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陳醇教授撰寫的《權利結構理論:以商法為例》一書,于2013年11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重點出版圖書,并入選中國法學學術叢書。該書第十章是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商法中的權利結構問題”(10CGFX01Z))的階段性成果。
該書以商法為例研究了權利結構的基本原理。全書共有10章,分別討論了權利結構安排與權利功能或性質的關系、權利結構的設計權、權利結構的設計方法、公司治理權利結構的設計原理、公司法中預防型權利結構的設計原理、企業(yè)契約群的權利結構原理、現(xiàn)代交易生活中契約鏈的權利結構原理、宏觀權利結構原理、商法的權利變壓器功能、權利結構理論的法理學意義共十個內容。
權利結構原理是該書重點。作者認為,權利的結構是權利成分的組成及其方式,它包括權利合成、權利分解和權利的單純結構變動三個要點;權利結構的變動可能誘發(fā)權利功能或性質的變動,在商法中,權利的合成、分解和單純結構的變動可能改變權利的功能或性質;結構是權利的題中之義,權利結構的設計應當是權利制度的題中之義,但私人常常并不擁有這種設計權利,而這一權利是發(fā)財致富的“魔杖”;權利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有四種,即權利合成、權利分解、聯(lián)系方式設計和綜合設計。
該書討論了公司法的權利結構原理,包括公司治理的權利結構原理和公司法中的預防型權利結構原理兩部分。中國古代的五行理論蘊含了分權制約與超循環(huán)論的優(yōu)點,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公司的權利問題。公司法中存在著一系列預防型的權利結構界線,如資產負債結構制度,規(guī)制公司之間財產權關聯(lián)性的權利結構界線,儲備性財產權與經營性財產權的二分結構界線,公司的資產結構、債務結構及各自的界線、其它權利結構界線等。預防型權利結構是與公司治理的權利結構并列的公司法權利結構制度。
該書探索了契約群理論。市場經濟中所有活動都以契約的方式進行,因而會形成以特定企業(yè)為中心的契約群體。從權利結構上看,契約群中的當事人構成了“中心—邊緣”的“藤蔓結構”,該結構決定了企業(yè)在契約群中的各種優(yōu)勢?,F(xiàn)代交易中,商品房、金融衍生品等在多個主體之間流通形成由復數(shù)契約構成并頗具整體性的契約鏈條。這種鏈狀結構無法共享和整合參與者的信息,不直接相連的參與者,其信息和功能傳遞要經過中間環(huán)節(jié)才能實現(xiàn),鏈條斷裂的風險點較多。從契約鏈本身看,限制交易成本和交易價格的直接方法是限制契約鏈的數(shù)量和長度。
該書還初步討論了宏觀權利結構的原理。該書與作者此前出版的《商行為程序研究》、《商法原理重述》一起,構成了對商法基礎理論的三重探索,以及基于這三個理論對商法基本原理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