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詩群(1)
漫游北國與南疆,閱盡風云光,歐亞拉美航,誰領(lǐng)唱聞捷徜徉。(幺篇換頭)壁舟靜軒,艾青其矯,還有個丁芒,山巔到汪洋,頌祖國宮商遠揚。
注(1)顧名思義,這個詩群作者走遍海內(nèi)外,充滿激情地在歌唱祖國的現(xiàn)實和世界的前景。這個詩群包括著名詩人艾青、徐遲、田間、蔡其矯、聞捷、戈壁舟、丁芒、方紀、孫靜軒等。他們的代表詩篇有:艾青的《雙尖山》《大西洋》和組詩《南美洲的旅行》,蔡其矯的《川江號子》《霧中漢水》,戈壁舟的《登臨集》和詩劇《山歌傳》,丁芒的詩集《歡樂的陽光》,孫靜軒的詩集《海洋抒情詩》,聞捷則行吟之聲遍布各地,從草原到海港,從革命老區(qū)到長江源頭,他的代表作有詩集《天山牧歌》、組詩《吐魯番情歌》和長篇敘事詩《復仇的火焰》。
軍旅詩群(2)
轉(zhuǎn)戰(zhàn)南北著軍裝,詩歌在槍膛,情盛氣昂昂,唱海岸也唱北疆。(幺篇換頭)八路戰(zhàn)士,解放軍行,放哨或站崗,總有美詩行,光彩似旭日閃光。
注(2)軍旅詩群,顧名思義是指軍隊詩人的創(chuàng)作現(xiàn)象,他們把“詩人”和“戰(zhàn)士”的角色和諧地溶合在一起,即某些研究者所說的“職業(yè)軍人的詩人”。他們有的參加過新四軍、八路軍,有的參加過解放軍。這個詩群包括很多詩人,比較成就大影響大的有:雁巽、韓笑,顧工,公劉(原名劉耿直、劉仁勇,筆名流螢、龍鳳兮)、李瑛、陳輝、魏巍、白樺(陳佑華)、高平、周良沛、化鐵(劉德馨)、未央(章開明)、張永枚(筆名黃桷樹)、胡昭、梁上泉、柯原等,其中以公劉、李瑛為代表。
“右派”詩群(3)
“出土文物”隱失埋,平反再歸來,歌唱笑口開,思辨語宏觀巧裁。(幺篇換頭)抒情敘事,不減當年,寓意巧安排,一曲樂天牌,使命感憑何細猜。
注(3)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批批老中青詩人先后在反右派、反右傾運動中隱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他們在撥亂反正中終于得以平反,歸來后重新創(chuàng)作。有的研究者評論者稱此詩群為“歸來者”詩群,我感到不夠明確明顯,為了直截了當和同情贊頌他們,我便直呼為“右派”詩群。而艾青同志曾以“出土文物”自況(詳見《艾青全集》第三卷455頁),形象而苦澀地道出了自己“歸來”的感受,就這四個字比他的詩作都要耐人尋味,流芳百世。這是一個成員龐雜的創(chuàng)作群體,包括有老一輩詩人艾青、蘇金傘、公木、青勃、呂劍、蔡其矯、張志民等,七月詩派的魯藜、鄒荻帆、彭燕郊、冀?jīng)P、綠原、曾卓、牛漢、徐放、羅洛等,九葉詩派的辛笛、陳敬容、杜運燮、唐湜、鄭敏、唐祈等,還有建國初期步入詩壇的中青年詩人梁南、丁芒、公劉、孔孚、白樺、岑琦、胡昭、孫靜軒、流沙河、邵燕祥、林希、昌耀、趙愷、任洪淵、彭浩蕩等。在創(chuàng)作上,他們的共同點是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能自覺地在創(chuàng)作中貫穿現(xiàn)實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