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艷 陸貞結
(杭州易大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22300)
充分利用地形因素進行植物種植設計
沈玲艷 陸貞結
(杭州易大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22300)
本文主要探討地形要素在植物種植設計中所可能產(chǎn)生的多種影響以及在種植設計中如何充分利用地形要素,營造豐富的景觀效果。植物種植設計要順應地形條件,充分利用地形現(xiàn)狀,必要時通過挖湖堆山,在高處種植高大喬木,低處種植低矮灌木或地被,以形成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景觀效果,幫助營造有進深感、圍合感的整體空間效果。
地形因素;植物;種植;設計
在此類場包括大自然中的土坡、城市道路兩旁的邊坡、堤岸、橋梁護坡和公園中的人工造景的各種坡面等。在此類場地進行植物種植設計,優(yōu)勢在于“造勢”,通過植物品種間組團群植或林植,結合地形抬高,容易形成一個完整景觀空間所須的圍合感;同時,種植在坡地的植物材料能夠放大其景觀效果,地形抬高的作用使植物直接變高,樹冠窄長的植物更具線性感,樹冠寬廣的植物會更具體量感。
但此類地形在植物種植設計中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存在,例如南北坡只能分別選擇向陽和耐蔭的植物品種,且坡地排水快,喜水濕的植物并不能很好的適應,而采用勤澆水的養(yǎng)護方式則成本會響應地增加。
從景觀效果上說,結合坡地進行的植物種植設計,比平地上進行的植物種植設計更具有變化和節(jié)奏感,容易形成視覺中心,引導視線至更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或建筑場地。在坡地上起伏變化的植物群落與大草坪或者綴花草地組合都是不錯的種植方式。
來源于意大利的臺地園,其種植方式正是通過地形與植物的巧妙組合,沿山地地勢結合中軸線開辟出一層層臺地,在各層臺地布置水池、噴泉、雕像、花壇等,植物種植設計遵循臺地地形呈高低變化和中心軸線對稱的手法,通過栽植一些高聳的植物如黃楊、杉樹,強化臺地中軸對稱的線性規(guī)律,整齊修剪的綠籬,規(guī)則種植的地被植物,強化臺地地形的規(guī)律感和節(jié)奏、韻律感。
從意境的層面上說,中國的文人士大夫自古喜好山水,古典園林的營造在方寸之間也樂于疊山置石,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出現(xiàn)山水宮苑,宮苑營造結合整理山水,漪花植木,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這個時期的園林已呈現(xiàn)感物詠懷,托物言志的特征,發(fā)展至今,重視意境表現(xiàn)的中式園林風格營造,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是充分利用地形與植物的關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托物言志。
就植物材料而言,坡地地形適合的植物材料較多,一般植物品種均可,考慮到坡地的特殊性,深根性植物品種更能適應邊坡坡度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的坡地地形,例如五葉地槿和紫花苜蓿的組合,紫花苜蓿根系發(fā)達,不僅能固坡護土,其根瘤菌還可以改良土壤。而坡下端的五葉地槿枝葉茂盛,也起到良好的固坡作用[3]。其次,需排水良好的植物品種如牡丹、芍藥等種植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場所,更能符合植物的生長習性。
坡地地形選取植物材料總體而言,需要綜合兼顧生態(tài)效益,景觀效果以及后期管理的難易程度,例如部分籽播野花組合能夠達到色彩豐富,層次鮮明,景觀效果較好,但是其護坡能力相對不足,且對水肥要求較高,觀賞季結束后效果變差,景觀連續(xù)性差。植物材料在選用時可考慮多重植物組合配置,如藤本結合草本等,達到優(yōu)勢互補。
谷地、凹坡或其他等高線向低處延伸的場地類型包括凹地形以及向低處延伸的場地。其中凹地形在景觀中可被稱之為碗狀洼地,通常給人一種分割感、封閉感和私密感,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起到不受外界侵犯的作用。此類場地的典型代表是水溝、河谷,在此類場地進行植物種植設計,優(yōu)勢在于易形成親切、動人,適合行人停留駐足,欣賞景致的小空間。且谷地地形有助于形成干、濕、水三種不同的環(huán)境,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濕生植物都可以在此生活,交界地帶往往物種更加豐富,對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效果極為有利。
但此類地形在植物種植設計中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存在,以高大喬木為主形成的大規(guī)模植物組團不適合此類谷地或凹地地形,同樣,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品種較多的運用到這類場地中只能是削弱原有的層次,使景致變得平淡無奇。
從景觀效果上說,谷地地形的植物種植設計,給人提供了一種低于視平線的視覺體驗。由于地形向下形成一定的角度,植物高度隨著等高線的走向而逐漸降低,軟景設計師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谷地的高處種植小規(guī)格的色葉品種代替大規(guī)格品種,在視覺上同樣能夠形成大規(guī)格品種所具有的景觀效果。同時,以低矮的地被植物或草坪綴,與高坡上的綠化景觀共同形成高低起伏,層次豐富,錯落有致的景觀效果。
從意境的層面上,通過景觀基調(diào)的定義,谷地地形更容易形成特定意境,特定風格的景致。如自然的野草之美,選擇具有野趣的鄉(xiāng)土植物品種或其他符合這一基調(diào)的觀賞草類,營造出主題鮮明,有地方特色,群落相對穩(wěn)定,管理粗放,能夠生生不息的接近自然的景觀效果。
就植物材料而言,由于谷地地形更適于靜態(tài)空間造景,植物綠化種植設計需要相對細膩, 品種量大以形成豐富多變的效果,植物材料間形態(tài)、色彩、大小、材質(zhì)間形成對比,以吸引行人目光的短暫停留。植物品種的選擇則根據(jù)立地條件具體選擇,谷地是水環(huán)境時,可在岸邊配置觀賞價值較高的開花品種,以形成一樹二景,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逐漸提高,對景觀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環(huán)境綠化,美化,植物品種選用等方面普遍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綠化要充分結合地形要素進行植物綠化種植設計,以幫助形成更加豐富變化,更具有觀賞性的綠化景觀效果。
[1]張英.坡地的綠化與管理[J].青海農(nóng)林科技,2004(01):57-40.
[2]盧山,陳波,胡紹慶.豐富資源下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34.
[3]孫慶軍,朱明,徐玉香.坡地植物調(diào)查與效果分析[J].新疆林業(yè),2011,03:37.
[4]吳春燕.[D]坡地植物景觀設計初探.西南大學,2010,05.
TU98
A
10.13612/j.cnki.cntp.2014.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