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旭陽
愛心教育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yè),并且人人都不是局外人。
——題記
不經(jīng)意間隨手翻閱了學生案頭的《慈善讀本》,這句話驀地闖入我的眼簾,投射在我那顆每天疲于工作的心,蕩起絲絲漣漪。
我們自詡為教育工作者,可我們何曾記得還有一項靈魂的教育叫做“愛心教育”,我每天糾結(jié)于學生不懂我的良苦用心,總是推三阻四,不能很好完成學習任務(wù)。
我們總是聲稱自己是如何地愛孩子,可我們何曾記得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我們總抱怨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頑劣不懂事。
為什么八零后、九零后會出現(xiàn)這么多啃老族呢?難不成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退化了?不,我們不能否認現(xiàn)在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比我們這一代人都強,他們見多識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富有想象力。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卻缺少一顆感恩的心,這是我們教育的缺失,是我們這些為人師長,為人父母的失職。我們在追求孩子成績,培養(yǎng)孩子各種才能的同時,忘了告訴他們——人之初,性本善。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心存善念,乃為人之本。所以讓教育回歸本真,教育應(yīng)該是人的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nèi)沃囟肋h。
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首先要求我們自己能夠以身作則,用一顆慈善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不因成績差別,品性差別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分別對待。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孩子犯下的錯誤。所以,我們心中要有一桿稱,平等地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明白人生來平等,或許因為環(huán)境、個體的因素,會存在著各種差異,但是在人格上,每一個都值得平等地尊重。那么,當他們長大以后,有一天他們在街上遇上一個乞丐也會像屠格涅夫那樣伸出自己的手去熱情地相握。
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更要讓孩子懂得,正因為后天的各種因素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境遇存在著各種差異,我們要力所能及地幫助我們?nèi)后w中的弱者。在校園里,一個學優(yōu)生若能盡自己一切所能去幫助學困生提高成績,而不是洋洋得意地去嘲笑學困生,那么這個集體將是一個溫馨團結(jié)的大家庭。學困生也能在這樣的集體里迅速成長,并且傳遞著這種被關(guān)愛的正能量。而從這樣的集體里走出來的學優(yōu)生,他必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這樣的人走上了社會,也必然會傳遞著愛的力量,這便是我們播下的那顆愛的種子開花發(fā)芽的時刻。
愿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作一個“愛”的園丁,播下一顆“善”的種子,讓愛心之根種在心間,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本文作者系臺州市黃巖區(qū)新前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