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偉 談偉偉
(山東省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青州262500)
中風中經(jīng)絡辨證整體護理
姜紅偉 談偉偉
(山東省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青州262500)
中風;中經(jīng)絡;辨證施護;整體護理
中經(jīng)絡,中風中經(jīng)、中絡的總稱。屬于中醫(yī)“中風”病癥的范疇,癥見口眼歪斜,肌膚麻木,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癥,一般無神志改變。病情較中臟腑略輕。中經(jīng),中風類型之一,見《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jīng),即重不勝。”病情較中絡略重?!夺t(yī)學正傳·中風》:“外無六經(jīng)之形證,內(nèi)無便溺之阻膈,但手足不遂,語言蹇澀者,此邪中于經(jīng)也?!币嘀革L邪襲于經(jīng)絡而見癮疹者。中絡,見《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為中風證情最輕者。證見口眼口咼斜,肌膚不仁。辨證施護是中醫(yī)護理的精髓,是指導中醫(yī)臨床護理的基本原則。辨證施護注重人、病、證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人體的特殊性與差異性。證是對疾病病因、部位、性質(zhì)以及邪正情況的概括,一種病發(fā)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由于個體差異,病因病機不同,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證。辨證是前提,是根據(jù),只有辨證正確,護理措施才會有效。
①生命體征、意識、神志、瞳孔、肢體活動、語言表達等情況。②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狀況。③心理社會狀況。④辨證:風火蔽竅、痰火閉竅、痰濕蔽竅、元氣衰敗之中臟腑證;肝陽暴亢、風痰阻絡、痰熱腑實、氣虛血瘀、陰虛風動之中經(jīng)絡證。
2.1肝陽暴亢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謇,眩暈頭痛,面紅耳赤,口苦咽干,心煩易怒,便秘尿黃,舌紅或絳,苔黃或燥,脈弦有力。
2.2痰熱腑實型半身不遂,舌強不語,口舌歪斜,口黏痰多,腹脹便秘,午后面紅煩熱,舌紅,苔黃膩或灰黑,脈弦滑。
2.3風痰阻絡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肢體麻木或手足拘急,頭暈目眩,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2.4氣虛血瘀型半身不遂,肢體軟弱,偏身麻木,舌強語謇,手足腫脹,面色淡白,氣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淡,苔薄或白膩,脈細緩或細澀。
2.5陰虛風動型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強語謇,心煩失眠,眩暈耳鳴,手足拘攣或蠕動,舌紅或黯淡,少苔或光剝,脈弦細或數(shù)。
3.1一般護理①若嘔吐、流涎較多者,可將其頭偏向一側(cè),以防發(fā)生窒息;對煩躁不安者應加床檔保護。②保持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體功能位置。按中醫(yī)內(nèi)科急癥一般護理常規(guī)進行。③臥床休息,取適宜體位,避免搬動。④加強口腔、眼睛、皮膚及會陰的護理。用鹽水或中藥液清洗口腔;眼瞼不能閉合者,覆蓋生理鹽水濕紗布;保持床單位清潔,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給予留置導尿,定時進行膀胱沖洗。⑤加強口腔、眼睛、皮膚及會陰的護理。用鹽水或中藥液清洗口腔;眼瞼不能閉合者,覆蓋生理鹽水濕紗布;保持床單位清潔,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給予留置導尿,定時進行膀胱沖洗。⑥伴神昏者參照神昏護理。⑦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動等情況。⑧發(fā)生頭痛、頸項強直、嘔吐、嘔血時,應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⑨服中藥后避免受風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⑩服藥后觀察患者病情的逆順變化。?及時記錄服至寶丹、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等辛香開竅、急救醒腦之品的時間,神志清醒后立即報告醫(yī)師。?服降壓藥、脫水藥時,應觀察血壓變化,防止頭暈,注意安全。?13飲食宜清淡、少油膩、易消化,以新鮮菜蔬、水果為主。忌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煙酒。?昏迷和吞咽困難者,采用鼻飼,以保持營養(yǎng)。?慢性恢復期患者,應注意滋補,少量多餐,進食不宜過快,可適當選用山楂、木耳、蓮子、桂圓、大棗、核桃、甲魚、冬瓜等有降壓、降脂、軟化血管和滋補作用的食物。?中風者多為心火暴盛,應耐心做好情志護理。解除患者的恐懼、急躁等情緒,避免不良刺激。?對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屬進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積極治療。?高熱者給予頭部冰袋冷敷。?元氣衰敗者,突然出現(xiàn)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開、手撒肢冷、脈微欲絕時,遵醫(yī)囑艾灸等救治。?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虛者加艾灸,必要時遵醫(yī)囑行留置導尿。?便秘者,遵醫(yī)囑給予通便中藥內(nèi)服。
3.2分型護理
3.2.1肝陽暴亢型施護原則:平肝瀉火,熄風通絡。①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涼爽,嚴格限制探視,避免噪聲和一切不良刺激(如暴怒、驚恐等),解除因突然發(fā)病而產(chǎn)生的恐懼、急躁、憂慮等情緒,使情緒穩(wěn)定。②入睡困難,煩躁不安者,可遵醫(yī)囑適當服用艾司唑侖,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③飲食應清淡甘寒,如綠豆、芹菜、菠菜、冬瓜、絲瓜、梨等,忌食羊肉、雞肉、狗肉、大蒜、蔥等辛香走竄之品?施護原則:通腑化痰。
3.3痰熱腑實型施護原則:通腑化痰。①室溫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但避免冷風直吹。②以通腑化痰為先,常予星蔞承氣湯煎服,服藥后3~5 h瀉下2~3次稀便即可,說明腑氣已通,不需再服;若服完藥后未見排便,可報告醫(yī)師,繼續(xù)服藥,以瀉為度。③如果出現(xiàn)嗜睡、朦朧,說明病情加重,向中臟腑轉(zhuǎn)化,及時報告醫(yī)師。④飲食以清熱化痰潤燥為主,如蘿卜、綠豆、冬瓜、芹菜等,忌食羊肉、雞肉、對蝦、韭菜、大蒜等。
3.4風痰阻絡型施護原則:祛風化痰通絡。①眩暈重者,囑安靜臥床休息,防止摔倒。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無眩暈頭痛,則病情穩(wěn)定,可以進行功能鍛煉;若舌苔變黃厚膩,口臭,便秘,說明已轉(zhuǎn)化為痰熱腑實證,及時報告醫(yī)生。③飲食宜食黑大豆、藕、香菇、桃、梨等,忌食羊肉、雞肉、狗肉、牛肉等。
3.5氣虛血瘀型施護原則:益氣活血。①病室要溫暖避風,汗多者隨時協(xié)助擦汗,更換衣被。②飲食宜食益氣健脾通絡之品,如山藥薏苡仁粥、黃芪粥、蓮子粥、白菜、木耳、冬瓜等。③溫水浸泡手足,自動或被動做屈伸運動,以疏通經(jīng)絡,消除腫脹。
3.6陰虛風動型施護原則:育陰熄風活絡。①病室應通風涼爽,但避免冷風直接吹入。②若盜汗明顯可用五倍子粉水調(diào)外敷神闕穴。③避免情志刺激,勿驚恐郁怒,防止復中。④飲食以養(yǎng)陰清熱為主,如百合蓮子薏苡仁粥、甲魚湯、淡菜湯、銀耳湯、黃瓜、芹菜等。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急躁惱怒、情志過激而使疾病再度復發(fā)。生活起居有常,避免過勞,適當休息。隨天氣變化增減衣被。食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為宜,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過飽,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過度,以免再發(fā)腦出血。經(jīng)常食用含纖維素多的粗糧、新鮮蔬菜、水果,以潤腸通便。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按時服藥,注意血壓的變化,定期到醫(yī)院復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適當參加鍛煉,加強肢體功能康復。
中經(jīng)絡一般發(fā)病后7日內(nèi)變化較多,如能及時治療,護理措施得當,則風火平熄,病情逐漸平穩(wěn),預后較好。如逢重癥或病后護治不當,則在發(fā)病后7日內(nèi)病勢惡化。在臨床護理實踐中,要通過望、聞、問、切獲取信息,應用臟腑辨證加以分析歸納,確立證型及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提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護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導原則,以促進患者康復。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81
:1672-2779(2014)-07-0114-02
蘇 玲 本文校對:王修麗
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