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鵬,江 濤,楊 娟,李海林
(1.黃河水利委員會 水土保持局,河南 鄭州450003;2.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14;3.黃河勘測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450003)
(責任編輯 孫占鋒)
近年來,隨著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的深入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相關技術標準、規(guī)程、規(guī)范等已基本健全,相關規(guī)定已明確將建設過程中的征占地范圍、土石方量、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水土保持設施投資、水土保持設施工程質量、水土流失防治指標達標情況等作為主要驗收內容。實踐表明,若驗收工作中的某項內容發(fā)生變化,則會引起與其相關內容的變化,尤其是對于水土流失集中的棄土(渣)場,若棄土(渣)場涉及復雜的地形地貌和土壤侵蝕類型,不僅會增加治理措施的技術標準和實施難度,還有可能加大對周邊環(huán)境的潛在危害程度[1],也就證明了將棄土(渣)場作為驗收主要內容的必要性。目前,承擔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的單位日趨增多,技術評估單位和技術人員因諸多原因,從設計或技術規(guī)定方面分析水土保持設施主要驗收內容變化因素的能力良莠不齊。因此,筆者結合近年來參與的一些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情況,從滿足技術標準、規(guī)程、規(guī)范和各階段設計要求的角度,對水土保持設施驗收主要內容變化原因進行分析,為水土保持設施建設工作能否滿足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做出客觀、準確、合理的評價意見。
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工程征占地范圍,在后續(xù)的建設過程中基本上都會調整。征占地面積的變化,會引起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土石方挖填量、水土保持重要單位工程、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及相應投資等變化。征占地范圍變化的主要原因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主體工程的局部建筑物因位置或施工工藝調整而需調整施工布局的,會引起征占地面積的變化。如進廠道路的路基邊坡由斜坡式改為直立式,不僅道路占地面積會發(fā)生變化,而且路基邊坡的護坡和截(排)水措施也會相應調整;電廠循環(huán)水取水泵房由靠近水域調整為緊鄰水域位置后,一般會引起取水泵房和供水管道擾動范圍的調整,若取水泵房和供水管道區(qū)需擴大開挖原地貌范圍,就會增加邊坡防護、截(排)水、場地整治和地表綠化等措施。
(2)項目核準(審批)部門在批準工程立項或批復各設計階段內容時,若個別工程某個組成對象的建設方式調整,則會引起征占地面積的變化。近些年批準建設的燃煤電廠,其儲灰場在規(guī)劃階段是按長期儲放的要求設置的,一般占地面積較大,經常會在核準文件中調整為設置事故灰場或改造利用已有儲灰場,這樣一來,儲灰場的占地面積就會明顯減少,規(guī)劃儲灰場的水土保持設施就隨之取消,調整后的儲灰場水土保持設施就屬增加內容;公路項目沿線設置的服務區(qū)或收費站,若在初步設計或施工圖階段發(fā)生增加、取消或轉由其他工程建設情況的,均會引起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責任內的征占地范圍調整,勢必引起水土保持設施實施范圍、工程量和投資的變化。
(3)線型工程各組成對象所占比例調整,會引起工程永久征地及與其配套的臨時設施用地的調整,水土流失防治需采取的措施會相應變化。如交通項目的路基、橋梁、隧道比例調整,會引起土石方量的變化,隨之配套的取土(料)場、棄土(渣)場、新建施工便道等會發(fā)生變化[2];地下管線工程穿越山區(qū)、丘陵區(qū)的走向或長度調整,會引起山區(qū)、丘陵區(qū)施工作業(yè)帶范圍及配套的新建施工便道、地表林草植被損壞面積等的變化;輸變電線路穿越山區(qū)、丘陵區(qū)塔基數量的調整[3],會引起占用山區(qū)、丘陵區(qū)面積、新建施工便道長度、土石方挖填量和地表林草植被損壞面積等的變化。
(4)可研階段確定的臨時占地,實際上多受政策等影響,規(guī)劃的位置、面積等在施工階段均會不同程度地調整。尤其是作為重點驗收對象的取土(料)場、棄土(渣)場位置調整后,會涉及選址合理性、防護措施的等級與標準等重要內容的變化與重新確定。
工程征占地面積變化、項目組成局部調整、設計高程調整等均會引起土石方量的變化,土石方量變化若超出一定比例,則會涉及水土保持重大變更,甚至會引起重點驗收對象取土(料)場、棄土(渣)場數量、位置和規(guī)模的變化。應從以下方面分析土石方量變化的原因:
(1)點狀工程廠址區(qū)的設計高程調整會直接影響到土石方挖方量和填方量的變化,若填方利用挖方量中的可利用量后仍存在不足,便會發(fā)生設置自采取土(料)場、商購或外借其他工程開挖土石方等情況。山區(qū)設置的機場,若飛行區(qū)高程稍有調整,則會引起航站區(qū)及飛行影響區(qū)高程的調整,由此引起的土石方量變化相當明顯。若為臨海域的點狀工程,則可能涉及使用海域和吹填沙造地的情況。
(2)線型工程中以土石方量較大的交通項目為例,土石方量變化的主要原因為工程分標段施工、局部線路調整、綜合利用量變化等引起。①關于分標段施工引起土石方量變化,主要因可研階段按全線平衡土石方,而采用分標段施工后,各標段之間因施工內容或進度的差異,難以實現全線的土石方調配,就會出現取土(料)場、棄土(渣)場的數量或規(guī)模變化。②局部路段因特殊地質條件或用地指標制約,會對線路走向或主線形式進行微調,如路基調整為橋梁、路基由分離式調整為整體式、沿線服務設施(服務區(qū)、停車區(qū)、站場)取消或增加,勢必引起土石方量的變化。③目前還存在地方利用工程自身開挖土石方量的情況,若引起工程開挖的土石方不能滿足工程自身使用的情況,就需外借。
工程建設過程中及時開展水土保持監(jiān)測工作的,可通過查閱監(jiān)測工作積累的技術成果和影像資料,全面了解工程施工擾動范圍及施工產生的土壤侵蝕對周邊環(huán)境造成的不利影響程度,最終確定評估項目建設區(qū)和直接影響區(qū)[4]。若未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則可認定工程實際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中的直接影響區(qū)未發(fā)生;若監(jiān)測成果記錄有對周邊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事件,則應在調查核實后確定到直接影響區(qū)中。
水土保持監(jiān)測工作開展滯后的項目就缺少能夠全面反映施工擾動情況及土壤侵蝕狀況的技術資料。針對這類項目,就需廣泛向參建單位、周邊公眾、行業(yè)主管部門等調查了解。如有條件,可利用技術手段,如可通過解譯施工期不同時間點的衛(wèi)星影像來獲取施工擾動范圍和土壤侵蝕情況。
對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是反映工程是否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務的重要指標。要對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的變化情況進行準確評價,就需核實工程是否已按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合同及相關的設計變更中確定的實施任務完成[5]。只有在實施任務完成的基礎上,才能分項統計工程計量支付結算資料中相應的工程量數據,最終與水土保持方案中對應的工程量數據比對。應從以下方面對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1)隨著主體工程設計的深入,水土保持設施隨其所屬主體工程設計的調整而變化,如挖填邊坡的護坡形式調整,會引起具體防護措施的形式和工程量變化。
(2)因主體工程局部組成內容的增加或取消,如交通項目局部地段的橋梁調整為路基,燃煤電廠的儲灰場調整,均會引起與之相對應的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變化。
(3)因分標段或區(qū)塊施工,引起重點驗收對象如取土(料)場、棄土(渣)場等位置及規(guī)模調整,相應引起重要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的變化。
(4)確因當地生產生活建設需要,如有臨時用地隨其地表上的附屬設施移交地方或其他工程使用、臨時用地進行復耕復墾等情況,引起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植物措施無法實施的情況。
(5)要注意與各防治分區(qū)征占地范圍、土石方量變化相關性的變化。如防治分區(qū)征占地面積變化引起場地整治和植物措施工程量變化;取土(料)量變化引起取土(料)場的數量或規(guī)模變化,相應的工程防護和后期整治措施工程量均會變化。
(6)要特別注意因水土保持重大變更引起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的變化。
對水土保持設施投資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是工程按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落實資金的充分體現。
(1)單項措施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單價與結算單價基本接近的情況下,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的變化是引起投資變化的主要因素。
(2)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量與結算工程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單項措施的單價差異是引起投資變化的主要因素。
(3)如同時存在工程量和單價差異的情況,則應分別考慮工程量和單價變化引起的綜合因素。
(4)要特別注意因水土保持重大變更引起水土保持投資的變化。
驗收時,水土流失防治六項指標中,林草覆蓋率往往難以達標。實踐表明,無特殊規(guī)定的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區(qū)實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后的林草覆蓋率均能滿足《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 50434—2008)規(guī)定或達到批復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目標。但是,對于有特殊規(guī)定的建設項目,就應考慮其行業(yè)自身特點,如國土資源部發(fā)布的工業(yè)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規(guī)定(國土資發(fā)〔2008〕24 號),因生產工藝等特殊要求需安排綠地的,綠地率不得超過20%;《港口工程環(huán)境保護設計規(guī)范》(JTS 149-1-2007)規(guī)定港區(qū)綠化面積不應小于可綠化面積的85%;《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 50180-93,2002年版)規(guī)定新區(qū)建設綠地率不應低于30%,舊區(qū)改造綠地率不宜低于25%;《石油化工廠區(qū)綠化設計規(guī)范》(SH 3008—2000)規(guī)定位于一般地區(qū)的廠區(qū)綠化用地系數不應小于12%,位于沙漠、戈壁、鹽堿地等特殊地區(qū)的建設項目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或者不做硬性要求等。
[1]陳曉安,謝頌華,張磊,等.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綜合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2012,32(5):286-295.
[2]楊文姬,李一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設施驗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1(4):47-49.
[3]史小棟,操昌碧,朱永剛,等.淺談輸電線路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存在的問題[J].四川環(huán)境,2010(4):78-79.
[4]李莉,楊二,陳麗,等.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評估問題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0(7):22-24.
[5]姜德文,曹善和.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程序和方法[J].中國水土保持,2003(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