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菊,吳媛,蔣春燕,張超穎,蘭新財
(1.金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金大康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浙江金華 321017)
目前養(yǎng)殖場集約化程度高,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發(fā)病率增高,是危害養(yǎng)豬生產(chǎn)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據(jù)報道,PRDC 發(fā)病率一般為5%~60%,發(fā)病豬死亡率為20%~90%[1]。高密度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使豬體自身正氣不足,尤其是特異性抗病正氣不足,導致外感溫熱病邪乘虛而入,侵入機體暫為伏邪。如遇氣候環(huán)境異常,具有非時令之寒熱潮濕,導致豬體正氣再衰,機體抗邪無力,則溫熱病邪逾時而發(fā),使肺氣升降失常而表現(xiàn)出咳喘、咽喉腫痛、黏膜發(fā)紺、痰濁滲出等臨診癥狀。因此,根據(jù)PRDC 的臨床癥狀、病變特征和病機,中獸醫(yī)辨證為肺經(jīng)溫(瘟)病范疇,其治療呼吸道病有四大法:清熱解毒、宣肺利咽、化濕消痰、益氣養(yǎng)陰。據(jù)此,課題組自擬了7 個中藥復方,建立以小鼠為實驗模型,以篩選、驗證這些中藥復方制劑止咳化痰的效果,為中藥制劑在防治PRDC 上的應(yīng)用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
1.1.1 實驗動物
清潔級小鼠200 只,6 周齡,體重18~20 g,雌雄各半,由金華市藥品檢驗所提供【SCXK(浙)2010-0046】,實驗在金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進行【SYXK(浙)2010-0022】。
1.1.2 中藥制劑
選取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化痰、益氣養(yǎng)陰、利咽消腫的中藥原料(各味中藥均購自金華市尖峰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組成方1、方2、方3、方4、方5、方6 和方7 共七個復方。①方1 組:生石膏、知母、蘆根、石菖蒲、前胡、桔梗、麻黃、浙貝、枳殼、炙甘草、五味子;②方2 組:黃芩、炒梔子、蘆根、石菖蒲、桔梗、葶藶子、烏梅、瓜蔞仁、冬瓜子、炙甘草;③方3組:生石膏、知母、蘆根、桔梗、瓜蔞、貝母、大黃、芒硝、炙甘草;④方4 組:梔子、黃芩、金銀花、連翹、前胡、桑白皮、南沙參、麥門冬;⑤方5 組:射干、山豆根、瓜蔞、貝母、桑白皮、葶藶子、蘇子、五味子;⑥方6 組:射干、山豆根、黃芩、金銀花、魚腥草、麥門冬、太子參、五味子;⑦方7 組:生石膏、知母、玄參、梔子、黃芩、大黃、葶藶子、蘇子、炙甘草。各組中藥復方分別加10 倍蒸餾水浸泡半小時后,煎煮1 h,收取濾液,減壓濃縮至l g/mL,4℃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1.1.3 藥物
濃氨水(NH3),分析純,浙江中星化工試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10925;氯化銨,分析純,衢州巨化試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11001。氫溴酸右美沙芬片,淄博萬杰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1001。臨用前用蒸餾水配成所需濃度的混懸液。
1.1.4 儀器
721 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分析天平,上海上天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提取中藥的儀器:TC-15 套式恒溫器,海寧市新華醫(yī)療器械廠生產(chǎn);濃縮中藥用R-501 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上海申勝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1 止咳實驗(濃氨水引咳法[2])
實驗小鼠隨機分9 種處理,分別為空白對照處理(生理鹽水按每只0.2 mL 灌服),陽性處理(右美沙芬按0.1 g/kg 體重,每只0.2 mL 灌服),七個不同復方的中藥處理(按0.1 g/kg 體重,每只0.2 mL灌服)。每個處理均設(shè)2 個重復,每重復5 只小鼠(已預先剔除對濃氨水不敏感者)。
實驗組上下午各灌胃給藥1 次,灌藥前4 h、灌藥后4 h 內(nèi)禁食不禁水,連續(xù)用藥7 d。末次給藥后1 h,分別將小鼠逐一置于倒置的500 mL 玻璃容器內(nèi),將濃氨水0.2 mL 用注射器盡量均勻的噴灑在棉花團上,蓋上器皿一定時間(約10 s)誘咳,觀察自蓋上器皿后開始至小鼠出現(xiàn)咳嗽的潛伏期及5 min內(nèi)的咳嗽次數(shù)(注:小鼠咳嗽的判斷以劇烈收縮腹肌并張嘴為準,時可聞到輕微的咳嗽聲)。
1.2.2 化痰實驗(氣管段酚紅法[3])
除陽性藥物用氯化銨按0.1 g/kg 體重,每只0.2 mL 灌服外,其余分組及處理方法同止咳實驗。
末次給藥30 min 后ip 注射0.5%酚紅溶液0.5 mL,30 min 后處死小鼠,剝離氣管周圍組織,甲狀軟骨下緣及氣管分支處用小血管夾夾住氣管,然后剪下甲狀軟骨下至氣管分支處的一段氣管,將各氣管段放入預先盛有4 mL 5% NaHCO3溶液試管中靜置l h,然后于分光光度計546 nm 處測A 值,置4℃存放24 h 后,重測A 值,取二者平均值,根據(jù)標準酚紅曲線計算酚紅含量(μg/mL)。
標準酚紅曲線的繪制:分析天平準確稱取0.01 g 酚紅,加5%碳酸氫鈉溶解,配成1 mL 含100 μg,然后順次稀釋成每毫升含酚紅0.1、0.3、0.5、0.7、1、3、5、10 μg,用分光光度計測A 值,以酚紅劑量為橫坐標,A 值為縱坐標,根據(jù)酚紅濃度和A 值計算出回歸方程,繪制酚紅標準曲線(圖1)。據(jù)所測的A值,即可從標準曲線上查出酚紅的排泌量。
各處理對小鼠止咳作用的影響見表1。如表1所示,方5 和方7 組的潛伏時間與右美沙芬組接近,但顯著高于對照和其他方劑組(P<0.05);同時,方5 和方7 組的5 min 內(nèi)咳嗽次數(shù)與右美沙芬組接近,與方2、方3 組均顯著低于對照和其他方劑組(P<0.05)。結(jié)果表明,方7 和方5 可延長小鼠咳嗽潛伏期,減少5 min 內(nèi)咳嗽次數(shù),具有明顯的止咳作用。
表1 各中藥復方對小鼠的止咳作用(±s ,n=10)Tab.1 Antitussive effect of each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on the mice
表1 各中藥復方對小鼠的止咳作用(±s ,n=10)Tab.1 Antitussive effect of each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on the mice
注:同一列中字母相同者為差異無顯著性(P >0.05),字母不同者為差異有顯著性(P<0.05),下同。Note:The same letter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s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ame below.
組別Groups潛伏期時間/ s Incubation period 5 min 內(nèi)咳嗽次數(shù)/次Cough times in 5 min/n方1 組Group 19.357 ±1.77a84.57 ±6.65a方2 組Group 210.229 ±1.00a68.00 ±3.92c方3 組Group 38.029 ±0.60a77.86 ±2.94c方4 組Group 46.857 ±0.63a91.43 ±3.08a方5 組Group 531.629 ±1.71c25.57 ±1.65b方6 組Group 612.671 ±3.31a80.00 ±4.06a方7 組Group 735.614 ±2.38c23.29 ±2.37b右美沙芬組Dextromethorphan group31.029 ±2.76c22.14 ±1.26b生理鹽水組Physiological saline group7.586 ±0.95a91.71 ±2.10 a
各處理對小鼠氣管段酚紅分泌量影響的結(jié)果見表2,表2 中數(shù)據(jù)顯示,除方4 組外,其他中藥組和氯化銨組的氣管酚紅排泌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方7、方5 和氯化銨組小鼠的酚紅排泌量顯著低于其他處理組(P<0.05)。表明,中藥復方1~3、5~7 均有明顯的化痰作用,方5、方7 的化痰作用更明顯。
表2 中藥復方對小鼠的化痰作用(±s,n=10)Tab.2 Expectorant effect of each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on the mice
表2 中藥復方對小鼠的化痰作用(±s,n=10)Tab.2 Expectorant effect of each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on the mice
注:同表1。Note:the same as table one.
組別Groups氣管酚紅的吸光度(546 nm 處)Tracheal phenol red absorbance氣管酚紅的排泌量/μg/mL Amount of tracheal phenol red excretion方1 組Group 10.2 ±0.02bc1.07 ±0.12bc方2 組Group 20.2 ±0.03bc0.89 ±0.08cd方3 組Group 30.17 ±0.02dc0.81 ±0.10d方4 組Group 40.28 ±0.02a1.59 ±0.06a方5 組Group 50.1 ±0.01e0.55 ±0.01e方6 組Group 60.2 ±0.03bc1.16 ±0.16b方7 組Group 70.1 ±0.01e0.53 ±0.01e氯化銨組Ammonium chloride group0.11 ±0.01e0.53 ±0.04e生理鹽水組Physiological saline group0.25 ±0.02ab1.42 ±0.09 a
PRDC 的癥狀是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等,這些癥狀互為因果。積痰可引咳,可阻塞細支氣管而致呼吸困難,進而造成繼發(fā)或混合感染。咳嗽、咯痰若不加以控制,會使疾病進一步惡化。故對呼吸道疾病進行對癥治療,對防止疾病發(fā)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原發(fā)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藥的組方配伍是中獸醫(yī)常用的治法,用不同藥味進行配伍或相同藥物、不同用量配伍成不同方劑是中藥復方發(fā)揮不同療效的“奧秘”,即中藥配比是復方總體效應(yīng)變化的核心,是復方功效的關(guān)鍵[4]。因此課題組對“清熱解毒、宣肺利咽、化濕祛痰、益氣養(yǎng)陰”類中藥進行不同配伍,形成七個中藥復方,進行止咳化痰的對比實驗,以篩選、驗證這些中藥復方制劑的臨床功效。
酚紅祛痰實驗利用酚紅從氣管排泄的特點,在化痰藥的作用下,隨著支氣管分泌物的增加,由呼吸道黏膜排出的酚紅量也增加,用分光光度計測出酚紅的排泄量,就可得知藥物化痰作用的強弱。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方5、方7 能顯著抑制小鼠氨水刺激誘發(fā)的咳嗽和明顯促進小鼠氣管酚紅的排泌量,提示該兩方可以作用于有關(guān)的化學器官,抑制支氣管黏膜對刺激的反應(yīng)性而表現(xiàn)出止咳作用;可通過增加呼吸道上皮的纖毛運動,促進支氣管腺體的分泌,使痰液稀釋、黏度下降,易于咳出而發(fā)揮化痰作用。
方5 中的山豆根、射干宣肺利咽化痰,清熱解毒;瓜蔞、貝母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利咽化痰之功;葶藶子、蘇子降氣止咳,利水祛痰。李國信等[5]的實驗也表明射干提取物能明顯增加小鼠氣管酚紅排泌量。研究表明貝母具有止咳化痰、抗菌、抗炎作用,通過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多途徑發(fā)揮綜合調(diào)控效應(yīng),既能抑制致病因素,又能改善癥狀[6]。馮冰虹等[7]報道,桑白皮水煎劑氯仿萃取物對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有鎮(zhèn)咳作用,能明顯延長小鼠咳嗽出現(xiàn)的潛伏期和減少2 min 內(nèi)的咳嗽次數(shù)。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桑白皮丙酮提取物有明顯鎮(zhèn)咳和祛痰作用[8]。五味子揮發(fā)油具有鎮(zhèn)咳作用,五味子酸性成分具有祛痰作用,五味子多糖可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功能,促進淋巴細胞轉(zhuǎn)化,具有較好的增強免疫作用。五味子粗多糖、五味子水煎劑具有升高白細胞及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F(xiàn)代醫(yī)學常用于急慢性肺部疾病等都具有良好作用[9]。
方7 中石膏、知母、梔子、黃芩、大黃清瀉肺火;知母、玄參具有涼血滋陰利咽;炙甘草益氣止咳化痰。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芩具有明顯舒張支氣管,改善氣道痙攣作用[10]。趙鐵華等[11]證實黃芩對金葡菌、肺炎鏈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有明顯的抗菌活性。因此認為黃芩總黃酮可用于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玄參具有解熱、抗菌、抗炎等藥理作用。
因而綜觀方5、方7 全方,功補兼施,標本兼治,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宣肺利咽,提高免疫功能,故能延長小鼠的咳嗽潛伏期,減少咳嗽次數(shù),并能增加小鼠氣管對酚紅的排泌量,即有祛痰作用。但方5、方7 的配伍作用機制及其止咳化痰作用機制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本次實驗結(jié)果顯示,方5、方7 對小鼠氨水引咳模型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明顯增加小鼠氣管對酚紅的排泌量,顯示有較好的化痰作用,為其臨床應(yīng)用提供了科學的實驗依據(jù)。
[1]白芳華,李新春.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及防控對策探討[J].榆林學院學報,2008,18(2):18-20.
[2]徐叔云,卞如濂,陳修,等.藥理實驗方法學(第3 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359.
[3]徐叔云,卞如濂,陳修,等.藥理實驗方法學(第3 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363.
[4]肖紅斌,劉艷秋,王莉,等.基于成分相互作用的中藥復方組分配伍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shù)—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1,13(2):240.
[5]李國信,齊越,秦文艷,等.射干提取物止咳祛痰藥理實驗研究[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8,22(2):3.
[6]孫濤.貝母止嗽顆粒治療急性支氣管炎的作用機理研究[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網(wǎng)絡(luò)版),2011,10,代號:E057-27.
[7]馮冰虹,趙宇紅,黃建華.桑白皮的有效成分篩選及其藥理學研究[J].中藥材,2004.27(3):204-205.
[8]馮冰虹,蘇浩沖,楊俊杰.桑白皮丙酮提取物對呼吸系統(tǒng)的藥理作用[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1):47-49.
[9]崔洪,姚望,張丞.華中五味子中化學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28(4):318-320.
[10]羅誠浩,宋旭艷,魏敏,等.黃芩苷與木犀草素混合物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的實驗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7(3):212.
[11]趙鐵華,鄧淑華,楊鶴松,等.黃芩莖葉活性部位抗菌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7,23(7):88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