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趙毅,何雙凌,游燕,山學祥,楊杰武,和國海,曾燕
(1.云南省藥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2.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珠子參生產(chǎn)技術(shù)標準操作規(guī)程(SOP)△
趙仁1*,趙毅1,何雙凌2,游燕1,山學祥1,楊杰武3,和國海4,曾燕5
(1.云南省藥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2.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3.玉龍縣可巴生中藥材專業(yè)合作社,麗江 674119; 4.玉龍縣國海藥材種植場,云南 麗江 674119;5.中國藥材公司,北京 100195)
通過對珠子參、羽葉三七藥用植物生長特性的考察和藥材加工技術(shù)的總結(jié),制定了利于珠子參藥材品質(zhì)形成的栽培環(huán)境選擇標準、栽培技術(shù)標準、采收加工標準、質(zhì)量評價標準、以及包裝、運輸和貯藏標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珠子參生產(chǎn)技術(shù)標準規(guī)程(SOP),為今后的珠子參藥材規(guī)模化和規(guī)范化生產(chǎn)提供參考。
珠子參;羽葉三七;栽培規(guī)程
珠子參為五加科植物珠子參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羽葉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的根莖,為《中國藥典》和《云南省藥品標準》收載品種[1-2],是云南省重要的名貴藥材品種之一,主要活性成分為齊墩果烷型三萜皂苷,也含有少量達瑪烷型三萜皂苷[3]。具有補肺、養(yǎng)陰、活絡(luò)、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療氣陰兩虛、煩熱口渴、虛勞咳嗽、跌撲損傷、關(guān)節(jié)疼痛、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等疾病[1],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珠子參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治療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抗炎、提高免疫力、抑制腫瘤等作用[3],也是白族、納西族、傈僳族、藏族、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用藥[4]。珠子參野生資源較少,隨著珠子參藥材使用量的增加,野生資源日趨緊缺,難以滿足需求。目前已經(jīng)開展了珠子參藥材人工種植與繁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對于保護珠子參資源,滿足市場需求極其重要[5-6]。
筆者等自2006年起在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魯?shù)猷l(xiāng)種植發(fā)展該品種以來,得到當?shù)卣目隙ㄅc支持和當?shù)馗髯迦罕姷慕邮?,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急需對珠子參生產(chǎn)技術(shù)進行規(guī)范?,F(xiàn)根據(jù)多年種植生產(chǎn)實踐總結(jié),編寫成生產(chǎn)操作規(guī)程,以供參考。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珠子參、羽葉三七以及從中選育出的珠子參“云和1、2、3號”生產(chǎn)的產(chǎn)地自然環(huán)境條件,栽培技術(shù)措施及病蟲害防治、質(zhì)量指標、采收、炮制加工、貯藏和運輸環(huán)節(jié)的技術(shù)操作標準。
本規(guī)程適用于珠子參、羽葉三七生產(chǎn)種植基地。
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GB3095—2012
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GB15618—1995
農(nóng)田灌溉水質(zhì)量標準GB5084—2005
國家地面水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GB3838—2002
農(nóng)藥安全使用標準NY/T—393—2000
國家藥典委員會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材生產(chǎn)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GAP)》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合作部《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yè)標準》
珠子參在本規(guī)程中指的是五加科植物珠子參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或羽葉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
4.1 地理環(huán)境
珠子參種植最適宜生產(chǎn)基地應建立在海拔2 600~3 100 m區(qū)間,云南省滇西和滇西北橫斷山脈的三江并流較高海拔地區(qū)的寒溫帶及溫帶地區(qū)適宜。
4.2 生態(tài)條件
珠子參喜冬季嚴寒、夏季涼爽濕潤、雨量較多、日照充足的寒溫帶和溫帶氣候。年均溫度在8~12 ℃,極端高溫27至29 ℃,極端低溫-8至-11 ℃,≥10 ℃的活動積溫2 000至3 200 ℃。年降雨量700~1 500 mm,空氣相對濕度60至85%的自然環(huán)境。適宜生長溫度16 ℃~23 ℃,植株生長速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當日氣溫超過28 ℃時,植株地上部分生長受到抑制,莖葉出現(xiàn)下垂萎縮現(xiàn)象。地下根莖在9月份左右形成越冬芽,到12~1月份左右分化形成1~2個白色類圓珠根莖,4月底出苗至9月份,植株生長、開花、結(jié)果,也是根莖(藥用部位)快速膨大增長時期,9月下旬地上莖迅速枯萎。
4.3 土壤
適宜在腐殖質(zhì)深厚肥沃灰褐色或黑褐色疏松沙壤土中移植栽培,不宜種植于土壤黏重以及低洼積水地。
五加科植物珠子參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Feng,羽葉三七Panaxjaponicus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以及從上述種植栽培種中選育的珠子參“云和1、2、3號”。
適于海拔較高,氣候溫涼,忌強光直射,耐寒而懼高溫;喜肥趨濕,怕積水及粘土,略有坡度不積水,忌連作,前幾茬作物沒種同屬植物(西洋參、人參等),適宜中性或偏酸性(pH 5.5~6.5)的土壤中生長。土質(zhì)疏松肥沃,人工種植需搭設(shè)遮蔭棚。
6.1 選地、整地
根據(jù)珠子參、羽葉三七的生長習性,選擇排水良好、地勢平緩或有一定坡度的山基腐殖壤土或砂壤土作為珠子參種植地塊。如果要進行珠子參種源繁育基地建設(shè),要選擇有一定面積規(guī)模與坡度,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腐殖質(zhì)深厚肥沃疏松的草甸或山坡土地。還要附近擁有優(yōu)質(zhì)水源,便于搭建遮蔭網(wǎng)棚架,交通方便的地塊;在達到上述生產(chǎn)環(huán)境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選擇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40度),5年內(nèi)未種過人參屬植物的地塊。
一般在9月前深翻一次,耕深35~60 cm左右,連續(xù)耕翻1~2次;并結(jié)合耕翻,每公頃施山基腐殖土75 000~105 000 kg,接著耙細、整平,作成寬1.2~1.5 m的高畦,長隨地塊地形而定。11月左右便可將儲存于沙壤中的珠子參根莖取出進行栽種。
6.2 育苗
6.2.1 育苗方法 種子繁殖:一般在7~8月選擇3年以上健壯植株的成熟果實,洗去果皮,選用飽滿壯實顆粒,晾干表面水份后,直接播種于整理好的墑垅苗床上。播種時均勻撒一層火燒土(敲碎、過篩)或撒復合肥15~20 kg,再均勻播散種子,密度在每平方米500粒以內(nèi);然后蓋上備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層,約3 cm厚,再蓋一層3 cm厚細士,其上再覆蓋一層干松毛或干闊葉,保持土壤濕潤,也可在畦面加蓋塑料薄膜保濕,還要防止人畜踐踏與冬季大風吹翻覆蓋物或雪霜溶化引起的侵害。秋播要在11月上旬前種植,種子在土中越冬,到翌年4月份搭建遮蔭網(wǎng),一般5月中下旬即可出苗展葉。
6.3 移栽
6.3.1 育苗移植 育苗種植兩年,其間要注意旱季與雨季的田間管理。在第二年秋季9月下旬~11月上旬進行移植,此時根莖第一個珠子直徑已達到0.5~0.8 cm,部分根莖第二個珠子已成形,珠芽已長至3~5 cm,重達3~5 g。無水地方可提前至6、7月份移植。選擇根莖健壯的珠子參種苗,小心挖取,不要碰斷株芽,再用腐殖土保濕。移栽種植時,在畦面上橫向深8~10 cm左右淺溝,按行距20~30 cm,株距15~20 cm開溝條播,然后上蓋備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層(約3 cm厚)。其上再蓋一層干松毛,保持濕潤,到翌年4~5月就出苗展葉。
6.3.2 根莖繁殖 在10月~11月初,還沒有下雪霜時,對種植三年以上珠子參進行采挖,對正在生長健壯,珠芽完好,無破損病害的地下根莖進行選擇,作為種源進行再種植,但要摘除較大球形珠子和瘦弱根莖作為商品。作為種源要及時采取保濕保溫措施,防止凍傷或腐爛。在種植地整理好后進行及時移植,在畦面上橫向深8~10 cm左右淺溝,按行距20~30 cm,株距15~20 cm開溝條播,然后上蓋備好的山基腐殖土一層(約3 cm厚)。其上再蓋一層干松毛,保持濕潤,到翌年4~5月有90%左右植株出苗展葉。
6.3.3 移栽間作法 隨著珠子參等中藥材品種種植技術(shù)日趨成熟,珠子參與重樓等需要一定遮蔭的中藥材進行間作種植,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植物生長時的有效空間來滿足各自植物的生長需求,又充分利用同季節(jié)各種植物生長對土壤養(yǎng)分和陽光、溫濕度要求的差異,造成各種植物之間的生長競爭與對病蟲害協(xié)同抑制關(guān)系,可以較大幅度提高藥材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進一步總結(jié)推廣。
6.4 田間管理
6.4.1 間苗補苗 對于用種子直接播種的珠子參,一般可用第二年苗進行間苗補苗。間苗補苗要求一般要在雨季的陰天,每穴留苗2~3株。缺苗時補苗1~2株,間苗時不要損傷移動的植株和其它植株的根系,要求種苗高度在7 cm以上進行補苗容易成活,保證全苗生長才能豐產(chǎn)。
6.4.2 中耕除草 直播法及移栽法育苗階段,珠子參、羽葉三七生長緩慢,雜草生長旺盛,可以適當覆蓋干松毛等或腐熟的有機肥,以減緩雜草生長速度。有雜草要及時清除,用人工15~20天除草一次,珠子參苗小根淺,注意撥草時不能傷及其根系,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第二、三年的珠子參、羽葉三七植株生長迅速,可減少除草次數(shù)。
6.4.3 追肥 應以農(nóng)家肥為主。農(nóng)家肥包括家畜糞便、灶灰、油枯、骨粉,不包括人糞尿。農(nóng)家肥在施用前拌磷肥堆漚100天以上,以充分腐熟。在苗高50~60 cm時進行追肥1次;或用復合肥(三元復合肥)225~300 kg·hm-2,每年結(jié)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農(nóng)家肥22 500~30 000 kg·hm-2或油枯750~1 500kg·hm-2;一般在植株封壟后趁雨天施入行間,適當蓋土;在開花期用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噴施,每公頃用9 kg,分3次施用,每次兌水50~60 kg,每隔10天一次,可以提高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6.4.4 排水、灌水 雨季來臨應隨時檢查排水管道,出現(xiàn)積水現(xiàn)象應及時排除;還要注意檢查遮蔭網(wǎng)棚架安全情況。旱時,特別是春天氣候干燥,土壤的水份容易蒸發(fā),依據(jù)土壤墑情適當澆水或噴淋以保持土壤濕潤,使珠子參正常出苗與生長。
6.4.5 培土 每年秋季要培土,防寒防凍。于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萎后,根部需要各培土一次,培土厚度約5~8 cm,或者進入冬季苗枯后或春季出苗前。
6.5 病蟲害防治
6.5.1 根腐病 由多種類線蟲及半知菌類的鐮刀菌引起,植株地下部根腐爛,地上部植株微黃萎蔫,后期植株變黃倒伏,嚴重的根部全部稀腐。病害在高濕條件下易發(fā)生。防治方法:種植地注意排水,移栽時每公頃施草木灰750 kg。
6.5.2 銹病 由擔子菌類銹菌引起,主要為害葉片,葉正面病斑色淡,背面有淡黃色皰狀隆起生成,皰狀斑點表皮破裂并向外翻,散出黃粉為病菌夏孢子。銹病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夏季以夏孢子侵入并再侵染,高溫高濕易導致發(fā)病,借風雨、流水進行傳播。防治方法:(1)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消毀;(2)發(fā)病初可用25%三唑酮(粉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40%福美胂可濕性粉劑600倍、20%萎銹靈乳油600倍、50%退菌特(三福美)500倍、25%敵力脫(丙環(huán)唑)乳油20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10%世高(惡醚唑)水分散顆粒劑、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45%特克多(噻菌靈)懸浮劑1000倍、50%硫磺懸浮劑200倍噴霧;(3)育苗時種子消毒:用種子重量5‰的25%三唑酮、50%多菌靈、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種子重量1%的20%萎銹靈乳油拌種。
6.5.3 病毒病 為害葉片,被害葉片呈花葉狀或卷曲皺縮。防治方法:選擇無病株留種,也可對種子播前進行處理鈍化病毒;防治介體,拔除病枝、清除田間雜草等以減少田間侵染來源。使用腐熟有機肥及藥劑防止強調(diào)配合殺細菌劑使用。
6.5.4 疫病 受侵染的莖、大葉柄、花軸等初期產(chǎn)生橢園形、淺褐色病斑,以后上下擴展、凹陷,上生黑色霉狀子實體,隨即在病部折垂。
6.5.5 蟲害 珠子參、羽葉三七蟲害主要是蚜蟲,其若蟲吸食珠子參、羽葉三七莖葉汁液。嫩莖的生長點、葉、花軸、果柄等幼嫩部位易受侵害。蟲害一般不對珠子參、羽葉三七的產(chǎn)量構(gòu)成大的危害,主要采取農(nóng)業(yè)措施防治法和物理機械防治法,必要時應按農(nóng)藥使用準則施用1~2次殺蟲劑。地下害蟲有金龜子(土蠶)、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主要在珠子參、羽葉三七出苗時為害,咬斷植株或吃光葉片。各地應根據(jù)不同害蟲種類的生活習性進行趨性誘殺,比如,金龜子有趨黑光性,用黑光燈誘殺;螻蛄有趨光性、趨糞及對香甜物的喜好性,可用黑光燈、帶毒鮮馬糞及炒香的麥麩毒餌進行誘殺;地老虎喜好酸甜味并有趨黑光性,用黑光燈、性誘劑、糖醋酒液毒餌誘殺成蟲,用于毒餌的藥劑有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50%辛硫磷乳油。每公頃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150 kg混細土撒施于珠子參、羽葉三七植株旁。
6.6 留種技術(shù)
6.6.1 種子選擇與處理
6.6.1.1種子的選擇 選擇栽培根莖移植3年或種子繁育4年以上無病蟲害健壯的植株留種。時間在秋夏季天交替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待植株果序漿果由桔紅色變?yōu)楹诩t或呈現(xiàn)黑斑成熟時,進行采摘,如果成熟不一,可先采收成熟部分,未成熟部份留在果序上,待過幾天成熟后再采收。采收時還要按品種、類型分別采收和分別處理。
6.6.1.2 種子的處理 (1)洗種:將采收回來的果實要及時處理,清洗去果皮和果漿用水進行漂洗除去未成熟和癟粒或小粒,然后晾干表面水分后集中貯存。(2)貯藏催芽:將上述種子分類保存,如果要等到來年立春后才能播種,要及時取出拌入粗砂石混合(粗砂石5份∶種子1份),裝入塑料編織袋或麻袋中,扎緊袋口。選擇濕潤而不積水的地方挖坑埋入土中,蓋30 cm以上土層。上面加蓋覆蓋物,防止人畜踐踏,一般1個月左右檢查一次,檢查濕砂種子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處理,此法可將種子保存到來年2~3月份的播種期。
珠子參“云和1、2、3號”是利用珠子參植株形態(tài)差異較大的特性,篩選培育出的珠子參優(yōu)質(zhì)種源。其栽培技術(shù)同6項下。
8.1 采收
珠子參藥材一般育苗2年,移栽后再生長3年采收。即移栽后第3年的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開始采收藥材。這個時間地上部份已采收或枯萎,地下部根莖開始準備分化生長,根莖色澤、水分、含量都較為理想。采收時選擇晴天采挖,除去泥沙后按商品用途進行加工干燥。
8.2 加工
將清洗干凈的珠子參根莖曬干或趁鮮切片后曬干,或直接烘干。干燥時溫度不宜超過50 ℃。干燥時應大小分級,便于掌握干燥溫度與時間;在干燥或晾曬至半干時,經(jīng)過一、二次回軟(堆置發(fā)汗1~2天),然后再攤曬至全干,能使珠子參藥材堅實美觀。
9.1 性狀鑒別
珠子參表面棕黃色或黃褐色,圓潤光滑,偶有圓形凹陷的莖痕,有的一側(cè)或兩側(cè)殘存細的節(jié)間。質(zhì)堅硬,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粉性。氣微,味苦,微甘,嚼之略刺喉。蒸(煮)者斷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略呈角質(zhì)樣,味微苦、微甘,嚼之不刺喉。以個大圓潤、質(zhì)堅實、色棕黃至黃白色,略呈角質(zhì)樣,過橋少,氣微,味微苦,微甘,爵之不刺喉為佳。
9.2 規(guī)格等級
珠子參以身干,個大,圓熟,色紅黃明亮,無粗皮、僵子,無竹節(jié),破碎者為合格。曾按其珠子大小分等級,共分為四等。
一等:1 kg 120個以內(nèi),長3~5 cm,粗2.5~4.0 cm。
二等:1 kg 240個以內(nèi),長2~3 cm,粗1.5~2.5 cm。
三等:1 kg 400個以內(nèi),長1.0~1.5 cm,粗1.0~1.5 cm。
四等:凡不屬于上述一、二、三等者都屬之,長0.5~1.0 cm,粗0.5~1.0 cm。
統(tǒng)貨:根莖略呈扁球形、圓錐形或不規(guī)則菱形,大小不一,有連珠狀,過橋及須根。
9.3 鑒別
9.3.1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木栓細胞。皮層稍窄,有分泌呈圓形,直徑32~500 μm,周圍分泌細胞5~18個,韌皮部分泌道較小,形成層繼續(xù)可見。木質(zhì)部導管呈放射狀或“V”字形排列;導管類多角形,直徑約至76 μm;射線寬廣,中央有髓。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9.3.2 理化鑒別 取本品1 g,加甲醇30 mL,超聲處理40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20 mL加熱使溶解,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20 mL,15 mL,15 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 mL加熱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竹節(jié)參皀苷Ⅳa對照品,人參Ro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各含2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5∶10∶0.5∶0.3∶3.5)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9.4 含量測定
按2010年版《中國藥典》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測定法相一致,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竹節(jié)參皂苷Ⅳa(C42H66O14)不得少于3.0%。
9.5 檢查
按2010年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方法檢測。珠子參商品的水份不得超過14%,總灰分不得超過7%。
10.1 包裝
用麻袋、新編織袋或紙箱裝。所使用的包裝物應清潔、干燥,無污染,無破損,符合藥材包裝質(zhì)量的有關(guān)要求。在每件貨物上要標明品名、規(guī)格、重量、產(chǎn)地、批號、包裝日期、生產(chǎn)單位,并附有質(zhì)量合格標志。
10.2 運輸
倉庫要通風、陰涼、避光,干燥,有條件時要安裝空調(diào)與除濕設(shè)備,氣溫應保持在30 ℃以內(nèi),包裝應密閉,要有防鼠、防蟲措施,地面要整潔。存放的貨架要與墻壁保持足夠距離,保存中要有定期檢查措施與記錄,符合《中藥經(jīng)營企業(yè)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GSP)》要求。
10.3 貯藏
進行批量運輸時應不與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質(zhì)混裝,運載容器要有較好的通氣性,保持干燥,并應有防潮防雨防盜設(shè)施。
11.1 管理部門
生產(chǎn)基地應設(shè)立質(zhì)量管理部門,根據(jù)生產(chǎn)規(guī)模大小,配備相應的人員、儀器設(shè)備。負責對每批藥材按《中國藥典》和有關(guān)標準進行檢驗,并負責各種原始資料的記錄與管理。
11.2 管理文件內(nèi)容
基地環(huán)境報告、加工流程報告、質(zhì)量檢測報告、包裝及儲運報告等。
11.3 文件保存方式
分為紙質(zhì)資料歸檔保存和電子資料信息化儲存兩種方式,并建立相關(guān)文件的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和文件可追溯系統(tǒng)。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
[2] 云南省衛(wèi)生廳.云南省藥品標準[S].桂林:廣西百色印刷廠,1975:264
[3] 宋小妹,蔡寶昌.珠子參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C].中國江西樟樹,2008:4.
[4] 張志清,曹蕾,宋亮,等.珠子參類藥物歷史沿革與應用展望[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9:68-71.
[5] 趙仁,趙毅,李東明,等.珠子參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08,7:3-6.
[6] 趙毅,趙仁,宋亮,等.珠子參藥材品種概述及資源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1,1:11-17.
TheSOPofPanacisMajorisRhizoma
ZHAORen1*,ZHAOYi1,HEShuangling2,YOUYan1,SHANXueyang1,YANGJiewu3,HEGuohai4,ZENGYan5
(1.YunnanInstituteofMateriaMedica,Kunming650111,China; 2.YunnanInstituteofTropicalCropScienceResearch,Xishuangbanna666100,China; 3.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fessionalCooperativeofKebashengofYulong,Lijiang674119,China; 4.MedicinalMaterialsPlantingBaseofGuohaiofYulong,Lijiang674119,China; 5.ChinaNationalCorp.ofTraditional&HerbalMedicine,Beijing100195,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and process technology ofPanaxjaponicasvar.majorandPanaxjaponicusvar.bipinnatifidu,this paper set the stands for the environment select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harvest processing,quality evaluating,packaging,transporting and storage.Form the systematic standard technology of operating procedures(SOP).The SOP would be good reference for the large scale and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Panaxjaponicusvar.major;Panaxjaponicusvar.bipinnatifidus;SOP
國家農(nóng)業(yè)科技成果轉(zhuǎn)化基金項目(2012GB2F300415)
*
趙仁,主任中藥師,研究方向:中藥資源;Tel:(0871)8411247,E-mail:zhaoren20032003@yahoo.com.cn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07.009
201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