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集團公司到上海沙家浜拓展培訓(xùn)的通知,我與兄弟單位46名同仁走出太行山,來到上海沙家浜訓(xùn)練基地。
由于遠離上海市區(qū),這里人員不是很多,地面十分干凈,周邊的綠化相當別致,這里的草坪有10公分厚,與我們長治地區(qū)不同的是,可以在草坪上任意行走。我們住的地方,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只是鵝的叫聲使人難以入眠,第二天天剛放亮,走出戶外就看見一群鵝伸著脖子高歌,遠處還有幾只山羊雕塑般立在綠蔭間。
46名隊員分成四個隊,我所在的第三隊隊名是“野草隊”,隊訓(xùn)是“春風吹我就生,有機會我就爭”,隊歌是“咱們團隊有力量”。一二四隊打出的旗幟分別是:前進隊、蒼狼隊、無極隊。
四個隊產(chǎn)生后,大伙有一種興奮感和成就感,站成四路縱隊,舉起寫有隊名的旗幟,聽教官訓(xùn)示。徐教官穿一身深灰色運動裝,站在隊列前說:“來到這里培訓(xùn),要忘記年齡,忘記性別,忘記職位,像孩子一樣游戲?!?/p>
除了徐教官,在隊列不遠處還站著三名教官,其衣著都是一樣。給我們做完訓(xùn)示,四個隊分別由四名教官帶著去不同的訓(xùn)練場,依次開展同一個項目。我們野草隊由11名隊員組成,其中兩名女性。教官劉偉剛是一個30歲不到的小伙子。他把我們引到一個一人高的鐵架前,開展第一個項目,要領(lǐng)是一名學(xué)員站在臺上,綁住胳膊,仰面向后倒下去,其他隊員面對面站成兩排,弓腿頂膝,手心向上,伸展雙臂,組成人體擔架,承接鐵架上倒下來的隊友。這項活動富有挑戰(zhàn)性,既是對個體膽量的考驗,也是對團隊誠信度的檢閱。
女隊員秦麗煒自告奮勇,當挑戰(zhàn)第一人,只見她緊步登上鐵架,按照要領(lǐng)交叉雙臂,兩手握在一起,翻轉(zhuǎn)180度,舉在臉前。教官用繃帶把她的胳膊捆上,示意可以開始了。由于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活動,不論是臺上挑戰(zhàn)者,還是臺下承接者,都有一種緊張感,甚至有些膽怯?!皽蕚浜昧藛??”臺上挑戰(zhàn)者給自己壯膽?!皽蕚浜昧?!”臺下異口同聲做出回應(yīng)。挑戰(zhàn)者倒下來了,倒在隊友富有彈性的臂膀上。有驚無險,給后來者極大支持。
第二項活動是蒙上眼睛,學(xué)員共同將一根繩子擺成一個正方形。游戲開始后,我接到一根繩子,用手拉直僅有兩米長,顯然達不到這么多人圍正方形的標準,于是大喊起來:“我手里有一截繩子,你們誰還有?”“我,我?!泵缮狭搜劬?,我們還有嘴巴;我們11名隊員共接到六根這樣的繩子,長短不一,粗細不知。這時候,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快把繩子接起來。”順著聲音,學(xué)員通力合作,很快結(jié)成一條長繩。又是那個聲音說:“大家不要亂,繩子兩端各站一個人,拉直后我丈量一下繩子的總長,然后分成相等的四份折疊起來就行了?!卑凑账拿枋?,大伙摸索著找準自己的位置,抓著繩角的學(xué)員,用手比劃著是否直角,如果四個角都成了90度,不就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圖形嗎?教官問:“你們擺好了嗎?”“好了!”“好了就放在地上,看看你們的成果。”哇,恰是一個正方形,隊員們高興地鼓起掌來。
第三個項目是與隊友的競爭比賽,我們野草隊與蒼狼隊比拼的是一場速度戰(zhàn),分五個環(huán)節(jié),一是不準動手,本隊隊員穿過一個直徑40公分的圓圈;二是隊員呈“米”字狀分八個方向撐起一面大鼓,鼓上放一個圓球,利用撐力,球在鼓上打五下就算完成;三是名曰“不倒森林”的項目,學(xué)員手中各扶一根齊眉棍,圍成一個圈,隊長喊“1”,各人放棄自己手中的棍子,去抓前方另一個隊員的棍子,棍子保持不倒,隊列轉(zhuǎn)動一個圓圈,該項目就算完成,若中途有一根棍倒下,從頭開始;四是每個隊員手中握一截40公分長的半截竹管,傳遞乒乓球到指定地點,傳遞中球不能停頓,管子連接處不準有空隙;五是隊員排成三行,擺成立體金字塔,第一二行腳可以落地,第三行必須懸空。兩隊相爭,誰家用的時間少,誰家為勝。
野草隊用時5分40秒獨占鰲頭,蒼狼隊6分20秒甘拜下風。
野草隊勝利的經(jīng)驗是,合理使用人力資源,做到了一步到位,馬到成功。在失敗者面前談成功,就像在饑餓者面前談紅燒肉一樣,會招來反感?!安灰盗?!”蒼狼隊終于忍不住了:“蒼狼從來不食素,面對野草我們是無法下口!”
最富有挑戰(zhàn)性的當數(shù)“高空過斷橋”,在沙家浜訓(xùn)練基地,隔三差五總能看到這樣的設(shè)施:兩根鐵架間搭一根木板,中間留出1米至1.8米不等的空隙,供學(xué)員跨越。盡管有安全保護,敢于攀上三層樓的高度,跳過斷橋往返一個來回者,不是人人都行。野草隊11名隊員中有八名做了嘗試,有兩名爬桿上去,再不敢向前邁步,有一名學(xué)員爬上桿子不到兩米就倉惶退下來。在這里,我才理解了拓展培訓(xùn)的內(nèi)涵,正像訓(xùn)練基地的一條標語所說“溝通無極限,挑戰(zhàn)樂無邊”。
室外訓(xùn)練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室內(nèi)訓(xùn)練也毫不遜色地在駐地展開。第一個試驗是請兩名學(xué)員站到臺上,平展胳膊,伸出食指,挑起一根齊眉棍呈水平狀,慢慢下移到膝蓋,再穩(wěn)穩(wěn)上升與肩齊,降升過程橫棍不能掉下來。做了兩個循環(huán),這個動作被兩名學(xué)員演繹得惟妙惟肖,或者說是任意兩人都能完成的動作。同樣是這個簡單的動作,用八個人來完成,伸出八個指頭作支點,棍子就動蕩起來,人也忙亂起來了,升降一個過程幾乎都是不可能的。教官在一旁微笑著,前者的輕而易舉,后者的勞民傷財,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從而揭示出一條哲理:少數(shù)人不費力完成的事情,人多了做起來反倒困難。要把一個團隊帶到理想的彼岸,僅憑簡單的說教甚至發(fā)號施令是不夠的,必須講究藝術(shù),有一支訓(xùn)練有素的隊伍,這也正是以人為本、打造優(yōu)秀團隊不可忽略的因素。
第二個試驗是拼圖版,學(xué)員分成七個小組,一至六組參加比拼,規(guī)則是不準離開自己的座位,在有限時間里拼的圖越多分值越好;第七組的兩名學(xué)員站在屋子的中央,專門為六個組提供服務(wù),可以走動。活動開始后,各組手中都拿到顏色不同的一些三角形、菱形和矩形的圖案,按照標本拼出后舉手讓教官在黑板上記下應(yīng)得分數(shù)?;顒舆M行10分鐘后,各組學(xué)員幾乎在同一時間變得聰明起來,占有圖案、圖形資源不再出手,拼命地呼喊著向別人索要資源。第七組可以走動傳遞圖案圖板的學(xué)員呢,不是統(tǒng)攬全局的調(diào)度員,反倒成了為人跑腿的通訊員,在各方的呼喊聲中顯得無能為力,無所適從。場上唯一保持冷靜狀態(tài)的是教官,頗有坐山觀虎斗、穩(wěn)坐釣魚臺的氣魄。在各組相爭不下,調(diào)度不知所措的情況下,教官做出了讓步,讓每組各派一名隊員作為使者加強圖版交換。這下可熱鬧了,嘰喳聲,吵鬧聲勝過先前,各組以擁有圖案、圖版資源為依據(jù)進行討價還價,派遣使者動用三寸不爛之舌進行規(guī)勸、承諾,有的依仗肢體試圖用武力解決,欺騙與搶奪并用,吶喊與呼救共存,整個屋子沸騰得像一鍋開水。等到大伙急得沒有了脾氣,各方精疲力竭的時候教官擺手示意停下來,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計算出各小組的分數(shù),又統(tǒng)計出團隊的總分——490分,他不無遺憾地說:“滿分1000分,你們沒有及格,可見團隊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苯又?,他指出失敗的原因是相互牽制,誰也怕超過誰,結(jié)果導(dǎo)致了整個團隊的落伍。工作生活中,團隊成員相互猜忌,互使絆子可見是存在的,只有加強合作,方便別人才能方便自己,從而提高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由于是企業(yè)文化培訓(xùn),基地對考勤制度高度重視、格外叫真。每當有學(xué)員遲到,哪怕超過規(guī)定時間一分鐘,也要讓跳鋼管舞,這是一種十分滑稽的舞蹈:一名高個子學(xué)員舉起雙臂合掌當“鋼管”,被懲罰的學(xué)員站在其背后從胳肢窩下伸出頭,用眼睛與鋼管扮演者對視,左右分兩次,然后雙手扶“鋼管”,擺動屁股,扭動腰肢至少舞出兩個S?;仡^再站在“鋼管”前方,與“鋼管”對視,如前般那樣扭兩S,一套動作下來,觀者開懷大笑。
培訓(xùn)的最后一關(guān)是團隊過“結(jié)業(yè)墻”,那是一塊四米高的木板,像投籃板一樣立在草地上,要求不準借用外力,只能憑隊員通力合作跨過去,時間由大伙兒自己確定。
能不能超越自我,為潞安團隊爭光,這要用事實說話。王莊礦黨委副書記柳鐵柱也來參加這次拓展培訓(xùn),在整個培訓(xùn)過程中他一直默默無聞,面對難題,他提出自己的方案:組成三層人墻,先把個子高、力氣大、身體強的一名隊員送至墻頂,然后借助上邊的拉力和下邊的托力,依次把隊員送上去。在一致同意中,大伙彎腰弓背,面向木板立起三層人墻,底層三人、中層二人、上層一人,你把我的膝蓋當?shù)首樱野涯愕募绨虍敺鍪?,叉開雙腿,組成一幅壯觀的圖畫,不論從力學(xué)角度,還是從審美角度,都透著一種親和力。其實,這種直觀的畫面,在工作中無處不在,只是比較抽象罷了,誰的升遷沒有得到同仁的支撐,哪一次成果不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鼓勁、加油、搖旗、吶喊,40多名隊員一個個被送上去,接送最后一名隊員則是困難的。團隊中有一名一米八的大個子,人們把希望的目光投給他,這個小伙不負眾望,從直墻上頭朝下,來拉下邊隊員的手,下邊眾星捧月般將最后一名學(xué)員舉向空中,大伙屏住呼吸,用出最后一分力。期待勝利的喜悅激蕩著每一個人的心田?!吧先チ?,上去了!”呼喊聲震耳欲聾,汗水澆灌的笑容最富有詩意!
短暫的培訓(xùn)就要結(jié)束了,深厚的友誼才剛剛開始。面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教官,面對這個引人入勝的基地,我們除了深深的眷戀,就是刻骨銘心的仰慕。這是企業(yè)文化的支點,是思維拓展的空間,是凝聚團隊力量的源泉……
李書君:男,1962年生,山西長子縣人?,F(xiàn)供職于潞安集團慈林山煤業(yè)公司。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xué)、散文等不同體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