋基礎是雙向的,那么久應將長邊的鋼筋置于短邊鋼筋的下部。如今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就是進一步的在施工中對新型建材的運用、對能源的再利用。這既是能源利用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是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至于高性能的鋼筋混凝土,就基本可以將材料性能、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保結合在一起。
第五、鋼筋在施工中的鏈接方式主要有機械連接方式、焊接方式以及捆扎連接方式,連接的原則為鋼筋連接點盡量在受力較小的部位,同時要盡量減少接頭數量。在鋼筋連接中其中采用較多的為焊接連接方式與機械連接方式。
結語
建筑單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當中,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采取各種有效手段,加強混凝土施工當中的施工設備、施工工藝及施工管理工作,確保各施工程序都能夠嚴格地按照施工規(guī)劃進行。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的過程當中及施工完成后,相關單位一定要組織人員對各工序及成品質量進行細致的檢查,以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北春.淺談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12).
[2]楊迪,高文君.淺談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0).
[3]陳慧琳.淺談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2):150-150.
[4]周森.淺談大體積混凝土基礎施工技術[J].建材發(fā)展導向,2012(3):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