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東孟令劍陶崇安
沙洲遠教"鮮"江南
--江蘇省張家港市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創(chuàng)新工作側記
□丁建東孟令劍陶崇安
美麗的海濱城市張家港又稱沙洲,自古便盛產"長江三鮮"--鰣魚、刀魚和河豚,這"三鮮"膾炙人口,讓有幸品嘗過的人都稱贊不已.然而,你可知道,張家港遠教人為了破解教學課件制作上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也創(chuàng)新出了"三鮮"制片法,即"渠道求鮮新、素材求鮮亮、播放求鮮活"; "三鮮"的出臺,使張家港遠教制片工作猶如注入了源頭活水,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
張家港市微視頻大賽現場評審會
保質保量地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課件制片任務,是遠教部門的重要職責.但是不是只要完成了上級交代下來的任務,就可以放馬南山了呢?張家港市遠程辦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勇于突破"為任務而制"的羈絆,創(chuàng)新性、多形式地拓展了制片渠道.
采取"問卷+電話+座談"的聯動式調查法,了解基層需求,做到以需制片.張家港市遠程辦采取了由站點管理員向基層發(fā)放調查問卷、在站點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需求征詢會、通過12345便民服務熱線電話調查等一系列措施,做到多方了解基層的課件收看需求,并據此找準了教學資源建設的目標.據初步統(tǒng)計,自2011年實施聯動式調查法以來,市遠程辦發(fā)放問卷近萬份,舉行座談100多次,參加群眾上千人次,接聽熱線電話400多次,基層需求真正盡在市遠程辦的心中.2013年年底,結合中組部終端站點學用情況"百村調查"活動,張家港市遠程辦發(fā)放了1000多份問卷,在統(tǒng)計結果后發(fā)現,有超過80%的黨務干部希望能制作一部換屆工作專題片以指導實踐.市遠程辦立即組織精干力量,選取了一個試點村--大新鎮(zhèn)新海壩村,全程跟拍選舉過程,制作了《基層黨組織"公推直選"換屆工作程序片》,對"公推直選"各項內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金港鎮(zhèn)元豐社區(qū)黨務干部王燕看完此片后,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對'公推直選'的程序不大懂,現在有了這么直觀的教學片,我自然有信心做好本次換屆工作."
舉行課件比賽,調動基層積極性,做到以賽促片.自2011年以來,張家港市遠程辦以制片比賽為平臺,舉辦了"紅色DV"征集大賽、"我身邊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微視頻作品大賽等活動,活動前在市日報、黨建網和遠程教育網上刊登大賽啟事,具體評選則采用基層初評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比賽,基層的制片活力得以充分激發(fā)出來.三年來,張家港市舉辦了3次課件比賽,共收集到基層上報的作品139部,并評出獲獎作品60多部.2012年,市遠程辦組織舉辦了全市第二屆"紅色DV"征集展播活動.塘橋鎮(zhèn)作為全市的中心鎮(zhèn),十分重視此次比賽,經過精心策劃和認真組織,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拍攝完成了《網格長的民情日記》.該片通過記錄基層網格長的日常工作生活,反映他們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感人故事,在專家評審環(huán)節(jié),獲得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并一舉拿下了一等獎.
一些遠教部門在制片素材獲取方面,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只是被動地坐在辦公室里,苦盼著上級指派或文件提及或偶爾聽到的線索.而張家港市遠程辦摒棄了這種"坐等線索"的行為,主動出擊,去基層、去身邊、去社會挖掘素材,從而使課件內容顯得既豐富多彩又亮點奪目.
加強與電視臺、報社、電臺等新聞媒體及黨校、農委、科協(xié)等遠教成員單位的合作,運用合力挖掘教學資源.市遠程辦定期與本地報社、電視臺、電臺溝通,對這些媒體上所刊登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典型事跡進行深度采訪拍攝,近三年來通過與媒體合作,已經"挖"出了《激蕩三十年》《民警蔡純峰的一天》等13部黨員教育片.《小島的堅守》一片,就是市遠程辦人員在《張家港日報》上看到了雙山小學校長林榮扎根小島不言悔、在雙山小島一呆就是三十年的動人事跡,馬上聯系了日報社,了解詳細情況后迅速組織對林榮進行采訪拍攝,最終"把真情和智慧獻給雙山的孩子們"的優(yōu)秀黨員林榮被展現在黨教熒屏之上,引發(fā)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同時,市遠程辦發(fā)揮牽頭抓總作用,制訂拍攝計劃,將相關政策解讀、種養(yǎng)殖技術培訓、勞動技能提升等拍攝任務分解到黨校、農委等遠教成員單位,確保了技術課件常態(tài)化供應.2013年,在市遠程辦具體負責技術支持、跟蹤指導、督促檢查及一定經費補助的基礎上,聯合市科協(xié)、市農委制作了"雙提升"系列教學課件.截至目前,已聯合制作了《水稻機插秧的高產栽培技術》等39部課件,農民收看后都高興得直夸:"遠程教育為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發(fā)動基層黨組織及基層站點管理員加入制片隊伍,打造"全員制片"格局.市遠程辦積極動員村黨支部和終端站點管理員都拿起手邊的手機、相機、家用DV機等設備,把平時生活和工作中發(fā)現的亮點拍攝下來,并制成DV或微視頻.市遠程辦連續(xù)三年堅持每年舉辦一次遠教站點管理員DV培訓班,就拍攝技術進行實用性講解.這一措施的出臺,使得全市152個村、95個社區(qū)的黨組織工作人員和294個站點的590多名管理員實際上都成了遠程辦的"編外攝像",各種既新鮮又亮眼的素材自然是接踵而來.姚軍是南豐鎮(zhèn)振興社區(qū)的遠教管理員,在與社區(qū)居民聊家常中得知,社區(qū)里有一位八年如一日照顧困難女學生的"愛心黨員媽媽"--倪玉香,不圖名、不圖利,真情奉獻在社區(qū).于是姚軍果斷拿起手中的DV機,利用空閑時間,記錄下倪玉香無私關愛貧困女學生、不是母女卻勝似母女的感人故事.經過整整兩個月的跟拍,DV終于完成,還在市里獲了獎.像這樣由管理員自制的作品還有很多,有反映做群眾貼心人的村黨委書記的,有反映活動十余載的愛心義工"領航者"的……都既真實又感人.
如果只以站點作為課件播出平臺,陣地未免顯得單薄,課件的"火力覆蓋"也難令人滿意.張家港市遠程辦除了緊抓網絡教學服務平臺建設外,不再單純依賴站點播放,而是有效利用有線電視、廣場LED屏等新平臺,拓展了課件的播放陣地和覆蓋空間.
依托有線電視數字網絡開辦遠教電視專欄,打造炕頭式收看.市遠程辦經過協(xié)調,在市電視臺開辦了電視專欄,設置了"成果展現""先鋒"等欄目,各類課件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全市近百萬有線電視用戶家中.截至目前,專欄已經播出了306期,群眾紛紛反映:"以往想看課件,得去站點;現在不用出家門,坐在炕頭上就行了."樂余鎮(zhèn)齊心村養(yǎng)殖大戶林衛(wèi)宗就是專欄的受益者.以前做建筑生意的他,四處折騰也沒賺到什么錢,幾年前的一天,他從家里的電視上偶然看到了遠教專欄介紹的江西一家養(yǎng)殖場養(yǎng)野鴨致富的節(jié)目,茅塞頓開.從此,他一邊看電視專欄學技術,一邊養(yǎng)野鴨,幾年下來,腰包就鼓了,僅2012年他養(yǎng)野鴨的純收入就達二十多萬元,樂得他說:"看著電視學遠教,鈔票馬上滿腰包."
利用廣場LED屏滾動播放課件,建設戶外型收看.市遠程辦將全市新建的100個廣場LED大屏充分利用起來,盡量選擇那些貼近群眾生活、視覺沖擊力強、教育意義深刻的"精而短"的課件,進行滾動播放,同時輔以黨員志愿者集中服務和發(fā)放教學資料等措施;靈活的戶外播放使群眾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教育.據統(tǒng)計,全市廣場LED屏播放總時長已達560小時,累計有60多萬人次的黨員群眾收看,課件的影響力與覆蓋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家住楊舍鎮(zhèn)梁豐社區(qū)的黃阿姨,以前是"撲克迷",但自從社區(qū)廣場建成后,她就變成了"遠教迷",經常跑來看節(jié)目,還邊看邊學,學會了好幾種健身舞.黃阿姨興奮地表示:"這里的播放設備很好很清楚,以前我都是呆在家里,現在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出來看大屏電影、跳健身操.遠教給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委組織部)
張家港市遠程教育管理員DV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