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萍 欒兆琳
不少女性對貧血不當回事,但在孕期,還是重視為好,因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資料表明,50%以上孕媽媽會合并貧血,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
孕期貧血是大多數(shù)孕媽媽們都會遇到的健康問題,它對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影響不容忽視。
妊娠期,孕媽媽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鐵元素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均可引起血紅蛋白缺乏,當血紅蛋白低于一定數(shù)值時即出現(xiàn)貧血。貧血輕者無明顯表現(xiàn),重者可出現(xiàn)心悸、氣短、乏力、皮膚粘膜蒼白、皮膚毛發(fā)干燥、指甲脆薄等。
懷孕是女性一生中一段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理特點也是容易造成貧血的原因:
1.隨著孕周增加,孕婦的血液容量逐漸增加,血液被相對稀釋,機體需要更多的鐵制造血紅蛋白;
2.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例如肌肉、骨骼的生長及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都需要吸收大量的鐵,而這些無疑都要從母體中獲得,需要消耗母體大量的鐵;
3.孕婦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這也導致她們對鐵的吸收能力差。此外,孕婦的早孕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造成孕婦吃不下東西,也是導致體內缺鐵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但并非所有孕媽媽都一定會貧血。怎么判定貧血呢?孕媽媽到醫(yī)院產檢時,所查的血常規(guī)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即存在貧血:血紅蛋白<100g/L,紅細胞數(shù)<3 .5x1012/L,血細胞比容<0.30,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fl。而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小板計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
不少女性對貧血不當回事,但在孕期,還是重視為好,因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資料表明,50%以上孕媽媽會合并貧血,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對孕婦和胎兒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有害影響。
對孕媽媽來說,輕度貧血影響不大,當孕婦患重癥貧血(血紅蛋白<60g/L)時,心肌缺氧,心臟增大,出現(xiàn)貧血性心臟病;對分娩、手術和麻醉的耐受力下降,例如宮縮乏力、分娩時間延長、易發(fā)生失血性休克;降低產婦抵抗力,易并發(fā)產褥感染,如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急性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嚴重時危及生命。
對胎寶寶來說,因為寶寶能優(yōu)先吸收營養(yǎng)物質,一般缺鐵不會太嚴重。但當孕婦患重癥貧血時,會因胎盤供氧和營養(yǎng)不足,引起胎兒發(fā)育遲緩、胎兒窘迫(即胎兒在宮內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早產或死胎。
那如何預防貧血呢?以下3點可以參考:
1.孕前增加鐵的貯備。我國育齡婦女許多在懷孕開始時就已經有貧血存在,因此懷孕前要積極治療月經過多、消化道潰瘍、痔瘡等可導致貧血的疾病。
2.孕期加強營養(yǎng)。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多吃瘦肉、家禽、動物肝及血(鴨血、豬血)等動物性食物,它們不僅含鐵豐富,更有利于鐵的吸收利用;而雞蛋、牛乳的鐵及植物性食物的鐵吸收率相對較低。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于鐵在腸道的吸收。用鐵質烹調用具制作食物可顯著增加膳食中的鐵含量。
3.產前檢查。每個孕婦必須檢查血常規(guī),尤其在妊娠后期應重復檢查。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此外,孕期也要講究科學補鐵:
1.妊娠4個月起應常規(guī)補充鐵劑,每日口服硫酸亞鐵0 .3g,同時補充維生素C,有利于鐵吸收。
2. 妊娠期出現(xiàn)乏力、頭暈、心悸、氣短、皮膚粘膜蒼白等癥狀時,孕媽媽們應想到是否已有貧血,需立即檢查血常規(guī),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貧血(如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瘧疾等)后,遵醫(yī)囑補鐵。
3. 整個妊娠期只要血紅蛋白<100g/L就應口服鐵劑,硫酸亞鐵03g,每日3次,同時服維生素C0.3g促進鐵的吸收。
4. 鐵劑應飯后立即服用,這樣可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服藥期間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服用鐵劑時,不要喝茶或咖啡,以免妨礙鐵的吸收;若胃腸反應不能耐受者或貧血較嚴重則應到醫(yī)院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