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英 吳顯勁 羅虹烈 林 湛
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湛江 524001
念珠菌是人類最常見的真菌病原體和第四大醫(yī)院血流感染的病原體[1],它從深部感染到表淺感染,從而造成廣泛的感染[2]。而臨床對念珠菌感染的經(jīng)驗性用藥常造成耐藥念珠菌的增加,致病真菌的種類和分布也不斷變化[3]??梢妼︶t(yī)院念珠菌感染的臨床分析尤其是念珠菌對抗真菌藥物的藥敏試驗分析很有必要。為了解本院念珠菌感染狀況及藥敏情況,本研究對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本院所有住院患者標本中分離得到880株念株菌進行歸類、總結(jié)、藥敏分析,以了解本院念珠菌感染的特點。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檢的痰、尿、糞便、分泌物、密閉腔液、導管尖、胃液、血等標本中檢出的念珠菌880株,12年275株,13年605株,且均無重復計數(shù)。
白假絲酵母菌ATCC 14503。
沙保弱溴甲酚綠真菌培養(yǎng)基平板(珠海市銀科醫(yī)學工程有限公司)、酵母菌鑒定卡(bioMerieux、美國)、Vitek自動化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梅里埃、法國生物)、念珠菌顯色平板及其它培養(yǎng)基和試劑均購自廣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藥敏紙片有: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購于英國Oxoid公司。結(jié)果按2003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酵母菌紙片擴散法標準進行判斷。
將標本按常規(guī)方法培養(yǎng)分離得到的念珠菌轉(zhuǎn)種到念珠菌顯色培養(yǎng)基上進行分類鑒定,并挑取純菌落于生理鹽水中制成相當于2McF濃度的混懸液采用紙片擴散 (K-B)法進行藥敏試驗,35℃環(huán)境中24 h判斷結(jié)果,嚴格按照2003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酵母菌紙片擴散法標準進行判斷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念珠菌分布見表1,以白色念珠菌498例最多,構(gòu)成比為56.59%;光滑念珠菌198例,構(gòu)成比為22.5%;熱帶念珠菌131例,構(gòu)成比為14.89%;近平滑念珠菌53例,構(gòu)成比為6.02%。念珠菌構(gòu)成比間具有明顯差異(P<0.01)。
表1 880株念珠菌分布及構(gòu)成比[n(%)]
880株念珠菌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特點見圖1,以男性老年人群325例最多,占總?cè)巳簶?gòu)成比為 36.93%;女性老年人群181例位居第二,占總?cè)巳?0.57%。然后以中年人群居多,男、女分別為107(12.16%)、82(9.32%)例;以兒童期人群最少,男、女分別為 4(0.45%)、1(0.11%)例。880分離念珠菌在不同人群中分布采用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χ2=55.221,P=0.00,具有明顯差異。
880株念珠菌在不同性別人群中分布見圖2,男性542例多于女性338例。經(jīng)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統(tǒng)計分析,880株念珠菌在男、女性別間分布沒有差異(χ2=1.021,P=0.312)。
標本類型分布見圖3,以痰標本369例最多,構(gòu)成比為41.93%;尿液286例其次,構(gòu)成比為32.5%;胃液7例最少,構(gòu)成比為0.8%。880例念珠菌的標本類型分布經(jīng)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χ2=203.805,P=0.000)。
圖1 不同菌株不同時期年齡分布特征
圖2 不同菌株不同性別分布特征
圖3 不同菌株標本來源分布圖
見圖4,880例念珠菌的臨床診斷類型具有明顯差異(χ2=32.177,P=0.00),以其他類型疾病312例居多,構(gòu)成比為35.45%,其次分別以心腦血管疾病240(27.27%)、肺部疾病133(15.11%)、骨折外傷疾病105(11.93%)例居多。
圖4 880例念珠菌的臨床類型分布圖
880例念珠菌對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敏感程度分析分別見表 1、2、3、4、5、6,對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耐藥率分別為15.17%、13.52%、3.49%、2.53%、2.22%。四種念珠菌對氟康唑、伏立康唑的藥敏敏感程度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1),對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藥敏敏感程度沒有明顯差異(P>0.05)
表2 念珠菌對氟康唑的敏感性分析
表3 念珠菌對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析
表4 念珠菌對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析
表5 念珠菌對兩性霉素B的敏感性分析
表6 念珠菌對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析
念珠菌屬是引發(fā)人類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該類致病菌所致感染類型廣泛,從沒有生命危險的皮膚粘膜異常到能侵襲到身體中任意器官的侵襲性念珠菌病。因常常侵犯血液、骨骼系統(tǒng)和內(nèi)臟器官,其危害性極大,患者預后差,病死率高[4-5]。我院細菌室承擔了全院各科室臨床標本的真菌檢測任務,在檢測過程中,先對各類標本進行培養(yǎng),痰、尿液、大便、胃液等開放性標本培養(yǎng)出念珠菌為優(yōu)勢菌株才進行純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其他密閉腔標本若有念珠菌培養(yǎng)出,在排除了人為污染來源后,均進行純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在本研究中,分離鑒定出絕大部分的真菌為念珠菌,而念珠菌中又以白色念珠菌最為常見,光滑念珠菌次之,而克柔念珠菌在本院2012—2013年度僅有十幾例,在這里沒有列出,念珠菌構(gòu)成比間具有明顯差異(P<0.01),這與文獻[6]報道的有所不同,可見不同醫(yī)院致病真菌的種類在發(fā)生變化。臨床醫(yī)生應根據(jù)真菌藥敏試驗進行用藥,以免造成真菌耐藥。
880例分離念珠菌在不同人群中分布具有明顯差異(P<0.05),以中老年患者最常見,與文獻[7]報道相符。男性542例高出女性338例,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可能與男性的生活習慣比女性差,容易患慢性疾病有關(guān)。880例念珠菌的臨床診斷類型分布具有明顯差異(P<0.01),以其他類型疾病312(35.45%)例居多,其次分別以心腦血管疾病240(27.27%)、肺部疾病133(15.11%)、骨折外傷疾病105(11.93%)例居多,可能與這類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心腦血管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及長期應用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調(diào),真菌容易定植有關(guān)。可見中老年及這類臨床診斷患者要警惕易患侵襲性真菌感染的風險,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及抗生素的合理應用等因素。
880例真菌感染以痰標本最多,尿液次之,標本類型分布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1)??梢娫诒驹呵忠u性念珠菌感染中,念珠菌可能容易侵襲呼吸道、泌尿系統(tǒng)這類器官,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由于患呼吸道、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居多,或由于抗生素不合理應用、抵抗能力低下有關(guān),具體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進行研究。
880例念珠菌的藥敏檢測結(jié)果見表2~6,念珠菌對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耐藥率分別為15.17%、13.52%、3.49%、2.53%、2.22%。不同念珠菌對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以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對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藥率最高,因此,對本院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治療應不提倡使用這兩類藥物治療;另外臨床在治療念珠菌感染時應考慮不同念珠菌對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本院研究資料還表明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qū)δ钪榫舾行暂^好,在臨床應用中若排除其副作用可以優(yōu)先使用。
總之,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中老年患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合理用藥,及時采集有效的感染標本如痰(或尿)標本進行涂片和真菌培養(yǎng)檢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開展真菌耐藥監(jiān)測不僅可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物,也為制定控制真菌耐藥性產(chǎn)生和傳播的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還為研發(fā)新型抗真菌藥物提供參考。另外若對念珠菌的耐藥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將為避免念珠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和研制新的抗真菌藥提供理論依據(jù)。
[1]Wisplinghoff H,Bischoff T,Tallent SM,et al.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US hospitals:analysis of 24,179 cases from a prospective nationwide surveillance study[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2004,39:309-317.
[2]Pfaller MA,Diekema DJ.Epidemiology of invasive candidiasis:a persistent public healthproblem [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7,20:133-163.
[3]代敏.醫(yī)院內(nèi)念珠菌感染493例臨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5,26(9):984-985.
[4]周小明,嚴子禾,胡錫池.147株住院患者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6,31(1):65-66.
[5]梁順容,容富強,黃進梅.1443株念珠菌院內(nèi)感染的分布及藥敏情況分析檢驗[J].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61-163.
[6]楊莉莉,范嚴嚴,鄧英,等.146株念珠菌的分布及藥敏結(jié)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6):703-704.
[7]李政,高玲,王玉春,等.498株念珠菌菌種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華夏醫(yī)學,2013,26(4):6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