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家圖書館藏《玉笥集》版本考述

        2014-02-12 17:35:52施賢明北京師范大學(xué)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北京100875
        圖書館理論與實(shí)踐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白方國圖抄本

        ●施賢明(北京師范大學(xué) 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國家圖書館藏《玉笥集》版本考述

        ●施賢明(北京師范大學(xué) 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玉笥集;版本;一卷本;十卷本

        元末人張憲有詩集《玉笥集》傳世?!队耋蛹番F(xiàn)存最早版本是弘治五年王術(shù)刊本,為選注本;通行本十卷,主要以抄本形式流傳,刻本則有《粵雅堂叢書》之一種。弘治刊本與十卷本內(nèi)容相去甚遠(yuǎn),當(dāng)源自不同祖本。此外,相關(guān)典籍中仍可搜羅到少量失載于傳世《玉笥集》的張憲詩文。

        張憲,字思廉,山陰(今屬浙江)人,家玉笥山,因號玉笥生。張憲少時負(fù)才不羈,薄游四方,晚為張士誠所招,署太尉府參謀,稍遷樞密院都事。未幾,張敗,變姓名,寄食杭州報國寺以歿。

        張憲有詩集《玉笥集》傳世。據(jù)戴良《玉笥集序》“及來吳中,張君思廉出其所為詩一編以示……玉笥乃所居山也,故以題其集”云云,[1]137-138可知張氏詩集已于生前親自編訂,集名得自所居之山,故通稱《玉笥集》,偶或題作《玉笥生集》。[2]張憲以忠義自許,長于詠史,故戴良稱其集中詠史諸作“陳義之大,論事之遠(yuǎn),抑揚(yáng)開闔,反復(fù)頓挫,無非為名教計”,且將之與“詩史”杜甫并舉。但就創(chuàng)作手法而言,張憲師法李賀、李商隱,不盡出于子美,詩作“字練句戛,足以破鬼膽而喑巴唱也”。[3]卷二三六正因?yàn)閺垜椩婏L(fēng)怪奇凌厲,頗承韓孟詩派遺風(fēng),以致成為孫星衍選編《古詩選》①中唯一元人。

        *本文系北京師范大學(xué)自主科研項(xiàng)目“現(xiàn)存元人著作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受到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fèi)專項(xiàng)資金資助。

        據(jù)都穆稱,張憲寄食報國寺之時,“旦暮手一編,人不得窺。后思廉死,寺中人取視之,乃其平生所作詩也?!保?]秘不示人者當(dāng)為詩集手稿,故知此編在張憲生前并未刊行。②劉釪成化五年(1469)所作《玉笥集序》稱“乃者常山丞前侍御黃君玉輝,發(fā)其尊府僉憲嘿庵先生所藏思廉《玉笥集》一帙,將繡梓以傳,托同年僉憲高公汝賢屬予序”,又云:“思廉之詩,晦于前而顯于今”,[5]卷首則此成化刊本當(dāng)是《玉笥集》初刻,今已不存。今存《玉笥集》最早版本乃是弘治五年(1492)王術(shù)刊本,此本為選注本;該集通行本是十卷本,主要以抄本形式流傳,刻本則有《粵雅堂叢書》之一種。國家圖書館所藏《玉笥集》版本宏富,包括孤本弘治刊本及諸多抄本等,本文擬就筆者經(jīng)眼之本逐一考述,并梳理其源流。

        1 一卷本(不分卷本)

        弘治五年王術(shù)刊本(國圖館藏號:7124)

        潘密弘治五年所作《新刊玉笥集序》稱“邑侯慈溪王君用仁雅重之,乃命工鋟諸梓,將與四方學(xué)者共覽焉,俾予序諸卷端”云云,[6]卷首可知此本乃是由王術(shù)主持刊刻。王術(shù),字用仁,慈溪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jìn)士,授嘉定知縣。[7]卷二八

        該本半頁10行,行20字,黑口,四周雙欄。全書首以嘉定潘氏序,次以目錄、正文,正文首頁則稱“會稽張憲思廉著,富春吳遠(yuǎn)伯遠(yuǎn)輯,門生吳怡伯和注,鐵崖先生楊維楨廉夫評點(diǎn)”云云。今將該集翻檢一過,發(fā)現(xiàn)篇目大約與通行十卷本前三卷相當(dāng),具體而言,共收詩145題166首,內(nèi)附注釋若干及評論二十三則。

        另外,該集正文首頁鈐白文“土風(fēng)清嘉”、“鐵琴銅劍樓”等印,故知此本曾是何焯舊藏,嗣后入藏瞿氏鐵琴銅劍樓。何焯(1661~1722),初字潤千,改字屹瞻,號荼仙,人稱義門先生,江蘇長州(今蘇州)人。至于常熟鐵琴銅劍樓,其第二代主人瞿鏞(1794~1846),生前撰有《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初稿甫成即病逝。其子秉淵、秉清克承先志,延請季錫疇、王振聲校訂增補(bǔ)該目錄,并??毕仁啦貢?。這項(xiàng)工作至遲在咸豐四年(1854)已經(jīng)展開,持續(xù)至咸豐十年(1860)兵燹之時。[8]此本即經(jīng)季錫疇???,并于正文首頁云:“咸豐丁巳夏六月,以舊抄本校一過于恬裕齋。錫疇?!?故知是集??庇谙特S七年(1857),兩書異文大多標(biāo)注于舊抄本(今亦存國圖,詳見下文)之上,該本只有少量文字訂訛。

        2 十卷本

        2.1 單行本

        2.1.1 李兆洛跋本(國圖館藏號:9927)

        該本半頁11行,行21字,無格。

        該集副頁有李兆洛跋文一篇,云:“張思廉,見《明史·文苑傳》附載《陶宗儀傳》后?!端膸鞎俊吩萍子袟罹S楨、周砥、戴良序,又有孫作《玉笥傳》、楊基《玉笥生傳書后》,其生平事狀略見此。皆無之,當(dāng)求足本補(bǔ)入。李兆洛。”并鈐白方“兆洛之印”。

        原抄首以劉釪序,序題下方自下而上鈐有朱長方“述古堂圖書記”、白方“庚辰狀元”、朱方“汪繹別字東山”三枚藏書印。次以十卷正文。其中,卷一首頁天頭鈐朱長方“槜李項(xiàng)氏士家寶玩”印,卷目下方自下而上鈐朱方“張子和珍藏書畫圖記”、“小瑯?gòu)指5貜埵鲜詹亍?、“西圃藏書”印,卷目下方左?cè)鈐朱長方“虞山張氏”與白方“蓉鏡”?。痪矶醉撯j朱方“曾藏張蓉鏡家”以及白方“凈照”兩?。痪硎K鈐半白半朱方“清河伯子”、白方“張伯元別字芙川”以及“平生減產(chǎn)為收書,三十年來萬卷余。寄語兒孫勤雒誦,莫令棄擲飽蟫魚。蕘友氏識”。詩印一枚。

        檇李項(xiàng)氏,即嘉興項(xiàng)家,以項(xiàng)篤壽(1521~1586)、項(xiàng)元汴(1525~1590)兄弟之萬卷樓、天籟閣為藏書之最。不過,順治三年(1645),清兵入嘉興,項(xiàng)氏累世之藏,盡入千夫長汪六水之手。倘若此本真為項(xiàng)氏舊藏,當(dāng)為明末抄本,不過,國圖卻將其著錄為清抄本,應(yīng)該是著錄者認(rèn)為這枚項(xiàng)氏藏書印并非真印。③

        除此之外,可以肯定的是,該本曾是錢曾述古堂之故物,后歸錢氏外孫汪繹所有。錢曾(1629~1701),字遵王,號也是翁,江蘇常熟人;汪繹(1671~1706),字玉輪,又字東山,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狀元。汪氏身后,此本入藏常熟張氏之家。張燮(1743~1798),字子和,號蕘友,藏書處為小瑯?gòu)指5兀黄鋵O張蓉鏡,字芙川,又字伯元,嘉道時人。蓉鏡未卒,書已轉(zhuǎn)手至李兆洛處,嗣后又入潘遵祁之手。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晚號養(yǎng)一老人,陽湖(今屬江蘇武進(jìn))人;潘遵祁(1808~1892),字覺夫,別字順之,號西圃,江蘇吳縣人。

        2.1.2 鮑氏知不足齋舊藏本(國圖館藏號:9431)

        該本半頁11行,行21字,無格。

        全書首以劉釪序,次以十卷正文。其中,序首頁鈐朱長方“譙國戴氏藏書記”,卷一首頁鈐朱大方“知不足齋鮑以文藏書”、朱方“鹽官蔣氏衍芬草堂三世藏書印”與“寅昉”、白方“臣光焴印”等。故知此本原是鮑廷博知不足齋之物,亦曾經(jīng)蔣光焴收藏。鮑廷博(1728~1814),字以文,號淥飲,早年隨父遷居杭州。蔣光焴(1825~1895),字寅昉,號敬齋,浙江海寧人,衍芬草堂乃蔣氏藏書處?!白S國戴氏藏書記”印,未詳為何人所有。

        此抄質(zhì)量較差,是筆者所寓目諸抄中闕文頗為嚴(yán)重之一種。

        2.1.3 鮑氏知不足齋舊藏、盛昱補(bǔ)抄本(國圖館藏號:82884)

        該本半頁10行,行22字,無格。

        全書首以劉釪序,次以十卷正文,共4冊。其中,全集4冊之始頁、末頁以及正文卷一首頁均有鈐印,包括朱大方“知不足齋鮑以文藏書”、朱方“伯羲”、白方“盛昱私印”與“盛昱過眼”等。無疑,該本曾經(jīng)鮑廷博、盛昱二人之手。盛昱(1850~1899),愛新覺羅氏,字伯羲,亦作伯希、伯熙,其藏書精品極多,以南宋紹熙三山黃唐刊本《禮記正義》七十卷為最,民國初年藏書散出。

        從抄寫字跡、用墨、避諱諸方面來看,該集第二冊(即卷三、卷四)與其余三冊不同,④據(jù)卷四之終“甲午二月補(bǔ)抄,盛昱記(鈐朱方‘伯羲’?。痹圃疲纱_知此二卷系光緒二十年(1894)時所補(bǔ)抄。不過,可能是補(bǔ)抄時所據(jù)底本殘缺或書頁裝訂顛倒所致,此二卷篇目次第與通行的十卷本略有不同,譬如卷三《紅門曲》與《段兒歌》兩首、《孟城吟》以下五首,卷四亦如此。至于原抄八卷,與上述鮑氏舊藏本一樣,闕文頗為嚴(yán)重。

        2.1.4 石研齋藏本(國圖館藏號:5412)

        該本半頁8行,行20字,紅格,白口,四周單邊,書衣上寫有“《玉笥集》十卷,元張憲著,石研齋藏本”數(shù)字。

        2.1.5 季錫疇校跋本(國圖館藏號:7123)

        該本半頁9行,行21字,無格。

        全書首以劉釪序,序題下方自下而上鈐有朱文“顧肇聲讀書記”與“汪士鐘讀書”、白文“鐵琴銅劍樓”等印。次以全集目錄,目錄首頁鈐“琴樂”小朱圓印。目錄之后則是全集正文,正文諸卷除偶或鈐有上述諸印外,另有卷一首頁的白方印“善耕顧氏”、卷三與卷十終頁的朱長方印“養(yǎng)拙齋”。因此,該本曾是顧楗、汪士鐘、常熟瞿氏之故物。顧楗,字肇聲,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居騎龍巷善耕橋,即今之雪鷲寺東橋,乾隆二十三年(1758)官中書舍人。汪士鐘,字春霆,號閬源,長洲人,嘉道年間在世。咸豐年間,汪氏藝蕓精舍藏書散佚殆盡,瞿氏鐵琴銅劍樓得其約半,此本當(dāng)是其中之一。

        上文提及季錫疇以舊抄本校弘治刊本之事,該本即是季氏所用舊抄。季氏于目錄終頁留有題跋兩則,其一稱:“咸豐丁巳歲夏六月讀此集,以弘治壬子年嘉定令王伯仁刻本校一過。王本僅有詠史樂府及古樂府一冊,不分卷,與此本字句微有不同,編次先后亦異,蓋別得一初稿本刻之也,中有鐵崖評語,極為推重。松云居士季錫疇記?!雹莺胫伪九c此本字句差異甚多,異文季錫疇多已標(biāo)注,所謂“與此本字句微有不同”不知從何說起。

        2.1.6 陸錫熊抄本(原書收藏南京圖書館,國圖膠卷館藏號:S1169)

        該本半頁10行,行22字,無格。

        該集書簽上乃是丁丙所作之跋,丁跋簡述張憲生平、志向與創(chuàng)作成就等,并照錄該集副頁之上的陸錫熊識語。陸錫熊稱:“歲癸巳于錢塘施舍人直舍見張思廉《玉笥集》抄本一冊,借歸錄副,留案頭歲余,不知為誰所取去。今舍人貳守宜春,戒行有日,因假四庫官本付楷書,手疾寫成帙,以歸行笈,字跡潦草,愧不及原本之精楷也。乾隆四十三年四月下浣,云間陸錫熊識于宣南坊寓舍。”并鈐朱長方“綠雨樓”、⑥朱方“別字耳山”、白方“錫熊私印”等三枚印章。陸錫熊(1734~1792),字健男,別字耳山,上海人,與紀(jì)昀同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據(jù)陸氏所云,此本當(dāng)于1778年抄自《四庫全書》。

        全書卷首是《玉笥集提要》、劉釪序(序首頁鈐朱方“汪魚亭藏閱印”),次以十卷正文。需要說明的是,該集原抄卷五至卷十已佚,今存之本系補(bǔ)抄。據(jù)諸卷內(nèi)容以及卷五、卷六、卷七等處“譚瑩玉生覆?!弊謽?、全書之終的伍崇曜跋,可知此六卷抄自《粵雅堂叢書》。

        2.1.7 張廷枚抄本(國圖館藏號:2985)

        該本半頁11行,行21字,無格。

        全書2冊,首以劉釪序,序首頁鈐朱長方“張羅山收藏印”。次以目錄,首頁鈐朱方“惟吉”印,而目錄下方便是張廷枚所手錄清人朱彝尊《明詩綜》中評論張憲言語,⑦引文之終鈐“廷枚”等印。張氏在目錄之終,又作一跋語,云:“此書流傳絕少,癸卯春從知不足齋借錄之。廷枚記?!辈⑩j白文“張廷枚印”。跋語之后是張氏所賦詩一首,稱:“茫茫四海一身存,回首難忘國士恩。節(jié)概不同王蔡葉,埋名絕跡寄空門。⑧先生嘗仕張士誠,張亡,遁入四明山中,變姓名為佛家奴。嘗攜一冊自隨,臥則以藉首。一夕死于寺中,發(fā)而讀之,《玉笥集》也。藉首遺編董古今,偶然讀罷覺思尋,重重論定千秋案,義正詞嚴(yán)褒貶深。集中多詠史樂府。乾隆甲辰六月羅山張廷枚讀畢漫題?!彼煤蟊闶钦模渲芯硪皇醉撯j有“張羅山收藏印”“惟吉”“張廷枚印”“曾在海虞沈氏希任齋”“彥民過眼”等印,諸印復(fù)見于第二冊首頁。

        張廷枚,字惟吉,號羅山,浙江余姚人,嘉慶元年(1796)舉孝廉方正,旋卒。因此,該本當(dāng)是張氏抄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春,并于次年校讀一過。而且,張氏在校讀時不僅對原抄文字作少量修正,另有一些評論、注解之辭,譬如卷一《黃金臺》天頭即稱“陳玄銘謂此樂府在鐵崖之上”。之后,該集入藏常熟沈養(yǎng)孫之希任齋。沈養(yǎng)孫(1869~1932),字彥民,晚號隱禪居士。

        2.1.8 章愫校跋本(原書收藏南京圖書館,國圖膠卷館藏號:S1061)

        該本半頁8行,行21字,無格。

        章愫曾對該集進(jìn)行過???,并作跋語云:“咸豐己未三月六日,取向藏舊本對勘一過,此本第一卷計少四首,當(dāng)囑月河補(bǔ)之。中有訛字、脫字,已隨手添改?!保ň硭哪┯衷疲骸叭缕呷瘴绾笮.叀7泊吮救倍f本有者,⑨悉為補(bǔ)正;兩本俱缺俱模糊者,仍之,不敢臆添臆改也?!保ň硎K)總覽全書,不難發(fā)現(xiàn)章愫除隨手添改原本訛誤之外,尚有諸多校語,包括注缺、補(bǔ)注等,譬如卷一《巫蠱使》天頭,章氏云:“以下缺《董君行》《霍將軍》《月氏王頭杯歌》?!庇秩?,該本原抄將原詩小注多數(shù)略去,章氏在諸頁天頭予以補(bǔ)足。

        與它本不同之處在于,該本原抄者于各卷末以及全書之終均有字?jǐn)?shù)統(tǒng)計,據(jù)稱,全書“十卷二百卅三頁,共五萬八千二百八十六字”。

        2.1.9 經(jīng)鉏堂抄本(國圖館藏號:17143、13231)

        兩本均為4冊,半頁11行,行21字,綠格,白口,左右雙欄,抄錄用紙左下方有“經(jīng)鉏堂重錄”五字,故知二本均是倪模所抄錄。倪模(1750~1825),字預(yù)掄,號迂存,望江大雷岸人。倪模性嗜古書,多方購求善本以充實(shí)藏書,而且與戴震、王念孫、翁方綱輩相善,得以觀賞諸人珍本圖書,“每得秘本,手抄默誦,夜以繼日”,譬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居京師之時,“時紀(jì)文達(dá)公昀、彭文勤公元瑞縹緗最富,且多秘本,君宛轉(zhuǎn)假錄,治護(hù)以還”,此當(dāng)是二本得來之由。[9]卷末倪氏藏書散佚于咸同間太平天國戰(zhàn)事,輾轉(zhuǎn)入他人之手。

        17143本全書首以劉釪序,次以目錄上及正文(一至四卷)、目錄下及正文(五至十卷)。其中,冊一《目錄上》及其余三冊首頁均鈐有白長方印“文登于氏小謨觴館藏本”,此本當(dāng)曾是于昌進(jìn)之故物。于昌進(jìn),山東文登人,道光年間在世。

        13231本全書首以補(bǔ)抄之《欽定四庫全書提要》,該頁鈐朱長方印“吳興劉氏嘉業(yè)堂藏”,提要之終稱“同治六年丁卯九月二十八日恭錄”云云。提要之后,乃是李之郇所作跋,稱“此書為長洲韓崇家故物,訛誤特多”,落款云“仝日瞿硎主人又志”,并鈐白方“李之郇印”。按此,李氏跋文當(dāng)不止今見之一條,惜前一條已佚。次以劉釪序,序首頁鈐朱長方“宣城李氏瞿硎石室圖書印記”。序后則是目錄上及正文(一至四卷)、目錄下及正文(五至十卷),其中,正文卷一首頁鈐有朱長方“宛陵李之郇藏書印”、朱方“翰怡”與白方“劉承幹印”,而其余三冊首頁均鈐“宛陵李之郇藏書印”與“吳興劉氏嘉業(yè)堂藏”。故知此書自倪氏散出后,曾入韓崇、李之郇與劉承幹等人之手。韓崇,字履卿,號南陽學(xué)子,生于嘉慶四年(1800),江蘇元和(蘇州)人;李之郇,字伯雨,號蓮隱,安徽宣城人,同治年間在世;劉承幹(1881~1963),字貞一,號翰怡,吳興(浙江湖州)人。需要說明的是,同治六年(1867)所錄之提要字跡與李跋、全書原抄均不同,此提要或?yàn)轫n崇所抄。

        我們注意到兩部經(jīng)鉏堂抄本目錄與正文分作上下的編排方式一致,經(jīng)過對字詞異同、抄本殘缺狀況的比勘,⑩確信兩者出自同一底本。

        2.1.10 方功惠舊藏本(國圖館藏號:2207)

        通過開展教育培訓(xùn)、文化下鄉(xiāng)等實(shí)踐活動,構(gòu)建終身教育體系,地方高??梢酝ㄟ^農(nóng)村基礎(chǔ)教育、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xùn)、文化下鄉(xiāng)等實(shí)踐活動來幫助農(nóng)民擴(kuò)展知識,開闊視野,提高文化生活質(zhì)量,進(jìn)而更新農(nóng)民觀念,促進(jìn)傳統(tǒng)農(nóng)民向新型農(nóng)民的轉(zhuǎn)變,改進(jìn)村風(fēng)村貌,促進(jìn)農(nóng)村民主化發(fā)展,弘揚(yáng)當(dāng)?shù)叵冗M(jìn)文化,加強(qiáng)精神文明建設(shè),最終全面提升農(nóng)村文化建設(shè)水平。

        該本半頁10行,行20字,白口,黑格,左右雙欄。

        全書首以《玉笥生小傳》 《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均非原抄所有。原書首以劉釪序,次以目錄、正文。該本多處鈐有方功惠藏書印,譬如小傳首頁鈐朱方“巴陵方氏碧琳瑯館藏書之印”,目錄之終鈐朱大方“紙窗竹屋,燈火青熒,時于此中,得少佳趣”,正文諸卷卷首時或鈐有白方“巴陵方氏功惠柳橋甫印”、朱方“方功惠藏書印”“方家書庫”等。無疑,此本曾是方功惠之故物。方功惠,字慶齡,號柳橋,湖南巴陵(今岳陽)人,卒于光緒年間。方氏饒于資財,藏書極豐,但卒后一兩年內(nèi)盡數(shù)散出,被時人視為書林一厄。

        2.2 叢書本

        2.2.1 四庫全書本

        《四庫全書總目》稱《玉笥集》為浙江鮑士恭家藏本。[10]1455只是,館臣稱底本“卷首有同時楊維楨、周砥、戴良及成化初安成劉釪四序,又孫大雅《玉笥生傳》一篇、楊基《玉笥生傳書后》一篇,其平生事狀,尚略具梗概”云云,國圖所藏兩部鮑氏藏本均只有劉釪序,顯然并非四庫所采錄之本。

        2.2.2 粵雅堂叢書本

        《粵雅堂叢書》是一部由伍崇曜出資、譚瑩??本幱喌拇笮退娇虆矔?,自道光三十年(1850)開始刊刻,中經(jīng)咸豐、同治,至光緒元年(1875)告竣,總計千余卷。伍崇曜(1810~1863),原名元薇,號紫垣,廣東南海人,商賈出身;譚瑩(1800—1871),字兆仁,號玉生,亦南海人。

        《粵雅堂叢書》收入《玉笥集》,刊于咸豐元年(1851)。該本半頁9行,行21字,黑口,左右雙欄,版心刊“粵雅堂叢書”。全書首以劉釪序,次以正文,最后是伍崇曜跋(實(shí)際應(yīng)為譚瑩手筆)。與其余十卷本不同的是,該本卷九末多出一首《次韻贈張省史從軍南征》。

        3 十二卷本

        該本半頁9行,行19字,無格。

        全書首以劉釪序,次以目錄及十二卷正文,所鈐之印包括副頁之朱文“仲魚圖象”圖文印與白文“得此書,費(fèi)辛苦,后之人,其鑒我”印、序文首頁之朱長方“海寧陳氏藏書”等。只是,經(jīng)過與印譜以及他處所鈐陳鳣之印的比對,我們發(fā)現(xiàn)該本所鈐之印均為偽造。陳鳣(1753~1817),字仲魚,號簡莊,浙江海寧人。陳氏“好購藏宋元雕本書及近世罕見之本”,[11]卷四八向山閣藏書多善本,后世書賈因此偽刻其印鈐于書上冒充陳氏舊藏,該本亦當(dāng)是如此。其實(shí),考之篇目及內(nèi)容,不難發(fā)現(xiàn)此本實(shí)為據(jù)《粵雅堂叢書》過錄,而所謂十二卷之?dāng)?shù),只是將卷三內(nèi)容分作三卷以眩人耳目而已??偠灾?,該本正是書賈偽為善本以射利的產(chǎn)物。

        4 余論

        總覽上述十卷本諸抄,李兆洛跋本、知不足齋舊藏與石硯齋藏本均未避“玄”字諱,李本部分內(nèi)容系補(bǔ)抄,其余三本闕文嚴(yán)重,抄錄時代理當(dāng)較早,或?yàn)榍宄醭?,其余諸抄則為清中后期所抄。倘若不計闕文,十卷本諸抄篇目完全一致,十卷刻本《粵雅堂叢書·玉笥集》也僅多出卷九一首詩,諸本之間內(nèi)容差異也并不明顯,顯然傳自同一祖本,只是經(jīng)過輾轉(zhuǎn)傳抄,諸本已呈現(xiàn)出諸如篇目缺失、內(nèi)容闕文、目錄或有或無等各種形態(tài)。不過,與十卷本相比,弘治刊本的內(nèi)容大相徑庭,所錄諸詩中,既有如《黨錮行》《費(fèi)尚書》 《匡復(fù)府》等篇僅有只言片語相合,更有《長發(fā)尼》 《鄂國公》 《孔巢父》等8首詩不見載于前者,當(dāng)源自不同祖本。由于張憲寄食報國寺之時,嘗攜詩集旦暮自隨,或是此時反復(fù)吟詠、修訂所致,只是不知何者為初創(chuàng),何者為晚年修定。又按,《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著錄弘治刊本時稱其“與成化十卷本篇第、字句微有不同”,[12]卷二二似乎指弘治刊本直接承自初刻本,事實(shí)上未必可以作如是觀。因?yàn)檫@部藏書目錄僅著錄季錫疇對勘之兩部《玉笥集》,并無成化刊本,著錄者是見及成化本,抑或是據(jù)舊抄本推斷,不便斷言。但是,考慮到季氏跋稱弘治刊本與舊抄本“字句微有不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是誤判。

        另外,張氏《玉笥集》在其去世百余年后方才首次刊行,難免有些許散篇失載于傳世別集。稍加翻檢相關(guān)典籍,便可發(fā)現(xiàn)諸如《和鐵崖先生月氏王頭飲器歌》 (楊維楨《樂府補(bǔ)》卷一)《贈宋仲溫》(趙琦美《趙氏鐵網(wǎng)珊瑚》卷七)等詩不見于筆者所寓目之《玉笥集》,另有《李嵩宋宮觀潮圖》詩序(徐伯齡《蟫精雋》卷八)等失載。此外,張憲尚撰有少量散文,譬如《跋五王球歌》 (楊維楨《樂府補(bǔ)》卷一)《白云漫士陶君墓碣銘書后》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六)等。

        [注釋]

        ① 國圖藏有一帙,乃是據(jù)孫氏原本過錄,曾經(jīng)張蓉鏡、吳廣霈等人之手,館藏號:91974。

        ② 黃宗羲對此亦有記錄:“張憲……變姓名,為佛家奴。嘗攜一冊自隨,臥則以之藉首。一夕死于寺中,發(fā)而讀之,乃《玉笥集》也,其詩始行于世?!保ā端拿魃街尽肪砭?,清康熙刻本)

        ③ 由于國圖所藏善本封存,筆者只能見及此本膠卷,印鑒真?zhèn)尾槐銛嘌?。另外,該本卷四《桃花馬歌》《樹稼瑤》兩文“玄”字雖避諱,但這并不能成為此本是清抄本的證據(jù),因?yàn)榫砣罅?、卷四首兩頁等?nèi)容系補(bǔ)抄,原抄并未避康熙諱。

        ④ 以避諱為例,卷三、卷四避“玄”字諱,而其余八卷并不避此諱。

        ⑤ “弘治”,原作“宏治”,避弘歷諱。

        ⑥ 綠雨樓原是陸錫熊先人陸深之藏書處。陸深名重一時,耳山以之為傲,時人亦常將兩人并舉,譬如,乾隆四十二年(1777),“夏,(翁方綱)題陸錫熊齋,曰:‘奎文跡重吳淞水,玉麟風(fēng)傳綠雨樓?!保ㄉ蚪颍骸段谭骄V年譜》,“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發(fā)行,第105頁)

        ⑦《明詩綜》中此段文字節(ji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張憲小傳》以及朱彝尊本人《靜志居詩話》中評述張氏之語。

        ⑧ 原作“茫茫四海一身存,絕跡埋名寄佛門。志節(jié)遠(yuǎn)逾王蔡葉,到頭絕不負(fù)深恩”。張氏自改。

        ⑨“缺”字旁注“訛脫”二字。

        ⑩ 以詩題為例:《秋夢引》,兩本均作《秋夢》;又如,《銅雀妓》《圯橋進(jìn)履圖》,兩本均無詩題(甲本《銅雀妓》詩題系補(bǔ)抄)。

        [1](元)戴良著,李軍,施賢明校點(diǎn).戴良集[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2](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0:770.

        [3](明)桑悅.玉笥集序[M]//(清)黃宗羲.明文海.清涵芬樓抄本.

        [4](明)都穆.南濠詩話[M].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5](明)劉釪.玉笥集序[M]//(元)張憲.玉笥集.粵雅堂叢書本.

        [6](明)潘密.新刊玉笥集序[M]//(元)張憲.玉笥集.明弘治五年(1492)刻本.

        [7](明)徐象梅.兩浙名賢錄[M].明天啟刻本.

        [8]黃國光.鐵琴銅劍樓藏書活動系年述要(上)[J].文獻(xiàn),1999(3):125-141.

        [9](清)江爾維.倪迂存先生年譜[M]//(清)倪模.迂存遺文.光緒四年(1878)刻本.

        [10](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1](清)錢泰吉.陳鳣傳[M]//閔爾昌.碑傳集補(bǔ).民國十二年(1923)刻本.

        [12](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M].清光緒常熟瞿氏家塾刻本.

        動態(tài)·資料

        上海250余家公共圖書館向未成年人開放

        近日,包括上海圖書館在內(nèi)的上海市250余家公共圖書館全部向未成年人開放。未成年人可持少兒讀者證到這些圖書館的少兒讀物區(qū)域借閱。

        上海圖書館官網(wǎng)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可以使用少兒“一卡通”外借的圖書館分布在全市各區(qū)縣街道,設(shè)有少兒專館或少兒圖書部,藏書更符合未成年人的閱讀定位,方便小讀者就近借閱。

        近年來,上海市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迅速、成績喜人,全市圖書館建筑總面積已達(dá)50萬平方米,館藏總量8000多萬冊(件),每年新增藏書400多萬冊,更新率占總藏量的5%以上,每年到館讀者人次和圖書外借冊次均超過3000萬。上海目前是國內(nèi)第一個全面建設(shè)中心圖書館服務(wù)體系的城市,實(shí)現(xiàn)了市、區(qū)縣、街鎮(zhèn)三級服務(wù)全覆蓋,總分館布點(diǎn)達(dá)287個,其數(shù)量已超過美國紐約三大公共圖書館體系的總和。

        ——摘自2013年10月15日《中國文化報》

        G256.22;G258.1

        E

        1005-8214(2014)02-0069-06

        施賢明(1985-),江蘇南京人,博士生,已出版古籍整理專著2部,發(fā)表論文7篇。

        2012-11-06[責(zé)任編輯]宋玉軍

        猜你喜歡
        白方國圖抄本
        我不懂教育,但懂愛
        知識窗(2024年3期)2024-03-31 05:15:50
        “最美老人”白方禮
        110歲國圖正青春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2
        《那風(fēng)·那雪·那年除夕》(國畫)
        自擬扶正升白方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白細(xì)胞減少的療效觀察
        誰是國圖
        意林(2015年1期)2015-05-14 16:49:40
        關(guān)于乾隆朝內(nèi)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麼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所收錄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經(jīng)白史》新發(fā)現(xiàn)抄本研究
        遙遠(yuǎn)的村莊
        小小說月刊(2012年1期)2012-05-08 04:07:52
        国产精品三级自产拍av|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 先锋影音av最新资源|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性黑人| 小说区激情另类春色| 成人性做爰aaa片免费看|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蜜桃 | 影视a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三级 |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观看国产| 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a级毛片| 丰满人妻被黑人中出849|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日本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AⅤ最新av无码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千人斩|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99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国产av丝袜旗袍无码网站|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