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余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江蘇 南京 210097)
論桂文亞的兒童散文美學
陳余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江蘇 南京 210097)
本文對臺灣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的作品進行了介紹,文章從桂文亞的親情散文、校園散文和旅行散文三大類對她的兒童散文作了分析和理性的歸結,探討了桂文亞兒童散文中所體現(xiàn)的美學觀,指出其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和理念對兒童文學的價值和意義。
桂文亞 兒童散文 母愛親情 兒童心靈
兒童散文是作家專為兒童寫的散文。它的題材非常廣泛,不論是敘事、抒情、議論,或者三者兼?zhèn)?,都可以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情感。由于讀者是以兒童為主,所以表現(xiàn)的形式和內容必須考慮到兒童的語言世界和意識世界,貼近兒童的心靈。桂文亞是臺灣兒童文學、兒童散文界具有較大影響的一位作家。也是中國兒童文學界之中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的最重要的代表。她在出版了十本成人作品集后,下定決心致力于兒童文學。兒童散文集《思想貓》(1998年出版)正是“揮別”成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分水嶺。后來陸續(xù)出版了 《思想貓游英國》、《班長下臺》、《長著翅膀游英國》、《美麗眼睛看世界》等少年兒童散文集,也主編《阿灰,我知道了》、《我知道,你也愛我》等兒童散文集。筆者把桂文亞的散文大致分成親情散文、校園散文和游記散文,同時這三個部分又是相互交融、交相輝映的。一個作家在其創(chuàng)作形成個人風格以后,不論接觸、涉及何種題材,其精神內蘊總是縈繞在作品之中,并有一種獨特的體現(xiàn)方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讀桂文亞的散文,會處處感受到她“浪漫兼而詩情”的生命之光,感受到她愛心與童心和諧相映的兒童情趣了。
桂文亞早期的兒童散文,總在貫注母愛的同時追求著充盈的詩情。母愛與詩情,在《蛾之歌》里蘊含了對天真的感動,對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對頑劣的痛心;在《春生》中則把“頑強的絲瓜”,奉為母愛崇高的象征和詩情沉郁的感發(fā)。《春天,你聽我說》用驚跳的語言和形象,用縈繞通篇的往返回旋的音樂節(jié)奏,彈唱母愛情懷和詩意情感?!讹L景》的散文來自母愛對生命的禮贊與親情,“人世間恒常不變的愛,恐怕父母之于子女的愛排行第一了。也只有這種愛,比起任何種類的情愛更為純潔固執(zhí)”(《想望》),正是深摯的純潔固執(zhí)的母愛,使她的心多慮而敏銳,“對生命總存有一份莫可奈何的悲憫與感傷”(《桂花記》),故而萌發(fā)了她芬芳的母愛詩情。她是那樣動情地賦予文字“鮮活美好的生命”,讓我們讀到了“巷子里的月光是帶著牛奶味的—早已不知多少嬰兒在這里出生、啼哭、成長,以至月光也不得不母性起來了”(《巷子》),這樣“浪漫兼而詩情”的妙句。
《班長下臺》是本“校園散文”集,書中的作品多以學校生活為題材。作為桂文亞的代表作,《班長下臺》在1993年出版的當年,即被臺灣一次兒童文學研究活動投票公推為“優(yōu)良童書”。這當然不是因為這類“校園散文”稀少,而是桂文亞此書寫得極佳。對《班長下臺》的原始評價,有蔣家語女士《推薦的話》①,蔣女士是這樣說的:這本書的副標題可以叫做“桂文亞秘密大公開”,因為書中收集的24篇小品文,全是桂文亞個人小學時代、中學時代和長大以后的秘密故事。從童稚的眼光旁觀一些大人的行為,像老師用毛筆在搗蛋的同學臉上畫黑圈、體罰成績不好的學生甚至把他們趕出教室、婚姻不幸的六姨婆、得了“巨人癥”善良寂寞的阿達、不守信用的大金牙老板娘……,作者不做任何批評,只忠實記錄了事件,這中間有關懷、有同情、有體諒、有無能為力,是每一個人在成長中都會經歷的情緒。
桂文亞38歲才開始到各地旅行并創(chuàng)造旅行散文。她以作家兼記者的敏銳、學識和情趣,看到、聽到、感受到其他人所不能發(fā)現(xiàn)、不能感受的許多東西,又用快樂悠閑的字眼繪寫成篇,給讀者提供了神游的享受。這當中,又以《思想貓游英國》和《長著翅膀游英國》兩本書最為精彩。作為臺灣一流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更賦予她的游記散文一個鮮明的特色,這就是作品中無處不在的兒童情趣。跳躍著童心與愛心的兒童的情調與趣味,不僅把桂文亞的游記散文——也就是臺灣作家、編輯家林滿秋女士所說的“添加‘孩子味’的游記”②和任何別人的游記散文區(qū)別開來,而且形成她游記散文獨特的審美品格?!豆爬锕殴值睦蠋煛肥且黄獢懺趧蛘Z言中心上課的名作。年輕的麗芝老師“古里古怪的”。上課時她忽然“變矮了”,原來她讓兩只高跟鞋“以一種優(yōu)雅的姿態(tài),在空桌子下休息”,她自己“赤著腳,站在地毯上”。麗芝老師每天都以不同的裝束打扮“搖身一變”,有一天“那透明白色的棉質紗裙里,竟透出一條火紅的內褲印子的就是這位麗芝老師”,上課最不“安分”,作者寫道:有一次,“她竟然把一只光腳伸向桌面,就擱在我面前。那天,我實在沒法子專心上課,足足瞪著這只光腳五十分鐘!”完全是兒童的心理情趣,而麗芝老師活潑的不拘一格的形象和風貌,則以無比的真實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桂文亞在中國兒童文學界的重要性不僅表現(xiàn)在她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上,同時也表現(xiàn)在她對兒童散文的思考和闡述上。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闡釋桂文亞的兒童散文美學。
桂文亞是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的努力實踐者,同時也是一位兒童散文美學和創(chuàng)作理論的積極探索者。桂文亞一貫推崇“平易自然”的散文風格,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那本有趣的論述兒童散文的文集 《這一路我們說散文》的序言中,桂文亞是這樣界定少兒散文的藝術風格的:“‘辭澀言苦,使人難讀誦之’的散文,固然為少兒散文所摒棄,但‘只明白曉暢,平實樸素,又搖曳生姿的散文’也還不足以成就優(yōu)秀的少兒散文,少兒散文所真正需要的,乃是‘少年兒童式’的明白曉暢,平實樸素,又搖曳生姿?!雹鄣拇_,兒童散文作家始終應該記得:自己的作品是寫給少年兒童看的,它必須符合兒童個性,富有兒童趣味。
在題材上,散文是一種自由自在地表達情感與思想的文體,因此它的觸角就顯得異常寬闊和廣大,天文地理、鳥獸蟲魚、山川自然,寫人、敘事、狀物、抒情,任何東西都可成為散文的題材。桂文亞認為,給少年兒童閱讀之散文,基本題材不變,所變者為意旨與角度是否切合讀者之體會能力與興趣。④她堅持在進行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時應“過濾苦澀,給兒童以希望、快樂和信心”,盡量把生活中美麗、光明的一面展示給兒童看,如果實在無法回避現(xiàn)實中的悲傷和痛苦,她也“不直接給他們”,而是“迂回地讓他們去感受”。那么,這些豐富的題材從何而來?桂文亞認為,題材的取得不外乎三條途徑:一是呼喚童年,這是“兒童散文寫作的第一步”⑤,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是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的基本素材;二是大量地閱讀,因為書籍能提供豐富的養(yǎng)份,不時地給予作家以創(chuàng)作的靈感;三是與世界保持聯(lián)系,不斷開放心靈,再加上開放的行動⑥,到世界各地走走,那里的風土人情、地理風貌、軼聞奇事,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題材??傊松粩嗟膭?chuàng)造,創(chuàng)造生活則寫作題材不虞枯竭。⑦
關于語言,散文又被人稱為“美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語言具有美的魅力。散文語言,精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一氣呵成,自然暢達;有的精煉準確,字字珠璣;有的生動形象,富于色彩。桂文亞崇尚自然,認為“美的基礎首在自然”⑧。由此,她主張兒童散文的語言首先應該自然,去除任何人為的雕琢和堆砌。除了自然外,語言還應流暢、簡煉、新鮮、潔凈,盡量避免使用成語,努力創(chuàng)造新詞匯,運用童話之想象,可添少兒散文活潑之翼⑨。而要使語言具有這些美質,作者一方面要多讀詩、詞古文篇章,另一方面多聽音樂,語言就有音樂之美;多看舞蹈,語言就有律動之美;多看影像,就有圖像之美;多閱讀、多思考,即呈深刻之美。語言美是散文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一個散文作家的身份證”⑩,所以桂文亞多次談到了語言之于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
文學之所以美,主要在于它有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神奇力量。健康而有益的散文,能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情操、精神境界和心理素質。桂文亞在進行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理論的探索時,非常注重思考這一文體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應起的引導作用。兒童散文是一種抒發(fā)作家真情實感的文體,是一種蘊含作家對社會、對人生真知灼見的文體,是一種作者和讀者可以互相對話和談心的文體。因此,兒童散文能“澄清你精神上的種種污穢,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值得追求的美質仍然很多,并沒有實際情況那么糟、那么臟,也沒有那么亂”。?
桂文亞非常重視兒童散文作家的人格美。她認為兒童散文作家首先應該具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因為對兒童,必須全力以赴才能照顧得好。她這樣要求自己:“我們在寫兒童散文時不能忽略兒童生理、心理的健全發(fā)展,不管自己夠不夠健全,你絕不能把‘不健全的自己’帶進兒童文學里。你如果有任何壞習慣,任何癖好,任何偏見,當你走進兒童文學的門檻時,請先站住三思,你要給兒童的是什么?我們的孩子需要一個健康純正的指引?!?
童心和童趣對兒童散文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是它們的存在,才吸引了那么多小讀者的閱讀目光。兒童散文作家同時也應具有幽默感。幽默,是作家智慧和美感的象征,是作家創(chuàng)造力和性情的反映,也是作家“寬待世界的善心”。兒童散文中加入了作家的幽默感,作品就能更切合兒童之閱讀興趣,能讓他們在閑適輕松的笑聲中受到美的感染,獲得一個“明朗的心境”。以上這些對兒童散文作家人格美的要求,看似都是桂文亞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自律,其實,這是每一位從事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的作家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兒童旅行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桂文亞具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桂文亞指出散文注重情感,在創(chuàng)作旅行散文時要能夠做到情景融合。山水本無靈性,它之所以使人產生美感,是因為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融入作家自己的體會,富有情感地形象地表現(xiàn),才能避免散文中出現(xiàn)的空洞性。
桂文亞的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特別是旅行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的獨特性、親歷性,尤其是那別具一格的攝影和文字互動而構成的時空轉換的結構和圖文并茂的文本,更是開創(chuàng)了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樣式。桂文亞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作大量精美的兒童散文作品,推動了當代兒童散文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她在散文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探索精辟深刻的兒童散文美學觀念,豐富了當代少兒散文的創(chuàng)作理論。
注釋:
①一九九三年優(yōu)良童書指南.民生報、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等聯(lián)合出版.
②《中國時報》副刊《開卷·童書公園》,1994.7.21.
③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96江南兒童文學散文之旅.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
④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96江南兒童文學散文之旅.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99-100.
⑤桂文亞.桂文亞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談.班馬.《桂文亞探論——走通散文藝術的兒童之道》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
⑥桂文亞.世界是一本美麗的書.《思想貓游英國》臺北:臺灣聯(lián)合報系民生報社,1995.
⑦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96江南兒童文學散文之旅,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99-100.
⑧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96江南兒童文學散文之旅,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99-100.
⑨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96江南兒童文學散文之旅,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99-100.
⑩桂文亞.桂文亞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談.班馬:《桂文亞探論——走通散文藝術的兒童之道》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
?桂文亞.美在發(fā)現(xiàn).《美麗眼睛看世界》,臺北:臺灣聯(lián)合報系民生報社,1995.
?桂文亞.這一路我們說散文》96江南兒童文學散文之旅,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99-100.
[1]班馬.桂文亞探論——走通散文藝術的兒童之道.臺北: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1996.
[2]王林.日月潭邊的童心淺唱——略論當代臺灣的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臺灣研究集刊》,1998.5.
[3]馬亞娟.論桂文亞兒童旅行散文創(chuàng)作.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3.6.
[4]王泉根.美麗眼睛看世界——記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臺聲》,1996.8.
[5]劉春霞.好看好玩童趣盎然——讀《班長下臺》.中國圖書評論,2000.6.
[6]孫建江.美麗眼睛看世界.《博覽群書》,1996.4.
[7]胡銘宇.桂文亞筆下的童年.《中華讀書報》,2010.6.
[8]林良.臺灣兒童文學的領航者.《文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