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綏化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黑龍江 綏化 152061)
寒地黑土區(qū)農村婚俗文化與婦女權益保障問題研究
王宏宇
(綏化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黑龍江 綏化 152061)
黑龍江省是典型的寒地黑土區(qū),又是我國的農業(yè)大省,農村人口數量眾多,農村婚俗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濃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一套極具農村風情的婚俗文化,并由此引發(fā)更加突出的農村婦女權益問題。充分認識做好農村婦女權益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寒地黑土區(qū);婚俗文化;權益保障
婚姻是男女締結為夫妻關系的一種文化現象。中國人一向把婚姻禮俗視為社會成立的基點,夫婦為人類倫常的始源?!抖Y記·昏義》云:“昏禮者,禮之本也?!币虼?,婚姻禮俗的建立是禮樂教化的根本,萬世之始[1]。婚姻習俗是伴隨著婚姻產生而產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體的社會生活面貌以及審美觀、倫理觀、價值觀、宗教觀、性意識和民族心理的發(fā)展態(tài)勢,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積累和精神財富[2]。一切關于婚俗所產生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及由此所輻射出來的活動都稱為婚俗文化[3]?;樗孜幕鳛橹袊鴤鹘y(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形態(tài),反映出許多沉淀在歷史中的真實,地方特色濃重的農村婚俗也不例外。
目前,世界上僅有三塊黑土地,黑龍江省就處于幾塊典型黑土地的中心區(qū),是典型的寒地黑土區(qū)。黑龍江省是我國的農業(yè)大省,農村人口數量眾多,農村婚俗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點,形成一套極具農村濃厚的地方特色、風情的婚俗文化。這些農村婚俗文化所折射出來的農村婦女權益問題尤為突出。本文試圖從寒地黑土區(qū)現存的古老農村婚俗入手,揭示農村婦女權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在人類社會的三大生產即物質生產、人類自身生產、精神生產中,婚姻是實現人類自身生產的唯一方式,是社會倫理關系的實體?!盵4]正是由于婚姻在上述三大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被稱為婚姻大事。尤其在農村,人們對婚姻相當重視,由此也派生出許多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婚俗?!盎樗?,或者可以稱為婚姻習俗或婚姻習慣,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被某一特定地區(qū)的人們反復使用、遵循的關于婚姻家庭的非正式的規(guī)則?!盵5]縱觀寒地黑土區(qū)農村婚姻習俗,呈現出以下主要內容:
1.儀式婚
中國由古及今非常注重婚禮儀式,舉行正式儀式的婚姻才被家庭和社會所認可。漢代鄭玄曾云:“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盵6]唐代孔穎達在《疏》中曰:“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際,謂之婚姻,其事是一,故曰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也?!盵7]中國對婚姻儀式之重視可見一斑。《儀禮·士婚禮》是我國關于婚禮的最早記載,它記載了一套完整的婚姻禮節(jié)有六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并被后世稱之為“六禮”。經過多年沿革,婚姻禮節(jié)雖有變遷但大致遵循古禮。時至今日,媒人、定婚、彩禮、迎親等婚姻習俗在中國不少地區(qū)仍普遍存在,在寒地黑土區(qū)農村地區(qū)尤為盛行。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提親,說明締婚的請求,求婚的男子請媒人向女方家提親的同時詢問女方的姓名及出生年月,然后將男女雙方生辰八字放在一起進行占卜。提親相當于“六禮”中的納采。詢問女方的姓名及出生年月等相當于“六禮”中問名。納采和問名往往是一起進行的。若雙方均有意,并且是吉兆,雙方還要訂婚。訂婚相當于“六禮”中的納吉。訂婚后男方要下聘禮,給女方彩禮,此即“六禮”中的納征。男女雙方家長、尊長及媒人在一起會親家,通常是男方招待,在此會面中,男方要給女方下聘禮、給彩禮,要雙方協(xié)商擇定成婚日期,此即“六禮”中的請期。娶親就是“六禮”中的親迎,親迎是男方親自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的儀式,這是“六禮”中最為繁瑣、最為關鍵的一項步驟。寒地黑土區(qū)農村重喜慶,重隆重熱鬧,婚事喜歡大操大辦,婚禮多在春秋兩季舉行。迎親儀式在清晨開始,婚禮儀式通常在上午舉辦。男方將新娘迎娶回來后,男方家要設宴款待參加婚禮的所有親朋好友及鄰里,至此一場轟轟烈烈的婚姻儀式舉行完畢。在很多農村民眾心里,只要男女雙方按照當地習俗舉行結婚儀式,就認為婚姻關系已經締結成立,男女雙方已結為夫妻。現實存在的問題是在寒地黑土區(qū)農村地區(qū)過于重視儀式婚,而忽略結婚登記的法律形式,很多青年男女因未達到法定婚齡,婚姻登記機關不予登記,這也加大了儀式婚的分量。
2.彩禮婚
彩禮,也稱聘禮、納彩等。彩禮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禮記·曲禮》中就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不交不親”?!皫拧奔床识Y。周代“六禮”中,所攜禮物并不昂貴,數量也小。但到秦漢時期,重聘金已盛行。行彩禮(聘禮)一俗的,世界上有較多的地方。有稱之為買賣婚姻的,但也有認為“買賣婚姻有很多種,無論心理上或法律上都不相等……在別的地方則空存買賣的形式而已,因為新娘的代價已經為回贈或嫁妝所抵銷或超過”。彩禮雖幾番流變,但在我國仍廣泛存在,尤以農村為重。近年來,寒地黑土區(qū)農村行彩禮之俗愈演愈烈,彩禮數額節(jié)節(jié)攀升,其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如住房(很多人要求在城里買樓)、“三金”、交通工具,甚或所謂的“八斤”(即把新百元人民幣在秤上稱重量為八斤)。急劇飆升的彩禮大大超過了農民的承受能力,無奈之下只能設法借貸(民間稱為抬錢)并因此債臺高筑,而剛成婚的小兩口卻因為高額的彩禮而變得富庶。
1.未達婚齡現象的存在
男女雙方均達到法定婚齡是結婚的重要條件之一。1981年施行的婚姻法第5條規(guī)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痹诤睾谕羺^(qū)廣大農村地區(qū)有早婚的習俗,一般18-20歲間就開始考慮婚配問題了,年齡稍大一些的可選擇的圈子和范圍就會越來越小,所以很多年輕男女未達到法定婚齡就締結婚姻。早婚勢必造成農村婦女過早地擔負起繁瑣的家務和沉重的負擔,不利于其今后的發(fā)展;特別是由于年齡尚小,生理心理還沒有成熟,早婚亦摧殘了農村婦女的身心健康,還容易造成婚后家庭矛盾,不利于家庭的和諧與穩(wěn)定。
2.締結婚姻重儀式輕登記
結婚程序,是指結婚的男女在滿足《婚姻法》規(guī)定的實質要件時,欲結為合法夫妻而必經的法定程序。我國《婚姻法》第8條明確規(guī)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予以登記,發(fā)給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痹诤睾谕羺^(qū)廣大農村地區(qū)之所以重儀式婚而輕登記婚,是因為婚姻締結較早,很多人未達到法定的婚齡,不符合結婚的法定要件,婚姻登記機構不予以登記。這樣,未達婚齡的男女只是舉辦大規(guī)模的婚姻儀式就等于宣告男女雙方成為“合法”的婚姻了。特別是在傳統(tǒng)婚俗影響下,很多人只重視儀式婚,加之法律意識淡薄,選擇不進行婚姻登記而只舉行規(guī)模浩大的結婚儀式,以此告知婚姻的締結與成立。
這種只重視儀式婚而輕視法定登記婚的婚姻習俗,對于農村婦女的婚姻權益的保護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特別是在當前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大量農村男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由于男方外出打工導致家庭解體的現象有上升的趨勢。對于采取儀式婚的婚姻締結方式,雙方雖然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但我國現如今不承認事實婚姻,一旦男方另有新歡,留守婦女的所謂“婚姻權利”便無法得到保障,難以有合理合法的救濟方式,雙方只能按照解除同居關系處理。這對于婦女的婚姻安全權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與侵犯。
3. 幾經流變的高額彩禮愈演愈烈
我國《婚姻法》第3條第1款規(guī)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苯杌橐鏊魅∝斘镆簿褪遣识Y往往將男女雙方的婚姻建立在金錢基礎之上,而忽略了男女雙方的婚姻應該以感情為基礎,婚姻更像是一場交易。為進一步明確如何處理彩禮糾紛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中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guī)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p>
目前,在寒地黑土區(qū)廣大農村地區(qū),結婚給付彩禮現象仍然比較盛行,而這種民間的風俗習慣顯然與現行的法律相相悖。關于彩禮返還問題,寒地黑土區(qū)民間早有“男方悔婚,彩禮不退,女方悔婚,退還彩禮”的風俗習慣,在實踐中這種民間規(guī)則也得到當事人的遵從與認可,而現行的法律上彩禮返還規(guī)則卻打亂這一習慣。按照現行的彩禮返還規(guī)則,只要屬于婚姻法解釋(二)規(guī)定的三種情形,男女雙方不論哪一方退婚,女方所收的彩禮均在應當返還之列。
4.農村婚俗中土地等財產問題
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掇r村土地承包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對此亦有相應的規(guī)定。目前,寒地黑土區(qū)農村婦女土地權益面臨的問題是出嫁女、離婚婦女、喪偶婦女的土地權益難以得到應有的保障。對于出嫁女而言,由于一直以來沿襲傳統(tǒng)的“從夫居”婚姻習俗,婦女結婚后,大多要到男方家居住生活。土地的無法遷移性決定農村婦女原來承包的土地無法帶走,原居住地雖為其保留承包地,實際上這些婦女很難去其娘家從事耕種或向娘家索要其承包地的收益。而在新居住地,由于實行“三十年不變”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絕大多數鄉(xiāng)村在土地承包或延包過程中都沒有預留機動地,也沒有新開墾地和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所以婦女結婚后在新居住地很難取得承包地。這就意味著婦女的土地權益在婦女結婚后實際上就等于變相喪失了。對于離婚或喪偶改嫁婦女而言,土地權益仍缺乏保障。婦女離婚或喪偶改嫁的,因為土地的不可移動性,即使保留自己的土地,很多婦女仍不能繼續(xù)行使自己的承包權。離婚后生活的地方往往又不能及時取得土地承包權,在離婚和未重新分得土地期間,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資料。婦女們賴以生存的保障土地沒有了,依賴于土地而產生的其他相應權益,比如由土地承包權衍生出來的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補償等財產權益,因為婦女不能享有所謂的“村民待遇”而隨之喪失[8]。
5.早育及重男輕女的生育觀
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男女雙方法定婚齡為:男22周歲,女20周歲。這一法定年齡是經過多方的實踐而擇定的比較合理的法律界定,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它考慮了男女青年身體器官的發(fā)育成熟程度及其生育狀況?!痘橐龇ń忉專ㄈ返诰艞l第一次明確規(guī)定夫妻生育權沖突的解決方式,該條規(guī)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fā)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guī)定處理”?!痘橐龇ń忉專ㄈ返诰艞l對婦女的生育權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即婦女有生育的自由,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男方及其家庭成員不得干擾踐踏婦女所享有的生育權。
在寒地黑土許多農村地區(qū),男女青年早婚、早育現象比較普遍,對婦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乃至傷害。寒地黑土區(qū)廣大農村地區(qū)奉行“重男輕女”的生育觀,究其原因,一方面受“重男輕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另一方面囿于以耕地為生的農村現實,對男性勞動力有著很強的實際需求。于是,很多農村婦女成了夫家傳宗接代的生育工具,婦女可能基于丈夫的要求被迫生孩子,農村婦女正當生育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許多地區(qū),還存著性別歧視,婦女因生育女孩受到歧視和虐待。農村婦女懷孕后,丈夫千方百計找人鑒定胎兒性別。如果是女孩,便逼迫妻子做人工流產,使夫妻之間因生育權引發(fā)的沖突越發(fā)不可調和。
1.加大法制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婦女權益保護意識
梁治平先生在論述我國法實施時指出:“中國固然制定了不少的法律,但人們實際上的價值觀念與現行法律是有差劇的。而且,情況往往是,制度是現代化的或近于現代化的,意識則是傳統(tǒng)的或更近于傳統(tǒng)的?!盵9]為此,提高農村婦女權益保護的法律意識尤為重要,而加大法制宣傳教育無疑是增強農村婦女權益保護意識的一條必要的途徑。要開展以《婚姻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多渠道宣傳《婚姻法》及其三個司法解釋的內容,同時廣泛深入地向公眾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民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讓她們了解到自己的政治權利、文化教育權利、生育保障權益、勞動權益、財產權益、人身權益、婚姻家庭權益、土地承包權益等方面的知識,逐步培養(yǎng)她們爭取和維護自身權益的自覺性;為農村婦女權益保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通過采取送法下鄉(xiāng),利用辦展覽、發(fā)放法律書籍和宣傳畫、
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村婦女權益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提高全體社會成員關注和重視農村婦女合法權益問題;加強農村婦女維權案例的宣傳,特別注重對已有的由婚俗引起的案例進行宣傳,以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以農村婦女維權案例為引導,聘請法律專家、律師等對案例中的具體問題和相關法條適用進行闡明詳解,營造農村婦女學法、知法、懂法,能夠有效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法律氛圍。
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規(guī)定
以婚俗文化為視角,對婦女權益的維護主要是《婚姻法》和《婦女權益保護法》等實體法律規(guī)定,《婚姻法》和《婦女權益保護法》等實體法律法規(guī)還不夠完善,某些規(guī)定還存在操作性不強的問題。例如,《婚姻法》中雖明確規(guī)定結婚應辦理結婚登記、結婚及生育年齡,但對于無結婚證者、早婚早育和超生超育如何進行懲處則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由于法律上沒有相關懲處規(guī)定,實務中有關部門對其處罰的隨意性較大,行政執(zhí)法機關的威嚴性也大大打折扣。
此外,2001年《婚姻法》第四條第一次明確規(guī)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的基本原則。但是,在我國現有婚姻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之下該規(guī)定沒有實際的可操作性,沒有建立婚內損害賠償制度,對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共同侵權人的立法處于空白狀態(tài),對于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行為的界定也不全面,這就導致夫妻忠實義務的規(guī)定形同虛設,因此有必要對之進行探討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措施[10]。從而,進一步發(fā)揮婚姻法對農村婚俗變遷的規(guī)制力,強化婚姻法的制裁性,使婚姻法更具可操作性。
3.整合社會資源,拓寬社會化的農村婦女維權網絡
建立司法保護網絡,為農村婦女權益保護提供完善司法救助。為了減少訴累,減輕農村婦女的經濟負擔,法院應積極努力構建在新形勢下如何發(fā)揮審判職能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對一些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有關農村婦女權益的簡單民商事案件,司法上可考慮適用簡易的程序,為婦女權益的維護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結合各地實際,可以設立專門的婦女維權法庭,一些影響大、矛盾易激化的案件,主動與婦聯等部門溝通,取得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共同做好疏導工作。積極爭取有關方面的支持,在法院系統(tǒng)建立一支專職保護婦女權益的人民陪審員隊伍,形成司法維權網絡。
建立社會救助網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利用司法、律師事務所的資源,在市、區(qū)縣及街鎮(zhèn)、社區(qū)建立婦女法律援助中心(站),形成法律援助網絡;加大對農村婦女的法律援助力度,擴大法律援助案件范圍,對于涉及農村婦女的婚姻家庭、財產糾紛等侵權案件,積極為農村婦女提供優(yōu)質的法律援助,給予農村婦女權益提供實質意義上的保護。構建農村留守婦女司法救助制度,建立司法救助專項基金。對一些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且生活極度困難的農村婦女提供必要的司法救助。
建立健全婦女信訪服務網絡。建立婦女信訪代理機構,如村(社區(qū))婦女信訪代理服務室,規(guī)范婦女信訪代理范圍,創(chuàng)新婦女信訪代理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服務原則,針對婚姻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侵害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信訪事項,各種苗頭性社會矛盾以及越級訪、集體訪、重復訪、無理訪等信訪事項,婦女土地權益、勞動權益、經濟權益等政策性強、涉及群體性利益訴求的信訪事項,代理員可分別采取主導代理、疏導代理、協(xié)作代理等方式,調解矛盾糾紛,化解信訪問題。
[1] 易卉.中國古代婚俗文化論略[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10):12-15.
[2] 張邦建.中國古代婚俗文化特點述論[J].學術界,1999(6): 74-79.
[3] 何永超.婚俗文化的存在價值[J].天津社會保險,2011, (5):66.
[4] 陰法魯,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5] 高靜錚.云南白族婚俗初探[J].民族藝術研究,1999(6): 45-48.
[6] 詩·鄭風·豐箋[M].
[7] 禮記·婚義疏[M].
[8] 河北省灤南縣婦聯.關于農村嫁出嫁入婦女土地承包問題的調查與思考[EB/OL],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16649,2006-07-18.
[9] 梁治平,等.新波斯人信札[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8:101.
[11] 龍正鳳.論現行《婚姻法》對夫妻忠實義務法律保護措施的不足與完善[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20-21.
(責任編輯、校對:孫尚斌)
The Study on Rural Areas’ Marriage Customs and the Protection of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Cold and Black Soil Area
WANG Hong-yu
(School of Laws and Politics, Suihua College, Suihua 152061, China)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e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everal typical cold black soil areas. And it is Chinese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with large population. The rural areas’ marriage customs show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a set of marriage custom with rural feelings.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not only women’s issues, but also the rural problems and social problems. And it becomes a big problem which affects social harmon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emergency of the work.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are reveal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cold and black soil area; marriage cultur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D913.9
A
1009-9115(2014)01-0132-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36
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12D048)
2013-06-29
王宏宇(1976-),女,黑龍江綏化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