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峰許曉梅
(1. 徐州高級中學, 江蘇 徐州 221009; 2. 徐州市第37中學, 江蘇 徐州 221006)
對2013年江蘇高考地理試題第2題的商榷
俞 峰1許曉梅2
(1. 徐州高級中學, 江蘇 徐州 221009; 2. 徐州市第37中學, 江蘇 徐州 221006)
題目
(2013年江蘇省高考地理試題)
一艘海輪從上海出發(fā)駛向美國舊金山。當海輪途經圖1中P點時正值日出,圖中EF線表示晨昏線。讀圖回答1~2題。
圖1
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最接近
A. 15°N,135°E B. 15°S,135°W
C. 23°26′N,0° D. 23°26′S,180°
2.下列現象發(fā)生時間與海輪途經P點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
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正值梅雨季節(jié)
C.北京一年中晝長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評析
從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網站查詢到試題第1題正確答案為B,即太陽直射點位置最接近(15°S,135°W),可以通過對試題所給條件以及圖示信息進行分析得出該答案。第2題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給出的正確答案為A,即“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但該題的設問方式和答案不夠嚴謹,易引發(fā)歧義,值得商榷,具體分析如下。
解答上述第2題,首先需要根據第1題中的正確答案(即太陽直射點位置在15°S附近)推算該日日期。
方法一
根據太陽直射點位置科學準確地推算日期極為復雜。在北半球冬半年利用日期推導太陽直射點緯度δ的計算公式如下 ,可以利用該公式反推太陽直射南半球某緯度時的日期:
①自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其中δ為某日太陽直射點緯度,n為從春分日開始至該日的天數。
②自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其中δ為某日太陽直射點緯度,n為從春分日開始至該日的天數。
根據該公式可以計算出太陽直射點位于15°S時的日期為11月3~4日前后和2月8~9日前后。當然,高考地理試題不是考查學生的數學水平,考生也無從知曉上述公式,并且沒有數學工具準確計算出太陽直射點位于15°S時的日期,但是可以通過方法二大致推算出該日期。
方法二
根據北半球冬半年某日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大致推算日期:
其中D表示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某緯度時的日期,δ為該日太陽直射點緯度。
由于這種計算方法忽略了地球在黃道不同位置公轉速度的差別,該公式只能大致計算出冬半年太陽直射某緯度時的日期,但是仍然可以依據該公式大概地推算出太陽直射點在15°S的日期有兩個,即11月20日前后和1月24日前后,該結果與方法一的結論雖有明顯差別,但并不影響對此題的分析。
方法三
實際上更多考生并非使用上述方法推算太陽直射點位于15°S時的日期,而是通過已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來推算該日期的大概季節(jié),并非計算具體日期。即太陽直射點位于15°S時,太陽直射點在緯度上更接近南回歸線,則相應的季節(jié)應為秋末冬初以及次年冬末兩個時間段。
無論使用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推算出的太陽直射點位于15°S的大致時間,結論都有兩個,即秋末冬初以及次年冬末兩個時間段,雖然三種方法得出的結論在具體日期上有所差異,但均不對第2題的正確解答造成影響。
解答第2題,需要首先分析題干設問的含義。該題題干為“下列現象發(fā)生時間與海輪途經P點的日期相近的是”,即試題所提供的四個選項中所涉及的現象須與計算出的上述兩個日期均相近。
A選項為“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華北平原有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二十四節(jié)氣中白露、秋分和寒露依次分別在9月7日、9月23日和10月8日前后,而試題中涉及到的地區(qū)為江淮地區(qū),緯度較華北平原偏低,溫度較華北平原偏高,冬小麥播種期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則11月種植冬小麥合理(如圖2),但1月底或2月初絕無可能種植冬小麥,即計算結果中僅有11月這一時間與“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吻合,而另一計算結果(1月底2月初)與“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這一現象相距兩個月以上,明顯不符。
圖2
B選項“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正值梅雨季節(jié)”發(fā)生的時間為春夏之交,該選項與計算結果相距甚遠,錯誤。
C選項“北京一年中晝長最短”這一現象發(fā)生在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雖然與計算結果相差1個月左右,但從試題的設問“下列現象發(fā)生時間與海輪途經P點的日期相近的是”,即與11月和次年1月底2月初相近來分析,顯然冬至日與計算出的兩個時間都較為“相近”,比選項A更符合題意,因此正確答案應為C選項。
D選項“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出現在夏季,明顯與題意不符。
從命題意圖上分析,該題考查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地理現象的差異,然而由于設問不妥造成試題不夠嚴密。
原題的設問為“下列現象發(fā)生時間與海輪途經P點的日期相近的是”,其中“下列現象(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正值梅雨季節(jié)/北京一年中晝長最短/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發(fā)生時間”均為可以確定的一個日期或時間段,而“海輪途經P點的日期”則有兩個。從設問的表述來分析,該現象的確定需要同時符合“海輪途經P點”的兩個日期,但試題答案為僅符合一個時間的A選項,即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從而導致試題不夠嚴謹。
要使該題避免歧義,試題設問可做如下調整:
2.下列現象發(fā)生時間與海輪途經P點的日期相符的可能是
A.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
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正值梅雨季節(jié)
C.北京一年中晝長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或
2.當海輪途經P點時,下列現象可能發(fā)生的是
A.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
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正值梅雨季節(jié)
C.北京一年中晝長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只需調整設問,本題即可避免歧義,得出唯一正確答案A,即“江淮平原地區(qū)正播種冬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