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花,沙麗艷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27)
在臨床工作中護士面臨多種職業(yè)暴露,配藥是最基本、最常規(guī)的護理操作,經常會發(fā)生手劃傷事件,從而影響正常工作。冉林晉等[1]調查研究顯示,在配藥操作中,手部受傷的發(fā)生率是94.5%,其中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的占85.1%,戴手套及墊紗布的分別占5.9%和3.8%。為了防止護士配藥時傷及手部,臨床上除了規(guī)范護士操作手法及提高護士防范意識外,還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目前,臨床上護士配藥時會佩戴普通無菌乳膠手套,有的手套進行了部分改良,在大拇指、食指、大魚際肌等處粘貼泡沫軟墊或棉墊,或者在大拇指、食指及小魚際肌部位加裝海綿緩壓層,以防止配藥過程中,玻璃藥瓶破碎后對操作人員手指及手掌造成傷害。但是這些手套都存在不足之處:裝有泡沫、棉墊及海綿軟墊的手套不夠輕巧、不能防水,且不能保證手部的絕對安全;手套本身消毒困難,不能滿足配藥操作中的消毒隔離要求;滿指的手套脫戴時極不方便。針對上述問題,作者研究設計出一種新型的配藥全程防護手套,解決了現(xiàn)有問題,經臨床應用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材料 手套整體由硅膠材料制作,手腕系帶處有子母扣魔術貼。
1.2 制作方法 首先根據結構要求制作模具,將液體硅膠注入模具中,在一定的溫度下一次性壓鑄成型,手腕系帶左右相對處縫制子母扣魔術貼,然后制作成環(huán)氧乙烷滅菌單個包裝的一次性材料。手套大小按照無菌手術手套設計,采用國際規(guī)格型號:6~8號。配藥全程防護手套結構特征:(1)手套厚度為0.5 mm(普通手術手套厚度約0.4 mm),佩戴時手掌與手指活動自如。(2)手指設計,根據操作中危險系數制成不同結構,以規(guī)格為6.5號手套為例,拇指與食指同常規(guī)手術手套一樣為整體結構,具有所有指節(jié)且頂端封閉;中指具有2、3指節(jié),手指長度自指根處向上5 cm,頂部為開口的敞開式結構;無名指具有第3指節(jié),手指長度自指根處向上2.5 cm,頂部為開口的敞開式結構;手套沒有小指,小指與手掌交界處為開口的敞開式結構;手背部為鏤空設計,暴露整個手背,整體結構設計增加了手套的透氣性,方便脫戴。手套腕部左右2個系帶,高度齊腕橫紋,系帶寬1 cm,厚度為1 mm,左右兩側上下相壓,重疊處長約2 cm,上層縫制子母扣魔術貼毛面,大小為橫向1.5 cm,縱向0.9 cm,下層縫制勾面,大小為橫向2 cm,縱向0.9 cm,使用時可根據手型調節(jié)松緊。(3)手套拇指與食指的全部指腹部位,及兩指相鄰的手指側面設計有加厚耐磨層,厚度為2 mm,可以保證在掰玻璃安瓿時,即使瓶體碎裂也不會傷及手指;在中指2、3指節(jié)、無名指第3指節(jié)掌側、大魚際肌、手掌指根部加工有耐磨層,厚度為1 mm,可對抗抽取藥液時注射器對手部的摩擦及碎裂安瓿對手部的傷害;加厚耐磨層及耐磨層表面均加工有顆粒狀凸起,增加摩擦,防止注射器及藥瓶自手中滑落。配藥全程防護手套掌面示意圖見圖1,背面示意圖見圖2。
圖1 配藥全程防護手套掌面示意圖
圖2 配藥全程防護手套背面示意圖
在護士配藥操作時,佩戴配藥全程防護手套。佩戴前清潔雙手,分離手腕系帶處子母扣魔術貼,手套鏤空部位朝向手背,將手指插入相應指節(jié),根據手型調節(jié)手腕系帶松緊度。手套建議一次性使用,使用后按照感染性醫(yī)療廢物處理。
3.1 配藥全程防護手套舒適、輕巧、透氣性好且脫戴方便 配藥全程防護手套由硅膠材料制作,質地柔軟,彈性好,除特殊部位外,整體厚度同普通手術手套接近,操作中手感舒適,手掌及手指屈伸自如。中指、無名指、小指設計為只具備部分指節(jié)而非滿指,且頂部為敞開式,手背部為鏤空設計,利用手腕系帶處子母扣魔術貼調節(jié)松緊,整體設計使手套透氣、服貼、輕巧、脫戴自如。
3.2 配藥全程防護手套安全性能高 配藥全程防護手套應用于護士配藥操作中,整體設計保證了護士手部安全。手套大拇指及食指的指腹、相鄰側面設計有加厚耐磨層,可避免掰玻璃安瓿時傷及手指;中指和無名指、手掌指根部及大魚際肌部位,加工有耐磨層,避免了使用注射器抽取藥液時對手部的摩擦;每個加厚部位都設計有凸起,防止藥瓶及注射器的滑落,并減少了外力對手部的摩擦。配藥全程防護手套為經過滅菌處理的一次材料,保證了無菌操作安全。
[1]冉林晉,董丹丹,徐華華.臨床護理人員在配藥過程中手受傷的調查分析[J].重慶醫(yī)學雜志,2012(34):3682-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