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洲
慶元高山冷水田茭白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蘭 洲
(慶元縣農業(yè)局 產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浙江 慶元 323800)
以慶元縣高山蔬菜的反季節(jié)冷水田茭白為研究對象,針對慶元高山茭白主要發(fā)生的二化螟、長綠飛虱、銹病、紋枯病、胡麻斑病、瘟病等病蟲害,形成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體系。
慶元;茭白;病蟲害;綠色防控
慶元縣自2008年試點種植高山茭白以來,至2014年全縣種植面積已692 hm2,667 m2平均產量1 700 kg左右。慶元縣在高山田冷水茭白生產上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既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也為慶元茭白從無公害農產品到綠色農產品上市的跨越提供了有效途徑和技術保障,從而使慶元高山茭白產業(yè)整體質量明顯提高,反季節(jié)蔬菜特色產業(yè)生態(tài)種養(yǎng)效益隨之提升。對保障慶元生態(tài)農業(yè)高山蔬菜產業(yè)帶的培育和健康發(fā)展、減輕農業(yè)面源污染和保護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1.1 主要病蟲害類型
慶元高山茭白病蟲主要有二化螟、長綠飛虱(蚰)、銹病、 紋枯病、胡麻斑病、 瘟病等,初發(fā)生期在4-6月,集中發(fā)生在茭白的分蘗期,病蟲害是造成產量損失和影響品質的主要因素。
1.2 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與為害情況
2014年慶元高山茭白整個生長時期雨水偏多,在適溫高濕及種植地塊連作情況下,病蟲害發(fā)生呈逐年加重的趨勢。經初步調查統計,病害面積340.4 hm2左右,損失茭白產量1 600多t,減少經濟收入530多萬元;蟲害面積240.7 hm2左右,損失茭白產量750 t左右,減少經濟收入250多萬元。茭白銹病的發(fā)生最為嚴重,發(fā)生面積多達242 hm2,造成產量損失占病蟲害損失的79%左右。二化螟是茭白上為害最重的害蟲,發(fā)生面積達157.3 hm2,造成產量損失占病蟲害損失的16%左右;相對來說蟲害好治,病害難防,病害蟲害損失有所不同。其他病蟲害,如紋枯病發(fā)生面積約68 hm2,胡麻斑病發(fā)生約34 hm2,瘟病發(fā)生約29.3 hm2,長綠飛虱發(fā)生約50 hm2,但其損失率 (含蟲傷)基本控制在5%以內。2014年有些發(fā)生病蟲害較重的茭白受臺風影響損失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植株受到病蟲損傷后使植株抗性變差、韌性不足而造成的,長勢健壯的植株在臺風下折損相對較輕。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選用抗病蟲的茭白新品種,與非禾本科作物進行2~3年輪作。及時中耕除草,清除殘株枯葉,掌握適期施藥、對癥下藥、交替用藥,以降低農藥用量。改進施藥技術,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施藥量和施用次數[1]。
2.1 生態(tài)種植調控
2.1.1 種植調控
選用抗病蟲高產品種,以及試驗、示范種植適合本地生長的優(yōu)良茭白品種。結合整田,對遺留的茭葉、茭樁曬干后,集中在安全的地方焚燒,進行草木灰還田。對土壤進行生石灰消毒,667 m2用量150 kg左右,并能補充田間鈣肥。
打破當前667 m2栽80 cm×30 cm或25 cm的株行距規(guī)律。土質肥沃田塊栽2 000株,株行距改為80 cm×40 cm;土質較為瘠薄田塊栽2 500株,株行距改為80 cm×35 cm。增加田間通透性,提高光合效率,發(fā)揮個體增產優(yōu)勢,提高植株抗病蟲害的能力。
施足基肥,重施農家肥輕化肥?;拭?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000~1 500 kg,三元復合肥40 kg左右;通過茭白各生長期長勢觀察進行氮、磷、鉀均衡施用。施好活棵肥 (氮肥為主),每667 m2施碳酸氫銨50 kg或尿素15 kg,分蘗肥 (偏氮三元素復合肥)施尿素10 kg和復合肥10 kg,孕茭肥 (15:15:15三元復合肥)施復合肥30 kg左右。大面積種植茭白的田畈提倡間作,避免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
2.1.2 殺蟲燈
根據茭田環(huán)境,每2~3 hm2安裝1盞太陽能殺蟲燈,殺蟲燈底部距地面高2~2.5 m,主要誘殺二化螟、長綠飛虱等害蟲,3月下旬開燈誘殺,9月底結束。
2.1.3 性誘劑
性誘技術防控二化螟,防治對象專一,能保護天敵,減少農藥使用量。要求放置在高于茭白植株15 cm處,每667 m2安置誘捕器1個,茭白田6.7 hm2以上連片放置時,周邊500 m2放1個,中心700 m2放1個。
2.1.4 生物農藥
根據茭白田間病蟲發(fā)生為害情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態(tài)友好型生物農藥防治。如選用井岡霉素、蠟質芽孢桿菌制劑防治茭白紋枯病,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制劑防治螟蟲,用枯草芽孢桿菌、春雷霉素制劑防治瘟病。
2.2 生態(tài)養(yǎng)殖控制
2.2.1 茭-鴨共育
放養(yǎng)鴨子前,田中央搭建3 m2左右避雨棚,供鴨子在下大雨和晚上休息時用。茭白栽插活棵后,每667 m2可選擇性放養(yǎng)當地鴨子10~15只。鴨子在茭田中野養(yǎng),不斷捕食長綠飛虱等害蟲、吃(踩) 雜草,耕耘和刺激茭白生長,能顯著減輕茭田蟲、草為害。鴨子活動還除去了茭白基部的枯黃爛葉和雜草,改善了田間通風透光,降低了田間濕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紋枯病的擴展,降低病害率,且鴨子的排泄物還是最好的有機肥之一。茭-鴨共育可減少茭白用藥3次以上,同時提高了鴨的商品性。應用該技術時注意,當茭白長至30~40 cm時要適合放養(yǎng),60%孕茭后鴨子要趕出茭田圈養(yǎng)[2]。
2.2.2 茭-魚共育
一般每667 m2茭田投放鯉魚苗100尾、草魚苗30尾為宜,魚苗飼料以細綠萍作為輔助飼料,麥麩、米糠、豆餅、豆腐渣、菜餅等為精料,定點、定量、定時 (以20 min吃完為準)投喂。在魚苗投放前,用5%食鹽水消毒魚體,提高魚苗成活率。茭白定植后即可放養(yǎng),至9月底開始收獲。茭白田養(yǎng)魚能限制和規(guī)范茭白田農藥的使用,既除草,又可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魚的排泄物還可為田間提供有機肥,提高茭白的產量和品質。
慶元單季高山冷水茭白非常適合田魚的養(yǎng)殖,主要技術就是開好魚溝和魚坑。每667 m2挖2個長2 m,寬、深各1 m的魚坑,魚溝通到魚坑,成“十” 字形或 “井” 字形,保證茭白田內終年有水,就能滿足茭魚共育技術要求。茭白生長過程中形成的茭田小氣候還可調節(jié)養(yǎng)魚所需溫度,慶元高山臺地茭田的冷水在夏天不但促進了茭白孕茭,且為田魚的安全度夏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條件[2]。
2.3 科學合理用藥
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防控銹病和胡麻斑病等病害,除要施足基肥,還要多施有機肥和鉀肥,分蘗后期及時清除黃病枯葉,增強田間通風透光,發(fā)生嚴重田塊建議與非禾本科作物輪作。
銹病在發(fā)病初期進行化學防治,主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選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葉面上下均勻噴霧 (每季最多施用2次),或選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 (每季最多施用2次),或選用20%腈菌唑可濕粉劑1 500倍液噴霧 (每季最多施用1次)。胡麻斑病在發(fā)病初期選用50%異菌脲懸浮劑1 000倍液葉面上下均勻噴霧 (每季最多施用2次)。注意病蟲害化學防治應在苗期進行,孕茭期三唑類農藥慎用,收獲期禁止用藥[3]。
[1] 董荷玲,陳可可.設施雙季茭白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 [J].長江蔬菜,2013(18):172-174.
[2] 陳建明,俞曉平,陳列忠,等.浙江省茭白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 [J].長江蔬菜:學術版,2010(14):123-125.
[3] 符長煥,翁麗青,鄭許松,等.雙季茭白余茭4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3(9):1108-1109.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436.3
B
0528-9017(2014)12-0000-00
文獻著錄格式:蘭洲.慶元高山冷水田茭白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4(12):000-000.
2014-10-10
蘭 洲 (1969–),浙江慶元人,農藝師,大專,從事植??萍纪茝V工作。E-mai1:bszx1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