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菲南海爭端仲裁案中菲律賓訴求評析

        2014-02-03 11:24:29李文杰鄒立剛
        中國海商法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程序

        李文杰,鄒立剛

        (海南大學法學院,海南???570228)

        中菲南海爭端仲裁案中菲律賓訴求評析

        李文杰,鄒立剛

        (海南大學法學院,海南???570228)

        關于中菲南海爭端強制仲裁一案,菲律賓向仲裁法庭提出的訴求可合并為針對中國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的訴求、針對南海中中國部分島礁的訴求和針對中國南海行使管轄權的訴求。對此,中國在應對上可選擇向仲裁法庭行使“初步反對的權利”或其他合法方式發(fā)表其沒有管轄權的理由,并通過反對申請書的可接受性力爭結束仲裁。

        中菲南海爭端;管轄權;主權歸屬;海洋劃界

        自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對中國就南海爭端提起《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下的強制仲裁程序后,仲裁法庭在6月25日正式完成組建,并于8月27日發(fā)布了第一號程序令,確定了書面程序的初始時間表和適用仲裁的程序規(guī)則,確定2014年3月30日為菲律賓提交書面陳述的日期。仲裁庭將在征求當事雙方意見后,適時決定后續(xù)仲裁程序,包括其他書面陳述和開庭審理的必要性以及時間表。[1]在程序規(guī)則和時間表通過之前,中國于2013年8月1日向常設仲裁法院遞交照會重申“不接受菲律賓提起的仲裁”的立場,同時也闡明中國未參與仲裁程序。

        雖然中國已經(jīng)明確表明了不接受仲裁的立場,但卻從未聲明將放棄行使國際法賦予的相關權利,中國可通過其他合法的途徑不斷發(fā)表并論證仲裁庭不具有管轄權的主張。目前,國內(nèi)有許多研究已從不同角度論證了這一主張,例如從南海斷續(xù)線的性質(zhì)、島礁主權的歸屬、強制程序的保留以及提起此程序的前置條件等方面展開。但這些論證大多是針對菲律賓訴求的實質(zhì)內(nèi)容進行的,較缺乏對菲律賓《關于西菲律賓海的通知和主張聲明》(簡稱《聲明》)中13條訴求的逐一剖析,忽略了對其中部分訴求的分析以及說明菲律賓真實訴求與書面訴求的關聯(lián),如此不免讓人憂慮:仲裁庭是否會產(chǎn)生錯覺,認為中國既然對菲律賓的部分訴求強烈表示反對,那么對未反對的部分是否在表示默認;或單從表面認為中國拒絕仲裁的理由與菲律賓在《聲明》中所提的訴求缺乏關聯(lián),因而判定其對本案部分或全部具有管轄權。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逐一研究這13項訴求,并揭示其實質(zhì)內(nèi)容,以便作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

        一、菲律賓針對中國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的訴求

        菲律賓在《聲明》中的第1項至第3項要求如下:(1)宣告中國應如菲律賓一樣,在南海依據(jù)《公約》進行權利主張,由《公約》第二部分的領海與毗連區(qū)、第五部分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第六部分的大陸架組成;(2)宣布中國依據(jù)所謂“九段線”的海洋主張與《公約》相矛盾因而無效;(3)要求中國修改國內(nèi)立法使之與《公約》保持一致。[2]

        第1項訴求的陳述,實際上是在為其第2項、第3項訴求作鋪墊,但菲律賓卻故意將它們拆分開,請求仲裁庭同時作出三個裁決。但仲裁庭不可能割裂第1項與第2項、第3項的聯(lián)系而單獨裁決:若將第1項訴求看作完全獨立,那么其將喪失存在意義。根據(jù)《公約》第288條第1款的規(guī)定,仲裁庭進行管轄的一個重要前提即是向其提出的必須是“有關本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一方面需要與“本公約的解釋或適用有關”,另一方面需要是“爭端”。按照國際法院的觀點,“爭端”是兩個國家之間“有關法律或事實點的爭執(zhí),法律觀點或利益的沖突”,“它必須顯示出一方斷然地反對另一方的主張”。[3]若獨立觀察第1項訴求,菲律賓所批駁的并非是中國的實際主張,其并非是一個“爭端”,從根本上不滿足法庭的受理條件。同時,第2項訴求主張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無效將否定中國在南海劃界和島礁主權的主張。而第3項訴求要求中國修改國內(nèi)立法,這項訴求在本質(zhì)上仍是反對中國在南海海域的島礁主權與海域劃界主張的法律化,因為根據(jù)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qū)法》(簡稱《領海及毗連區(qū)法》)第2條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領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nèi)的附屬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

        因此,上述三項訴求在實質(zhì)上可合并為“要求法庭宣布中國基于‘九段線’在南海提出的訴求是與《公約》相矛盾并無效”一項訴求。中國劃定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的時間遠比《公約》的制定時間要早,國民政府1947年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從北到南標注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并從北部灣中越陸地邊界向海至臺灣省東部,標繪了一組共計11條斷續(xù)的線段。1948年2月,商務印書館公開印行的《中華民國行政區(qū)域圖》中亦繪有這組線段。[4]因此,仲裁庭對此訴求不具有管轄權,理由如下。

        第一,中國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的性質(zhì)不僅涉及復雜的海域劃界問題,而且涉及島礁等領土主權問題。2006年8月25日,中國發(fā)表聲明,對于《公約》第298條第1款(a)、(b)、(c)項所述的任何爭端,不接受《公約》第十五部分第二節(jié)的任何爭端解決程序。其中(a)項主要涉及的是海洋劃界爭端,并根據(jù)(a)項第(1)目的規(guī)定,“任何爭端如果必然涉及同時審議與大陸或島嶼陸地領土的主權或其他權利有關的任何尚未解決的爭端,則不應提交這一程序”,此處“這一程序”指的是強制調(diào)解程序,但由此可推論,若這類爭端不是可以強制調(diào)解的事項,則當然更不可能是強制仲裁的事項,與陸地領土歸屬有關的爭端同樣屬于第298條可聲明保留的范圍之內(nèi)(若以下再次出現(xiàn)有關海洋劃界爭端或陸地領土歸屬爭端的事項,則均因為屬于此處中國已作出聲明保留的范圍之內(nèi)而不適用《公約》的強制程序,下文不再重述)。

        第二,根據(jù)對中國劃定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歷史的追溯,《公約》在國際法上對其不具有溯及力。

        第三,《公約》中不存在任何認定島礁等領土歸屬的規(guī)定,并且現(xiàn)代海洋法分割海域的基本原則是“以陸定?!?,海洋管轄權是以領土主權為基礎并從其中派生出來的,[5]不能通過《公約》解決領土爭端。中國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法律地位的爭端不屬于有關《公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仲裁庭從根本上對此訴求沒有管轄權。

        二、菲律賓針對南海中中國部分島礁的訴求

        菲律賓在《聲明》中的第4項至第9項訴求如下:(4)宣告美濟礁、西門礁為水下地物,構成菲律賓大陸架的一部分,中國占領它們并在其上建造工程的行為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權利;(5)要求中國結束對美濟礁和西門礁的占領;(6)宣布南熏礁與渚碧礁為在高潮時不露出水面的水下地物,不構成《公約》中的島嶼,也不位于中國大陸架上,中國對其占領和建設行為非法;(7)要求中國結束對南熏礁與渚碧礁的占領;(8)宣告黃巖島、赤瓜礁、華陽礁和永曙礁是高潮時在水面下,只有極小突出部分在水面上的水下地物,它們是《公約》第121條第3款項下的巖礁,因此只能擁有不超過12海里的領海,而中國非法主張了超過12海里的海洋區(qū)域;(9)要求中國停止阻止菲律賓船只以可持續(xù)方式在黃巖島和赤瓜礁附近水域捕獲生物資源的行為,并停止在黃巖島、赤瓜礁及其附近水域行使其他不符合《公約》的行為。

        非常明確,這六項訴求中的第4項和第5項是完整的一項訴求,第6項和第7項是完整的一項訴求,第8項和第9項是完整的一項訴求,而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項實際上又可進行合并。暫且不論這幾個訴求是否屬于“有關本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尚存在疑問,僅根據(jù)《公約》第298條,仲裁庭對這些訴求均不具有管轄權。

        第一,關于第4項至第7項訴求,首先,單從表面上看,菲律賓在其中是請求法庭裁定美濟礁等島礁的法律地位,這似乎與海洋劃界爭端無關,但實際上其是在利用偷換概念的手法以掩飾爭端的真實性質(zhì)。雖然根據(jù)《公約》第121條第2款、第3款,“島嶼的領海、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應按照本公約適用于其他陸地領土的規(guī)定加以確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jīng)濟生活的巖礁,不應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或大陸”,《公約》僅賦予了島嶼和巖礁以獨立的法律地位,但不能忽視其他礁石在海洋劃界時所起到的作用?!豆s》第6條規(guī)定:“在位于環(huán)礁上的島嶼或有岸礁環(huán)列的島嶼的情形下,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是沿海國官方承認的海圖上以適當標記顯示的礁石的向海低潮線”;第47條第1款和第7款規(guī)定:“群島國可劃定連接群島最外緣各島和各干礁的最外緣各點的直線群島基線……水域面積和包括環(huán)礁在內(nèi)的陸地面積的比例應在一比一至九比一之間;為計算第1款規(guī)定的水域與陸地的比例的目的,陸地面積可包括位于島嶼和環(huán)礁的岸礁以內(nèi)的水域,其中包括位于陡側海臺周圍的一系列灰?guī)r島和干礁所包圍或幾乎包圍的海臺的那一部分?!庇纱朔浅C鞔_,當“環(huán)礁、岸礁、礁石、干礁”等與島嶼密切結合時,在海域劃界上將發(fā)揮重要作用。而根據(jù)《領海及毗連區(qū)法》第2條等規(guī)定可知,中國的法律立場是南海四群島屬于中國,而不是此處訴求中單純的“低潮低地”和“低潮高地”的歸屬問題。因此,菲律賓此處訴求是故意在利用表述上的技巧割裂完整的事實,不僅在事實上缺乏根據(jù),而且在實質(zhì)上是關于南海四群島中具有不同法律地位的島礁在海域劃界中的作用問題,屬于海洋劃界爭端。

        其次,菲律賓在第4項至第7項訴求中認為中國在相關礁石上的占據(jù)和建筑行為是非法的,并要求結束這些活動。但根據(jù)中國在南海的主張,即包括南沙群島中所有島礁,在這其中有許多島嶼完全符合《公約》第121條第1項的規(guī)定,即可以享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例如太平島,而上述四個島礁距離其均不足200海里。根據(jù)《公約》第56條第1款(b)項、第60條第1款和第80條的規(guī)定,一國有權在其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或大陸架上建造和使用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這是《公約》賦予中國的專屬權利,中國在四個島礁上的占據(jù)和建筑行為完全合法。菲律賓若要質(zhì)疑中國這項權利的合法性,那么在實質(zhì)上相當于質(zhì)疑中國享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或大陸架的界限,或是對能夠享有相關海域的島礁的主權歸屬進行質(zhì)疑,這些仍然是領土主權爭端和海洋劃界爭端,仲裁庭不具有管轄權。

        第二,關于第8項和第9項訴求,首先,第8項訴求不僅正如上述第1點理由所分析的那樣,因為涉及到海洋劃界問題而應被排除強制管轄,即使在海洋劃界的司法案例中,一個海上地形特征是島嶼還是巖礁的問題都是被當作對海洋劃界的影響來對待的。[6]同時,這項訴求在事實上也缺乏根據(jù),和第1項訴求一樣,不構成“爭端”。[7]關于第9項訴求,假設中國真的作出過“禁止”行為,是否就必然能夠證明中國對黃巖島和赤瓜礁主張了200海里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事實并非如此,例如,中國對南海中所有島礁享有主權,即使對赤瓜礁僅主張了領海,但其領海之外的海域也并非定然是公海,可能是另一個中國島礁的領海或專屬經(jīng)濟區(qū),比如太平島。根據(jù)《公約》第56條第1款的規(guī)定,沿海國對其專屬經(jīng)濟區(qū)中的生物資源享有主權權利,禁止他國在其中進行開發(fā)是一種行使管轄權的具體表現(xiàn)。若對這種權力進行質(zhì)疑,那么實質(zhì)上是在反對中國對這些島礁享有的主權或海洋劃界,這也是中國和菲律賓產(chǎn)生爭端的真正原因。其次,根據(jù)《公約》第297條第3款(a)項的規(guī)定:“……沿海國并無義務同意將任何有關其對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生物資源的主權權利或此項權利的行使的爭端,包括關于其對決定可捕量、其捕撈能力、分配剩余量給其他國家、其關于養(yǎng)護和管理這種資源的法律和規(guī)章中所制訂的條款和條件的斟酌決定權的爭端,提交這種解決程序”。鑒于該款中包含“任何”這一短語,第297條第3款中所列的并非是完全列舉。[8]而第9項訴求是關于中國對本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生物資源行使主權權利的爭端,這種爭端不僅在《公約》第297條第3款中屬于強制程序的限制性規(guī)定,即若非在沿海國同意的情況下,任何國家無權單方將其提交《公約》強制程序。同時,此爭端亦屬于第298條第1款(b)項中“根據(jù)第297條第2款和第3款不屬法院或法庭管轄的關于行使主權權利或管轄權的法律執(zhí)行活動的爭端”,中國對此已作出保留。

        三、菲律賓針對中國在南海行使管轄權的訴求

        菲律賓在《聲明》中的第10項至第13項要求如下:(10)宣布菲律賓根據(jù)《公約》享有從群島國基線起算12海里領海、200海里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 (11)宣布中國非法主張、非法捕撈和開采菲律賓專屬經(jīng)濟區(qū)中的生物與非生物資源,非法禁止菲律賓在其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上捕撈和開采生物與非生物資源;(12)宣告中國非法妨礙了菲律賓行使航行自由及其他《公約》賦予的從菲律賓群島國基線起算200海里內(nèi)外的權利;(13)要求中國停止這些非法行為。

        第一,關于第10項訴求,實際情況是,中國從未否認一國可以依據(jù)《公約》從群島基線開始主張領海、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但同時反對因此而強占中國的固有領土,并將雙方間重疊海域自行認定為歸其所有的做法,中菲間爭端的真實面目應是領土主權爭端與海域劃界爭端。第10項訴求和第11項至第13項訴求應當是一體的,若要將其完全孤立地看待,則結果將與上文中對第1項、第8項訴求所分析的相同,這項訴求在事實上缺乏根據(jù),本質(zhì)上不構成“爭端”,沒有任何存在意義。[9]因此,在本部分訴求中,第10項應是其他訴求的前提,不存在單獨的可裁性;第13項取決于第11項、第12項兩項訴求的結果,沒有獨立性;關鍵在于解決第11項和第12項的問題。

        第二,結合第10項和第11項訴求可知,菲律賓明顯是想先利用仲裁庭來為雙方進行劃界,然后再在此前提下定性中國的相關行為非法:菲律賓作為締約國享有《公約》權利并無問題,但并非根據(jù)《公約》其就一定可以享有12海里的領海、200海里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其第10項訴求不是在要求仲裁庭確認其《公約》權利,而是在要求劃界,否則根本不需要提出具體數(shù)字,尤其是在中菲雙方因為海域重疊而存在劃界爭端的前提下。因此,可當然推論出菲律賓在第11項訴求中指責中國的行為應當是發(fā)生在雙方間有爭議的海域中,否則其就不必在第10項中先請求仲裁庭進行劃界,而可以直接提出中國在雙方間無爭議并且屬于菲律賓管轄的海域中非法行使權力了。在國家間有爭議的海域中,其中任何一國均可依據(jù)《公約》行使管轄權,此時這種權力之間應當是暫時并存的。若仲裁庭裁定一方行使管轄權的行為非法,那么在實質(zhì)上就是進行了海洋劃界,對此仲裁庭是不具有管轄權的。同時,如對第9項所分析的那樣,關于中國對本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生物資源行使主權權利的爭端,屬于強制程序的限制規(guī)定以及中國已聲明保留排除管轄的事項。

        第三,關于第12項訴求,正如中國臺灣地區(qū)學者高圣惕教授2013年提交給其導師托馬斯·門薩教授的《中菲南海仲裁案:論“不到庭規(guī)定”之適用》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這種主張的角度應當是站在非沿岸國質(zhì)疑沿岸國的立場上所提起的,而菲律賓前述訴求一直是在通過反對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域劃界而否定中國的沿岸國地位,其訴求前后彼此矛盾,無法相容。在《聲明》中菲律賓并未明確指出所謂中國非法干擾菲律賓根據(jù)《公約》在菲律賓群島基線200海里內(nèi)外海域所享有的航行和其他權利的實施地點、中國是以何種理由干擾這些權利以及具體干擾了菲律賓的哪些其他權利。根據(jù)上段分析已知,菲律賓在第12項訴求中所指責中國的行為,應當是發(fā)生在雙方間有爭議的海域中。暫且不論其這一訴求是否具有事實根據(jù),僅在法律上,中國在這片海域中是具有管轄權的:作為航行權利,即使在他國領海中享有無害通過權,亦需受到《公約》第二部分第三節(jié)的限制,例如須遵守第21條沿海國關于無害通過所制定的法律和規(guī)章等;而在他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中航行也非絕對自由,例如《公約》第220條第6款的規(guī)定:“如有明顯客觀證據(jù)證明在一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或領海內(nèi)航行的船只,在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犯有第3款所指的違反行為而導致排放,對沿海國的海岸或有關利益,或對其領?;驅俳?jīng)濟區(qū)內(nèi)的任何資源,造成重大損害或有造成重大損害的威脅,該國在有充分證據(jù)時,可在第七節(jié)限制下,按照該國法律提起司法程序,包括對該船的拘留在內(nèi)?!倍P于“其他權利的實施”,菲律賓并未指明具體是哪些權利,假如涉及到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中國當然具有管轄權,原因在第二部分中已有詳述;或者涉及到海洋科學研究活動,也須遵循《公約》第239條、第240條、第241條、第246條等條款的約束,例如第246條第2款規(guī)定:“在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和大陸架上進行海洋科學研究,應經(jīng)沿海國同意?!?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法》第9條規(guī)定:“任何國際組織、外國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必須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機關批準,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guī)?!币虼耍鲜鲈V求的實質(zhì)是在質(zhì)疑中國管轄權的行使,而管轄權爭議的背后是一國的領土歸屬問題和海洋劃界問題,仲裁庭對此亦不具有管轄權。

        四、中國應對菲律賓仲裁訴求的路徑

        (一)發(fā)表仲裁庭不具有管轄權理由的途徑

        若中國要發(fā)表仲裁庭對本案不具有管轄權的理由,將有以下方式可供選擇:(1)參與仲裁程序,在辯訴狀中發(fā)表;(2)不參與仲裁程序,在仲裁庭之外通過外交方式發(fā)表;(3)不接受仲裁,也不選擇外交方式,利用國際法賦予的法律手段發(fā)表。關于第1種選擇,中國已經(jīng)于2013年8月1日重申了不接受仲裁的立場,同時闡明并未參與仲裁程序,因此這種選擇不在優(yōu)先考慮之中。而關于第2種選擇,中國是存在行動的,但相比第3種選擇,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并非是法律手段,僅能對仲裁庭的判斷產(chǎn)生間接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在這3項選擇中應當優(yōu)先選擇第3種方式進行發(fā)表,而在選擇第3種方式發(fā)表的同時亦可使用第2種方式進行輔助,并且若在第3種方式?jīng)]有產(chǎn)生效果時,中國依然可利用第2種方式,即通過徑行發(fā)表聲明,或向聯(lián)合國秘書長遞交聲明等方式說明理由。

        關于在第3種選擇中可采取的方法,筆者認為最直接、主動、有效的應當是運用“初步反對的權利”,此權利來自《公約》第294條第3款的規(guī)定,即“本條的任何規(guī)定不影響爭端各方按照適用的程序規(guī)則提出初步反對的權利”。第294條規(guī)定的是“初步程序”,但其第3款所提到的“初步反對的權利”并不同于“初步程序”,其理由一般是法院或法庭無管轄權,或者申請由于某些原因不可接受。[10]針對中菲仲裁案,仲裁庭于2013年8月27日發(fā)布了程序規(guī)則,其中第20條專門對“初步反對”進行了如下規(guī)定:仲裁法庭應當有權將對其管轄權或任何訴求可接受性的反對規(guī)定于程序中。對仲裁法庭管轄權的反對應不遲于答辯狀提交之時。一方指定或參與過指定仲裁員并不妨礙提出請求。一旦在法庭程序中出現(xiàn)法庭有被認為越權之事實發(fā)生時,對其越權的抗辯應盡快提出。任何情況下,若法庭認為遲延是合理的,也可在之后接受這種請求。法庭應當規(guī)定任何涉及其管轄權的抗辯都是一個初步問題,除非在征詢各方意見后,法庭認為對其管轄權的反對未具有完全初步的特征,此時,其應當決定將該反對與實體問題一并處理。在判定管轄權或可接受性問題之前,征詢各方意見之后,若法庭認為有必要或有幫助,應當舉行聽證會①參見The case concerning Philippines v.China,rules of procedure of 27 August 2013,PCA report,art.20。。

        “初步反對”的目的在于通過質(zhì)疑法庭管轄權或申請的可接受性以期阻止法庭進行實體審理或裁決,因此行使該權利的行為不應當被認為是對法庭管轄權的默認接受,“初步反對”相比其他法庭程序具有特殊的獨立性,[11]而此特征在上述程序規(guī)則第20條第2款中亦得到了支持??紤]到中國可能不愿根據(jù)本案中的程序規(guī)則以提交申請的方式進行反對,此時建議選擇向法庭提交信函的方式,其不僅在實踐中可產(chǎn)生與提交申請同樣的效果,而且可以中國未按照任何程序規(guī)則參與仲裁而維護既有立場。例如在“哥斯達黎加訴尼加拉瓜案”中,尼加拉瓜對法院的管轄權提出了質(zhì)疑,因而未出席口頭程序。但其向法院寄送了一封信,詳細闡明了這一態(tài)度;[12]存在類似做法的還有“漁業(yè)管轄權案”、“愛琴海大陸架案”等。而國際法庭均對這些信函的內(nèi)容進行了審查和回應。

        (二)綜合論證仲裁庭對本案不具有管轄權

        《公約》第288條第1款規(guī)定:“第287條所指的法院或法庭,對于按照本部分向其提出的有關本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應具有管轄權?!钡?88條位于《公約》第十五部分第二節(jié)“導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強制程序”一節(jié)之中,其所指“管轄權”包括第二節(jié)中的強制程序。因此,仲裁庭若要對本案具有管轄權,必須要滿足兩個方面的條件:必須是“有關本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提起爭端必須是“按照本部分提出”,即發(fā)起強制程序前必須滿足第十五部分中規(guī)定的相關義務。

        關于滿足第一個條件,實際上又可分為兩個子條件,其一是必須是“爭端”,其二是必須“有關本公約的解釋或適用”。根據(jù)上文分析,關于前者,例如第1項、第8項、第10項訴求均明顯不構成“爭端”;而關于后者,例如中國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的劃定時間早于《公約》制定的時間,《公約》并不解決與島礁等陸地領土有關的爭端,這些均非“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第一個條件實質(zhì)上是國際法庭對案件具有管轄權的基礎條件,若中國充分論證菲律賓的13項訴求非“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或不構成“爭端”,則可以從根本上推翻仲裁庭的管轄權。這種方式對于反對仲裁庭的管轄權比較徹底,中國不應忽視,但亦要注意到,這種方法在國際實踐中罕有成功的先例。[6]

        因此重點應當是利用第二個條件反對仲裁庭的管轄權。第十五部分共分為三節(jié),除第二節(jié)外,第一節(jié)“一般規(guī)定”和第三節(jié)“適用第二節(jié)的限制和例外”均規(guī)定了對第二節(jié)“導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強制程序”具有約束力的義務。因此,在進行相關論證時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首先,在第一節(jié)中規(guī)定了“訴前用爭端各方選擇的任何和平方法解決爭端”的義務(第279條)和“交換意見”的義務(第283條),菲律賓在《聲明》第33段中認為其“已經(jīng)充分并善意遵守了第283條第1款的要求”,并“用盡了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可能性”,但實際上其并未履行這兩項義務。例如關于前者,其認為從1995年開始便一直存在交換意見的行為,但《聲明》在第25段承認交換意見涉及的事項均是爭端的具體內(nèi)容。這與交換意見選擇何種和平方法解決爭端無關。[13]而關于后者,至2012年,菲律賓僅與中國共同進行過17次外交磋商,不僅磋商與談判不同①磋商是指國家間避免或解決爭端的交互式方法,而談判是雙方就有爭議或有潛在爭議的問題進行商談并取得一致的過程。磋商僅是談判的一個初級程序,并不是其全過程。相關內(nèi)容為:由菲律賓政府簽署的《公約》不得以任何方式損害或不利于由《菲律賓憲法》所產(chǎn)生的主權權利(第1條);上述簽署不得以任何方式影響菲律賓共和國從美國繼承的主權權利……(第2條);上述簽署不得以任何方式損害或不利于菲律賓基于其領土主權行使主權和主權權利……(第4條)。,而且至今并不存在一次完全包含本案13項訴求的磋商,也未有過一次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與上述訴求相關的雙邊談判。因此,菲律賓在訴前并未履行第十五部分第二節(jié)的義務。其次,第三節(jié)中規(guī)定了“適用第二節(jié)的限制和例外”,在第297條中的限制事項下,若非沿海國同意,任何國家無權單方將爭端提交《公約》強制程序;而在第298條的例外事項下,若一國作出聲明保留,則保留事項不適用強制程序。中國應重點針對《聲明》中的13項訴求進行詳細分析,并揭示其實質(zhì)內(nèi)容,即均為海洋劃界爭端、島礁歸屬爭端以及對本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生物資源行使主權權利的爭端等,這是筆者討論的核心。

        (三)通過質(zhì)疑申請書的可接受性以結束仲裁

        除了對仲裁庭的管轄權提出反對外,中國亦可對申請書的可接受性提出反對,這種反對不僅可在行使“初步反對的權利”時提出,產(chǎn)生與反對法庭管轄權相同的效果,而且亦可在外交聲明等其他方式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能夠直接對菲律賓有效施加心理和輿論壓力,迫使其主動撤訴或協(xié)議撤訴?!豆s》第300條規(guī)定:“締約國應誠意履行根據(jù)本公約承擔的義務并應以不致構成濫用權利的方式,行使本公約所承認的權利、管轄權和自由?!背TO國際法院和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原則上承認的禁止權利濫用理論是誠信原則在行使權利方面的適用,而誠信原則是國際法院與法庭適用的一般法律原則。[14]125因此,中國可從以下方面說明菲律賓提交申請書的行為及內(nèi)容均違反國際誠信原則,不應被法庭接受。

        第一,《公約》第294條第1款規(guī)定:“第287條所規(guī)定的法院或法庭,就第297條所指爭端向其提出的申請,應經(jīng)一方請求決定,或可自己主動決定,該項權利主張是否構成濫用法律程序,或者根據(jù)初步證明是否有理由。法院或法庭如決定該項主張構成濫用法律程序或者根據(jù)初步證明并無理由,即不應對該案采取任何進一步行動。”菲律賓在提出訴求前并未履行《公約》第十五部分規(guī)定的前置義務,存在濫用法律程序的情形;而在其所提要求中亦涉及第297條限制強制程序管轄的事項。

        第二,菲律賓不僅在明知中國已經(jīng)于2006年對《公約》第298條的例外事項作出了保留聲明的前提下依然利用偷換概念的方式就這些事項提起強制程序,而且菲律賓在1984年5月8日批準《公約》時也曾發(fā)表過一項聲明,根據(jù)其中第1條、第2條、第4條等內(nèi)容①磋商是指國家間避免或解決爭端的交互式方法,而談判是雙方就有爭議或有潛在爭議的問題進行商談并取得一致的過程。磋商僅是談判的一個初級程序,并不是其全過程。相關內(nèi)容為:由菲律賓政府簽署的《公約》不得以任何方式損害或不利于由《菲律賓憲法》所產(chǎn)生的主權權利(第1條);上述簽署不得以任何方式影響菲律賓共和國從美國繼承的主權權利……(第2條);上述簽署不得以任何方式損害或不利于菲律賓基于其領土主權行使主權和主權權利……(第4條)。,其效力應與中國上述聲明相同。《公約》第299條第1款規(guī)定:“根據(jù)第297條或以一項按照第298條發(fā)表的聲明予以除外,不依第二節(jié)所規(guī)定的解決爭端程序處理的爭端,只有經(jīng)爭端各方協(xié)議,才可提交這種程序?!备鶕?jù)禁止濫用權利中的權利與義務相依賴的要求,[14]128-136菲律賓的行為從哪種角度看都是在違反第299條的規(guī)定。

        第三,中國南海傳統(tǒng)斷續(xù)線的劃界主張不僅和菲律賓的主張有重疊,而且與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的海洋劃界主張也存在重疊,[15]菲律賓無權代表其他國家提起“公益”訴訟。

        第四,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4條規(guī)定:“有關各方承諾根據(jù)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第8條規(guī)定:“各方承諾尊重本宣言的條款并采取與宣言相一致的行動?!倍诒景钢?,菲律賓不僅未就其訴求事項與中國進行友好談判,而且提起了由第三方介入的強制仲裁程序,其這種公然違反承諾的行為明顯違背了國際誠信原則。

        [1]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Arbitra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rbitral tribunal establishes of procedure and initial timetable[EB/OL].(2013-08-27)[2013-12-09].http://www.pca-cpa.org/ shownews.a(chǎn)sp?nws_id=384&pag_id=1261&ac=view.

        [2]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of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Notification and statement of claim on West Philippines Sea[EB/ OL].(2013-01-22)[2013-09-20].http://www.dfa.gov.ph/index.php/newsroom.

        [3]高健軍.《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14.

        GAO Jian-jun.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under the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M].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2011:14.(in Chinese)

        [4]周江.也談南海斷續(xù)線的法律性質(zhì)[J].法律科學,2013(5):130-136.

        ZHOU Jiang.Also talking about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Dotted Line of the South China Sea[J].Science of Law,2013(5):130-136.(in Chinese)

        [5]劉中民,媵桂青.十余年來國內(nèi)南海問題的歷史地理和法理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4-49.

        LIU Zhong-min,TENG Gui-Qing.Study of history geography and law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past ten years[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06(1):44-49.(in Chinese)

        [6]余民才.中菲南海爭端仲裁庭的法律問題[J].國際安全研究,2013(5):21-35.

        YU Min-cai.Legal issues of the China-Philippines arbitral tribunal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2013(5):21-35.(in Chinese)

        [7]曹群.南海爭端與國際仲裁:菲律賓之妄訴[J].國際問題研究,2013(4):94-112.

        CAO Qun.The disput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Philippines’appeal is delusion[J].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3(4):94-112.(in Chinese)

        [8]NATALIE K.Dispute settlement in the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177.

        [9]余民才.菲律賓提起南海爭端強制仲裁程序與中國的應對[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3(5):51-57.

        YU Min-cai.Philippines institutes compulsory arbitration for the disput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J].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3(5):51-57.(in Chinese)

        [10]吳慧.國際海洋法法庭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98.

        WU Hui.The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M].Beijing:China Ocean Press,2011:98.(in Chinese)

        [11]J.G.梅里爾斯.國際爭端解決[M].韓秀麗,李燕紋,林蔚,石鈺,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52.

        MERRILLS J G.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M].translated by HAN Xiu-li,LI Yan-wen,LIN Wei,SHI Yu.Beijing:Law Press,2013:152.(in Chinese)

        [12]Central American Court of Justice.The judgement concerning the case ofCosta Rica v.Nicaragu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Reproduced,1917(1):181-229.

        [13]DUPUY R J.VIGNES D.A handbook on the new law of the sea[M].Netherlands:Martinus Nijhoff,1991:1344-1345.

        [14]鄭斌.國際法院與法庭適用的一般法律原則[M].韓秀麗,蔡從燕,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ZHENG Bin.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as applied by international courts and tribunals[M].translated by HAN Xiu-li,CAI Congyan.Beijing:Law Press,2012.(in Chinese)

        [15]李智,李天生.有效管轄視角下中國南海海權的維護[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3(4):82-86.

        LI Zhi,LI Tian-sheng.The safeguard of China’s righ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Maritime Law,2013(4):82-86.(in Chinese)

        The comment on the the Philippines’appeals in the case of Philippines v.China

        LI Wen-jie,ZOU Li-gang
        (Law School,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For the case ofPhilippines v.China,all appeals of Philippines presented to the arbitral tribunal can be combin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at about dotted line of the South China Sea,that about our some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at about our country using jurisdi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refore,our country can choose to exercise“the right of making preliminary objections”or other legal methods to the court announcing the grounds why it does not have the right of jurisdiction,and to object the admi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ending the arbitration.

        the disput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etween China and Philippines;the right of jurisdiction;the dispute of sovereignty;maritime delimitation.

        DF961.9

        A

        1003-7659-(2014)01-0088-07

        李文杰,鄒立剛.中菲南海爭端仲裁案中菲律賓訴求評析[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4,25(1):88-94

        2014-01-07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海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法律問題研究”(10BFX094)

        李文杰(1986-),男,山東青島人,海南大學法學院海洋法專業(yè)博士研究生,E-mail:lwenjie1986@126.com;鄒立剛(1955-),男,湖南長沙人,海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zouligang999@163.com。

        猜你喜歡
        程序
        給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換欄
        電腦愛好者(2020年6期)2020-05-26 09:27:33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4
        失能的信仰——走向衰亡的民事訴訟程序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基于VMM的程序行為異常檢測
        偵查實驗批準程序初探
        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構建
        創(chuàng)衛(wèi)暗訪程序有待改進
        恐怖犯罪刑事訴訟程序的完善
        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强d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免费|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丝袜无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2021|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二区| 伊人青青草综合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高清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毛片av最新视频|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日韩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按摩师玩弄少妇到高潮av|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日本大片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91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白丝美女扒开内露出内裤视频 | 伦伦影院午夜理论片|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俺来也俺去啦最新在线| 午夜爽毛片| 全亚洲最大的私人影剧院在线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手机在线播放av网址|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澳门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夫妻自拍av|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国内免费自拍9偷1拍|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96| 国产 中文 制服丝袜 另类| 日本中文字幕官网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