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艷梅
中央軍委批準編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是在《中共黨史人物傳》中相對獨立的大型傳記系列叢書。這套叢書,有著一套完整的編撰體例規(guī)范。準確理解體例規(guī)范,認真設計好傳記框架結(jié)構和擬定好傳記編寫提綱,寫好傳記傳首語和歷史背景,正確處理敏感和保密問題,注重文字表達,做好文中的加注說明等工作,對于出色完成撰寫任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級將領傳的編撰體例。單人傳,屬傳記體,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歷史著作。這種體例要求傳記正文客觀地敘述人物的歷史,不加評論。它是組織上為傳主立正傳,不同于個人回憶錄、單獨出版的個人傳記。因此,傳稿不是個人回憶錄、個人傳記的簡單“濃縮”,也不是對個人“自傳”和個人回憶材料的擴充和整理。它也不同于“文學傳記”、“外傳”、“別傳”和夾敘夾議的“評傳”。
高級將領傳記的寫作體裁。采用敘述體裁、第三人稱,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來寫,不能寫成年譜式、個人鑒定式和工作經(jīng)驗總結(jié)式的傳記稿,也不能寫成專題式(極個別特殊情況除外)、通訊報道式、史料摘抄式和軍史、戰(zhàn)史、回憶史料的綜合等形式的傳記稿。實踐中把高級將領傳寫成上述這幾種形式的傳稿,究其原因:一是對高級將領傳記寫作體例、體裁、方法要求認識不明確;二是對傳主資料收集工作做得不扎實,缺乏重要史料;三是對傳主一生經(jīng)歷研究不透,對傳主的主要功績和特點沒有搞清楚,抓不住重點,刻畫不出傳主典型的個性特點來。
高級將領傳記的敘事原則。一是時間性原則。傳記寫作應以時間為主線,要以準確的年、月、日的時間記載來清晰地記述傳主一生的經(jīng)歷。若實在查不清具體日期可寫上、中、下旬或?qū)懺路?,查不清月的,可寫春、夏、秋、冬季?jié),但年份必須寫清。防止使用“不久”、“有時”、“很快”、“某年”等時間概念模糊不清的詞語。二是條理性原則。敘事應有條有理,應有先后、有層次、有高低,要合情合理,不能悖于常理。敘述的問題要首尾呼應,時間、地點和一些重要問題的提法,要準確無誤,前后應一致,不能顧此失彼、自相矛盾。
設計傳記框架結(jié)構和擬定傳記提綱是撰寫傳記的重要程序,也是寫好傳記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搜集資料工作完成之后,應在全面分析所有資料的基礎上,在設計框架和提綱上下一番工夫。
設計框架結(jié)構應注意的主要問題。一是要考慮到黨史軍史的歷史時期劃分。高級將領的革命經(jīng)歷,離不開黨史軍史幾個大的歷史階段。因而,傳記框架結(jié)構的設計,要把大的歷史時期分開??傮w上,章的設置以8~10章為宜。二是要考慮到每個傳主的特殊經(jīng)歷和基本特征。既要考慮傳主一生所經(jīng)歷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的功績貢獻,又要注意把傳主生平的階段性和黨史軍史的時期劃分大致統(tǒng)一起來,使傳記能更加突出傳主一生的特點。三是各章標題的擬定應恰當準確。可依據(jù)以下原則:標題要揭示內(nèi)容;用敘述性語言,不過分講究文字對仗;以第三人稱擬題;標題要與傳主身份相符合,避免用寫軍戰(zhàn)史的標題。在標題的擬定上,應嚴格推敲,精雕細刻,使其更加精煉、概括、貼切和醒目,達到突出傳主特點的目的。
擬定編寫提綱應注意的主要問題。一是應嚴格按照歷史順序分章節(jié)寫作的要求擬定。要按照傳主一生經(jīng)歷的順序來擬制提綱,不采用倒敘、插敘手法寫作。二是應按完整地反映傳主一生經(jīng)歷的要求擬制提綱。通過簡練的文字,清晰地勾畫出傳主一生所經(jīng)歷的主要事件和所走過的人生道路,確保傳主的生平事跡完整,沒有遺漏。三是應按側(cè)重反映傳主一生的突出功績和重要貢獻的要求擬制提綱。從傳主一生的經(jīng)歷中,找出、找準傳主的“突出之事”,并憑此擬定寫作的重點問題、事件的提綱,做到重點突出。四是應按正確把握對傳主和有關人物歷史功過的描寫的要求擬制提綱。歷史上的重大問題、事件,應以黨的兩個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1945年4月20日《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提法為準。對敏感性問題和政策性很強的問題,堅持慎重處理、區(qū)別對待原則,能回避的盡量回避;不能回避、非敘述不可的,宜粗不宜細。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應在提綱上首先解決好。五是應按生動展現(xiàn)傳主的思想、性格和特點的要求擬制提綱。在編寫提綱時要考慮,怎樣展現(xiàn)傳主的思想發(fā)展軌跡,怎樣用鮮明的筆調(diào)逼真地刻畫傳主獨有的個性、特點,怎樣避免發(fā)生千人一面的問題。
傳首語,是指每篇傳記開頭對傳主進行綜合性評價的概括語。應用精煉、概括、準確的文字,介紹傳主的主要經(jīng)歷、主要任職和重要貢獻,并對其一生作綜合評價。
寫作傳首語要注意把握四個方面:一是寫出傳主的入伍、入團、入黨時間。二是寫出傳主的主要任職、參加的重大軍事活動以及作出的重要貢獻。傳主任職從團級職務寫起,團級以上所有正職職務均要寫出。擔任過同類單位正、副職(如軍長、副軍長,軍分區(qū)司令、副司令)的副職可省略。擔任過不同類單位(如軍、省軍區(qū),軍區(qū)、國防大學)的副職和僅任過副職的要寫出。傳主的最后任職要列出。傳主在各個歷史時期參加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和其他軍事活動,原則上只反映主要的、影響大的、有代表性的。貢獻,主要是指傳主對國家和軍隊所作出的貢獻,一般中將稱為“重要貢獻”、上將稱為“重大貢獻”。三是對傳主生平事跡、主要特點或思想品德進行綜合評價。評價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恰如其分,不隨意夸大和提高,不輕易使用“卓越的貢獻、不朽的功勛”和“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杰出的政治工作者”、“卓越的后勤工作者”等說法。四是寫出傳主黨內(nèi)外重要任職、兼職、授銜授勛及立功受獎情況。重要任職、兼職包括: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紀委委員、中顧委委員以上職務;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常委會委員以上職務;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委員以上職務等。傳主曾當選為全國黨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等情況,傳首語不寫,可在正文中反映。
高級將領是在我黨我軍的集體奮斗中成長起來的,只有把傳主放在歷史上那些特定的環(huán)境下去寫,才能準確反映出傳主當時所從事的工作和所起的作用及作出的貢獻。
在歷史背景的寫作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應注意反映有時代變化特征的大的歷史背景。二是應注意反映全國全軍性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三是應注意反映傳主所在單位在全國全軍性重大事件中的地位、作用,藉以反映傳主本人在本單位處理這些重大事件中的作用或貢獻。四是應注意對傳主本單位發(fā)生的一些具體事件和活動的起因及背景作出適當交待,以反映出這些事件和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傳主在其中的作用。五是要處理好交待歷史背景材料與反映傳主工作和業(yè)績的關系。
撰寫高級將領傳記可能涉及一些重大政治歷史問題,比如黨內(nèi)政治、軍事上的路線斗爭問題,文化大革命中發(fā)生的一些事件等。對類似這些既復雜又敏感的問題,一定要依據(jù)中央“兩個決議”精神來處理。凡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央有關部門已有定論的問題,可稍展開些;有的問題,中央尚無定論,可據(jù)實簡述;有的問題比較復雜,不宜展開,能回避的就回避,不能回避的宜粗不宜細;對有爭議的問題,可經(jīng)過認真考察,客觀地敘述爭議的情況。
對以下材料要慎重使用: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副省、部長以上的領導干部未公開的檔案資料;民族關系方面的檔案資料;宗教上層人物的檔案資料;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檔案資料;特殊經(jīng)濟問題的檔案資料;關于國家關系、邊界勘定、領土歸屬方面的檔案資料;對中央委員、副部長以上干部進行“專案審查”的檔案資料;高級干部政治歷史中不宜公開的檔案資料;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和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健康狀況、醫(yī)療保健情況的檔案資料;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生前醫(yī)療保健檔案資料;未作結(jié)論的重大歷史問題的檔案資料;涉及中外產(chǎn)權不宜公開的檔案資料;建國前外國在華機構不宜公開的檔案資料。
由于新中國成立后的重大事件比較多,許多問題的認識也不盡一致,寫作的難度比較大。因此,要嚴格按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精神和黨史軍史權威著作的思想觀點和提法來寫,切不可把一些學術研究探討性的說法,作為傳記的寫作依據(jù),輕易引用,妄加評說。尤其要以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中央軍委批準出版的《當代中國軍隊的政治工作》的有關內(nèi)容為基本依據(jù),以歷史檔案材料為基礎,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恰如其分地寫出傳主在新中國成立后這些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和功過是非。如,對“文革”中軍隊工作和軍隊將領經(jīng)歷的寫法,既要充分認識“文革”中軍隊建設的客觀真實情況,也要充分認識當時軍隊在全國形勢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和軍隊將領的作用;既要貫徹“徹底否定文革”的精神,寫高級將領受沖擊、受迫害的情況,也要寫他們顧全大局、堅持工作的情況;既要寫他們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和團結(jié)的情況,又要寫他們抓單位自身建設的情況。只有這樣寫,才能反映出當時的真實歷史,反映出傳主當時所處的艱難復雜環(huán)境和所做的工作。其中,對傳主在“文革”中受沖擊、受迫害的情況,不宜寫得過細過詳,以免牽扯到其他領導人,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影響軍內(nèi)外團結(jié)。對傳主在“文革”中擔負的重要領導工作,或擔任總部二級部、兵種部門、大軍區(qū)等單位的領導,或因“三支兩軍”而擔任地方上的重要領導職務,他們都在當時的特定環(huán)境作了應有的貢獻,這也是這些傳主的重要功績,應該記敘,給傳主以客觀、公正的記載和評價。
將領傳編寫的文字要求是:簡潔、真實、通暢、生動。簡潔即簡明潔凈,要求作者圍繞一個中心,有的放矢,秉筆直書,不搞繁瑣哲學,開中藥鋪;真實即如實反映人物的本來面目,不說假話、套話,華而不實;通暢即指傳稿脈絡通達,文理清晰,舒展自然;生動即傳稿情節(jié)生動,感情真摯,扣人心弦,膾炙人口。
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敘事前頭不要加名句警句;二是敘述史實前不要加幾句概括語,以提示這段文稿內(nèi)容;三是不要寫空泛的溢美之詞,要寫具體史實;四是不能離開主題隨意分枝開岔,縱橫評論,寫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內(nèi)容;五是不要不恰當?shù)厥褂眠B結(jié)詞和成語,這樣給人累贅、重復、貧乏無味的感覺;六是傳記敘事的用語要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符合常識。
傳記應加“注”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要史實的出處。如傳文中涉及的引用文章、報告、講話、函電、批示、演講、會議發(fā)言等重要史料。二是重要觀點的來源。如某觀點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就必須加“注”說明來源,或指明是某時在某處采訪某人獲得,以及見于某時某處的文件,或發(fā)表于某時某處的回憶文章等等。三是傳記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人物和事件。四是有的事件有兩種以上說法或兩種對立的觀點,作者在寫作時只采用了某種觀點或某種說法,就必須用加“注”的辦法把另一種觀點寫出來,供讀者去分析評判??傊?,為提高傳記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該加注的地方應加注,但傳記中的“注釋”,又不宜太多太寬太濫,只能擇其重要者加“注”。在傳文的最后,還應附上本傳的主要參考資料目錄,以便編審人員和讀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