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紅梅,鄭國斌
(定西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定西 743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疾病譜的變化,代謝綜合征(MS)發(fā)病率急劇升高。MS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壓、血糖和血脂異常等多種代謝成分異常聚集的病理狀態(tài),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最新統(tǒng)計顯示,成人MS患病率在我國已達11.6%~22.0%;而在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等特定人群中發(fā)病率竟達50%~80%[1]。MS的重要后果是心腦血管的損害,由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肥胖導致的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不全和外周動脈粥樣硬化引發(fā)的死亡率明顯升高。因此,提高對MS的認識并進行早期綜合干預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本文通過對定西市行政單位工作人員2012年健康體檢結果中MS患病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了解定西市干部群體MS患病情況及特點,為制定有效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資料來源于2012年定西市市直機關1899名干部健康體檢數據,其中男性1431人(75.36%),女性468人(24.64%),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1.50歲。
1.2.1 問卷調查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以面對面詢問方式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一般人口學資料、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健康狀況等。
1.2.2 體格檢查 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指標,并計算體重指數(BMI)。進行心電圖檢查、腹部臟器彩超檢查、胸部X線透視檢查等。
1.2.3 實驗室檢查 測定空腹血糖(FPG)、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尿酸(UA)。
MS診斷標準為具備以下3項或更多:(1)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2)血TG≥1.70mmol/L(150mg/dl)。(3)血HDL-C<1.04mmol/L(40mg/dl)。(4)血壓≥130/85 mmHg。(5)空腹血糖≥6.lmmol/L(110mg/dl)或糖負荷后2h血糖≥7.8mmol/L(140mg/dl)或有糖尿病史[1]。
根據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會診斷標準,1899例調查對象中MS患者377例,患病率為19.85%。其中男性322例,女性55例,患病率分別為22.50%和11.75%,男性明顯高于女性,且差異具有顯著性(χ2=25.610,P<0.01)。隨著年齡的增長,MS患病率升高,差異具有顯著性(χ2=80.314,P<0.01),具體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MS 患病情況比較
本次調查的1899人中,MS檢出情況為:腹型肥胖者479人,檢出率25.22%;血壓偏高或高血壓者659人,檢出率34.70%;TG升高者633人,檢出率33.33%;HDL-C偏低者319人,檢出率16.80%;空腹血糖偏高或糖尿病患者179人,檢出率9.43%,具體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各種代謝異常檢出情況[n(%)]
從表3可知本次調查的MS患者的主要組合癥候群為腹型肥胖、血壓偏高或高血壓、血脂異常,占49.07%。腹型肥胖者、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者是MS高發(fā)人群。
表3 調查對象MS 各組分組合檢出構成比(%)
從表4可知,飲酒可以使MS發(fā)病率升高,是MS的危險因素之一。而吸煙人群MS檢出率與不吸煙人群MS檢出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4 吸煙、飲酒與MS 患病關系[n(%)]
(1)MS是一組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臨床癥候群,本次調查發(fā)現,MS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這與國內相關報道一致[2]。這可能與男性參與社交活動多,吸煙、飲酒多,工作、生活壓力大等有關。所以行政單位工作人員應重視預防MS,尤其是青壯年男性。
(2)研究證實腰圍和BMI是胰島素抵抗的敏感指標,且后者又是正常高值血壓的影響因素,提示腹型肥胖與MS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3]。而腹型肥胖合并血脂異常與動脈血管彈性密切相關,血脂異常,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為主的MS是影響血管彈性的高危因素,腹型肥胖合并血脂異常的MS易出現早期血管病變,是引發(fā)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周圍血管病變的潛在危險因素[4]。而本次調查對象腹型肥胖者、血脂異常者患病率都較高,因此應高度重視干部群體腹型肥胖與血脂異常等問題,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生活行為指導,使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求其合理運動,及早干預腰圍和體重,糾正血脂異常,改善MS癥狀體征,防止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高干部群體的健康水平。
[1]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2]洪汝舟,陸林,楊永芳,等.云南省6 縣(區(qū))常住居民MS 患病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5):530-535.
[3]韓捷思,紀海泉,王悅,等.天津某郊區(qū)縣健康體檢人群MS 的患病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4):182-184.
[4]竇梅,馬愛國.胰島素抵抗主要原因及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9,36(3):17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