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家有一個燈籠協(xié)會,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都要舉行燈展。而每當(dāng)此時,各家各戶也都把自家的燈籠掛在自己的街門上方。一時間,村子里的大街上燈火通明,甚是好看。于是,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們從四面八方聚集來觀燈、猜謎語。此時,村子里走親的、觀燈的、賣小吃的、賣玩具的……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我愛觀燈,愛糊裱在燈外的五顏六色的彩紙,更愛看上邊所印的古裝戲圖和謎語。但是,最喜歡的還是騎在父親的脖子上吃著糖葫蘆,四處游走觀燈,那種居高臨下的愜意感真是無法形容。
父親是個棋迷。平日里,他忙于勞作,沒有時間下棋,每到正月閑暇時候,他就與幾個棋友擺開戰(zhàn)場,楚河漢界,夜以繼日地拼殺,甚是開心。
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我與父親的愛好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我要去觀觀燈,父親要去下棋。此時,父親總是對我好言相勸,言語近乎于乞求。而我一味固執(zhí),態(tài)度強硬,甚至趴在地上以哭鬧來要挾。每次的結(jié)果都是以父親的失敗而告終。觀燈時,我騎在父親的脖子上,興致勃勃的總看不夠。而父親則累得氣喘吁吁,催促著急于回家。我認(rèn)為父親是故意裝的,是不耐煩觀燈,想早點兒回家去下棋罷了,因此產(chǎn)生了對父親的長時間怨恨。
帶著這種怨恨,我慢慢長大后,到城市來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過自己多年的拼搏,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買了轎車,購了樓房,結(jié)了婚并生了子,在城市里安了家。這些年因為工作忙,很少回老家探望父母,父母也很少與我聯(lián)系和過問我在外打拼的情況。相比城市父母對孩子們的關(guān)心和幫助,我對父母的平庸和疏離感到悲哀,有了這種想法,對父母就越發(fā)疏遠(yuǎn)了。
這年正月十五晚上,市里在公園舉行燈展。六歲的兒子,扯著我的衣服,非得讓我陪著他去觀燈。禁不住兒子的央求,更是為了不讓兒子失望和悲傷,我驅(qū)車帶著兒子去了公園燈展處。拉著兒子隨著人流涌進了園內(nèi),里邊早已人滿為患。為了不使兒子走失,更是為了讓兒子能更好地觀賞花燈,我學(xué)著小時候父親的樣子讓兒子騎在我的脖子上。一開始,一股新鮮感支撐著我,倒不覺得怎樣,時間不長,我就腰酸臂疼腿抽筋地支持不住了,我提出要回家去。而此時,兒子正在興頭上,根本不答應(yīng)。無奈,我只得硬撐著。一個多小時后,我的腿疲乏難受得實在支持不住了,有一種要癱倒的感覺。
此情此景突然讓我想起了兒時父親馱著我觀燈的情景。父親在每年的正月里總是連續(xù)好多天,每天三四個小時馱著我觀燈,他吃苦受累的程度現(xiàn)在的我才能真正體會到??墒?,我反而還一直怨恨怪罪于他。真是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苦??!
想到這里,我含著眼淚,毅然決定:明天一早,攜帶全家回老家看望父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