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部署會上指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qū)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首先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重大人生三問,這也是推動民政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
一、牢記人民是衣食父母,始終把“一切為了人民”放在首位。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和核心價值。“為了誰”是黨員干部想問題、做決策、開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民政工作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與困難群眾、弱勢群體、特殊對象貼得最近。抓住了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就抓住了發(fā)展的動力、發(fā)展的關鍵。近年來,蘇州市民政局全力推進傳統(tǒng)民政向現(xiàn)代民政轉型升級,多項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率先在全國地級市實現(xiàn)最低生活保障“城鄉(xiāng)并軌、同一標準”;率先在全國建立“民生自然災害保險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率先在全國試行“政社互動”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率先在全國實施全民普惠殯葬服務和綠色殯葬政策;率先在全省建立優(yōu)撫對象補助和孤兒養(yǎng)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率先在全省開展民政、公安、市容聯(lián)動社會救助機制;率先在全省開展社會組織公益創(chuàng)投活動;率先實現(xiàn)省政府養(yǎng)老床位現(xiàn)代化指標。
民政工作關乎民生,連接民心,反映民意,匯聚民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盡管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的要求在提高,對加快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的愿望更迫切。我們要始終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準,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真正為群眾做些實實在在的好事。作為一名民政干部,在服務群眾上要做到“三實”,首先,感情要實。對待人民群眾要真心實意,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虛情假意。只有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才能走進人民群眾心里;第二,作風要實。對群眾的事不能敷衍應付、推諉塞責,要務求實效,不能做表面文章;要下真功夫,不能喊空口號,只說不做;要把惠民政策落實到“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第三,舉措要實。解決民生問題要有實實在在的動作,要有真抓實干的舉措,要有群眾能得到實惠的成果。今年我們要重點推動四項惠民利民工程,即推進養(yǎng)老服務工程,不斷滿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元化養(yǎng)老服務需求;推進社會救助規(guī)范化建設工程,加快構建覆蓋全市的家庭收入核對體系;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程,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推進深化殯葬改革工程,加快生態(tài)殯葬、綠色殯葬步伐。
二、牢記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充分相信和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相信和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相信和依靠群眾,就是要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群眾中去。在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市民政局要組織開展“百名民政干部進窗口”主題活動,要走出機關,走出辦公室,走進城鄉(xiāng)社區(qū)、走進養(yǎng)老機構、走進基層一線、走進困難家庭,以普通黨員身份真實體察基層,真切感受群眾冷暖;以普通服務對象的身份體驗服務質量和工作作風,掌握了解窗口服務情況;以普通工作人員身份跟班作業(yè),現(xiàn)場解疑答惑,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研究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質量的具體舉措。相信和依靠群眾,就是要放下架子,甘當學生,拜群眾為師。在教育實踐活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蘇州市民政局要召開6個層面座談會,廣泛聽取市區(qū)民政局、政風行風監(jiān)督員、“兩會”代表、老干部及軍休干部、機關基層工作人員意見建議,通過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廣泛集中民智,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攝取營養(yǎng),在進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增強和提升民政公共服務能力,在民政轉型升級中發(fā)揮更大作為。
三、牢記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切實為人民當好公仆、盡好責任。人民永遠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每個同志,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官”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當前,絕大多數(shù)黨員干部能夠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牢記自己的公仆身份,做到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但還有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有的領導干部脫離群眾的問題比較嚴重:有的特權思想滋長,不是把權力用來服務人民,而是把權力作為牟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對群眾利益麻木不仁,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有的個人主義惡性膨脹,出現(xiàn)“四個顛倒”:顛倒公與私,把個人利益擺在不恰當位置,甚至假公濟私;顛倒義與利,把金錢、物欲看成是人生的第一追求,為達到個人目的,甚至置道德良知于不顧,置黨性原則于不顧,置法紀制度于不顧;顛倒先與后,淡忘了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基本要求,重活累活推給別人,功勞榮譽留給自己;顛倒榮與辱,以自我為中心,向組織伸手臉不紅心不跳等等。所以,我們每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時刻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位置,堅持為民執(zhí)政、執(zhí)政為民的有機統(tǒng)一。要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