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平
【摘 要】黃菠蘿為珍貴藥木樹種,其皮可供藥用,木材可用于制造上等家具、造船及航空工業(yè)等,樹干可供制工業(yè)原料,但目前黃菠蘿資源嚴重匱乏,遠遠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因此人工培育前景十分廣闊。本文介紹分析了黃波蘿資源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前景,提出黃波蘿培育技術和經營對策。
【關鍵詞】珍貴樹種;黃波蘿;培育技術
黃波蘿(Phellodendron amurenseRupr.)又名黃柏、黃檗。落葉喬木,高15~22m,胸徑最大可達1m;樹皮淡灰褐色,具不規(guī)則網狀縱溝裂,木栓發(fā)達,鮮黃色。小枝橙黃色或黃褐色,無毛。葉對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通常5-11片,卵狀披針形或近卵形,邊緣有個明顯的鈍鋸齒及緣毛。陽性樹種,根系發(fā)達,萌發(fā)能力較強,能在空曠地更新,林冠下更新不良,對土壤適應性較強。木材紋理美觀,切面有光澤,材質堅韌,耐水濕及耐腐性強,不翹不裂,為軍工、家具等優(yōu)良用材;樹皮木栓可做軟木塞、浮標、救生圈或用于隔音、隔熱、防震等,內皮可做染料及藥用;葉可提取芳香油;花是很好的蜜源,果實含有甘露醇及不揮發(fā)的油分,可供工業(yè)及醫(yī)藥用。黃柏為常用中藥,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能。黃波蘿已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軍工、工業(yè)和民用的優(yōu)質樹種。它具有深根性,對氣候適應性強,苗期能耐陰,成樹喜陽光。喜深厚肥沃土壤,耐嚴寒,不耐干燥瘠薄及水澇。一般種子繁殖。主要生長在東北和華北北部地區(qū),在小興安嶺、長白山區(qū)常與紅松、核桃楸、水曲柳等混交,大興安嶺有少量分布。
1.黃波蘿的發(fā)展前景
目前,黃柏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黃柏樹皮被國家醫(yī)藥管理局列為重點發(fā)展的緊缺中藥材之一,人工栽培前景十分廣闊。我國四川省近年來對黃波蘿剝皮再生技術的研究十分重視,已經找到了一些實際經驗,值得學習。我省目前對黃波蘿人工無性培育、集約經營和剝皮再生技術的研究還很少。應用科技手段,采用無性繁育,在小興安嶺地區(qū)建立材藥兩用雙向培育林,利用剝皮再生技術擴大藥材供應,減少資源破壞和浪費,是保護瀕危樹種發(fā)展的有效措施和未來發(fā)展趨勢。
黃波蘿為北方特產。20世紀80~90年代,我省過度采伐使野生黃柏樹日漸稀少,近些年國家嚴禁采剝鮮樹皮,進入藥材市場的資源大幅度減少,而人工栽培時間短、面積小,樹木尚未成材,無法剝皮,導致市場缺口大,價格由以往的每公斤3~5元,逐步攀升至每公斤8~9元。黃柏還可以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改善環(huán)境,有綠化、美化多重功能,符合現(xiàn)代的環(huán)保要求。不僅經濟效益高,還具有很高的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通過進行人工繁殖栽培、林分集約經營、建立高產材藥兩用林.改變傳統(tǒng)剝皮將樹剝死的現(xiàn)象,擴大和保護資源,不僅有利于擴大木材生產,又為發(fā)展中成藥業(yè)提供有效供給,對增加職工收入,富民興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黃波蘿培育技術
2.1選地與整地
選擇地勢較平坦、排水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地。秋翻30cm左右,翌春土壤解凍后耙地,結合深翻施足底肥。
2.2種子處理
采種:黃波蘿的果實屬于漿果,成熟期是8月下旬到9月。果實的成熟特征是講過的顏色由綠色變黃色最后呈黑色達到完全成熟,即可采集。秋播當年采集的種子,不進行催芽處理。春播種子要進行催芽處理,否則,播種當年大部分不能發(fā)芽,出苗不齊。
2.3種子貯藏與處理方法
黃菠蘿種子適合雪藏或沙藏處理。其雪藏是在土壤結凍前,選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1.5~2.0m、直徑1.5m左右的坑,待降雪后,將種子混以3倍體積的雪,拌均勻后埋入坑中,種雪混合物堆至距地面20cm時,全部用雪蓋嚴。翌春播種前10d左右取出,轉入高溫翻曬,在翌年春季要經常檢查種子變化情況,如果已經開始發(fā)芽的種子還不到播種期的,要進行低溫控制,這種處理方法簡便,出苗齊。
2.4變溫催芽法
浸種、消毒后,與3倍河沙混拌均勻,河沙濕度為其飽和持水量的60%。先使種沙溫度保持在20~25℃,持續(xù)1個月左右,再轉入低溫,使種沙溫度保持在2~5℃,持續(xù)時間1~2個月,當種子充分萌動,有1/3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
3.播種育苗的管理
北方地區(qū)以春播為宜,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要灌足底水,播種后出苗期可適當灌水,以保持壟面土壤濕潤。經過催芽的種子一般10~15d即可出苗,20~25d苗木全部出齊。
3.1種子消毒
在種子播種之前要進行種子消毒,將雪藏或沙藏處理好的種子取出來,浸泡在0.5%高錳酸鉀溶液中2-3h進行消毒,撈出種子控干后準備催芽。
3.2種子催芽
將消毒好的種子,按種子與濕沙體積比為1:3的比例混拌均勻,沙子濕度應在60%持水量左右,混合后的沙子鋪在地上,厚度約5厘米,溫度10-15度的恒溫,處理3-5天,當種子裂口達到40%時,即可播種。
3.3苗期管理
黃菠蘿播種后出苗期的管理主要是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有利于種子發(fā)芽。1天澆水2次,澆水的標準是能足夠維持田間持水量的水為止。一般進行正常管理播種后20天出苗。苗高5cm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間掉過密的雙株苗、病弱苗,保留壯苗,苗高10cm時定苗。
中耕、松土除草.以消滅雜草和疏松土壤。松土除草應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拔除雜草,除草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進行,苗木進入生長盛期進行松土。施肥: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適期追肥。一般在6-7月,每公頃用硫氨20公斤用水稀釋,分3次施用,每次間隔10天。還可用濃度為0.5%的磷酸二氫鉀對苗木進行葉面噴施。以促使苗木健壯成長。黃波蘿在造林后一般要連續(xù)撫育4~5a。要進行必要的培土、除草松土及修枝。對于受機械損傷或由于干梢而有叢生傾向的幼樹,應進行平茬,平茬后要及時進行摘芽和定干,除去多余的萌條。為了促進林木的生長和提高木材質量,對較大的幼樹應及時進行修枝。
3.4防治病蟲害
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待幼苗出齊后,每月用0.5%的波爾多液或1%的多菌靈噴施苗木基部,連續(xù)3次,以防治苗木猝倒病和立枯病;黃波蘿鳳蝶幼蟲和蚜蟲,可噴灑40%樂果800倍液毒殺,效果最佳。
3.5成苗的標準
苗高35cm,地徑為0.45cm,根長18cm。一般情況下,1a生苗木可達成苗標準。不夠造林標準的苗木,應繼續(xù)培育一年。或用2年生的移植苗或留床苗造林綠化。黃菠蘿可營造混交林,與紅松、落葉松混交造林。黃波蘿同興安落葉松窄帶狀或小塊狀混交,效果良好;同花曲柳混交,效果好。混交造林不僅能減輕黃波蘿幼林的干梢現(xiàn)象,而且能培養(yǎng)良好干形和促進生長。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