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中醫(yī)院急診內科,江蘇 江陰 214400
陳福來教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經驗舉隅
陳蘭翟金海薛飛
江蘇省江陰市中醫(yī)院急診內科,江蘇 江陰 214400
上呼吸道感染是急診內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江蘇省名中醫(yī)陳福來教授對該病多進行辨證論治,辨證準確,方藥得當,效如桴鼓。
陳福來;名老中醫(yī);上呼吸道感染;驗案
陳福來教授是江蘇省鹽城市肝膽科主任醫(yī)師,江蘇省名中醫(yī),白求恩獎獲得者,中醫(yī)臨床水平精湛。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可見發(fā)熱咳嗽咯痰咽痛等多種不適癥狀,西醫(yī)治療主要是抗病毒,防治感染,補液,對癥退熱等,但抗病毒的療效不夠理想,中醫(yī)辨證上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且醫(yī)療費用低廉。以下介紹跟隨陳師學習過程中,陳師通過辨證論治治愈的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經驗,以饗讀者。
案一:李某,女,25歲,因“發(fā)熱,頭痛3日”入院?;颊吒邿岵煌耍?9.8℃左右,頭痛較劇,無明顯咳嗽咯痰,納少,寐欠安,二便可。入院后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療后,患者仍高熱不退,對癥退熱后,高熱旋即又起,頭痛,肌肉酸痛,舌紅,苔薄黃,脈滑。請陳師會診,陳師認為患者壯熱、肌肉酸痛,病屬陽明,發(fā)熱前有惡寒,寒熱如瘧,病屬少陽,辨證為“少陽陽明合病”,方選柴葛解肌湯加減。柴葛解肌湯見于《傷寒六書》及《醫(yī)學心悟》,本方參考《醫(yī)學心悟》加減[1],方藥如下:炒柴胡6g,葛根12g,丹皮6g,生石膏先煎12g,生地10g,炒黃芩10g,知母6g,生甘草3g。3劑,水煎服,日1劑。患者服1劑后旋即熱退,鞏固治療3日后出院。
按:陳師運用《傷寒》六經辨證方法,對該患者辨證準確,全方用量輕,符合吳鞠通的“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方中生地、丹皮除能清熱養(yǎng)陰之外,亦有涼血之功效,有截斷防傳之效,防止邪氣由氣分傳入血分之意,考慮周全;炒柴胡、黃芩清解少陽之熱;石膏、知母、葛根解陽明之邪;生甘草瀉火調諸藥。全方共奏辛涼解肌之功效,辨證準確,方藥得當,故效如桴鼓。
案二:周某,男,46歲,“發(fā)熱、咳嗽、咯痰1周”入院?;颊?周前不慎感受風寒,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咯痰,在當?shù)卦\所予抗感染、補液治療后,咳嗽、咯痰好轉,但仍低熱不退,每逢上午9~10時左右發(fā)熱明顯。收住入院治療,經多項檢查后仍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癥見低熱,上午9~10時左右發(fā)熱明顯,汗出不多,納少,舌質紅,苔薄黃膩,脈濡。初辨為“風熱外襲”,予銀翹散加減及西醫(yī)抗病毒,抗感染治療5日后熱仍不退。請陳師會診,陳師認為正當夏季暑濕之會,患者出現(xiàn)低熱,汗出不暢,納少,舌質紅,苔薄黃膩,脈濡,辨為“少陽濕熱”之證,方以蒿芩清膽湯加減,方藥如下:
青蒿15g,黃芩10g,六一散包10g,陳皮10g,制半夏10g, 茯苓15g,炒枳殼10g,炒神曲10g,生薏仁20g。3劑,水煎服,日1劑?;颊叻?劑后,次日熱退。
按:陳師從清化少陽濕熱的角度辨治上呼吸道感染,展示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科學性。陳師從夏季暑濕之氣候,結合患者具體癥情,辨為少陽濕熱證,符合《內經》“必先歲氣,無伐天和”[2]之旨。
案三:患者劉某,男,26歲。平素體質虛弱,易于感冒,至陳師門診就診。陳師認為患者癥見神疲乏力,納少,舌淡,苔薄白,脈弱,證屬肺脾氣虛,予金匱薯蕷丸和內經澤瀉飲加減,方藥如下:
生黃芪15g,炒白術10g,防風6g,鹿銜草15g,山藥20g, 炒薏仁15g,黨參15g,陳皮6g,白蘞6g。服用1月余,患者精神好轉,未再感冒,將上方加減為丸劑,鞏固治療半年,患者體質增強,感冒少作。
按:《內經》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不足,易受邪侵,陳師以“薯蕷丸”:生黃芪、黨參、白術、山藥、薏仁補肺脾之氣,防風祛散外邪?!秲冉洝贰皾蔀a飲”中鹿銜草,取其祛風、補腎、止汗、增強免疫力的功效,用于補虛,效果良好。治療后,采用丸劑鞏固善后,符合岳美中先生提出的“治療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原則,守方鞏固療效后才能使慢性病逐漸康復。
陳師,年逾古稀之年,仍堅持門診,德術雙馨,臨床經驗豐富,此枚舉一二,以饗讀者。
[1]謝鳴.方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7.
[2]王永炎.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3.
陳蘭(1985-),江蘇建湖人,中醫(yī)學學士,江陰市中醫(yī)院急診內科醫(yī)師。Email:zhaijinhai@126.com
R249
A
1007-8517(2014)02-0107-01
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