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見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王應麟《詩地理考》述評
張保見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王應麟著述豐富,其學術對后世學者影響深遠?!对姷乩砜肌肥峭鯌刖哂写硇缘牡乩韺W成果之一,該書也是第一部《詩經(jīng)》地理學研究專著,其撰著體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對后世學者影響較大,在輯佚、??钡确矫嬉嘤邢喈攦r值,該書也存在閱讀和使用難度大、引用史料不夠嚴謹、考史有誤、重復及訛、衍、脫等問題。
王應麟;著述;詩地理考;價值與不足
《詩地理考》,今本六卷,南宋王應麟撰,是現(xiàn)存對《詩經(jīng)》地理問題加以專題研究的最早成果,也是歷史地理學名著之一。
王應麟,字伯厚,號厚齋、深寧老人,世居浚儀(今河南開封),遷居慶元府(今浙江寧波),是宋末著名學者。生于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十九歲登進士第。官至尚書,兼給事中。宋亡,不仕。卒于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堆拥v四明志》卷四、《宋史》卷四三八有傳,此外錢大昕、張大昌、陳僅等皆著有其《年譜》,亦可資參考。
王應麟一生嗜學,博覽群書。交游學林賢俊,師承朱熹、呂祖謙、陸九淵三大派,治學得以博采眾長。再加上自身的勤奮,宋亡后,更是長達二十年閉門著書,是以著述頗豐。據(jù)考訂,其著述計有《玉海》等凡三十余種,今存者尚有近二十種①。王氏著述以現(xiàn)存各書為例,相當部分都具有較大影響:如輯佚之作《周易鄭康成注》、《詩考》,四庫館臣云“篳路藍縷,終當以應麟為首庸也”;《小學紺珠》為后來同類著述之先導,四庫館臣稱張九成《群書拾唾》、宮夢仁《讀書紀數(shù)略》“實皆以是書為藍本”;《漢藝文志考證》是已知對《漢書·藝文志》加以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對后世學者示范意義重大。
在王應麟龐大的學術體系中,輿地之學是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且成績顯著。對于地理資料的輯錄集中體現(xiàn)在《玉海》一書,在地理文獻流傳和整理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锻ㄨb地理通釋》雖冠“通鑒”之名,實則泛考古今地理,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杰出的歷史地理學經(jīng)典著作,有人認為“這書可以視為歷史地理撰著的一個首創(chuàng)”[1],有人稱本書為“流傳至今的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歷代疆域政區(qū)沿革的著作”,王應麟本人為系統(tǒng)論述歷史“軍事地理的先驅(qū)”[2],是“王應麟最成體系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學著作”[3],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此外,被梁啟超稱之“為清代考證學先導”的《困學紀聞》一書,卷一0有“地理”一類,卷一六有“漢河渠”、“漕運”等專節(jié),其它卷次也有不少地理考訂內(nèi)容,《困學紀聞》的地理考訂方法和學術札記性質(zhì)的撰寫體例,對以顧炎武、錢大昕、閻若璩等為代表的清代學者影響巨大。
較之《玉海》的輯錄資料,《困學記聞》的零篇考述,《詩地理考》和《通鑒地理通釋》無疑是王應麟最成體系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學著作,然而,與《通鑒地理通釋》相比,《詩地理考》是對儒學經(jīng)典《詩經(jīng)》的地理名物加以闡述考訂的注疏類專著,在王朝時期其地位和價值自非《通鑒地理通釋》可比,因此自成書后便深受重視。
王應麟意識到 “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且“聲音之道與政通”,而“詩由人心生”,“人之心與天地山川流通,發(fā)于聲,見于辭,莫不系水土之風而屬三光五岳之氣”,也就是說王應麟已經(jīng)體味到詩歌類文學作品與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區(qū)域風俗的差異導致了各地詩歌文學作品特點的不同,故應當“因《詩》以求其地之所在,稽風俗之薄厚,見政化之盛衰,感發(fā)善心而得性情之正,匪徒辨疆域云爾”[4],即考訂《詩經(jīng)》地理的作用不僅僅局限在考訂地理名物本身,還有更大的政治、文化價值和作用,出于這一目的,王應麟著手搜集“凡涉于《詩》中地名者,薈萃成編”[5]而成《詩地理考》一書。
盡管《漢書·地理志》和《毛詩譜》已經(jīng)注意到對《詩經(jīng)》地理名物的記載和考述,“開啟了《詩》地理學這一新領域的研究”[6],然而,就現(xiàn)存文獻及其記載來看,《詩地理考》無疑是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詩經(jīng)》地理學的專書,王應麟在書中較早提出并身體力行地考察了地理環(huán)境與風俗習慣、文學作品之間的關系,對于《詩經(jīng)》文獻的解讀另辟蹊徑,因此有人認為“王應麟是第一位在著作中提出并實踐其《詩》地理學觀點的學者”[7],這個按語可謂中肯。
清代部分學者對于《詩地理考》的學術成就評價不高,有人更是直接譏其“皆采摭群書,標目分隸,而不自下一語,故不拘其說是非得失,一概并存,可謂博而寡要,勞而少功”[8]。四庫館臣持論相對較為公允,一方面認為它“皆采錄遺文,案而不斷,故得失往往并存”,同時又認為其“兼采異聞,亦資考證”,“征引該洽,固說《詩》者所宜考也。”
今本《詩地理考》首列《地理總說》,卷一、卷二為國風,卷三、卷四為大、小雅,卷五為商、周、魯頌,以上各卷依次摘取《詩經(jīng)》及《毛序》中出現(xiàn)的地理名物加以考訂,卷六全文集中解釋《毛詩譜》中的地理名詞,體例完備,條理明晰,檢索便利,對于《詩經(jīng)》地理名物極盡述考之能事,成為研讀《詩經(jīng)》的重要參考文獻。王氏此舉深為后世學者所重視和效法。明代一些類書已經(jīng)設有《詩》地理類專目。至清代,有焦循《詩地理釋》四卷、朱右曾《詩地理征》七卷、桂文燦《毛詩釋地》六卷、尹繼美《詩地理考略》三卷等一批“《詩》地理學”類著作問世,“《詩》地理學”的發(fā)展達到高峰,興盛一時。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詩地理考》的問世,使歷代學者繼對于《尚書》、《周禮》等具有專篇地理文獻的儒學經(jīng)典的地理研究之后,正式開始關注到《詩經(jīng)》地理問題的討論,不僅是經(jīng)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突破,也是傳統(tǒng)地理研究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在傳統(tǒng)地理文獻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不容忽視。
也正是由于“兼采異聞”、“征引該洽”,因此《詩地理考》引用資料極其豐富,具有較高的文獻學價值。
在王應麟所處的時代,部分相關書籍尚存,其后經(jīng)宋末元初、明末清初等歷次大的戰(zhàn)亂,圖書損佚至為嚴重,《詩地理考》所引文獻相當部分今已失傳,或已經(jīng)難明其所由來,實緣《詩地理考》所引,我們今天始得以睹其梗概,對于今天解讀《詩經(jīng)》以及從事《詩經(jīng)》學史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吉光片羽,彌足珍貴。如卷一“甘棠南國”條所引曹氏曰:“系之周公,則由雍州以至荊、揚,東南之域也。系之召公,則由岐山以至梁、益,西南之域也。武王伐紂,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之人為助,其服周之化久矣。召伯能以先王所以敎者宣明于其國,是以見美也?!笨蓚洹岸稀敝徽f。同卷“狄人”條引林氏曰:“史伯曰:當成周之北,有衛(wèi)、燕、翟、鮮虞、路、洛、泉、徐、蒲。然則河北自衛(wèi)之外皆戎狄之國也?!睂τ谥艽颖钡慕蜃兓?、民族分布情勢的研讀有一定幫助。同卷“鄘”條引傅氏曰:“孟庸當是鄘國之姓,鄘為衛(wèi)所滅,故其后有仕于衛(wèi)者?!睆恼Z音及地理方位方面推測“庸”國后裔流布,有啟發(fā)意義。又同卷“河水北流”條引董氏曰:“齊地西至于河,衛(wèi)居河之西,則自齊適衛(wèi),河界其中,故曰‘北流活活’。”這條引語不僅解釋了何謂“北流活活”,也揭示了兩周時期黃河干流下游的流向及其河道位置,是一條有關黃河的重要史料。皆可視為釋《詩》一得之見。這些文詞最早見于或僅見于《詩地理考》本處所引,然今天均已難明其所由來。此類引文在《詩地理考》中比比皆是,是《詩地理考》保存文獻之功不可沒。
《詩地理考》除具有輯佚已經(jīng)散佚文獻之價值外,對于一些現(xiàn)存文獻的散脫、異文亦有收錄之功,可起到輯補之用?!对姷乩砜肌肪矶八膰睏l小注引孔氏語:“《書傳》稱周公二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保ㄇ澹┏镣⒎肌妒?jīng)注疏正字》卷一三云:“《書傳》云遂踐奄。案:《詩地理考》引孔氏曰‘《書傳》稱周公二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今無文,疑脫也?!庇謿W陽修《集古錄》一書,四庫館臣云:“采摭佚逸,積至千卷,撮其大要,各為之說。至嘉祐、治平間,修在政府,又各書其卷尾。于是文或小異,蓋隨時有所竄定也。”《詩地理考》卷一“周南”條引《集古錄》:“陜州石柱,相傳以為周、召分陜所立以別地里。”其文又見于王應麟《玉?!肪矶濉兜乩怼私纭分爸茜芙ょ芊狻睏l所引《集古錄》,而不見于今本《集古錄》。又《詩地理考》卷三“暴公”條引《風俗通》:“暴辛公,周諸侯也。”今本《風俗通》亦無。
《詩地理考》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第一次系統(tǒng)梳理了《詩經(jīng)》的地理名物,開辟了《詩經(jīng)》研究一個新的領域,豐富了傳統(tǒng)地理學研究內(nèi)容,它的編撰體例及學術著眼點、研究方法深刻影響了后世學者?!对姷乩砜肌芬呢S富,文獻價值亦值得注意。因此,《詩地理考》不僅是重要的歷史地理學名著,在《詩經(jīng)》學史上亦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完全可以說王應麟是“《詩》地理學”的奠基人和開創(chuàng)者。對《詩地理考》的價值予以完全抹殺顯然有失公允。
《詩地理考》盡管擁有較高的學術和參考資料價值,但是書在使用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應當重視。
首先,全祖望在《困學紀聞序》中稱王應麟之書:“援引書籍奧博,難以猝得其來歷?!边@個案語放在《詩地理考》上也是較為允當?shù)模緯谝梦墨I資料時多作“某氏曰”,極少標明所引作者全名及其書名,故增加了閱讀難度。
其次,行文時過于簡略,令人費解,加之多用典故,導致本書在使用時難度較高,對于一般文史愛好者尤其如此。如本書卷五“四岳”條引孔氏曰:“諸書皆以岱、衡、華、恒為四岳,《爾雅·釋山》岱、泰、衡、霍,二文不同,一山而二名也?!背踝x殊不解,及查閱《左傳》昭公四年“四岳”條孔穎達《疏》原文:“諸書史傳讖緯皆以岱、衡、華、恒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夺屔健酚衷疲禾┥綖闁|岳,華山為西岳,霍山為南岳,恒山為北岳。岱、泰,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笔紩硶云湟狻?/p>
再次,誠如清儒所言,本書的確存在“兼采異聞”且往往“按而不斷”的毛病,致使一些問題糾結難明,如有關蟠冢及東、西漢水源流枝津及二者之關系、濟水與滎澤之關系、古韓城之地望等等。
又,王應麟自身在引用史料時并不是十分嚴謹,有些引文存在未加以考訂和仔細核對的問題。如《詩地理考》卷五“常許”條小注王應麟引《史記正義》:“嘗邑,在薛國之南?!苯窨肌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薛公文卒謚為孟嘗君”條《集解》:“嘗在薛之南,孟嘗邑于薛城。”又《索隱》:“嘗邑在薛之旁。”又《正義》:“孟嘗君墓在徐州滕縣五十二里。”王應麟此處引文云出自《正義》,未詳所據(jù),疑誤。又《詩地理考》卷五“允猶翕河”引孔氏曰:“今河間弓高以東至平原鬲、盤,往往有遺處焉?!必P:孔穎達《疏》作“鬲津”??紳h無鬲津縣而有鬲縣,鬲津為隋、唐時縣,此處孔穎達所引為鄭玄語,是“鬲津”誤。又《續(xù)漢書·郡國志》平原國有般縣?!洞笄逡唤y(tǒng)志》卷一二七《濟南府·古跡》:般縣故城,在德平縣東北。漢置縣,屬平原郡,后漢、晉因之。 是“盤”當作“般”。
第五,《詩地理考》剪裁欠精,條目和文字重復較多。如卷二已有“營”條云:《地理志》臨甾名營丘。《齊詩》曰:“子之營兮。”《注》:“《毛詩》作‘還’,《齊詩》作‘營’?!薄端?jīng)注》:臨淄城中有丘,淄水出其前,經(jīng)其左,故有營丘之名??资显唬核鶢I繞,《釋丘》云“水出其左營丘”,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乃東,以丘臨水,謂之臨淄,與營丘一地?!独ǖ刂尽罚骸盃I丘,在臨淄北百步外城中?!本砹鶑陀小盃I丘”條曰:《地理志》齊郡臨淄縣,師尚父所封。臣瓚曰:“臨淄,即營丘也。今齊之城中有丘,即營丘?!薄犊たh志》:營丘,在青州臨淄縣北百步外城中。《爾雅》曰:水出其前,經(jīng)其左,曰營丘。今臨淄城中有丘,淄水出其前,經(jīng)其左,故曰營丘。
此外,在傳抄中訛、脫、移較多,不同版本之間文字差異較大。以目前通行的浙江書局本為例,如《詩地理考》卷五:“《呂氏春秋》曰: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九成之臺?!薄啊秴问洗呵铩吩弧痹鳌皡问显淮呵铩保洞呵铩窡o有娀氏二佚女事,有娀氏二佚女之事見《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初》,此處顯系移文,據(jù)是當乙作“《呂氏春秋》曰”。又同卷“生商”條引李氏曰:“生契謂之商者,契于商也。”似不可解。核對其它版本,則后一“契”字庫本作“封”??肌独铧S毛詩集解》卷四二“天命玄鳥”條李樗曰:“生契謂之商者,契封于商也?!笔且纱颂幰拿撘弧胺狻弊?,或此“契”字原作“封”。卷六“北鄰于虢”條引《左傳》:“制,巖邑也,虢叔死焉?!庇忠蓬A注:虢叔,東虢國也。虢君,今滎陽縣、成皋縣,故虎牢,或曰制。注文顯然較為混亂,核對庫本及杜注原文,則“東虢國”當作“東虢君”,“虢君”當作“虢叔”。卷六“野蒙羽之野”條引《元和郡縣志》:“獲麟惟在縣東十二里?!逼洹拔弊謳毂咀鳌皾伞保对涂たh志》作“堆”,“堆”是。雍正《山東通志》卷九《古跡志·兗州·嘉祥縣》:“獲麟堆,在縣西二十五里,傳是西狩獲麟處。《都城記》云:鉅野縣十二里澤中有三臺,廣輪四十五步,俗謂之獲麟堆?!敝劣诼逅闯錾讨萋迥峡h西冢嶺山而訛作“洛陽縣”、潁水出河南府陽城縣陽乾山而脫文作“乾山”、宋河中府榮河縣訛作“滎河縣”、滎澤在鄭州滎澤縣北四里而脫文作“滎縣”之類問題也為數(shù)不少。
注釋:
①有關王應麟著述的詳細情況可參看拙著《王應麟撰著考》(《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4期)。
[1]靳生禾.通鑒地理通釋專題[M]//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2]吳松弟.王應麟專題[M]//譚其驤.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第二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3]張保見.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述評[J].唐山學院學報,2012 (2):48-51.
[4]王應麟.自序[M]//詩地理考.浙江書局本.
[5]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陳敘.試論詩地理學在漢代的發(fā)生[J].南京社會科學,2006(8):93-97.
[7]陳敘.詩地理考[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6(2):21-22.
[8]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八)[M].清吳興劉氏嘉業(yè)堂本.
(責任編輯:徐星華)
Reviewing on Wang Yinglin's Shi Di Li Kao
ZHANG Bao-ji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475001,China)
Wang Yinglin had a lot of works,which had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scholars.Shi Di Li Kao was his most representative geography achievement.The book also was the first geography study monograph about The Book of Songs.Its writing style and investigating methods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scholar,also quite valuable in collecting loss,collating etc.The book also had some defects,such as reading and using has difficulty,quoting historical data was not enough rigorous,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y was wrong,repeat and so on.
Wang Yinglin;works;Shi Di Li Kao;Value and defect
K928.6
A
1008—7974(2014)04—0075—04
2013-12-01
張保見(1973-)河南信陽人,講師,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歷史文獻學與歷史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