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銀
人性化護理觀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
龔自銀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觀念應用于手術室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50例在手術室進行手術的患者為觀察組, 對其采用人性化護理觀念, 以同期于手術室進行手術并予以常規(guī)護理的43例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醫(yī)院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溝通能力、責任心、手術室環(huán)境及麻醉效果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人性化護理觀念應用于手術室手術患者, 可明顯降低患者身心痛苦, 縮短住院時間, 提高護理滿意度, 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在臨床推廣應用。
手術室;人性化護理;臨床效果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 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體現(xiàn)了醫(yī)院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手術患者由于面臨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 尤其需要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湖北省建始縣人民醫(yī)院近年來對手術室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服務, 并以同期給以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為對照, 觀察其護理效果和患者滿意度。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手術室行手術治療的83例患者納入本研究, 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50例和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43例。觀察組男29例, 女21例;年齡19~72歲, 平均(46.7±5.3)歲;普外科18 例, 心外科10例, 神經(jīng)外科10例, 骨科3例, 心內科9例。觀察組男27例, 女23例;年齡18~75歲, 平均(47.1±5.1)歲;普外科19 例, 心外科9例,神經(jīng)外科9例, 骨科4例, 心內科9例。經(jīng)t檢驗或χ2檢驗,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種類等非研究因素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術前、術中及術后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護理 手術室在接到手術通知單, 確定手術日期后, 與術前1 d, 有巡回護士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 了解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既往病史、藥物過敏史, 將異常情況及時匯報給醫(yī)師, 以免影響手術;巡回護士還應在術前1d,向麻醉師及手術醫(yī)師了解手術所需的器械、藥物等, 并提前做好準備;在術前巡視時, 巡回護士以熱情真誠的態(tài)度和貼心周到的服務,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通過宣傳疾病的相關知識, 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消除患者術前的疑慮和不安,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2.2 術中護理 手術當天, 由同一人巡回護士引領陪伴患者到手術室, 盡最大可能消除患者的緊張感。提前調試好手術室的溫濕度、燈光等, 保持環(huán)境安靜, 手術中護理要做到動作輕柔、及時、準確、嫻熟, 注意患者保暖。
1.2.3 術后護理 手術后, 由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探視和問候, 詢問患者術后的身體和心理情況, 對患者術后疼痛等身體上的不適, 采用藥物及時治療, 并做好患者的術后心理疏導工作, 積極聽取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建議;患者出院后,有專職護士負責其隨訪工作, 直至患者完全康復。并在隨訪過程中, 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虛心聽取和接受患者的意見并及時改進。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
術后, 觀察組出現(xiàn)傷口感染2例, 對照組出現(xiàn)傷口感染3例, 抑郁4例,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4.0%和16.3%,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13, 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住院時間分別為(12.5±2.8)d和(21.3±6.3)d, 術后疼痛評分分別為(3.6±1.2)和(5.8±2.0), 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172, t=2.325, P<0.05)。
觀察組患者對醫(yī)院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溝通能力、責任心、手術室環(huán)境及麻醉效果的滿意度分別為94.0%(47/50)、92.0%(46/50)、92.0%(46/50)、90.0%(45/50)、96.0%(48/50)和94.0%(47/50)。對照組的滿意度分別為60.5%(26/43)、65.1%(28/43)、65.1%(26/43)、67.4%(29/43)、69.8%(30/43)和72.1%(31/43)。兩組以上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121, 6.387, 6.168, 7.352, 9.403, 9.212, P<0.05)。
隨著患者對護理要求的不斷提高, 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也逐步發(fā)展完善, 從一開始的單一護理發(fā)展為整體護理, 又從整體護理發(fā)展為人性化護理和多元化護理[2]。人性化護理是在“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指導下, 針對不同患者疾病種類、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等提供不同的個體化的護理服務, 使患者盡早康復的一種現(xiàn)代護理理念。
本院對50例手術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 結果發(fā)現(xiàn),該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 且患者在醫(yī)院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溝通能力、責任心、手術室環(huán)境及麻醉效果等方面的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提示, 對手術室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 這種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將是今后護理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因此, 護理行業(yè)若想獲得長足的發(fā)展,僅僅依靠精湛的護理技術還遠遠不夠, 更重要的是要在每個護理人員心中樹立一種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使患者切實感受到醫(yī)院的用心和關愛。
[1] 李娟.人性化、個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體會.臨床合理用藥, 2012, 5(7):171.
[2] 秦二英, 張素紅, 許立敏.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12(4):955-956.
445300 湖北省建始縣人民醫(y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