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宇
清末官場的買官賣官已經(jīng)到了開口要錢、坐地還價的地步,湖北湍制臺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作為地方軍政一把手,他賣起官來少有掣肘,然而在兜售肥缺“銀圓局總辦”的時候卻吃了啞巴虧。
彼時銀圓局可以鑄造、發(fā)行貨幣,油水之大自不必說。恰巧原總辦丁憂,這個職位就空了出來,很多候補道臺一類的官員瞪大眼睛,都希望這個餡餅?zāi)苈湓谧约侯^上。但湍制臺心里早有打算,想把肥缺給故人之子、候補道臺劉某,順便撈點好處。湍制臺問劉某:“銀圓局有兩萬兩銀子的虧空,你有沒有辦法彌補?”劉某知道他話里意思,說近兩天就將款子籌齊送來。
然而,湍制臺次日就不再提此事了,因為能爽快答應(yīng),說明劉家比較殷實,工作還是安排給更需要的人吧。于是劉某改任厘金局,雖也不差,但比起銀圓局還是差個檔次的。
其實,是湍制臺的銀圓局總辦這“貨”有了更理想的買家,有個姓胡的候補道臺通過關(guān)系人傳話,愿意先付兩萬兩定金,拿到任命書以后再給一萬兩,以后每年孝敬兩萬兩……但就在湍制臺等著數(shù)銀子的當(dāng)兒,卻出了意外。
不是有人舉報,也不是群眾反映,意外來自湍制臺的第十二房姨太太。這女子進門時間不長,正與制臺情深意濃,加上最信任的貼身跟班也參與其中,事情變得捉摸不定。
捐過道臺的唐某聽說有這么一個肥差,趕緊走了制臺貼身跟班的門路,跟班一方面壓下師爺擬好的公文,一方面拿錢找十二姨太周旋。有錢賺當(dāng)然好說,十二姨太很快與跟班商量好了運作步驟。
下班回到后衙,湍制臺正摟著十二姨太求歡,跟班送來待批文件。湍制臺知道是那單生意,趕緊接過要提筆簽字。十二姨太問是什么文件,制臺說是委任胡道臺做銀圓局總辦的文書。十二姨太一巴掌打在制臺握筆的手上,接著一邊往制臺身上湊,一邊嬌聲嗲氣地說:“這個職位不要給胡道臺了,給唐道臺吧?!敝婆_不答應(yīng)。十二姨太不依,沖過去搶過公文就撕了。湍制臺臉上掛不住,正要發(fā)作,十二姨太就勢砸東西撒氣。經(jīng)她這么半癡半嬌一鬧,湍制臺沒了脾氣。十二姨太趁機纏著制臺學(xué)認字,并要制臺寫下唐某人的名字讓自己描,制臺依言做了,然后兩人歡度良宵。
抽個空當(dāng),十二姨太將自己先前撕壞的公文以及制臺后來寫過的唐某人的名字一起遞給候在門外的跟班。跟班立馬將制臺“親筆”填寫名字的任命書修復(fù)完整,蓋印后送到唐某手上。
第二天,湍制臺睡到日上三竿才去衙門上班。而此時,唐某早已衣帽整齊地過來謝恩了。湍制臺看到自己親筆寫的名字,隱隱約約明白了其中的貓膩,但也只有認了。
編輯 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