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斌,柳 濤,尉全恩,李海林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14)
(責任編輯 孫占鋒)
移民安置工程是大型水電站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型水電站移民規(guī)模一般為數千、數萬人,甚至十幾萬、數十萬人,如向家壩水電站移民約12 萬人[1],而三峽水電站移民規(guī)模達百萬之巨[2]。移民安置工程規(guī)模巨大,涉及面甚廣,除一般的生活安置以外,還包括交通、電力、通訊、水利設施等多項專項復(改)建工程[3]。多數大型水電站庫區(qū)位于山區(qū),山高坡陡,各項設施建設均存在水土流失環(huán)節(jié)多、水土流失治理難度大的問題[4]。移民安置過程中,水土保持工作是否落實到位,直接關系到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工程運行安全和涉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關系到移民安置區(qū)及周邊地區(qū)和諧、穩(wěn)定及可持續(xù)發(fā)展。
移民安置工程建設內容繁雜,涉及建設、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數量多,由于各單位的管理和技術力量參差不齊[5],所以移民安置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相關資料收集難度較大,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開展困難重重。移民安置工程作為水電站建設項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水土保持工作全過程開展,及時、保質、保量得到落實,不僅僅是落實“三同時”制度的需要,更是保證工程安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服務人民群眾、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龍灘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是我國第一項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的大型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對其進行技術評估中,我們在嚴格執(zhí)行驗收規(guī)程要求的同時,針對項目的特點,創(chuàng)新性地摸索出一些技術路線,包括前期準備、現場查勘、資料收集、數據處理、項目劃分以及“3S”技術應用等,為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感悟頗深?,F將龍灘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實踐體會總結如下,以期對其他類似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龍灘水電站位于珠江流域紅水河干流河段上游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天峨縣境內,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正常蓄水位375 m、裝機4 200 MW,二期工程正常蓄水位400 m、規(guī)劃裝機5 400 MW(還未開工)。工程于2001年7月開工建設,2003年11月實現大江截流,2006年9月下閘蓄水,2007年5月第一臺機組發(fā)電,2008年12月7 臺機組全部投入試運行。工程淹沒影響涉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南丹、天峨、樂業(yè)、田林和隆林等5 個縣,貴州省羅甸、望謨、冊亨、貞豐和鎮(zhèn)寧等5 個縣,共計48 個鄉(xiāng)(鎮(zhèn))233 個行政村和871 個村民小組,淹沒影響人口6.54 萬人,淹沒土地375.65 km2、房屋212.90 萬m2、4 級公路271.30 km、小水電站裝機7 906.30 kW 和工商企業(yè)33 家等。
2001年1月,水利部批復《紅水河龍灘水電站水土保持方案大綱》。根據水利部要求,水土保持方案分樞紐工程和移民安置工程分別編制,并先后于2002年12月和2007年3月完成。建設單位于2003年7月委托開展水土保持專項監(jiān)理工作,2004年6月委托開展水土保持監(jiān)測工作,2008年12月省(區(qū))委托開展桂、黔兩省(區(qū))的庫區(qū)移民安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專項設計、實施和管理等工作。2009年3月委托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開展龍灘水電站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根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編報情況,經水利部同意,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按樞紐工程和移民安置工程分階段開展。2010年10月,樞紐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通過水利部組織的驗收;2012年3月,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通過水利部組織的驗收。
庫區(qū)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實施涉及兩省(區(qū))8個縣復建的12 個集鎮(zhèn)和150 個村莊,復建的25 條等級公路423 km、100 處棄渣場,復建的水庫、輸變電設施、機耕道等。
(1)熟悉工程,制定工作方案。2011年3月,技術評估單位組織水土保持、水工、植物、資源環(huán)境、經濟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組。評估組設置項目總負責人1 人,桂、黔兩省(區(qū))庫區(qū)部分負責人各1 名。建設單位分別設置總負責人以及桂、黔兩省(區(qū))負責人各1 名,與評估單位負責人對接,協(xié)助評估單位與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與省(區(qū))、市、縣、鄉(xiāng)(鎮(zhèn))、村對接,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的各項工作。評估組以交通復(改)建工程為主線,沿線核查各集鎮(zhèn)新址、農村安置點、移民土地開發(fā)、棄渣場以及其他專項復(改)建設施的邊坡處理、攔擋、排水、綠化等水土保持設施。在核查路線安排上,以縣為單位大致確定查勘路線,然后根據縣內移民安置設施分布情況,制定具體的查勘路線。
(2)資料收集范圍及途徑。根據移民安置工程建設內容,收集相關工程的設計、監(jiān)理、施工、計量、質量評定、竣工結算等資料。進場前,評估組擬定資料收集清單,通過建設單位先進行前期收集并熟悉資料。在現場查勘過程中,根據現場情況,以及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情況補充收集資料。評估報告編寫過程中仍缺乏的資料可通過與市、縣兩級相關實施主管單位溝通和確認獲取,必要時通過省上協(xié)調獲取。資料收集工作以縣為單位逐一進行。對于部分未成形的數據資料,根據評估需要,由評估組按項目劃分情況列出清單,交由相關部門填寫確認后提供,評估組在現場查勘過程中予以核查確認。
(3)合理進行項目劃分。本次驗收評估工作的項目劃分以《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guī)程》(SL 336—2006)、《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規(guī)程》(GB/T 22490—2008)為主要依據,結合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工程建設內容進行適當調整。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抽查內容主要包括斜坡防護、擋渣等工程,共劃分為315 個單位工程;植物措施抽查內容包括各防治分區(qū)的斜坡防護、植被建設等工程,共劃分為508 個單位工程。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項目劃分情況詳見表1 和表2。
表1 工程措施項目劃分情況
表2 植物措施項目劃分情況
庫周交通復(改)建區(qū)、其他專項復(改)建設施區(qū)和庫周交通復(改)建區(qū)棄渣場建設內容按擾動強度較強的B 類線型工程,其余為點型工程,根據規(guī)范分別確定重點評估范圍和其他評估范圍。重點評估范圍和其他評估范圍內單位工程的查勘比例以及分部工程的抽查比例均需滿足規(guī)范要求。
通過現場檢查、核查和技術評估會議,組織和完成現場評估。
現場檢查前,召開評估首次會議,向業(yè)主和各分項工程的主管部門提交驗收工作計劃及相關要求,包括說明需要檢查的對象、內容及比例要求;需要協(xié)助配合的工作,如現場交通、按資料清單準備相關資料、明確各方聯系人、現場調查引導等工作。在現場評估過程中,根據水土保持防治分區(qū)進行評估?,F場檢查應按計劃所列的檢查對象,對現場問題逐一詳查、拍照記錄,形成初步意見并整理,對現場問題的認識和梳理要到位?,F場檢查重點部位包括集鎮(zhèn)新址和農村安置點邊坡、道路邊坡、棄渣場等的防護、排水、植物措施實施情況及效果。對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書面監(jiān)督檢查材料中提到的需要整改的內容,應核查整改落實情況?,F場檢查時,一并完成公眾滿意度調查。對現場存在不滿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問題,在現場檢查時向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提出口頭完善措施意見?,F場檢查完成后提交全面反映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現狀的補充完善措施及意見,并敦促落實整改。在現場存在的問題得到落實完善,經技術評估末次會議予以確認后,再按要求履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驗手續(xù)。
龍灘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程序詳見圖1。
圖1 龍灘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程序
在內業(yè)整理時,主要的整理對象包括:①工程規(guī)模。如集鎮(zhèn)新址、農村安置點的數量、安置人數,復(改)建道路的數量、長度,棄渣場數量、堆渣情況,土地開發(fā)數量、面積等。②集鎮(zhèn)新址、農村安置點、復(改)建道路、棄渣場、土地開發(fā)、其他專項復(改)建設施的工程占地面積、土石方數量等。③護坡、攔擋、排水、綠化等水土保持措施的類型、工程量和投資。
在外業(yè)查勘過程中,及時對收集的數據和在查勘過程中拍攝的照片、視頻等影像數據進行整理,將照片、查勘點以及記錄描述整理為電子資料并做到一一對應,以便后期分析利用。由于移民工程涉及面廣點多,設計、監(jiān)理和施工單位多,收集的數據統(tǒng)計量綱不盡一致,因此在數據整理時,首先要統(tǒng)一統(tǒng)計量綱,盡量與水土保持方案設計的各項措施類型一致,以方便后期進行對比分析。
在進場前,根據工程設計資料,在衛(wèi)星影像圖上標注集鎮(zhèn)新址、農村安置點、復(改)建道路等主要查勘對象,用于初擬查勘路線。在外業(yè)查勘過程中,利用手持GPS 將查勘的各個點位和重要的設施進行定位,并記錄查勘航跡。通過技術處理,將現場外業(yè)記錄的點位及路徑導入衛(wèi)星影像圖中,用于記錄集鎮(zhèn)新址、農村安置點、復(改)建道路等工程的具體坐標和線位,并與設計資料對照,了解工程設計和實際實施的變化情況。通過內業(yè)整理,將查勘的所有集鎮(zhèn)新址和農村安置點坐標點位、交通復(改)建設施路線、棄渣場坐標點位等信息直觀地反映在衛(wèi)星影像圖中,為后期評估報告編制階段資料檢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1)立足實際,保證投入,準備充分。由于大型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在我國尚無可參考的案例,所以評估組負責人和主要參與人員要有豐富的驗收評估工作經驗,且對大型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有較為深刻的理解,以保證項目組的技術力量。在正式開展評估工作前,先根據前期收集的相關資料,充分了解項目組成、建設內容等。
(2)綜合利用政府移民資源,建立暢通、高效的溝通渠道。通過與當地縣級移民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一般可解決各縣大部分的資料收集問題。對于少部分特殊資料,如省級道路的建設資料,可通過與省級移民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協(xié)調加以解決。
(3)加強全過程策劃和技術總結。目前,大型水電站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工作仍為新事物,在工作中往往會有一些以前從未遇見過的新問題。在工作過程中,對各項疑難問題應隨時召集項目組成員進行商討,必要時可咨詢相關專家,通過群體的智慧加以解決;及時總結工作過程中的新技術、新思路,為其他類似項目積累經驗。
(4)建立實施項目類型劃分提綱,分類調查。移民安置工程建設內容復雜,點多、線長、面廣且分散,在進行現場查勘前,應根據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工程實際實施情況,初步建立實施項目類型劃分提綱,分類調查,以保證評估工作的完整性。項目類型劃分以水土保持方案為基礎,既要體現《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guī)程》的相關要求,又要結合工程實際,靈活掌握。
(5)抽查和普查相結合,關注重點區(qū)域。根據相關規(guī)范以及移民安置工程的實際,現場查勘采用抽查和普查相結合的方式,如點型的集鎮(zhèn)新址、棄渣場等采用普查的方式,線型的復(改)建交通、電力以及點型的遷建農村安置點采用抽查的方式。遷建農村安置點數量的抽查比例需滿足規(guī)范要求,而復(改)建道路、電力設施的抽查數量、長度均需滿足規(guī)范要求。在查勘過程中,需重點關注的區(qū)域包括擾動強度較大、水土流失強度較大的集鎮(zhèn)新址、農村安置點、復(改)建道路以及棄渣場等。
(6)突出不同安置類型區(qū)水土保持措施重點。建設項目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設重點也不同,如對集鎮(zhèn)新址、農村安置點等,首先要保證運行安全,因此邊坡治理、截排水措施等為其布設水土保持措施的重點;棄渣場的重點是攔擋和截排水措施;復(改)建道路的重點是邊坡穩(wěn)定以及植被恢復情況等。
(7)做好現場影像資料調查整理。在現場查勘時,拍攝照片要注意內容、位置和角度,要考慮照片與評估報告內容的對應性。利用GPS 記錄照片拍攝位置的地理坐標,并及時整理,以便后期調用。部分資料收集困難的項目,拍攝相關照片、視頻作為評估的依據。
(8)采用“3S”等先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利用Google earth 衛(wèi)星影像資料以及“3S”技術,可以為現場查勘、評估分析帶來極大的便利。利用衛(wèi)星影像資料可以大致了解工程分布情況,設置合理的查勘路線;利用不同時間段的衛(wèi)星影像資料,可以定性了解工程擾動土地情況、治理后的效果;利用“3S”技術可以定量分析工程規(guī)模、擾動面積、治理面積等,為驗收評估帶來極大的便利。
[1]李華泉.向家壩水電站移民實踐[J].中國三峽,2012(6):71-76.
[2]唐章錦.認真貫徹執(zhí)行三峽移民條例 切實搞好三峽工程移民安置[J].人民長江,1993,24(11):19-24.
[3]尹忠武.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guī)劃設計[J].中國水利,2011(2):18-20.
[4]凌賢宗.龍灘水電站廣西庫區(qū)移民安置點水土流失治理經驗[J].中國水土保持,2012(4):9-10.
[5]馬志林,趙國育,王治國,等.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對策[J].土壤通報,2009,40(2):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