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
?
美國部分請求訴訟理論與實踐
黃毅
(西南政法大學 法學院,重慶 401120)
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的部分請求訴訟問題不容小覷,但我國對此研究較少。大陸法系德、日等國均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部分請求。美國法有禁止分割請求原則,這容易讓人認為美國不存在部分請求訴訟問題,這其實是觀念上的一個誤解。為實現(xiàn)個案公平,美國在一些特殊情形下,也承認部分請求。我國可借鑒其部分請求理論與實踐,設計實施部分請求的路徑,以更大限度地實現(xiàn)個案公平。
部分請求;禁止分割請求;訴訟成本;個案公平
部分請求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對于數(shù)量上可分的金錢或代替物為給付內(nèi)容的債權,當事人先行請求債權的一部分,待判決確定后,再以另行起訴的方式請求債權剩余部分的一種民事訴訟請求方式。部分請求這一請求方式發(fā)端于德國判例,后為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判例和學說所承繼、發(fā)展?;诮档驮嬖V訟成本和最大限度實現(xiàn)個案公平的考慮,如果原告在前訴中明示其訴訟請求為部分請求,大陸法系的德、日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一般承認其可以提起請求剩余部分的后訴。我國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了相當數(shù)量的部分請求[1]。
由于美國法中確立有禁止分割請求原則,所以容易讓人產(chǎn)生美國不存在部分請求訴訟問題的認識,這其實是觀念上的一個誤解。美國法院在一些特殊情形下,也會否定禁止分割請求原則,而認可部分請求。我國對美國部分請求訴訟的相關研究尚暫付闕如,本文目的即在于擬厘清這種誤讀,為研究美國法上的部分請求拋磚引玉。
由于美國法中確立有禁止分割請求原則,所以原則上部分請求被禁止?;诖?,對同一訴訟原因的請求實行糾紛一次解決原則,避免重復訴訟,防止浪費法院和當事人(特別是被告)的資源與成本。不過,美國為什么能夠確立禁止分割請求原則?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國采用的是訴訟費用定額制,原告即使一次性請求全部債權,也不會存在訴訟費用上的障礙。另外,還有如下原因也值得關注,如前述德國之默示的部分請求判例所示的特殊性,前訴法院可以不受原告的請求額拘束,而以法院裁量判斷請求額[2]180。與此類似,美國聯(lián)邦民事訴訟規(guī)則第54條第3款規(guī)定,“缺席判決不能違背訴訟請求中表示的種類,也不能超過原告的請求數(shù)額。除對缺席當事人而做出的敗訴判決外,即使勝訴當事人在訴答文書中并未要求救濟,所有終局判決也應該給予勝訴當事人訴訟上的權利救濟?!盵3]322換言之,在被告出席的情形中,美國法院不受訴狀中記載的請求額的拘束。這一點與德國存在共通點,因為德國法院在認定原告將對請求額的判斷委任給法院時,也可不受請求額的拘束。在這一點上,美國和德國的原告均可將“訴訟原因”或“請求原因”特定化。在此種情況下,德國認為前訴判決既判力遮斷剩余部分請求,美國認為禁止分割請求原則為正當。兩國的規(guī)定一致絕不是偶然的,因為原告訴狀中記載的一定數(shù)額的請求額對法院沒有拘束力,這就意味著原告的請求權非為一定數(shù)額所限定,法院可以經(jīng)常以全部請求權作為訴訟標的而做出裁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分割請求常常不會被法院考慮。
原告加入受雇企業(yè)的團體保險,受雇期間因事故而永久性地喪失全面勞動能力,故向被告保險公司提起保險金的給付請求。由于被告拒絕支付保險金,原告以被告違反保險合同為由提起給付之訴,原告獲勝訴判決。嗣后,原告又以被告懷有拒絕支付保險金的惡意為由,提起請求被告承擔侵權責任的訴訟。原告一審敗訴后,提起上訴。俄克拉荷馬州最高法院Simms法官撤銷原判決發(fā)回重審,其理由如下:“雖然被上訴人主張,由于上訴人分割了訴訟原因,所以本案的損害賠償請求被前訴判決遮斷……但禁止分割請求原則的主要目的是為保護被告不遭受煩瑣的應訴之累,它是為保護被告而存在,因而被告可用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放棄它……原告遺漏本該屬于同一訴因的部分請求,如果其原因系緣于被告的欺詐、騙術或違法隱匿的話,則前訴判決不能遮斷剩余部分請求……本案被上訴人在處理上訴人請求之時,本該承擔公平對待并及時支付請求額的義務。但是,被上訴人卻心存惡意,竭力隱匿事實。本該承擔開示事實義務的被上訴人為奪取理應歸屬上訴人的正當利益而隱匿事實,這種行為應當定義為欺詐行為……在本案這種獨特并且稀少的案情下,禁止分割請求原則之主要目的(為保護被告不遭受煩瑣的應訴之累)不能適用,基于被上訴人自身行為,前訴判決不能遮斷本案訴訟?!盵4]65
本案中,原告由于被告的欺詐行為而做出的部分請求,最終被法院判斷為前訴判決不能遮斷后訴剩余部分請求,認為進行了欺詐行為的被告不存在需要保護之必要性。
這一案例是原告以蒙受石棉沉著病、癌癥的風險及石棉制品帶來的精神痛苦為由,向被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shù)脑V訟。因一審法院判決原告勝訴,被告以一審法院采用的證明原告將來罹患癌癥風險的證據(jù)違法為由提起上訴。佛羅里達州上訴法院的Pearson法官駁回了上訴,其理由如下:以將來可能發(fā)生之疾病帶來的現(xiàn)在精神痛苦為由提起的訴訟,在將來疾病真實發(fā)生之時,可能會引起第二次訴訟,屆時將會產(chǎn)生涉及同一訴因分割請求的問題。但等待疾病的發(fā)生卻不能成為我們的目的,從衡平角度考慮,必須緩和訴訟程序上的禁止分割請求原則的規(guī)制。禁止分割請求原則之目的——終局性與訴訟經(jīng)濟,在這里也對立起來。誠然,待到疾病實際發(fā)生時又允許提起第二次訴訟,這將妨礙訴訟終局性目的。但是,如果僅允許疾病實際發(fā)生之后再提起訴訟,將遲延預期可能發(fā)生的訴訟之提起,這又有悖于訴訟經(jīng)濟原則……原告保留疾病實際發(fā)生時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并不違反禁止分割請求原則。
通過本案判決表明,法院認為提起以將來可能發(fā)生的疾病帶來的精神痛苦為由的訴訟并不違反禁止分割請求的態(tài)度。如果禁止這樣的請求,將明顯地違反訴訟經(jīng)濟原則。
原告以被告建筑合同違約為由,向Du Page郡巡回法院提起請求給付64萬美元訴訟。同日,原告以贖回權喪失為由,向Cook郡巡回法院提起請求51萬美元損害賠償?shù)脑V訟。Cook郡巡回法院與Du Page郡巡回法院先后裁判原告違反禁止分割請求原則,駁回原告起訴。原告上訴,伊利諾伊州上訴法院的Nash法官撤銷原判決發(fā)回重審,其理由如下:“本案最初以違反禁止分割訴訟原則,駁回贖回權喪失的訴訟。前審法院認為贖回權喪失的訴訟與合同違約的訴訟皆屬同一訴訟原因……判斷訴訟原因是否同一的基準為,是否基于同一事實關系或證據(jù)是否同一……比較前述兩個訴訟,確實訴訟原因同一……但是,適用禁止分割請求原則也有例外的情形,對于因原告不知、錯誤或被告欺詐等原因而致“遺漏”請求以及適用該原則將明顯破壞衡平之情形,可以不適用該原則……根據(jù)本案特殊事實關系以及被告自身行為,我們?nèi)绻麌栏襁m用該原則將破壞衡平……根據(jù)訴訟記錄,被告對分割請求未提出異議,且在后訴(Cook郡巡回法院的訴訟)中利用了前訴爭點效(issue preclusino)進行防御,因此,可以認為被告同意了原告的分割請求。”[5]129?133
本案中,原告分割同一訴訟原因的請求,同時提出兩個訴訟,被告對此沒有提出異議,因而被法院認為同意分割請求,不能適用禁止分割起訴原則。
由上觀之,在美國,原告基于同一訴訟原因而為分割請求時,一般情況下后訴提起的剩余部分請求應被遮斷,但對于分割請求不能歸責于原告且被告不存在權利保護的必要性時,不適用禁止分割請求原則。判例也對存在一定特殊情形的案件,否定了禁止分割請求原則的適用。因此,部分請求不僅被應用于大陸法系的司法實踐中,在英美法系的美國亦被靈活運用。畢竟,民事訴訟活動中,不僅要考慮法院的審判壓力,也應盡量實現(xiàn)當事人在個案中的公平。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①這標志著我國新的中央領導人開始對實現(xiàn)個案的司法公平給予高度重視。確實,中國人民就是由包括你我他在內(nèi)的一個一個的中國人組成的,個案公平是人民的最小單位——個人最容易感受到的,也是最為真實的,因為個案公平就是發(fā)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公平,是老百姓的公平,也是一種最樸素的公平。如果將一個國家的司法公平比喻為一座大廈,那么個案公平正是建起這座大廈的每一塊磚石。在實現(xiàn)個案公平時,“不同事物應有不同對待”[6]228,或“不同事物應為不同的處理”[7]54。就部分請求訴訟而言,如果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是真實的,那么由于被告有錯在先,此時法院應著重考慮如何對作為受損一方的原告(債權人)給予充分、便利的救濟,而不必過多考慮被告(債務人)的所謂應訴之累,因為這種應訴之累實際上正是其自己造成的,如果其在債務發(fā)生后能夠主動履行,原告自然不必起訴,更加不須分次部分請求,這才是“不同事物應有不同對待”的應有之義,方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當然,處于社會轉型期的我國對訴訟效率有著不同于域外的別樣需求,如何從實施程序設計上量體裁衣,以貼切于我國現(xiàn)實,是必須考量的問題。在社會轉型期的當下,在推行一項改革措施的同時,不僅要考慮這項改革措施所能帶來的積極一面,更須設想這項措施可能被濫用的情形,故應設計對提起部分請求的過濾程序:提起部分請求時須明示;敗訴后不能再訴剩余債權;原告再訴剩余債權須有次數(shù)限制;應確定適用部分請求案件的債權數(shù)額;前訴與后訴的當事人須為同一;提起部分請求須有正當理由。經(jīng)過如此過濾后,法院也應以積極姿態(tài)消解部分請求:法官應積極運用釋明權,寬待原告的增加訴訟請求,小額訴訟程序不得適用部分請求。在這樣的程序安排下,以實現(xiàn)保護各方利益和糾紛一次解決之間的平衡。
①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2月23日下午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1]嚴仁群.部分請求之本土路徑[J].中國法學,2010(2).
[2][日]坂本惠三.部分請求研究——以德國判例學說為主要線索[J].早稻田法學會志,1980(1).
[3]美國聯(lián)邦民事訴訟規(guī)則:證據(jù)規(guī)則[M].白綠鉉,等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4][日]小林修.美國訴因分割禁止原則研究[J].法學研討,1999(2).
[5][日]小松良真.美國民事訴訟部分請求研究——以判例為中心的考察[J].早稻田法學會志,1998(4).
[6][德]考夫曼.法律哲學[M].劉幸義,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陳愛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責任編輯 趙賀〕
On U. S. Part Claims Lawsuit: Theory and Practice
HUANG Yi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The part-claim suits emerged in some problems which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litigation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Although they are recognized by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and Japan to some extent, there are only few discussions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law has prohibits segmentation, which may be misunderstood as that there not exist part-claim suits in the USA. In order to achieve case justice, The United States also recognize the part-claim in some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the part-claim suits are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to achieve case justice in China.
Part Claims; forbidden the Request of Segment; litigation cost; case justice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住友財團“アジア諸國における日本関連研究助成”資助項目(128051)
黃毅(1975―),男,四川南充人,博士研究生。
2014-02-21
D915.2
A
1006?5261(2014)03?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