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賓根木匠
湯姆·漢克斯絕對是一個人能撐起一部票房大片的好萊塢超級巨星,雖然這些年越來越年老色衰,但還是非常對美國主流觀眾的胃口,某種意義上甚至被鍛造成了“美國公民”的銀幕代言人。而阿湯叔也當仁不讓,早已成為美國“主旋律”影視作品的重要推手——《兄弟連》《約翰·亞當斯》《拯救大兵瑞恩》這些影視劇阿湯叔或幕前演出或幕后制作,都參與其中。這部根據(jù)2009年真實事件改編的《菲利普船長》,也延續(xù)了前述作品同樣的精神內涵,說是一部美國移民局的年度廣告大片,絕不為過。
美國移民局是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的俗稱,對中國觀眾來說,這個機構就是移民美國的象征,對于不少涌動著“美國夢”的中國觀眾來說,獲得美國移民局的認可,也就意味著跨出了實現(xiàn)這一夢想最關鍵的一步。有趣的是,《菲利普船長》里的那位索馬里海盜穆賽也有著同樣的夢想,在劫持了“馬士基·阿拉巴馬”號貨船的船長理查·菲利普后,穆賽說自己以后要去美國,住在紐約,還要買一輛車——這個因貧窮而鋌而走險的索馬里海盜最終部分地實現(xiàn)了他的“美國夢”:在三名同伙被美軍“海豹突擊隊”的狙擊手爆頭后,傻乎乎跑到美國軍艦上談判的穆賽束手就擒,在被美國法庭審判后關在了美國的監(jiān)獄里,也算“住”在了美國。
同樣是根據(jù)真實戰(zhàn)例改編,但與《刺殺本·拉登》里的海豹突擊隊比起來,《菲利普船長》中的美國大兵和情報人員都要英明神武得多,甚至民用貨船“馬士基·阿拉巴馬”號(該船注冊在丹麥,但船員都是美國人,船上也懸掛美國國旗)的船員們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也遠超那些海盜烏合之眾——他們的確受過反海盜的訓練,海盜在劫持這艘貨船未果后,才手忙腳亂地把菲利普船長劫持到救生艇上,于是,為解救這艘救生艇,美國海軍派來了驅逐艦甚至兩棲攻擊艦,天上有直升機、水面有軍艦、水下有蛙人,從近處的狙擊手到外太空的衛(wèi)星,美國人的瞄準鏡都瞄準了汪洋大海上的這一葉扁舟。同時,美國的情報機構也高效運轉,沒過多久,他們就完全搞清了四個海盜的名字和所在的村莊,從而在談判中取得了巨大的心理優(yōu)勢。
湯姆·漢克斯扮演菲利普船長,觀眾心里當然有數(shù),英雄最后不會出事的——當阿湯叔站起來透過救生艇的窗戶看見遠處的美國軍艦時,他就喃喃地告訴身邊的海盜,“已經(jīng)結束了”,可惜海盜們沒聽從船長的勸告,最終命喪黃泉。
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上疏,說了一句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套用一下,看完《菲利普船長》,似乎感覺到這正生動地詮釋著“犯美利堅公民者,雖遠必誅”的信條。菲利普船長被劫,是美國200多年歷史上首次遭遇海盜劫持事件,一人事小,但國家對于公民生命權的保護,茲事體大——耗費那么多人力物力,就為了救回一個人,算經(jīng)濟賬,賠得一塌糊涂,但算政治賬、輿論賬,再一次贏得了億萬民心。影片本身“偽紀錄片”的拍攝方式,更加重了影片的可信度。
鮑德里亞去美國旅游后,說那里是“實現(xiàn)了的烏托邦”,而這個“烏托邦”的構建,首先來自于法制環(huán)境下對于每一個公民生命、財產(chǎn)權的全力護佑。
喜歡《菲利普船長》的影迷也會喜歡
《共犯》
影片主要講述了被宣判為刺殺林肯總統(tǒng)兇手的“同謀”瑪麗·蘇拉特的故事。作為蘇拉特的律師Frederick Aiken,一開始并不情愿地為瑪麗·蘇拉特進行辯護。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他漸漸地相信瑪麗·蘇拉特是清白的。
《獵殺本·拉登》
瑪雅是美國中情局一位干練的女探員,她被派赴美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工作,唯一的任務就是尋找到本·拉登。她將人生的10年鍥而不舍地投入到這件事上。2011年5月1日,美國海豹突擊隊根據(jù)她的情報展開斬首行動,成功擊斃本·拉登。而在這一切結束后的瑪雅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42號傳奇》
棒球手Jackie Robinson是美國職棒大聯(lián)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1947年4月15日,他以先發(fā)一壘手的身份與布魯克林道奇隊登場比賽前,黑人球員只允許在自己的黑人聯(lián)盟打球。因此Robinson踏上大聯(lián)盟舞臺的這一天,被公認為美國近代民權運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為奴12載》
改編自1853年的所羅門·諾瑟普的自傳。自由黑人所羅門生活在紐約,但是在1841年被人設計綁架,賣到南方的種植園。所羅門作為奴隸,一干就是12年,直到遇見了來自加拿大的白人木匠塞繆爾·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