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興華
早春:和善而又嚴峻的臉(二章)
桂興華
你站到隊尾,在排隊中靜靜選擇。
選擇極其普通的這條街,店名就像個農村孩子。
這里沒有任何顏色的酒,更沒有什么王朝的品牌。
已有60多年歷史的廚房間,布門簾還掀動著紅紅的延安。
你像擠進了社區(qū)食堂,在排隊中靜靜選擇。
大家都是尋求溫暖的顧客。前面是鄰居大媽,后面又像孩子的同學。
不同的臉色,都在按次序等待開票。
你也沒什么“紅光滿面,神采奕奕”。
認出了實實在在的你,就隨便用手機拍照、用微信發(fā)送。
你很隨意,在排隊中靜靜選擇。
抬頭望望前臺:這里和你一樣拒絕揮霍,也不可能揮霍。
豬肉大蔥的,來二兩。那碗炒肝,你也不知道捧起來喝。
點那盤芥菜,還是菠菜?配料都與老字號的京味相拌。
你掏錢與“萬興居”結賬:二十一元。
你走了,但仿佛還在排隊中靜靜選擇。
你坐過的桌椅卻保存起來,也許還標注了特別的日期。
多虧你那個座位沒有劃線,立上供人留念的記憶。
所有的草根都可以伸展。
故事在一張桌子、一條凳子上說:“位置是空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吃上包子!”
你并沒有走,還在排隊中靜靜選擇。
選擇百姓的口味與連鎖的價格。
不再饑餓的隊伍,也在悄悄選擇你——你,能不能讓大家吃到更美、更傳統(tǒng)的包子?
你端出的一籠籠措施,是不是既有純正的皮、又有精細的餡?
千家萬戶的湯匙和筷子,都在選擇。
這可能是——最重要的選擇。
古城沒有倒,靠的是有遠見的格局。
居民和四合院,一起被搬進了專家的論文。
這座與新石器同名的古城,留下來了。
時間讓那些衙門官舍,詩意和生意一起客滿。
時間讓節(jié)日的鏡頭,背景都是一個個博物館。
歌唱家的家鄉(xiāng),在漆器、泥塑之間穿行。
出租自行車的少女,不知請誰在街上唱起時間之歌。
那么多警示的對聯盡管貼了,這么多告誡的紅燈籠盡管掛了;
政府的補償款,還是倒入了拆遷辦主任的私囊。
幾代人還擠在時間中,窮是古宅的老鄰居。
火柴廠早就癱瘓,女工們只能開發(fā)新的燃燒。
小巷口的攤主,大清早就和熱騰騰的“牛油茶”一起另謀出路。
一批貪婪,蠶食了綜合整治的資金。
他們的肩膀,遠遠比不上城門下寬寬的車轍。
他們的車輪,只為自己轉動。
歷代的那些陰謀,被他們暗藏的手腳演繹了。
城門沒倒;這些人卻在中外游客進入古城的入口處,倒下了。
他們再貪;也納不了時間,偷不了時間,泡不了時間!
時間是早已睜大眼睛的檢察官。
時間,終于來算賬了!
時間,自有一本賬。
時間,決不會饒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