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志寧
(廣東培正學院體育教學部,廣東 廣州 510830)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比較隱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間獲得某種思想或經(jīng)驗的教育方式。[1]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圍著課本轉,圍著教師轉,圍著考試轉的現(xiàn)象日益固化,以至于本來是豐富的、實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變成了空洞的、沒有溫度的理論說教,造成高校學生不喜歡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厭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2]有鑒于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高校體育社團由于擁有豐富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加上其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團隊性、體驗性等特點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如何利用高校體育社團作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如何使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透過高校體育社團活動而內化為受教育者的人生信念成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起源于隱性課程理論的研究,1966年美國教育學家杰克遜 (P·Jackson)在《課堂中的生活》一書中提出隱性課程是指在學校教育中還存在著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但又無法控制的教育因素。所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自覺運用隱性課程理論,注重開發(fā)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比較隱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間獲得某種思想或經(jīng)驗的教育方式。它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而是常采用“迂回”“滲透”的教育形式,以不被人注意的形式存在于校園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以及日常生活中,讓受教育者去自我感受、自我領悟、自我提升;將受教育者引入正確的人生旅途,進而培養(yǎng)成知禮、誠信、勤奮、有充分職業(yè)準備的人才。[3]
所謂路徑,有道路、達到目的地的路線以及辦事的門路、辦法的意思。[4]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這里是指達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通道與方法。
高校體育社團是指在高校范圍內,由高校學生自發(fā)組織的,自主參與的,以特定體育活動為載體的群眾性體育組織。[5]
2.2.1 項目多樣豐富
體育項目的豐富性決定了高校體育社團的多樣性,調查顯示,目前高校體育社團少則7個,多者達15個以上,多樣化的體育社團為在校師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與活動平臺。
2.2.2 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和活動規(guī)則
調查顯示,在管理方面,目前高校體育體育社團普遍分為外部管理與內部管理,外部管理即接受上級部門的管理。如社團聯(lián)合會、院團委等。內部管理即社團內部事務的具體分工。在活動規(guī)則方面,幾乎所有的高校體育社團的訓練與競賽等活動都能與該項目的最新競賽規(guī)則接軌。
2.2.3 參與自愿與管理自治
高校體育社團在體育部門或校團委的宏觀指導下,社團內部事務與各種社團活動的開展具有很大的自主權,社團能否蓬勃發(fā)展,除了學校管理部門必要的支持外,主要與社團骨干的組織管理能力有關,因而學生自治是高校體育社團最大的特點。在參與方面,體育社團隊是以學生興趣為基礎,自愿性加入為原則面對所有學生開放。
2.2.4 企業(yè)化運作
調查顯示,高校體育社團的經(jīng)費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學校撥款、會員費以及社團到校外爭取到的贊助費。其中學校撥款極少,只有每年承辦全校性的單項比賽才有一定的比賽費用,體育社團的日常運轉主要靠收取會員費來維持。因此,高校體育社團會員人數(shù)達到一定規(guī)模才能夠維持正常的日常開支乃至盈利。為了生存與發(fā)展,高校體育社團有強烈的內在動力去獲得盈利,擴大影響和創(chuàng)造品牌。比較成熟的高校體育社團已基本具備獨立核算、自主經(jīng)營、自負盈虧的企業(yè)化特征。
每個高校體育社團均以特定的運動項目為載體進行組織與活動,體育社團建構的物質環(huán)境與核心理念,必然強烈的體現(xiàn)該運動項目的精神傳承與價值理念,因而,某一體育社團必然具有該項運動的符號價值。比如:跆拳道社團具有禮儀、自律的符號價值;籃球社團具有競爭、協(xié)作的符號價值;街舞社團具有激情、自我的符號價值等。學生加入某一社團及參與社團活動時,必然是以認同該符號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guī)則為基礎。高校體育社團能夠讓參與者無形中接受某種符號價值的方式使其作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定期開展特定項目的體育活動是高校體育社團最主要的活動方式。各種體育活動都有明確的運動規(guī)則,參與者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是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基礎,體育活動規(guī)則的契約性能夠使高校體育社團會員潛移默化中建立公平、民主、平等、協(xié)作等現(xiàn)代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素質。
自愿參與以及自主管理是高校體育社團的特點,體育社團中,沒有師生之間天然的權威——服從等級關系,社團成員最大限度實現(xiàn)了平等的關系,成員之間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往,在活動中,成員間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看做是自由意志的充分表達,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一方面,社團內部明確的分工必然需要設置大量的職位,如某職業(yè)字院的籃球協(xié)會分為策劃部、宣外聯(lián)部、財務部、競賽部、訓練部、裁判部、秘書處傳部等。另一方面,由于高校體育社團已具備獨立核算、自主經(jīng)營、自負盈虧的企業(yè)化特征。出于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社團骨干必須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做好頂層設計,然后在所在職位上竭盡所能保證社團的順利運作,才能夠在眾多社團競爭中免遭淘汰的命運。在這過程中,參與高校體育社團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角色體驗,幫助學生加速社會化的進程,為其畢業(yè)后的創(chuàng)業(yè)、擇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jù)隱性課程理論,隱性課程所涵蓋的內容一般有兩種情形,一是這部分課程有意識地被某些人或機構所隱蔽,這些人或機構知道這種被隱蔽起來的課程是什么和藏于何處。例如,在教科書中常體現(xiàn)“文以載道”,也就是教學的教育性,這部分內容的呈現(xiàn)是隱蔽的而不是外顯的,但同時又是“隱藏者”有意識這樣做的;二是這部分課程是無意識地被隱藏起來的,沒有人去有意地隱藏它,如師生間的日常交往,這種交往傳遞給學生的信息常是無意的、非計劃的。[6]
調查顯示,目前,高校管理者雖然知道高校體育社團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有利于營造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并對高校體育社團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持。但高校體育社團是作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所起的作用仍然處于無意識的階段。目前很多高校體育社團仍然面臨著活動場地、運動設施少,活動經(jīng)費小不足、體育教師指導力度小、學院領導不夠重視等問題。從中可以看出,對于如何加強高校體育社團建設,有意識地利用高校體育社團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來達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開發(fā)。
要加強高校體育社團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應該是教育者有意識的行為。首先,教育者必須能夠清楚意識到高校體育社團中隱藏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什么,以及它藏于何處,然后才能有意識地加以干預。在此,以高校體育社團作為路徑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指所有能夠使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人格、價值觀、行為方式等往健康積極的方向引導的內容的統(tǒng)稱。按照隱性課程理論,這些內容主要隱藏于三個方面:即物質方面、制度方面和文化、心理方面。加強高校體育社團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對策,也應該由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教育者可以通過物質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和美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轉換成一種信息儲存于有形的載體中,受教育者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吸收這些信息,受到陶冶與熏陶。[7]根據(jù)這一邏輯,要強化高校體育社團物質形式的符號作用,可以通過做好如下三個方面作為抓手。
其一,教育者應給予高校體育社團必要的經(jīng)費、場地等支持,要求其保持活動環(huán)境的整潔有序,同時強調社團活動時,必須統(tǒng)一服裝。統(tǒng)一服裝對內能增加團隊成員在社團活動中的存在感、認同感與歸屬感,對外起到強化團隊形象,展示團隊文化內涵的積極作用。其二,團隊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團隊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它的存在能使團隊產(chǎn)生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與感染力。因此,教育者應要求高校體育社團必須形成自身的價值理念并凝練為精簡文字的隊訓。比如北京大學山鷹社把山鷹精神“存鷹之心于高遠,取鷹之志而凌云,習鷹之性以涉險,融鷹之神在山巔”作為團隊的精神傳承,[8]成為團隊成員共同的信念與行為準則。第三,要求高校體育社團必須適應網(wǎng)絡時代的發(fā)展,利用QQ、博客、微博、論壇等新的媒體形式加大自身的影響力。
體育社團的相關管理制度與活動守則是教育者以及體育社團核心理念的具體表現(xiàn),是團隊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作為教育者,完善社團外部管理的頂層設計,監(jiān)督引導團隊做好團隊內部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是制度育人最重要的工作。
在外部管理方面,要加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體的做法是舉辦與思想政治教育一致的相關主題活動,比如體育優(yōu)秀社團評比展示、體育社團文化節(jié)、體育社團活動展演等方式,通過活躍體育社團活動方式既使參與活動的人接受某種教育,又給予體育社團向外部的人展示團隊形象與傳遞團隊價值理念的機會。內部管理的制度設計上,為了加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以在教育者的主導下,把握團隊內部規(guī)則建立時具備以下要素:團隊崗位競選化以培養(yǎng)學生公平競爭精神;團隊隊員招聘擬公司化以加速學生社會化的進程;團隊決策民主化以培養(yǎng)民主集中精神;財務收支透明化以培養(yǎng)廉潔自律意識等。通過以上度制的建立,使學生通過社團活動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者預設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資料顯示,傳統(tǒng)課堂式學習的吸收程度約為25 %,而要求學員參與實際操作的體驗式學習吸收程度高達75 %。[9]這也解釋了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近年來,拓展訓練作為新興的體驗式的培訓方式傳入我國后迅速興起,這種以體能活動為引導,引發(fā)出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交往活動的體驗式教育手段,能把活動中所寓意的道理和觀念牢牢扎根在團隊和每個成員的潛意識中。拓展訓練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成為對傳統(tǒng)課堂教育的全面提煉和綜合補充,正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將拓展訓練引入到高校體育社團活動中,是加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得力手段。高校體育社團每周都有固定的團隊活動時間,如果能在社團指導老師帶領或安排下,將一些不需要復雜器材,簡單易行的、具有特定主題的拓展訓練地面項目按計劃穿插在團隊活動中。這一方面大大豐富了社團活動的內容。另一方面使特定主題的、抽象性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了針對性、可操作、流程化的滲透方式。加入拓展訓練,高校體育社團活動,已不僅是學生進行體能和技能的訓練的平臺,更是學生接受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等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的今天,高校體育社團以其豐富的符號性與角色體驗平臺等優(yōu)勢逐漸受到教育者的重視。要加強高校體育社團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應通過強化高校體育社團的符號價值,以制度育人的角度來完善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以及在團隊活動中有意識加入拓展訓練等方式,使學生按照教育者引導的方向接受預設的、隱蔽于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其思想、態(tài)度、人格、價值觀、行為方式的方面往積極健康方向發(fā)展。
[1]郭暉.美國隱性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時代報告,2011(8):42.
[2]郭培芳.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10-11.
[3]徐國飛.試析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及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0):73-74.
[4]百度百科.路徑[EB/OL].(2013-10-06)[2014-02-22]. http://baike.baidu.com/view/59642.htm.
[5]曾令川.論大學生體育社團在校園體育文化中的作用[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23):326.
[6]360百科.隱性課程[EB/OL].(2013-06-09)[2014-02-22]. http://baike.so.com/doc/5591785.html.
[7]姜鐵漢.素質教育下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fā)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9,22(2):48-50.
[8]360百科.北京大學山鷹社[EB/OL].(2013-06-22)[2014-02-22]. http://baike.so.com/doc/6426696.html.
[9]360百科.拓展訓練——戶外培訓[EB/OL].(2013-03-14)[2014-02-22]. http://baike.so.com/doc/534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