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昱
(天津財經大學 研究生院,天津 300222)
區(qū)域競爭力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戰(zhàn)略力量,京津冀區(qū)域發(fā)展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一個新的增長極,推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通過分析京津冀三地財政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不僅能夠清晰地認識各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而且能夠為探討京津冀教育協同發(fā)展問題提供參考。本文對北京、天津、河北三個地區(qū)的財政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別進行了實證研究。
經濟增長以地區(qū)生產總值(GDP)來表示,財政教育支出(EDU)反映政府教育事務支出,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各級各類職業(yè)教育等。本文即是以地區(qū)生產總值(GDP)和地方財政教育支出(EDU)兩個時間序列來分析京津冀三地財政教育支出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除2013年原始數據引自京津冀各地《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外,本文其余原始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局網站。因1998年以前的教育支出統計沒有與文化、衛(wèi)生區(qū)分,1998~2006年是以教育事業(yè)費統計,2007年開始以地方財政教育支出統計,所以,本文選取1998~2013年近16年的數據作為樣本區(qū)間。
為了盡可能消除異方差現象,更好地分析各地地區(qū)生產總值(GDP)和財政教育支出(EDU)之間的關系,將GDP和EDU取自然對數,分別用lnGDP和lnEDU來表示。
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前,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平穩(wěn)性的檢驗。因為不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容易造成偽回歸現象。檢驗時間序列平穩(wěn)性比較常用的方法是ADF單位根檢驗法,本文即是采用此方法,運用Eviews6.0軟件對lnGDP和lnEDU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的lnGDP和lnEDU的原數據均不平穩(wěn),對各變量進行二階差分后,各變量(DDlnGDP和DDlnEDU)的ADF值均小于10%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因此,各變量在二階差分后平穩(wěn)。
表1 ADF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通過后,我們就可以對各變量進行協整分析。協整檢驗考察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一般來說,協整檢驗有兩種方法,一種是E-G兩步法,另一種是焦?jié)h森檢驗法。本文采用焦?jié)h森協整檢驗法,對京津冀三地的lnGDP和lnEDU進行協整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跡統計量檢驗結果顯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天津和河北的lnGDP和lnEDU兩個變量之間存在一個協整關系,而北京的lnGDP和lnEDU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兩個協整關系。因此,京津冀三地的時間序列l(wèi)nGDP和lnEDU之間均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
表2 跡統計量檢驗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考察的是一個變量的過去行為對另一個變量當前行為的影響。本文在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時,滯后階數選取1、2和3,結論如下:滯后階數為1時,接受原假設,北京的lnGDP不是lnEDU的Granger原因,但lnEDU是lnGDP的Granger原因;而天津與河北的lnGDP是lnEDU的Granger原因,但lnEDU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滯后階數為2時,接受原假設,北京和河北的lnGDP和lnEDU兩個變量互不是對方的Granger原因,而天津的lnGDP是lnEDU的Granger原因,但lnEDU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滯后階數為3時,北京的lnGDP不是lnEDU的Granger原因,但lnEDU是lnGDP的Granger原因;天津lnGDP是lnEDU的Granger原因,但lnEDU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河北的lnGDP和lnEDU兩個變量互不是對方的Granger原因。
依據表4,北京的估計方程為:
表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表4 回歸方程OLS估計
上述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京津冀三個模型的可決系數和F值都很高,說明三個模型整體的擬合優(yōu)度都較好。北京lnEDU的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由回歸方程可知,北京的lnEDU對lnGDP的長期彈性為0.7293,表明在1998~2013年間,北京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即北京市財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個百分點,北京市經濟增長就增加0.7293個百分點;同理,天津的lnEDU對lnGDP的長期彈性為0.8019,表明天津市財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個百分點,天津市經濟增長就增加0.8019個百分點;而河北省的lnEDU對lnGDP的長期彈性為0.6930,表明河北省財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個百分點,河北省經濟增長就增加0.6930個百分點。
總體上看,北京、天津、河北三個地區(qū)的財政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均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財政教育投入是推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天津、北京的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要略大于河北。
綜合以上分析,京津冀的財政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都互相促進,如何充分利用三地區(qū)的教育資源,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互動作用,是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界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實踐內容。因此,為推動京津冀教育和經濟的協同發(fā)展,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繼續(xù)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對本文原始數據分析顯示,1998~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年平均財政教育支出增長率都超過20%,但河北省的年平均教育財政支出增長率要略低于北京和天津,而且河北省是一個人口大省,這樣,河北的人均教育投入又遠低于北京和天津。
京津冀地方政府應充分認識教育對本地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加財政教育支出,優(yōu)化教育支出結構,既考慮不同地區(qū)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特點和側重點,更要兼顧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的需要,制定不同教育類型的財政支持政策,促進京津冀教育協調發(fā)展及其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從而實現京津冀教育和經濟長期的均衡發(fā)展。
(2)建立京津冀教育區(qū)域合作發(fā)展機制。2009年3月,京津冀簽訂教育合作協議,三地將在師資、實驗室、供求信息等方面實現合作,資源共享。受歷史、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教育和經濟發(fā)展水平有明顯的差異。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地區(qū)教育的發(fā)達地區(qū),應在京津冀區(qū)域教育合作中發(fā)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既要深刻認識區(qū)域教育不平衡對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影響,承擔起必要的責任,又要將這一責任積極賦予行動,穩(wěn)步推進京津冀區(qū)域教育合作,進而推進京津冀地區(qū)經濟的協調、穩(wěn)定發(fā)展。
[1]屈晶.我國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21).
[2]高月梅,殷功利,葉新平.安徽教育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7).
[3]李興江,高亞存.甘肅省教育財政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財會研究,2012,(3).
[4]吳惠,劉志新.中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模型[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3).
[5]于凌云.教育投入比與地區(qū)經濟增長差異[J].經濟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