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江
湖北省孝感市惠濟醫(yī)院口腔科,湖北孝感 432000
牙周炎是臨床口腔科常見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微生物病菌引起,會對患者牙周支持組織造成炎性破壞,出現(xiàn)一系列牙齦出血、松動等現(xiàn)象,嚴重者甚至還會造成牙齒脫落,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所以,加強對牙周炎患者臨床診療研究有助于積極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控制病情進展。為分析探討牙周炎患者采用兩種不同替硝銼用藥的臨床療效,本次特選取我院收治的86例牙周炎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以來收治的86例牙周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研究患者均經(jīng)過臨床診斷,符合牙周炎臨床篩選標準,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者、藥物過敏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者、妊娠哺乳期女性與失訪患者,簽署研究同意書?;颊邊⑴c研究前半年內(nèi)未服用過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三月內(nèi)未接受相關(guān)治療。臨床表現(xiàn)以明顯痛感、充血水腫、牙齒松動、牙齦出血、牙槽骨吸收、炎癥為主,咀嚼功能障礙,牙周袋均≥4 mm。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37.5±5.1)歲;觀察組:男性患者 29例,女性患者 21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41±19)歲。兩組患者在臨床基本資料對比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甲硝唑(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964)0.4~0.6g/次/3/d,一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替硝唑(天津藥業(yè)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907)1g/次/2/d,一周為一個療程。對比治療兩個療程后兩組治療效果和臨床不良反應(yīng)。
詳細詢問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如:牙齒是否松動、牙齦是否出血等,同時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菌斑指數(shù)(PLI)、出血指數(shù)(GI)及其牙周袋探診深度(PD)。
結(jié)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變化情況制定療效判定標準,以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指標為主,以痊愈+顯效+有效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牙齦炎癥、痛感、充血水腫、牙齒松動等情況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牙周袋變淺,無溢膿癥狀;顯效:充血水腫癥狀消失,痛感、牙齒松動、牙齦炎癥等顯著減輕,咀嚼功能基本正常,牙周袋變淺但仍有溢膿現(xiàn)象;有效:牙齦炎癥、牙齒松動、疼痛、充血水腫等癥狀有所減輕,咀嚼功能恢復但伴有劇痛,牙周袋變淺但溢膿且有口臭;無效:不符合以上三種判斷標準且病情惡化牙齒脫落者。對比兩組患者牙齦出血指數(shù)(GI)、牙周袋探診深度(Pd)和菌斑指數(shù)(PLI),分別應(yīng)用 Loe和 Silness法和 Florida探針進行測定。
本次所有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均采用軟件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臨床療效采用%表示,用 χ2檢驗,各項指標均采用(±s)表示,用 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6.0%(48/5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6.0%(38/50),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上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521,P<0.05),詳見下表 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情況[n(%)]
表2 兩組患者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探診深度和菌斑指數(shù)對比結(jié)果(±s)
表2 兩組患者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探診深度和菌斑指數(shù)對比結(jié)果(±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P值例數(shù)50 50 GI(分) Pd(mm) PLI(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3.26±0.69 3.38±0.74 2.03±0.37 2.73±0.44 4.93±0.82 4.89±0.91 3.39±0.64 3.73±0.77 4.95±0.68 5.03±0.67 3.42±0.65 4.22±0.73 0.822>0.05 1.529<0.05 0.706>0.05 1.847<0.05 0.900>0.05 2.203<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牙齦出血指數(shù)(GI)、牙周袋探診深度(PD)和菌斑指數(shù)(PLI)對比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與治療前相比指標情況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見不良反應(yīng)。見表2。
牙周炎是常見口腔科感染類疾病,其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厭氧菌感染、菌斑及局部刺激等,尤其是菌斑和細菌是導致病情進展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會影響患者咀嚼功能,導致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甚至脫落。已有學者[2]研究出牙周疾病存在“特異細菌群”,并由八種壓氧菌急兩種兼性厭氧菌所組成,主要包括螺旋體、中間型擬桿菌、直形沃廉菌及牙齦擬桿菌等,其中牙齦擬桿菌是牙周炎發(fā)作的主要病菌,主要是通過纖毛及所產(chǎn)生的膠原酶、內(nèi)毒素等造成的。因此,治療的關(guān)鍵在于改善患者的口腔環(huán)境,抑制菌群感染[3]。傳統(tǒng)療法多采用機械清除菌斑或緩釋劑等改善癥狀,但是治療效果并不徹底。隨著近年來臨床藥學和實踐的積極進展,采用局部藥物療法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緩釋體系下治療時藥物用量小、次數(shù)少、藥效也有保障,不僅降低了藥物副作用發(fā)生可能性,且對臨床治療干擾小,因而得到大力應(yīng)用推廣,目前主要以替硝唑、甲硝唑、洗必泰和四環(huán)素類藥物為主[4]。其中替硝唑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療效已得到眾多學者的證實。嚴輝學者[5]在文獻中報道:選取96例牙周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給與甲硝唑,觀察組采用替硝唑治療,治療后兩組患者菌斑指數(shù)、牙周袋探診深度及齦溝出血狀況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菌斑指數(shù)、齦溝出血狀況及牙周袋探診深度改善情況改善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甲硝唑是常用抗厭氧菌藥物,其主要成分為腸霉菌素和偶氮霉素,能夠有效抑制菌生成、具有較好的殺菌效果[6]。長期以來,主要采用全身用藥,盡管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牙齦出血及牙周指數(shù),但是對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害,且能夠引起頭暈急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yīng)等不良癥狀,因此,患者難以忍受其治療,并通過胎盤屏障等將其排出體外,直接影響了甲硝銼治療效果[7]。與甲硝唑相比,替硝唑是新一代治療藥物,屬于新一代硝基咪唑類衍生物,對多種牙周病致病菌(厭氧菌、消化鏈球菌、梭形桿菌、產(chǎn)黑色素累桿菌、二氧化碳噬纖維菌等)作用顯著[8],且藥物濃度高、組織滲透性好、見效快、副作用小,治療效果更為優(yōu)越,對牙周炎患者而言能夠快速控制病情,改善各類癥狀與體征,盡早康復[9]。本次治療中對比替硝唑和甲硝唑效果,應(yīng)用替硝唑組患者明顯在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0%(48/5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6.0%(38/50),且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探診深度和菌斑指數(shù)多個指標上優(yōu)于對照組,且安全高效,無明顯毒副作用,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積極意義,值得大力應(yīng)用推廣。
[1]鄭增偉.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牙周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2):2211-2213.
[2]孫靈強,楊永青,孫利云.兩種藥物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上半月),2011,40(1):74-75.
[3]劉宇,隋強,姚萬俊,等.甲硝唑和替硝唑緩釋藥膜對慢性牙周炎的療效[J].解放軍藥學學報,2011,27(2):161-163.
[4]李吉海,李春暉,曹正國,等.替硝唑局部用藥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4):276-279.
[5]嚴輝.兩種藥物治療牙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23):76-77.
[6]張洪濤,葉濤.局部應(yīng)用替硝唑含片治療牙周炎和冠周炎的療效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8):519-520.
[7]徐曉霞,李立峰.替硝唑局部用藥治療牙周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2):88-90,94.
[8]丁來美,許淑梅.替硝唑牙周封閉治療牙周炎80例觀察[J].健康之路,2013,12(11):221-222.
[9]夏超.替硝唑局部用藥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海峽藥學,2013,25(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