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波,丁立福
(1.淮南聯(lián)合大學基礎部,安徽 淮南 232001;2.淮南師范學院外語系,安徽 淮南 232001)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教育活動促進了人知情意的全面發(fā)展。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世間事物有真善美三種不同的價值,人類心理有知情意三種不同的活動。這三種心理活動恰和三種事物價值相當;真關于知,善關于意,美關于情?!盵1]美與人的精神情感、生命體驗密不可分,審美是對美的欣賞,“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進行自由觀察的一種精神性活動,是發(fā)生在審美主客體之間的充滿愉悅性的心物感應,物我交流的動態(tài)心理過程。審美存在于人類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教育也不例外?!盵2]大學體育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系統(tǒng)接受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大學體育教學是傳承體育文化知識、培育大學生生命活力、豐富大學生情感世界的審美活動。基于審美的體育教學,對于大學生肯定自我生命,培養(yǎng)積極情感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大學體育課程的審美教學價值所在,以及如何設計體育審美教學。
“人是一個活生生的整體,對人的任何一個方面、任何一種能力的教育總是涉及到整體的人格,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的現代教育觀決定了體育不應是單純的身體教育,而應該是以身體教育為途徑的人的教育?!盵3]然而,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受到“身心二元論”、“生物體育觀”的影響,過分強調從生理指標評價體育課程的功用,導致對“心”的教育忽視。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說,體育的功效在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參加強健身體、自由愉悅的體育活動,人們的情感得以表達,意志也得以磨練,體育的美育價值盡顯于此。所以,面對大學生這樣激情昂揚的生命群體,體育課程的審美式教學,讓他們通過運動技術的學練,在輕松和諧的體育項目中,感受體育之美、生命之美,是大學體育教學本義所在,而不是體育課程的附加點綴。
目前,大學生上體育課為拿學分的現象普遍存在,體育的培育身心、豐富生命體驗的價值被忽視;許多體育教師的教學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不關心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培植和情感領地的觀照。這種缺乏心靈參與的體育過程,極大弱化了大學體育課程的人文關懷價值。體育是徹底人性化的文化活動,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應成為大學體育的最高準則,這也正是審美式體育教學的目的。因此,我們倡導體育審美教學最大的“功利性”是在于將大學生從被動拿學分的非自由的境遇中解放出來,“游戲”體育,因為“人只有游戲的時候才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時候才游戲?!盵4]通過體育審美教學,讓學生在忘卻外在的期望和壓力的運動形式中,建構健康而完整的心靈世界,使大學體育課程由工具型向人文型轉變。
首先,體育教學中的“美”能激發(fā)學生對“真”動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審美式體育教學觀強調,利用體育審美教學活動中大量的審美因素,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內部動機,促使學生體育興趣的提高,把學生吸引到體育課堂中來。其次,體育教學中的“美”也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弘揚體育的“善”。“當人們在進行審美判斷的時候,道德判斷也同時發(fā)生了”,“如果要想讓道德鮮活起來、生動起來,美育是培養(yǎng)人們熱愛善,追求善、踐行善的最佳途徑?!盵5]體育活動中蘊涵著協(xié)作精神、規(guī)則意識、責任感、意志品質等“善”的特質,可以潛移默化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審美式體育教學“以美揚善”,就是利用美與善的相互作用和統(tǒng)一的關系,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生命之美不僅僅是快樂、成功,也要勇敢面對失敗和挫折,并激發(fā)起求勝的欲望和進取之心,最后取得成功,享受更高層次的崇高之美和生命中超越自我的壯美。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完美的人格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審美式教學設計,“是運用審美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的原理,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進行美的設計,以求得教育和審美的高度統(tǒng)一的過程?!盵6]與其他教學設計相比,審美教學“以學習者的審美心理過程為主干,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納入審美要素”。[6]體育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全面的身心參與體驗的課程活動,那么,大學體育審美教學設計應在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審美心理體驗,從內容美和形式美兩個方面實現教學與審美的有機統(tǒng)一。本文對體育審美教學的設計,有機融合教學與審美的過程,包括分析學生體育學習特點、分析體育審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運用體育審美教學媒體、設計體育審美教學策略及建立體育審美教學評價。
從建構主義教學觀來看,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已經是運動知識和價值的主動建構者?!坝捎谥黧w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主體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即所謂‘一百個人就是一百個主體,并會有一百個不同的建構’?!盵7]因此,我們除了要分析大學生一般的學習特點,還需重視分析他們的體育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構建。大學生身心漸趨成熟,對意義世界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追求,體育的認知水平、情感體驗水平都達到較高的水平。審美教學應向他們呈現新鮮的體育審美元素,激發(fā)他們強烈的體育學習主動性。但另一方面,現在90后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體育學習中又往往表現出體能不足、團隊精神缺乏、責任意識差、意志薄弱以及體育價值觀淡薄等問題。設計審美式體育教學應當根據他們體育學習特點,設計適合審美教學目標和選擇教學內容,這決定著整個審美教學的效果。
教學目標的確立和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實現體育審美教學的基礎。從審美的角度看,大學生體育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不僅要重視教材的知識傳遞,還要深入挖掘教學中蘊涵的體育之美。在教學目標確立方面,要展現人體健康和內在心靈的和諧統(tǒng)一之美,塑造團結協(xié)作、勇于拼搏的體育精神之美,營造出大學體育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之美。在體育審美教學目標的指導下,要挖掘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多維審美因素,譬如,田徑運動中走、跑、跳、投的速度美、力量美、生存能量美等;健美操、體育舞蹈中的律動美、靈動美;球類運動中的技術美、戰(zhàn)術美;在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中對話自然之美、超越自我之美;太極拳的節(jié)奏和意韻之美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蘊之美。
傳承體育運動知識、構建審美教學情境都離不開體育教學媒體的運用。教學媒體以直觀的視聽覺形象,豐富教學過程的形式美,向學生全面展現體育美,誘發(fā)學生的美感,在愉悅輕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課程知識的學習,較好地滿足體育審美教學的直觀性要求。體育審美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媒體手段有體育器材、音樂、舞蹈、電腦多媒體等,審美功效得到廣泛的認可。例如,音樂手段經常應用于節(jié)奏感強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音樂速度達到每分鐘138~180拍時,就能形成一種明快而強烈的跳躍性節(jié)奏,讓練習者隨著音樂的旋律進入意境,此時一切煩惱皆可忘卻;也使欣賞者身受感染、躍躍欲試、情不自禁。
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是呈現體育教學過程外在形式美的要素,決定了組織方式、教學節(jié)奏、課堂氛圍。體育審美教學應注意一下教學策略方法:其一,教師要善于發(fā)現、組織體育教學中的審美點。不但向學生展現體育的外顯之美,還要挖掘提取身體背后“理性的美感”。這要求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的語言、貼切的比喻,喚起學生的審美聯(lián)想;以標準的示范動作給學生帶來美的沖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精講多練,多讓學生在學練中感受運動美的刺激,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并促進其發(fā)展。其二,鼓勵學生參與審美創(chuàng)造。審美創(chuàng)造是學生審美能力的核心,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練習都是珍貴的美的資源。應當鼓勵學生嘗試去運用自己的審美經驗,調動他們的審美情感,并真實、獨特、“審美”地表達出來。其三,師生共同營造充滿朝氣和生命活力的體育審美氛圍。“體育教學不是把運動技術技能從教師復制給學生,更多的時候是靠教師和學生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激發(fā)?!盵2]在師生雙方沉浸于當下的審美教學氣氛中,享受教學之境中的自由、輕松、和諧、融洽、溫暖,心靈得到溝通,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師生具有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共同促進更好的教學效果的達成。
體育審美教學強調學生的審美心理體驗,追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情感性。教者樂教、學者樂學。因此,教學評價的內容應淡化定量評價,以學生體育學習的對話溝通程度、審美體驗和學習自由的程度為尺度,重視評價生成性和多樣性,在評價的主體方面,可以把評價權交給學生自己,通過適度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等,激發(fā)他們對體育美的欣賞、想往和追求的意愿和激情。
基于審美的體育教學,對大學生肯定自我生命、培養(yǎng)積極情感具有深遠的意義。審美教學體現大學體育教學的本義所在,體育審美教學最大的“功利性”使體育課程由“工具化”向素質教育轉變,促進體育課程以“美”啟“真”揚“善”。大學體育審美教學設計應在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過程中,重視他們的審美心理體驗,從內容美和形式美兩個方面實現教學與審美的有機統(tǒng)一,通過分析學生體育學習特點、體育審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審美教學媒體、設計體育審美教學策略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體育審美教學追求真、善、美和諧統(tǒng)一的價值理想。
對大學體育審美教學的探討,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在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師要主動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挖掘體育課美的精神元素,設計豐富多元的體育審美教學,賦予體育教學更加豐富的情感,讓大學體育課程成為強健學生機體、塑造學生生命態(tài)度和信念的園地。
[1]朱光潛.大美人生:朱光潛隨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1.
[2]翟林.體育美學探微——體育美的理解與追求[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78.
[3]杜衛(wèi).體育與美育的關系[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3(3):32.
[4]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80.
[5]羅超.美與善的融合——通往德性之路 [J].道德與文明,2013(3):12-16.
[6]鄧輝,劉紅.基于審美的教學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0(27):5-7.
[7]崔景貴.建構主義教育觀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2003(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