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紅權涂全成
不落幕的“雙交會”
□黎紅權涂全成
太公廟村蔬菜種植培訓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太公廟村地處陳倉區(qū)虢鎮(zhèn)東部、八百里秦川腹地,是國家級文物編釧的出土地,今年8月又出土了戰(zhàn)國平陽城遺址和秦武公墓,為周秦時期文化昌明之地?!拔锶A天寶,人杰地靈”,用來形容太公廟村剛好合適。如今的太公廟村,早在2005年就開始無公害蔬菜集約化生產,已成為聞名八百里秦川的蔬菜專業(yè)村。2008年,黨員干部現(xiàn)代遠程教育走入太公廟,太公廟人從中發(fā)現(xiàn)了新天地,經營思路隨之一變,推出了一個不落幕的“雙交會”。
“本人有幾十畝的菠菜上市了,歡迎來訂購?!狈N植大戶呂巖龍在網站上、微博上都發(fā)布了這條消息后,踏踏實實地熄燈睡覺。這兩年呂巖龍賣菜不再愁了,銷售渠道的增多使他不怕蔬菜賣不出好價錢,尤其是這個網絡銷售,發(fā)布消息后坐等訂單上門,省心省力。
農超對接“被團購”。太公廟村依托遠程教育,把本村的“農產品交易會”搬到了網上,并積極向訂單客戶、蔬菜超市推薦網址。聰明的太公廟人還吸取了現(xiàn)代P2P網站的經營理念,推出了團購模式:客戶可以集中向本村采購,本村對于大訂單制定優(yōu)惠價格。
網上遍地“插紅旗”。太公廟村不僅在遠程教育平臺上建立網頁,還積極向更大的網絡天地延伸,在“村村樂”“世界工廠”等門戶網站上都建立了推廣網頁,使太公廟村的蔬菜在網絡天地里插上翅膀。
邵宗堂是太公廟村綠康蔬菜合作社的會長。2007年,他有感于菜農在市場食物鏈中處于末端的現(xiàn)實,組織三十多戶菜農成立了合作社。后來,村里有了遠程教育,合作社的發(fā)展有了新助力,邵宗堂在經營策略上開始有了更多奇思妙想。
看著電子屏,抓住“制空權”。太公廟村投入十幾萬元,在村廣場上安裝了大屏幕液晶電子顯示屏,將遠程教育網上的內容導入電子顯示屏,及時發(fā)布農產品價格和供求信息,使廣大菜農隨時了解蔬菜市場最新行情。邵宗堂經常瀏覽這些信息。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寶雞市內的西葫蘆大幅降價,立刻抓緊與鄰近的漢中市客戶商談,以相對優(yōu)惠些的價格成交,規(guī)避了西葫蘆銷售的“滑鐵盧”。“信息不對稱才是賣菜難的主因,如今我們信息對稱了,種菜的風險就小多了?!鄙圩谔谜f。
網上交易會,營銷“多對多”。陳倉區(qū)遠程辦做“中間人”,利用QQ群、微信等通訊平臺,將太公廟村的合作社、種植戶與陳倉區(qū)蔬菜經營實體集中在一起,雙方就生產事宜隨時溝通,最后太公廟村根據訂單意向調整種植比例,這樣就避免了農產品的相對過剩問題,進一步降低了產銷風險。
太公廟村不僅在網上賣東西,也在網上買東西?!疤珡R村網站”是一個基本上只針對本村人的網站,上面的供求信息主要有兩項:農資產品和本省本市農產品供應。村上的遠程教育站點長期與農業(yè)局等單位密切聯(lián)系,一有新的供求信息就及時發(fā)布更新。
團購農資降低生產成本。邵宗堂經常關注本村的網站。綠康合作社之所以要統(tǒng)購農資,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但是新型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等產品往往很貴,所以也要貨比三家。有一次邵宗堂在本村網上看到陳倉區(qū)一個農資商供應大量品牌有機肥的消息,立刻去區(qū)里面商,以合作社集體名義拿到了最優(yōu)惠的價格。
采購產品搶占本地市場。“花冠蘋果上市,大量供應?!眳螏r龍在網站上看到了這條來源于大荔縣范家鎮(zhèn)的消息,立刻打通對方電話詢問價格。按呂巖龍的說法,如今太公廟村蔬菜名聲在外,已建立品牌優(yōu)勢,就應該最大化品牌效應,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他樂呵呵地說:“網絡銷售又不費啥功夫,我賣蘋果也不耽誤種菜。”
(作者為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委組織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