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機制研究
        ——消費者聯(lián)想的中介作用

        2014-01-12 08:12:48莊愛玲余偉萍
        華東經濟管理 2014年9期
        關鍵詞:消費者

        莊愛玲,余偉萍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機制研究
        ——消費者聯(lián)想的中介作用

        莊愛玲1,余偉萍2

        (1.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四川成都610106;2.四川大學商學院,四川成都610064)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會產生溢出效應,對競爭品牌和品類產生負面影響。文章聚焦此現象,從消費者信息加工視角,引入品牌聯(lián)想和聯(lián)想網絡理論,揭示了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的內在機制。文章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消費者焦點品牌聯(lián)想、競爭品牌聯(lián)想和品類聯(lián)想在負面曝光事件溢出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且聯(lián)想凈值越小,聯(lián)想獨特性越小,消費者對競爭品牌和品類的評價越消極,負面溢出效應越強。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效應;品牌聯(lián)想

        一、問題提出

        一個品牌的負面事件使其他與之具有一定關系但本身并沒有發(fā)生負面事件的品牌受到影響的現象,被稱作品牌負面曝光事件的溢出效應[1]。公司道德型、產品性能型、道德-性能復合型三類品牌負面曝光事件都對競爭品牌和行業(yè)產生溢出效應[2]。已有研究著眼于消費者處理負面信息的方式,指出消費者對品牌之間相似性的感知,是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的原因所在。Roehm和Tybout(2006)研究表明,啟動消費者對負面事件焦點品牌與品類和競爭品牌的相似性聯(lián)想會使負面曝光事件產生溢出效應,而啟動差異性聯(lián)想能夠抑制溢出效應[3]。在此基礎上,王海忠、田陽和胡俊華(2009)驗證了如果消費者選擇相似性假設,負面曝光事件會對聯(lián)盟品牌產生負面溢出效應,選擇相異性假設則溢出效應不會產生[4]。

        品牌之間的相似性,體現為品牌聯(lián)想的重疊度。品牌聯(lián)想對消費者態(tài)度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是反映消費者信息加工處理過程的重要變量。但是,已有關于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消費者態(tài)度和購買意愿的研究均未對品牌聯(lián)想進行探討。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競爭品牌和行業(yè)溢出,實際上是消費者接受負面信息、進行信息加工處理、進而改變其對競爭品牌及行業(yè)認知的過程[2]。因此,本研究從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對消費者認知的影響出發(fā),引入品牌聯(lián)想理論和聯(lián)想網絡理論來解釋以上問題。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分類

        Celso和Ricardo(2005)、Pullig等(2006)、Votolato和Unnava(2006)從企業(yè)動機角度將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劃分為性能型(performance related)和價值觀型(value related)兩種,也稱為能力欠缺型(incompetence)和道德缺失型(im?morality)。基于歸因理論,Coombs(2007)引入情境因素將負面事件劃分為受害型、過失型、故意型三類。莊愛玲和余偉萍(2012)以是否涉及產品缺陷、道德問題兩個核心要素為分類標準,對事件責任歸因和企業(yè)動機兩個視角進行整合,將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劃分為產品性能型、公司道德型和道德-性能復合型三類。

        公司道德型負面曝光事件指因忽視安全健康等問題導致的勞動事故、與社會或倫理問題相關的企業(yè)犯罪和管理層不端行為等,不影響具體產品屬性及功能性產品的使用,如富士康血汗工廠、西門子賄賂基金等。這類事件的發(fā)生是企業(yè)主觀動機出現偏差,故意為之。道德-性能復合型負面曝光事件指因企業(yè)或員工個人違背基本的社會和倫理道德準則而引發(fā)的具體品牌或產品屬性缺陷或傷害,影響品牌功能性利益,同時引起消費者對品牌是否能夠滿足象征性需求的懷疑,如錦湖輪胎質量門事件等。出現此類品牌負面曝光事件的企業(yè),其行為動機往往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在道德淪陷狀態(tài)下生產出的產品也只會對消費者和社會無益。產品性能型負面曝光事件指因技術失誤、標準偏差等客觀因素或意外操作失誤等導致的具體的品牌或產品屬性缺陷或傷害,引起消費者對品牌是否能夠滿足功能性需求的懷疑,如強生隱形眼鏡召回等。此類事件下企業(yè)沒有違背社會倫理道德準則,事件的發(fā)生不是由于企業(yè)不良動機造成,但仍需要承擔過失責任。

        (二)品牌聯(lián)想理論與焦點品牌聯(lián)想的中介作用

        消費者信息搜集分為內部信息搜集與外部信息搜集兩類。外部信息搜集是指消費者從外部來源,如同事、朋友、商業(yè)傳媒及其他信息渠道獲得與某一特定決策相關的數據和信息[5];內部信息搜集是指消費者將過去儲存在記憶中的有關產品、服務的信息提取出來,以服務于解決當前問題的過程[5]。在消費者決策過程中,首先會進行內部信息搜集,如果未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才進行外部信息搜集。因而,內部信息即記憶信息,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

        消費者有關品牌的全部記憶,構成了消費者的品牌聯(lián)想。品牌聯(lián)想是消費者記憶中和該品牌有關的任何事物,是消費者品牌決策的基礎,是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作用最強的感知維度[6],也是消費者記憶中存在的、和品牌節(jié)點連接的有意義的信息節(jié)點[7]。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內部信息來源可以認為是其對于相關品牌的品牌聯(lián)想。

        品牌聯(lián)想對消費者品牌評價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作用于消費者對原品牌的情感以及對產品品類相似性的判斷,比消費者態(tài)度對品牌延伸效果的影響更大[8],對于消費者推薦、重購、溢價購買等行為傾向均有積極作用[9]。新品牌與知名品牌的聯(lián)想強度越大、感知相似性越強,消費者對其越信任,購買意愿越強。Dahlen和Lange(2006)認為,在面對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時,由于事件焦點品牌與品類以及競爭品牌之間存在聯(lián)想,消費者將改變其對品類和競爭品牌的評價,與焦點品牌聯(lián)想重疊度高的競爭品牌受負面影響更大[10]。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

        H1:焦點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競爭品牌和品類溢出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H1a:焦點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的過程中發(fā)揮中介作用;

        H2b:焦點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發(fā)揮中介作用。

        (三)聯(lián)想網絡理論與品類聯(lián)想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的中介作用

        品牌聯(lián)想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構成一個聯(lián)想網絡[11]。根據Collins和Loftus(1975)提出的聯(lián)想網絡理論(Associa?tive network theory),品牌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由一些節(jié)點(nod)表示,這些節(jié)點之間相連接的路徑(path)或鏈接(linkage)代表了品牌之間的關系[12]。兩個品牌之間共同屬性越多,兩個品牌節(jié)點之間的鏈接就越多,這兩個品牌在消費者記憶中就具有越強的相關性[13]。聯(lián)想網絡之中存在著擴散激活(spreading activation)效應[12],當一個品牌節(jié)點被外部信息激活,這次激活將通過聯(lián)想網絡中的鏈接擴散至其他相關的品牌節(jié)點[14]。品牌負面曝光事件作為外部信息,將激活消費者記憶中有關事件焦點品牌的聯(lián)想,這個激活將沿著聯(lián)想網絡中的鏈接擴散,進而激活品類聯(lián)想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由于負面信息具有較高的可診斷性,因而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激活更多為消費者的負面聯(lián)想,其在聯(lián)想網絡中的擴散將導致消費者產生對品類和競爭品牌的負面評價。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

        H2:品類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競爭品牌和行業(yè)溢出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H2a:品類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H2b:品類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H3:競爭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競爭品牌和行業(yè)溢出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H3a:競爭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H3b:競爭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綜合以上推理和假設,建立如圖1所示的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競爭品牌和品類溢出機理模型。

        圖1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競爭品牌和品類溢出機理模型

        三、實驗設計

        研究旨在驗證消費者焦點品牌聯(lián)想、品類聯(lián)想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過程中的中介作用。實驗采用單因素組間設計,根據品牌負面曝光事件類型的不同,分為三組:公司道德型事件組,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組,產品性能型事件組。實驗采用虛擬品牌為實驗刺激,以避免真實品牌情境下被試對焦點品牌和競爭品牌原有的聯(lián)想和品牌承諾不同導致對結果的影響。

        (一)刺激物設計與預測試

        1.品類、品牌選擇

        研究選擇果汁飲料作為發(fā)生負面曝光事件的品類。根據2011年《中國大學生至愛品牌》消費品調查報告,大學生對于飲料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提升,隨著果汁飲料品牌及產品不斷增多,果汁飲料成為大學生最至愛的飲料。在最受大學生喜歡的三大類飲料產品中,果汁飲料以絕對的優(yōu)勢位居榜首,占到了42.8%。

        首先設計兩個虛擬品牌A和B。在網絡上搜索了5個果汁飲料企業(yè)的介紹,進行文字組合,剔除與企業(yè)聲譽相關以及能明顯判斷出企業(yè)名稱的信息,形成兩個虛擬品牌介紹。盡量保證兩個品牌聲譽和相似性均屬于中等水平。隨機邀請30位在校大學生閱讀兩個虛擬品牌介紹,并對品牌聲譽和品牌相似性進行評價,預測試結果顯示,兩個品牌的聲譽均值沒有顯著差異(MA=4.85,MB=4.56,F=1.184,p=0.283>0.05)兩個品牌相似性得分均值為5.28。

        2.實驗材料設計

        研究分別以2010年百事可樂中獎容易兌獎難事件、2009年雪碧飲料含有異物事件和2007年零度可樂防腐劑超標事件為原型,綜合多家網絡的新聞報道,修改形成三個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刺激材料。在刺激材料中將事件焦點品牌統(tǒng)一修改為A品牌。中獎容易兌獎難事件中指出,公司根本沒有生產中獎信息中所提供的飲料,作為公司道德型事件;防腐劑超標事件中指出,公司生產的飲料被檢測出對羥基苯甲酸酯防腐劑嚴重超標,作為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飲料含有異物事件中指出,可能由于公司包裝密封機器故障或搬運過程中意外弄破飲料瓶導致飲料變質,作為產品性能型事件。實驗隨機邀請72名在校大學生參與事件嚴重性和事件類別感知的預測試,結果表明,對于中獎容易兌獎難、防腐劑超標、飲料含有異物三個事件,感知嚴重性均值分別為4.12、4.49、4.24,無顯著差異;76.7%的被試將中獎容易兌獎難事件歸類為公司道德型事件,81.4%的被試將防腐劑超標事件歸類為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83.6%的被試將含有異物事件歸類為產品性能型事件,區(qū)隔度達到理想水平。

        3.品牌聯(lián)想預測試

        品牌聯(lián)想預測試采取自由聯(lián)想測試法。首先請被試閱讀虛擬品牌A、B的相關材料,然后在不少于3分鐘時間條件下,請被試分別寫下“提起‘A品牌’/‘B品牌’/品類(果汁飲料)想到的詞語”。分別有53、48、82名大學生參加預測試,共收集A品牌的聯(lián)想詞84個,B品牌的聯(lián)想詞76個,果汁飲料的聯(lián)想詞258個。經過內容分析和頻數統(tǒng)計,采取完全同義者合并而近義者不予合并的辦法減少項目[15],最終分別確定A品牌聯(lián)想詞35個,B品牌聯(lián)想詞33個,品類聯(lián)想詞111個。

        (二)實驗程序和變量測量

        實驗于2011年在成都兩所高校課堂進行,所有被試均為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實驗分為六個步驟:①回答對果汁飲料的熟悉度和喜好度,用以甄別被試;②閱讀A、B兩個品牌的介紹,并判斷兩個品牌的相似性,用于操控檢驗;③學習三類品牌負面曝光事件的定義和特征資料,閱讀刺激材料并對事件歸類,用以檢驗對自變量的操控是否成功;④測量被試對焦點品牌A的品牌聯(lián)想、對果汁飲料品類的聯(lián)想以及對果汁飲料的態(tài)度;⑤測量被試對競爭品牌B的聯(lián)想和購買意愿;⑥最后回答一些人口統(tǒng)計特征相關的問題。

        品牌聯(lián)想由多個維度構成。聯(lián)想數量指品牌名稱激發(fā)的聯(lián)想總數,它可以反映品牌認知度的高低和聯(lián)想的強度[11]。聯(lián)想凈值是品牌正面聯(lián)想數量與負面聯(lián)想數量的差值[16],反映消費者對品牌的喜好程度。Dacin和Smith(1994)指出,消費者對品牌的喜歡程度是品牌聯(lián)想中最重要的維度,影響消費者的品牌態(tài)度和購買意愿[17]。品牌聯(lián)想的獨特性反映品牌在產品類別中的形象和定位,分為兩個層次:與產品類別相比的獨特性、與競爭品牌相比的獨特性[11]。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決定了品牌-品牌之間、品牌-品類之間的相似性。因此,根據聯(lián)想網絡理論,在實驗中從聯(lián)想凈值和獨特性兩個方面來考察消費者品牌聯(lián)想的中介作用。

        品牌/品類聯(lián)想的測量參考范秀成(2000)的方法,要求被試列出由A/B品牌所能聯(lián)想到的事物,并就每一條聯(lián)想列出對其評價是中性的、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以準確計算聯(lián)想凈值。填答時間統(tǒng)一控制為5分鐘,保證涵蓋被試印象最深刻的聯(lián)想,又可將聯(lián)想數量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避免出現過多的無關聯(lián)想[11]。對實驗中每一位被試的每一個聯(lián)想詞與預測試中得到的品類、競爭品牌聯(lián)想詞進行對比,統(tǒng)計每一位被試的品牌聯(lián)想詞中區(qū)別于品類聯(lián)想的聯(lián)想詞個數,以及區(qū)別于競爭品牌聯(lián)想的聯(lián)想詞個數,計算獨特的聯(lián)想在聯(lián)想總數量中所占的比例,作為聯(lián)想獨特性的數據。例如,被試1對A品牌的聯(lián)想詞為橙子、酸酸甜甜、溫暖、開心4個,其中橙子、酸酸甜甜兩個詞出現在預測試中統(tǒng)計的競爭品牌B的聯(lián)想詞中,則被試1的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為(4-2)/4=0.5;橙子、酸酸甜甜、開心三個詞出現在預測試中果汁飲料品類的聯(lián)想詞中,則被試1的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為(4-3)/4=0.25。

        自變量為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分為公司道德型、道德-性能復合型、產品性能型三類[2]。因變量品類態(tài)度采用Dahlen和Lange(2006)研究使用的問項進行測量,包括好的/壞的、令人喜愛的/不令人喜愛的、有吸引力的/沒有吸引力的三個測項;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參考Zeithaml等(1996)的研究,用優(yōu)先考慮購買該公司的產品、在該公司購買大部分相關產品、在未來繼續(xù)購買該公司的產品三個問項測量。各測項均采用7級里克特量表測量。

        四、數據分析

        (一)樣本概況

        成都兩所高校的150名全日制本科學生參加了實驗。剔除回答有誤、對果汁飲料不熟悉或不喜歡和誤判事件類型的樣本,剩余有效樣本共98個。其中男性樣本46個,女性樣本52個。方差分析顯示,性別對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沒有顯著影響(F品類=0.012,p品類=0.911>0.05;F競品= 0.023,p競品=0.880>0.05)。

        (二)操控檢驗

        實驗對被試的品類熟悉度和喜好度、負面事件類型、競爭品牌與焦點品牌相似性進行了操控。數據顯示,三個實驗組被試對果汁飲料的熟悉度和喜好度沒有顯著差異(F熟悉= 0.970,p=0.383>0.05;F喜好=0.399,p=0.672>0.05),表明品類熟悉度和品類喜好度的變動得到了有效控制。實驗共發(fā)放150份問卷,三種事件類型分別對應50個原始樣本,剔除判斷錯誤的樣本后,公司道德型、道德-性能復合型、產品性能型三類事件對應有效樣本數分別為34、31、33個。三個實驗組對競爭品牌與焦點品牌相似性的評分沒有顯著差異(F=2.007,p=0.140>0.05),說明已成功控制品牌相似性的變動。

        (三)信度分析力(p<0.05)。其中虛擬變量1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713,虛擬變量2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等于0.850,表示與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組相比,公司道德型事件組被試和產品性能型事件組被試的品類態(tài)度更積極。

        實驗中因變量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a系數值分別為0.893、0.898,均達到可接受標準,信度較高。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組合信度分別為0.8898、0.8718,均達到0.6以上,表示潛變量測量信度較好。

        表1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回歸分析

        (四)假設檢驗

        根據溫忠麟等(2004)提出的中介效應的綜合檢驗程序,分別檢驗焦點品牌聯(lián)想、品類聯(lián)想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這三個中介變量的中介作用。首先驗證自變量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因變量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回歸系數,其次驗證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中間變量的回歸系數,然后進行中間變量對兩個因變量的回歸系數檢驗,最后將自變量與中間變量同時放入回歸方程,觀察相比自變量單獨進入模型,回歸系數是否顯著降低。如果回歸系數降低為零,則為完全中介,如果回歸系數降低但不為零,則為部分中介。

        1.自變量對因變量回歸系數檢驗

        由于本研究自變量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分為三種類型:產品性能型、公司道德型、道德-性能復合型,首先將其轉換為虛擬變量。設置兩個二分虛擬變量[18],“事件類型-虛擬1”表示“公司道德型與道德-性能復合型的對比”,“事件類型-虛擬2”表示“產品性能型與道德-性能復合型的對比”。

        從表1可知,兩個虛擬變量對品類態(tài)度均有顯著的解釋

        兩個虛擬變量對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均有顯著的解釋力(p<0.05)。其中虛擬變量1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等于0.682,虛擬變量2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等于0.862,表示與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相比,公司道德型事件下被試和產品性能型事件下被試的競爭品牌購買意愿更積極。

        2.自變量對中間變量回歸系數檢驗

        (1)自變量對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的回歸系數檢驗。從表2可知,兩個虛擬變量對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均有顯著解釋力(p<0.05)。與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組相比,公司道德型事件組被試和產品性能型事件組被試的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225、0.274)、品類聯(lián)想凈值(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411、0.412)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260、0.303)都更大。

        表2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中間變量回歸分析-1

        (2)自變量對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的回歸系數檢驗。

        從表3可知,兩個虛擬變量對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均有顯著解釋力(p<0.05)。與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組相比,公司道德型事件組被試和產品性能型事件組被試的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422、0.548)、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450、0.589)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標準化回歸系數分別為0.371、0.613)都更大。

        表3 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中間變量回歸分析-2

        3.中間變量對因變量回歸系數檢驗

        (1)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對因變量的回歸系數檢驗。從表4可知,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對品類態(tài)度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444、0.585、0.466(p=0.000<0.05),表明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都對品類態(tài)度有正向的影響,聯(lián)想凈值越大,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越積極。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對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478、0.578、0.483(p<0.05),表明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對消費者競爭品牌購買意愿有正向的影響,聯(lián)想凈值越大,競爭品牌購買意愿越大。

        表4 中間變量對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回歸分析-1

        (2)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對因變量的回歸系數檢驗。由表5可知,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凈獨特性、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對品類態(tài)度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707、0.633、0.646(p<0.05),表明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對品類態(tài)度均有正向影響,聯(lián)想獨特性越大,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越積極。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對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回歸系數分別為0.689、0.629、0.627(p<0.05),表明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對消費者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均有正向的影響,聯(lián)想獨特性越大,競爭品牌購買意愿越大。

        表5 中間變量對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回歸分析-2

        續(xù)表5

        4.自變量和中間變量同時進入模型對因變量回歸系數檢驗

        (1)自變量與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品類聯(lián)想凈值、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同時進入。

        由表6可知,當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進入回歸模型后,虛擬變量1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713減小到0.653,由0.682減小到0.614;虛擬變量2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850減小到0.777,由0.862減小到0.779。因此判斷,焦點品牌聯(lián)想凈值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表6 自變量和中間變量對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回歸分析-1

        當品類聯(lián)想凈值進入回歸模型后,虛擬變量1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713減小到0.578,由0.682減小到0.548;虛擬變量2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850減小到0.714,由0.862減小到0.728。因此可以判斷,品類聯(lián)想凈值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當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進入模型后,虛擬變量1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多元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713減小到0.643,由0.682減小到0.607;虛擬變量2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多元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分別由0.850減小到0.768,由0.862減小到0.774。因此可以判斷,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2)自變量與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同時進入。由表7可知,當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進入模型后,虛擬變量1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713減小到0.584,由0.682減小到0.564;虛擬變量2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850減小到0.637,由0.862下降至0.668。因此可以判斷,焦點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與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綜合以上數據分析結果可知,焦點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影響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假設H1、H1a、H1b得到驗證。

        表7 自變量和中間變量對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回歸分析-2

        當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進入模型后,虛擬變量1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713減小到0.572,由0.682減小到0.543;虛擬變量2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850減小到0.665,由0.862下降至0.680。因此可以判斷,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與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品類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類型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假設H2、H2a、H2b得到驗證。

        當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進入模型后,虛擬變量1與品類態(tài)度、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分別且由0.713減小到0.584,由0.682減小到0.564,虛擬變量2與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間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p<0.05),且分別由0.850減小到0.637,由0.862下降至0.668。因此可以判斷,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與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可知,競爭品牌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類型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假設H3、H3a、H3b得到驗證。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現有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效應的機制研究主要關注溢出效應產生的條件,即事件屬性和焦點品牌的代表性、焦點品牌與競爭品牌相似性等。本研究在前人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焦點品牌負面事件對品類及競爭品牌溢出的過程和機理,對已有負面事件溢出效應研究成果進行了延伸。研究采用消費者信息加工視角,從消費者決策過程中的內外部信息收集出發(fā),以聯(lián)想網絡和擴散激活理論為基礎,以消費者信息加工中的記憶和品牌聯(lián)想為核心,發(fā)現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是通過對消費者焦點品牌聯(lián)想、競爭品牌聯(lián)想、品類聯(lián)想的激活和影響,進而作用于消費者競爭品牌和行業(yè)評價的,且聯(lián)想凈值和獨特性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具體而言,通過實驗室實驗,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結論:

        (1)驗證了消費者聯(lián)想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過程中的中介作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會同時激活消費者對事件焦點品牌聯(lián)想、品類聯(lián)想和競爭品牌聯(lián)想。被負面事件激活的聯(lián)想在消費者記憶中沿著聯(lián)想網絡擴散,進而改變消費者評價和品牌選擇。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下,消費者的焦點品牌聯(lián)想、品類聯(lián)想以及競爭品牌聯(lián)想的凈值和獨特性越小,消費者的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更為消極,即溢出效應越強。品牌負面曝光事件下消費者聯(lián)想凈值越小,在其聯(lián)想網絡中擴散的信息的負面程度就越高,使其品類態(tài)度越消極,競爭品牌購買意愿越??;消費者聯(lián)想獨特性越小,表示其認為業(yè)內企業(yè)間相似程度越高,負面事件或行為在同行業(yè)企業(yè)中越普遍,導致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越消極,競爭品牌購買意愿越小。

        (2)檢驗了三種不同類型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的溢出效應的差異性。結果表明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下消費者品類態(tài)度和競爭品牌購買意愿最消極,即道德-性能復合型品牌負面曝光事件的溢出效應最強,公司道德型、產品性能型兩類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品類和競爭品牌溢出效應沒有顯出差異。

        (二)研究啟示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會產生溢出效應,在給焦點品牌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波及競爭品牌和整個行業(yè)。由于聯(lián)想以網絡結構形式相互關聯(lián),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激活的消費者負面的焦點品牌聯(lián)想、競爭品牌聯(lián)想和品類聯(lián)想會同時影響消費者對焦點品牌、行業(yè)和競爭品牌的評價。因此,只靠焦點品牌響應行為來阻斷消費者對焦點品牌的負面聯(lián)想,只能減輕而不能消除負面評價。要想迅速走出事件陰影,提升消費者信心,重塑行業(yè)形象,還必須讓其看到全行業(yè)加強規(guī)范和管理的決心,看到所有同業(yè)企業(yè)都引以為鑒,積極改善。

        具體而言,本研究為競爭品牌、行業(yè)有效響應負面曝光事件提出以下建議:

        (1)對競爭品牌的建議。一方面,由于競爭品牌聯(lián)想凈值在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且聯(lián)想凈值越大,消費者購買意愿越強,因此競爭品牌應該注重提供引起消費者正面聯(lián)想的信息。企業(yè)社會責任可以減少負面事件下消費者對品牌的責備[19],競爭品牌需要表達企業(yè)長期以來對社會責任的重視,展示企業(yè)發(fā)展歷史過程中一直以來的優(yōu)秀社會績效等,說明企業(yè)在負面事件屬性方面的重視和嚴格規(guī)范,澄清企業(yè)沒有出現類似情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競爭品牌聯(lián)想獨特性也具有中介作用,且聯(lián)想獨特性越大,消費者購買意愿越強,因此競爭品牌還應該注重強化自身與焦點品牌的差異,減少消費者對焦點品牌與競爭品牌相似性感知。在負面曝光事件下,競爭品牌可以從原材料產地、生產工藝和企業(yè)目標等方面強調與焦點品牌的不同。例如,IPhone4信號門事件后,諾基亞強調天線設計是其過去幾十年的核心競爭力;肯德基蘇丹紅事件后,麥當勞強調一貫以品質、服務、清潔和物有所值為經營宗旨,都是在力求突顯差異,以避免遭受波及。

        (2)對行業(yè)的建議。由于品牌負面曝光事件通過品類聯(lián)想凈值影響消費者對行業(yè)的評價,因此消費者有關行業(yè)形象的記憶十分重要。如果行業(yè)很少出現負面事件,當接收到負面信息時,與消費者原有態(tài)度就會形成沖突,此時會設法在記憶中搜索原有態(tài)度信息進行防衛(wèi)[20],對行業(yè)的負面評價也就不容易產生。所以,在常態(tài)下的行業(yè)道德建設需要長期堅持。只有業(yè)內企業(yè)都以道德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產品和服務的卓越,才能減少行業(yè)中負面事件出現的頻率甚至杜絕負面事件發(fā)生,才能在消費者頭腦中形成正面聯(lián)想,阻斷或者至少減少負面曝光事件溢出。此外,品類聯(lián)想獨特性也是品牌負面曝光事件對行業(yè)溢出的中介變量,因而適度強調焦點品牌的個體性和負面事件的偶然性,將焦點品牌與行業(yè)隔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保全行業(yè)的作用。

        [1]Ahluwalia,Rohini,Robert E Burnkrant,et al.Consumer re?sponse to negative publicity: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mit?ment[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0,37(5):203-214.

        [2]莊愛玲,余偉萍.道德相關品牌負面曝光事件溢出效應實證研究——事件類型與認知需求的交互作用[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11(10):60-67.

        [3]Michelle L Roehm,Alice M Tybout.When will a brand scan?dal spill over,and how should competitors respond?[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6,43(3):366-373.

        [4]王海忠,田陽,胡俊華.品牌聯(lián)合中的負面溢出效應——基于選擇通達機制視角[D].天津:JMS中國營銷科學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2009:876-883.

        [5]符國群.消費者行為學[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101.

        [6]Aaker D A.Management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1992:131-145.

        [7]Keller Kevin Lane.Conceptualizing,measuring,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1-22.

        [8]Bhat S,Reddy K K.The impact of parent brand attribute asso?ciations and affect on brand extension evalu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1,53(1):111-122.

        [9]王曉偉.手機的品牌聯(lián)想對消費者行為傾向的影響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

        [10]Micael Dahlen,Fredrik Lange.A disaster is contagious:how a brand in crisis affects other brand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2006,46(4):388-397.

        [11]范秀成.基于顧客的品牌權益測評:品牌聯(lián)想結構分析法[J].南開管理評論,2000(6):9-13.

        [12]Collins Allan M,Elizabeth F Loftus.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75,82(6):407-428.

        [13]Ehsan Ulhaque,Kenneth D Bahn.A 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of consumers’asymmetric similarity judgment[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2,19:782-786.

        [14]Lei Jing,Niraj Dawar,Jos Lemmink.Negative Spillover in Brand Portfolios:Exploring the Antecedents of Asymmetric Effect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8,72(3):111-123.

        [15]徐偉,李朝旭,韓仁生.友誼的結構研究——一項對大學生友誼內隱觀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6,29(5):1096-1100.

        [16]楊帥,范秀成.基于關系網絡記憶模型的品牌聯(lián)想的構成及應用[J].市場營銷導刊,2008(4):65-68.

        [17]Dacin P A,Smith D C.The Effects of Brand Portfolio Charac?teristics on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Brand ExtenSions[J]. Joum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4,3l:1149-1158.

        [18]吳明隆.問卷統(tǒng)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405-406.

        [19]Jill Kleina,Niraj Dawa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nsumers’attributions and branal evaluations in a prod?uct-harm cri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004,21:203-217.

        [20]Pham M T,Muthukrishnan A V.Search and alignment in judgment revision:implications for brand position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2,39:18-30.

        [責任編輯:歐世平]

        A Research on the Spillover Mechanism of Negative Brand Publicity—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onsumers’Brand Association

        ZHUANG Ai-ling1,YU Wei-p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China;2.School of Busines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negative brand publicity will be harmful to competitive brands and the industr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an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rand association theory and the associa?tion network theory,the paper reveal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negative brand publicity spillov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ies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consumers’focal brand association,competitive brand association and category association in the spillover process of negative brand publicity.The smaller the brand association net value,the smaller the brand association uniqueness.The more negative consumers’evaluation on competitive brands and the industry,the stronger the 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s.

        negative brand publicity;spillover effect;brand association

        F124.5;F274

        A

        1007-5097(2014)09-0143-07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9.025

        2014-02-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372189)

        莊愛玲(1985-),女,四川成都人,講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營銷戰(zhàn)略,品牌管理,企業(yè)社會責任;

        余偉萍(1969-),女,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營銷戰(zhàn)略,品牌管理,企業(yè)社會責任。

        猜你喜歡
        消費者
        消費者網上購物六注意
        新車售前維修未告知消費者是否構成欺詐
        系無理取鬧?NO! 請為消費者擦干眼淚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52
        論“知假買假”者的消費者身份認定
        日化品牌怎樣才能吸引年輕消費者?
        消費導刊(2018年22期)2018-12-13 09:19:00
        只用一招 讓喊產品貴的消費者閉嘴
        知識付費消費者
        重新定義消費者
        生活用紙(2016年5期)2017-01-19 07:36:14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chuàng)意
        消費者權益保護:讓人歡喜讓人憂
        公民與法治(2016年5期)2016-05-17 04:09:48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美女主播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五月天伊人| 人妻中文字幕日韩av|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日本岛国大片不卡人妻| 久久婷婷国产色一区二区三区 | 偷拍一区二区盗摄视频|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熟女|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中文字幕av伊人av无码av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自拍偷区亚洲综合激情| 中文人妻av久久人妻水蜜桃|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麻豆久久五月国产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久久av| 免费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国偷自拍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区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地址|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四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av| 妺妺跟我一起洗澡没忍住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