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嫻,李麗霞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陜西楊凌712100)
立場是指作者對于文章信息或話語參與者的態(tài)度、情感、判斷、責任,包括作者對于文章信息呈現(xiàn)方式的評價。[1]立場標記語在語篇發(fā)展和人際交往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作者表達立場的重要話語手段,是話語信息傳遞的途徑,是連接作者和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其中立場副詞屬于封閉詞類,詞匯構塊能力較低,使用簡單,不容易導致語言表達錯誤,因此在外語學習者的書面語中頻繁出現(xiàn),進而成為表達個人立場的一種重要手段。徐宏亮在2011年將列出的125個立場副詞劃分為三類:態(tài)度立場副詞、方式立場副詞和認知立場副詞。其中認知立場副詞約為106個,是寫作中使用最多的立場副詞。認知立場副詞體現(xiàn)了作者對命題的確定性、可能性、事實性、局限性的認知,以及對該命題的真實性的言據(jù)性的判斷[2]。所以認知立場副詞又可以細分為確定性立場副詞、模糊性立場副詞和言據(jù)性立場副詞。總體而言,當前學界利用中介語語料庫對立場副詞的研究甚多,多數(shù)都把研究對象指向英語本土使用者或英語專業(yè)學習者的立場副詞使用情況,而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寫作中立場副詞的研究則實為鮮見。事實上,在學習實踐中認知立場副詞的正確使用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而言更加重要。眾所周知,立場副詞使用不當會直接導致學習者文章質(zhì)量低下、缺乏說服力等諸多問題。筆者總結多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試卷規(guī)律及常規(guī)教學規(guī)律發(fā)現(xiàn),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在使用立場副詞時與本族語使用者之間確實存在明顯差異。本文正是基于這一問題視域開展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厘清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認知立場副詞的使用與英語本族語使用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而提出科學有效的教學建議。
以語料庫為支撐,主要依托2003年公開發(fā)表的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從主要內(nèi)容看,其主要包括中學生英語作文、大學生英語四級、六級、專業(yè)英語低年級和高年級在內(nèi)的5種學生的英語書面語語料,庫容量超過一百多萬詞,并對學生的語言失誤進行了標注。在主要功能上,可以通過檢索、觀察來分析各類學生的英語特征和言語失誤,還可以通過對中國學習者英語表達做定量和定性分析和精確描寫,為我國英語教學提供有用的反饋信息。同時,以美國BROWN語料庫為參照庫。該語料庫主要包含書面英語,庫容量超過一百萬詞,包括了15種文體500多個文本,大部分文章為議論文。所收集的語料與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的語料在文體類型上是基本一致的。此語料庫在功能上支持兩種檢索方式,可以從語料庫檢索完整的句子,并使用關鍵詞、上下文生成索引行。這些為本論文進行立場標記副詞的檢索和對比分析研究提供了主要依據(jù)。本文對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的兩個子庫進行檢索分析,所采用的檢索軟件是PowerConc語料庫檢索軟件。PowerConc對傳統(tǒng)的詞匯索引、詞表生成、主題詞計算等功能進行了重構、擴展和優(yōu)化,確保了本論文研究過程與結果的科學性。
利用PowerConc逐個檢索徐宏亮(2007)所列出的106個認知立場副詞在觀察庫(CLEC)和參照庫(BROWN)中出現(xiàn)的情況,發(fā)現(xiàn)CLEC中出現(xiàn)了68個,BROWN語料庫出現(xiàn)了79個。其中CLEC中68個認知立場副詞為兩個語料庫共有,它們的總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認知立場副詞的分布情況
從表1看出,中國非英語學習者認知立場副詞的使用總量上多于本族語寫作者。分析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本族語寫作者會在該語言所提供的豐富詞匯中努力尋求準確而多變的表達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認知立場,而我國非英語學習者語言知識的儲備不足,在認知立場表達方面表達時會過度依賴學習早期所熟知的認知立場副詞。二、我國非英語學習者對語篇中常用的認知立場表達手段較為欠缺,為規(guī)避其他較為復雜的認知立場表達所帶來的失誤,所以大都會選擇單個副詞來表達個人立場,出現(xiàn)過度依賴副詞的單一表達現(xiàn)象。這一解釋可以從Ventola(1997)[3]的研究結果中找到支持。
由表1中還可以得知,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在模糊性立場副詞的使用數(shù)量上明顯高于本族語寫作者,而確定性立場副詞和言據(jù)性副詞則少于母語寫作者。其原因在于:一、由于外語知識儲備量的不足,對立場副詞的意義和使用場景的認知缺乏,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在使用外語表達個人思想時缺乏自信,因此會盡量使用模糊性立場副詞避免語言表達失當引起讀者的過度關注。二、我國非英語學習者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含蓄與委婉的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從而在寫作時傾向于使用模糊性立場副詞表達個人立場。
立場副詞的主要句法功能就是做修飾語,在句中做狀語,可以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詞、介詞、小品詞和前位限定詞。Quirk(1985)將副詞的位置分為前位、中位和后位。CLEC和BROWN語料庫中共有的認知立場副詞有68個,本文只選取者68個副詞中使用頻數(shù)在10次以上的認知立場副詞進行頻數(shù)和所占比例的對比分析。
表2:認知立場副詞位置分布情況
由表2可得知,認知立場副詞主要出現(xiàn)在句子的前位和中位,后位的情況相對較少,這一點同觀察語料庫(CLEC)和參照語料庫(BROWN)的檢索結果是一致的。但從表2也可發(fā)現(xiàn)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和本族語者在認知立場副詞使用的數(shù)量分布上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前位和中位認知立場副詞的差異尤為明顯。CLEC中認知立場副詞居前位的比例比BROWN語料庫中多出了7.65%,而居于中位的比例比BROWN語料庫少8.62%。這表明與本族語使用者相比,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使用認知立場副詞時多有偏好于句首位置的傾向,認知立場副詞的句法位置不夠靈活。
由上述分析得知,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使用認知立場副詞的總頻數(shù)上與英語本族語使用者相比差別不大,但模糊性立場副詞和言據(jù)性立場副詞存在過多或過少使用的情況。使用認知立場副詞的位置與本族語使用者還存在一定的差別,這表明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并沒有完全掌握認知立場副詞的用法,充分說明了由于副詞的構塊能力較為低下,在日常教學和學習中容易被忽視。
基于上述存在的問題,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必須高度重視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認知性立場副詞的使用。一是在編撰教材和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認知立場副詞的練習,注重學生在實際寫作中對認知立場副詞使用的準確性。二是在實際的寫作教學課程中,教師應注重講解認知立場副詞在表達個人觀點和說服讀者方面的作用,同時也可利用國外語料庫中大量生動的語料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和準確的語言材料以供模仿和學習,以提高非英語學習者寫作時認知性立場副詞使用的準確程度,進而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1] Biber D,Johansson S,Leech G,et al.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99.
[2] 徐宏亮. 學術語篇中的作者立場標記語研究[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3] Ventola,E.Modalization:Probability-an exploration into its role in academic writing Culture and Styles of Academic Discourse[C].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7:15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