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幼兒從小牙牙學語,進入幼兒園,在教師的帶領下,需要多種輔助促進對語言的學習。筆者從平等、科學探索、音樂三個方面略作淺述。教海無涯,一管之得,分享同仁。
一、與幼兒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
曾幾何時,我們曾經(jīng)看著飛鳴而過的一個小鳥出神;我們也踢著一塊小石頭踢出老遠;我們都愛花兒開得鮮艷,仍忍不住用手折斷花枝??墒请S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樂趣漸行漸遠。可是如果我們能夠想到這些,我們就能夠做到:與幼兒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幼兒生長的環(huán)境;我們就會尊重幼兒的想法,在呵斥之前先設身處地,在命令之前先反躬自省,在教育之前先以身作則。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給予幼兒真正的愛,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空間,讓他們獲得真正的自由,讓他們得到最全面的知識。這是幼兒增強探索能力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幼兒能夠放開膽量,才能夠暢所欲言,才能夠順利地表達思想。
二、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增進思維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會不斷地探索研究和學習。但在人探索、研究、學習過程中,對他整個人生有重大影響的階段,就是他的幼兒時期。在這個時段,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和挖掘,這個人非常有可能成為一個杰出人才,比如語言學家或者科學家,反之,庸庸碌碌,平淡無奇。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挖掘他們自身的潛質,帶領著他們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獲取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領悟正確的學習觀念,在探索科學的過程中,思維開動,對語言的學習裨益良多。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不斷地研究出新的方法,正確地掌握科學的核心概念,重視幼兒的感受,讓他們快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可以說是“簡易的科學研究論文”。重在探索,不走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個人意見,鼓勵他們暢所欲言,促進他們的個性發(fā)展。
三、音樂和語言的關系
音樂是心靈的語言,讓幼兒掌握一門樂器,對語言的發(fā)展頗有幫助。音樂能夠讓人寧靜,也能夠讓人的心靈純凈,能夠活躍大腦,活躍語言細胞。朱則平教師說:“一個肯德基的漢堡,十多塊錢,要吃飽的話,起碼要兩個如果用買一支豎笛,也就是二十塊錢左右,卻可以受益終身。”這兩句話對我影響非常大,我一次又一次地逢人說教,讓更多的幼兒受到這句話的影響和益處。
(一)方法多種多樣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增加學生的感受,使學生獲得體驗,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加他們的審美滲透,提升音樂創(chuàng)作水平。課堂上,吹奏、演唱,傾聽、伴奏不一而足,幼兒們興趣昂然。
(二)矯誤扶正
樂譜有一定的難度,幼兒畢竟還小,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來認識、熟悉。讀譜的過程也是閱讀的過程,增加閱讀能力的同時,語言能力會水漲船高。教師可以讓幼兒先通過演唱來掌握讀譜的難點。而演唱的歌詞大多都是詩一般優(yōu)美的語言,這樣幼兒就得到了全方面的鍛煉,讓智力得到充分的開發(fā),情感和美感得到形成,從而旁敲側擊地開發(fā)了語言能力。
語言是一生的學習,語言的精湛是人生的精彩,教師要深知其重,要知機識變,讓幼兒感到豐富多彩。這樣,語言的學習才會充滿樂趣,生機勃勃。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