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婷,王 舒,樊小農,沈 燕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300193)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是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和腎功能損傷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近年來全世界成人中約有25% ~35%為高血壓病患者,大于70歲人群中則上升到60%~70%。高血壓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
針灸學是中醫(yī)學科學體系中非常具有特色和優(yōu)勢的學科,有醫(yī)家總結了用針灸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情況,顯示用針灸的方法治療高血壓病確有療效[2]。而具體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近年來,針刺人迎穴治療高血壓病已成為趨勢,有醫(yī)者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理論探索創(chuàng)立了以其作為治療高血壓病的主穴[3]。并且目前已被一些醫(yī)者運用于臨床中,取得了良好的降壓效果。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者以石學敏院士提出的“活血散風、平肝降逆”為主的治法治療高血壓病,并且以人迎穴為主穴,配合太沖、合谷、曲池、足三里穴,用明確規(guī)范手法量學標準和量效關系進行針刺[4]。
本研究在臨床研究方面主要就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以人迎穴為主穴治療高血壓病的方法,以及在人迎穴降壓機理等方面做出總結,現將有關文獻綜述如下。
對于針刺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可以從針刺后的即刻降壓效應和長期降壓效應進行研究。
在即刻降壓方面,有研究觀察了70例患者針刺后5、15、30 min時的血壓數值,收縮壓由針刺前的157.3 mmHg,分別下降至 149.5、143.8、138.2 mmHg;舒張壓由針刺前的 99.8,分別下降至 97.1、94.0、89.3 mmHg(以上均為均值),顯示明顯的即刻降壓效果,而且雖然收縮壓數值的下降幅度大于舒張壓,但是由于臨床實際(包括現代醫(yī)學降壓藥物的使用)以及文獻研究結果均提示改善舒張壓相對困難,所以該研究能夠改善舒張壓使其數值下降約10%,非常值得關注[5]。又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要特點的高血壓病患者 53 例為觀察對象[6],于行針 1、15、30 min 分別測量血壓,收縮壓由針前160.72±10.33分別下降至150.04 ±12.36、147.64 ±8.39、148.68 ±8.57;舒張壓由針前 93.74 ±12.59 分別下降至 88.72 ±9.40、87.62 ±9.21、87.87 ±9.45。由以上數據可看出在針刺1 min時即刻降壓效果顯著,且在15、30 min時的即刻血壓也較針前低,由以上文獻說明針刺人迎穴為主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起效快,降壓效果迅速。
人迎穴治療高血壓不僅能迅速起效,而且研究顯示具有長期降壓效應。觀察7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5]3 個月,收縮壓由未治療時的 157.2 ±18.1 降至124.7±10.2,舒張壓則由 99.8 ±16.1 降至 81.4 ±9.1,不但降壓效果顯著,而且顯示平穩(wěn)下降。因為晨峰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常與高血壓有關,所以一項30例的針對晨起6 am~8 am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研究表明[4],治療前 SBP 為 137.35 ± 10.55,DBP 為86.36 ±6.62;治療1 個月后分別降至 124.57 ±9.56、80.24±6.06,亦提示針刺人迎穴能有效控制晨峰血壓。難治性高血壓是醫(yī)學界的難題,有研究觀察了135例難治性高血壓患者[7],在不改變患者口服藥物的前提下,給予人迎穴為主的針刺處方治療,監(jiān)測并且評價24 h動態(tài)血壓變化,結果顯示:3個月后患者24 h收縮壓由治療前139.78 ±10.53 降至131.90 ±10.84,舒張壓由 91.55 ±5.13 降至 82.31 ±7.63,并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于文獻中未給出實驗過程中的各時段數據,所以,雖然可以證明針刺人迎穴可以降低平均動脈壓,但是無法證明其治療過程中降壓是否平穩(wěn),這值得在以后的臨床實驗中注意。
由于高血壓病要堅持長期服藥,降低其副作用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所以有針對觀察針刺人迎單穴后,了解原來服用藥物停藥/減藥變化的臨床觀察。該研究選取了1級高血壓60例[8],治療30天后,血壓穩(wěn)定,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總有效率為90.0%。其中停止服用降壓藥的占 16.7%,減少服用降壓藥的占40.0%;仍服用原有降壓藥的占33.3%。由以上文獻可以看出無論是單穴還是組方,選取針刺人迎穴能夠在降壓方面較快起效、并有長期療效,對晨峰血壓的改善對減少晨峰心腦血管事件也有積極意義。如果減少降壓藥物的使用配合針刺,預期能降低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提示在臨床方向考慮是否可向此方向發(fā)展?
人迎穴名最早出自《內經·太素》:“結喉兩箱,足陽明脈迎受五藏六腑之氣以養(yǎng)于人,故曰人迎?!币灿小鹅`樞·本輸》云:“一次脈,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比?,民眾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經氣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體部位傳輸。后世《針灸甲乙經》載:“人迎一名天五會,在頸大脈動應手,俠結喉以候五臟氣,足陽明脈氣所發(fā)。”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會,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由胃所受的五谷雜糧精微物質所化,穴內氣血包含人體五臟六腑等各個部位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故名。
人迎穴在《針灸甲乙經》中已有明確定位,“頸大脈動應手,俠結喉。”并且《素問·陰陽類論篇》王冰注:人迎,謂結喉兩旁同身寸之一寸五分,脈動應手者也。在現代,《中國針灸辭典》[9]人迎:在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局部解剖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深層是頸動脈球,最深層為交感神經干,外側有舌下神經干降支及迷走神經,在頸闊肌中,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軟骨接觸部,當頸內外動脈分叉處,有甲狀腺上動脈,頸前淺動脈外,為頸內靜脈。比鄰胸鎖乳突肌與舌骨下肌群、頸動脈鞘等結構。
人迎穴的操作也比較講究,《針灸甲乙經》載:“禁不可灸。刺入四分,過深不幸殺人”。在現代,《新編針灸大辭典》[10]針刺時坐位或仰靠位。避開頸總動脈,直刺0.3 ~ 0.5 寸,不宜深刺,禁灸。
根據上述文獻可知人迎穴在經典與現代研究中都十分重要,所以其降壓機理值得深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人迎穴與中醫(yī)理論中的“氣海”理論也是息息相關的。石學敏院士提出,“氣?!笔臼歉哐獕翰〉闹饕C[11]。而氣海理論認為,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環(huán)周不休,自成體系,而氣、血、脈則構成了其最基本的物質結構和基礎。其包括了人體衛(wèi)氣、血脈等重要體系,與現代醫(yī)學中血壓的形成、維持及調節(jié)高度吻合?!鹅`樞·海論》云:“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和“氣海,運營之輸一在頏顙之后……一在頏顙之前,謂足陽明之人迎也”。可見人迎穴是“氣?!敝T戶,具有調和營衛(wèi)之氣、使血脈通利、正常運行的功能。故針刺人迎穴可使血壓下降,達到陰平陽秘、氣血調和、血壓穩(wěn)定的效果。
NO[12]是由內皮產生的一種可擴散的、具有擴血管作用的物質??山档腿砥骄鶆用}壓,控制全身各種血管床的靜息張力,增加局部血流內皮細胞受損,NO釋放減少是高血壓發(fā)病的重要機制之一。而研究證實[13],ET升高在原發(fā)性高血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ET是現知長效縮血管因子-內皮素,收縮血管作用強而持久。血壓升高的同時,ET大量分泌,引起血管收縮。二者在體內既互相拮抗又相互制約,協(xié)調維持血管張力。為了論證針刺人迎穴能有效釋放NO并且抑制ET分泌,有研究人員將12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針刺人迎穴組、傳統(tǒng)針刺組和口服卡托普利片組各40例,在治療前后分別對3組患者的血清 ET、NO、ET/NO進行檢測[14]。結果顯示在治療45天后,人迎組ET、NO、ET/NO的各值都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針刺組和西藥組。說明針刺人迎穴能夠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的內分泌功能,協(xié)調和維持血管張力,并且這也可能是針刺人迎穴具有較好降壓效果的重要機制之一。
除上述文獻也有其他研究方法佐證人迎穴的降壓作用,有通過實驗說明短波、微波照射人迎區(qū)有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的功能[15]。還有采用氦氖(He-Ne)激光醫(yī)療機照射的方法照射雙側人迎穴,發(fā)現此方法可有效降低血壓[16];此法亦有動物實驗,照射狗雙側人迎24例,4~5 min后可引起降壓作用發(fā)生,效果顯著[17]。
美國有一項采用非藥物療法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小規(guī)模Ⅱ期臨床試驗。試驗采用“高血壓治療系統(tǒng)”,其系統(tǒng)與心臟起搏器相似,由一個埋藏于鎖骨下方皮下組織內的小型脈沖發(fā)生器,兩根電極導線和一個體外的程控裝置組成,電極導線頂端連接治療部位。該研究結果顯示,此方法有助于改善心臟結構和功能,降壓效果顯著。而其電極導線頂端連接的治療部位正是毗鄰兩側頸動脈竇的人迎穴位置[18]。
除上述之外,還有醫(yī)家認為針灸治療高血壓病的作用機制與血液動力學、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以及生化、內分泌功能等多方面的改變有關[19]。也有醫(yī)家通過針刺治療高血壓病機理及療效分析認為高血壓病之中醫(yī)病機并非只是腎陰不足、肝陽偏亢,其病機還涉及經氣不舒、氣血壅滯及氣血不足、腦髓失養(yǎng)等方面,針刺治療高血壓病療效肯定[20]。
雖然中醫(yī)理論中沒有高血壓的病名,但根據中醫(yī)典籍記載頭痛、眩暈、心悸、失眠等癥狀與高血壓的臨床表現是符合的。所以運用中醫(yī)治病的方法是可以治療高血壓的。而針灸學又是中醫(yī)學體系之中的特色學科,針刺人迎穴在治療高血壓方面的疾病時具有重要的臨床和實驗應用價值。人迎穴位于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屬足陽明胃經。其解剖部位在頸動脈竇附近,針刺人迎可刺激頸部壓力感受器和化學感受器,以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和心腦血管的舒縮,從而調節(jié)血壓。故人迎可調整機體陰陽、疏通氣血,以達到陰平陽秘、氣血調和、血壓穩(wěn)定的作用。由于人迎穴解剖部位的特異性,《針灸甲乙經》載:“人迎禁不可灸。刺入四分,過深不幸殺人”。所以在針刺的過程中手法量學標準和量效關系尤為重要。目前人迎穴已被廣泛的運用在臨床治療疾病,但其機理方面的研究卻不多,其基礎實驗方面的機理研究在今后應成為主要研究方向。高血壓病屬于難治性疾病,單方面針刺治療或者藥物治療效果都有限,在今后的治療過程中應多考慮針藥結合方法治療。
[1]Bisognano JD,de Leeuw P,Bach DS,et al.Improved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Structure after 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TM)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R)System[J].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2009,15(6):63 -63
[2]李美羅,李垠和,吳煥淦.灸法治療高血壓的研究概述[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2,5(2):142 -147
[3]石學敏,申鵬飛.從針刺人迎穴降壓談針灸學的原始創(chuàng)新[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2):67 -68
[4]周萍.針刺人迎穴為主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30例[J].河南中醫(yī),2011,31(8):918 -919
[5]殷春,杜宇征.針刺人迎穴為主對原發(fā)性高血壓降壓效應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9):776 -778
[6]趙然,傅立新.針刺人迎穴對53例高血壓病患者的即時降壓效應[J].中國針灸,2011,31(5):466
[7]申鵬飛,王舒.針刺治療難治性高血壓135例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yī)藥,2012,29(3):241 -242
[8]王麗娟,張春紅,祁相煥,等.針刺人迎治療1級高血壓?。跩].中國針灸,2010,30(10):809
[9]高希言.中國針灸辭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0]程寶書.新編針灸大辭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11]申鵬飛.石學敏教授針刺治療高血壓病的臨證經驗淺析[J].天津中醫(yī)藥,2011,28(6):443 -444
[12]Radom ski MW,Pamler RM J,Moncada S.A n L-ang in ine/n itric ox-ide pathway present in human platelets regulates aggregation[J].1 Proc Natt Acad Sci USA,1990,87:519
[13]Granger JP,Abram S,Stec D,et al.Endothelin,the kid - ney and hyperten sion[J].Current Hypertens in Reports,2006,8(4):298 -303
[14]衛(wèi)彥,寇吉友,陳軍.針刺人迎穴對高血壓患者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質影響的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2):12 -14
[15]王英.關于人迎穴的研究概況[J].上海針灸雜志,1996,15(2):36-37
[16]吳云清,吳燕,馬劍峰,等.34例高血壓患者激光照射人迎穴前后微循環(huán)觀察及其治療作用[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4,14(2):11 -12,15
[17]李念珊,任世貴,董筑勻,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降血壓效果及原理探討[J].河北醫(yī)學,2000,6(8):681-683
[18]Baroreflex Hypertension.Therapy improves cardiac structure and arterial complianc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System[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2009,43(2):306 -311
[19]李琳,張立德.針灸治療高血壓病作用機制的研究概況[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27(1):128 -130
[20]曹銳,石磊.針刺治療高血壓病機理及療效分析[J].四川中醫(yī),2012,30(11):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