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從太陽氣化的角度談咳嗽的機理
王志強黃家詔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古語有云,咳不離乎肺,亦不止于肺,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本文從太陽氣化探討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的機理,提出太陽氣化乃治療咳嗽的主線,若于主線之外進行修葺,依次第而去之,以恢復太陽氣化為根本,則治咳嗽不難矣!
太陽氣化;中土;寒水
1.1 《內(nèi)經(jīng)·素問》論咳 《素問·咳論》:“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肺則肺寒,肺寒則內(nèi)外合邪,因而客之而為肺咳”,說明肺咳的病因是由寒飲從胃沿肺脈上至于肺引起咳嗽,其邪是以寒為本,以飲為標。同篇云:“五臟各以其治時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說明五臟感于寒,如若不是肺咳之時,最終亦能傳到肺而引起肺咳。
1.2 《傷寒論》論咳 經(jīng)統(tǒng)計,凡咳嗽的條文只出現(xiàn)于太陽篇和少陰篇,分別是太陽篇40、41和96條,少陰篇284、316、318和319條。說明咳嗽與太陽和少陰密切相關(guān),除319條豬苓湯證條文外,其余咳嗽條文所出現(xiàn)的方劑或方劑加減法中都加五味子和干姜,說明其具有特定的病機,所以只要知道五味子配合干姜的功用而進行反推便可知道咳嗽的病機?!侗R氏藥物配合闡述》說:“五味子五味俱全,唯酸獨甚,其色黑通腎,有斂寒水之能”[1],陳修園謂:“干姜為臟寒之要藥”[2],咳嗽之病位在肺,所以咳嗽之用干姜乃溫肺之藥,五味子乃斂肺中飲之藥,二藥共司溫肺化飲之能,其病機與內(nèi)經(jīng)一致,是以寒為本,飲為標。《傷寒恒論》有云:“夫太陽者,即坎中真陽也;少陰者,即坎水也”[3]851,“太陽之氣上升,則水精之陰,即從太陽而上行,從皮膚出水氣”[3]851。說明太陽能氣化少陰之寒水,由此可知仲景將咳嗽列入太陽和少陰篇中,是以咳嗽等證為引子旨在說明太陽氣化,故清代傷寒大家鄭壽全說:“氣化二字,乃傷寒書一部的真機”[3]384。
1.3 咳字中包含咳嗽的病機 咳字從口從亥,其意在亥。亥應(yīng)坤卦:亥為十二時辰之一,每個時辰對應(yīng)一個卦象,十二個時辰對應(yīng)的是十二消息卦,亥時對應(yīng)的是坤卦,坤為土,所以咳嗽跟中土有關(guān)。亥應(yīng)豬肖:十二時辰對應(yīng)十二生肖,亥時對應(yīng)的是豬肖。古人把小豬稱為豚,如《小爾雅》云:“豬子為豚”,《傷寒論》36條:“發(fā)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傷寒恒論》云:“腎陽既衰,不能鎮(zhèn)納下元水氣,以致臍下悸,欲作奔豚”[3]608。說明奔豚病與水氣有關(guān),仲景借豬奔之樣形象描繪水飲之盛狀,所以咳嗽跟水飲有關(guān)。
1.4 上述可得到結(jié)論:傷寒致太陽氣化寒水的功能失常,以致內(nèi)外合邪,寒飲從胃沿肺脈上至于肺而咳。從《內(nèi)經(jīng)·素問》和傷寒知咳嗽的病機為太陽氣化失司,那么從“咳”字構(gòu)造的含義便能知太陽氣化的對象為水,中土對太陽氣化相關(guān)。
2.1 中土對太陽氣化的作用 《素問·咳論》云:“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可見寒飲并不是在肺中生成,寒飲食入胃,損耗中陽,陽氣受損不能溫化寒飲,于是沿肺脈轉(zhuǎn)至于肺而令肺寒,所以只要中陽健旺,寒水便能得太陽布化按其道輸布而不會內(nèi)停為飲邪,此為中土與太陽氣化的第一層內(nèi)含:土助水氣之升。太陰之時處夏末秋初,為長夏屬土,夏應(yīng)南方多雨濕,所以南方多濕氣,秋應(yīng)西方多涼燥,所以西方多燥氣,《素問·六元政紀大論》云:“太陰所至為雨府”,“太陰所至為濕生”。可見太陰所至為雨濕,長夏處于夏末秋初濕燥之間,將夏之雨濕過度到秋之涼燥,正如莊子所說:“秋水時至,百川灌河”,秋水時至即是太陰所至,太陰所至為雨濕,雨水灌河,直奔東去,轉(zhuǎn)向秋燥,此為中土與太陽氣化的第二層內(nèi)含:土助水氣之降。
2.2 五臟咳的機理 《金匱要略》有云:“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素問·咳論》云:“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于寒則受病”。說明五臟內(nèi)寄人的元氣,人感于寒則必先損傷五臟之元氣,五臟元氣受損,中陽亦損,寒飲食入胃,復損真陽,寒飲內(nèi)生,上至于肺而咳。
2.3 六腑咳的機理 《素問·咳論》云:“五臟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說明六腑咳較五臟咳甚,前已述,真陽不足寒飲內(nèi)生,可見六腑咳真陽損傷的程度較五臟咳真陽損傷的程度更甚,《素問·玉機真臟論》云:“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說明土的功用不及時,濁陰灌注于人的清竅之內(nèi),使人有重強的感覺,六腑咳真陽已大損,土之功用不及,飲邪內(nèi)生,灌注于人的清竅之中,灌注于九竅則九竅不通,灌注于肺中則咳?!端貑枴た日摗酚衷疲骸按私跃塾谖?,關(guān)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說明清竅之中的寒飲隨經(jīng)脈而流注于胃,從胃上于肺而發(fā)生咳嗽。
3.1 太陽通夏氣以散外寒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云:“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夏氣”,《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yīng),養(yǎng)長之道也”。說明太陽通于夏氣,夏氣之應(yīng)為使氣得泄,以之應(yīng)于人,太陽主陽門之開,陽氣從收藏狀態(tài)轉(zhuǎn)入釋放狀態(tài),使氣從陽門而出,從皮毛而泄,誠如《思考中醫(yī)》所言:“隨著太陽主開功能的啟動,陽門打開了,陽氣得以逐漸地升發(fā)釋放出來。這個在自然界就表現(xiàn)為春夏,萬物逐漸的發(fā)陳蕃秀”[4],因皮毛乃肺之合,皮毛受邪,得太陽之開機,陽氣從皮毛開泄,客于皮毛之間的邪氣亦能得以祛除。
3.2 太陽為坎中真陽以氣化寒飲 鄭欽安先生云:“夫太陽者,即坎中真陽”,“太陽從水中而出,子時一陽發(fā)動,真機運行,自下而上,自內(nèi)而外,一散水精之氣于周身,無時無刻不息不運行也”[3]851、384。鄭欽安認為太陽即是坎中真陽,坎中真陽從水中而出,氣化水精于周身,氣化于外則從毛竅出水氣,氣化于內(nèi)則從溺管出水氣,那么病理狀態(tài)下寒飲得太陽之氣化亦能從外出從內(nèi)解。
太陽氣化其對象為寒水,其動力為太陽,其輔助為中土,中土能助水氣之升又能助水氣之降,一者助太陽氣化于外,一者助太陽氣化于內(nèi),寒水隨太陽之氣化而流行,皮肉筋脈骨皆得其養(yǎng),氣化不利則寒飲內(nèi)生,停于肺則咳。所以只要抓住太陽氣化這條主線,則治咳嗽不難矣。
[1]盧鑄之,盧永定,盧崇漢.盧氏藥物配合闡述[M].上海:上??茖W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12:108.
[2]欒英杰,侯萬升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合注[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160.
[3]唐步祺注.鄭欽安醫(yī)書闡釋[M].3版.成都:巴蜀書社,2006.
[4]劉力紅.思考中醫(yī)[M].3版.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9.
王志強(1988-),男,漢族,廣西桂林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yī)臨床基礎(chǔ);402941390@qq.com
R256.11
A
1007-8517(2014)10-0019-02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