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摘編)
2月24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在西班牙舉行,會上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最受關注的熱點。三星、索尼、華為等知名企業(yè)均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huán)腕帶等可穿戴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可算是大放異彩,賺足了消費者眼球。
一直以來,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往往持觀望態(tài)度,實際購買欲望并不強。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shù)可穿戴設備價位頗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其設計尚不完善。此次的MWC上,廠商們在可穿戴產品上回歸實用的傾向值得關注。以三星的Gear 2智能手表為例,和上一代的Gear相比,其操作系統(tǒng)從全功能型的Android變成了三星自主研發(fā)的Tizen。健康監(jiān)控、智能家電的無線控制等實用性功能的增加則讓其產品定位更加清晰。同期推出的Gear Fit則更加“專注”,心率測試、計步器、健身計劃追蹤等主要功能直接鎖定了熱愛健身、運動的活力群族,并沒有在功能上去求大求全。這種舉動表明在經歷了第一代Gear的市場失利之后,三星開始重新調整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市場定位。
另外不少可穿戴智能設備都表現(xiàn)出了外觀設計時尚化的強烈傾向。
有業(yè)內人士稱,2014年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fā)展已經開始走向“正軌”,如果能夠在和智能手機的互聯(lián)互通性以及待機時長、使用時長等耐用性以及操作使用的便捷性方面進一步提升的話,可穿戴智能設備從今年開始大紅大紫并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