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護士要有飽滿的熱情,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及護患溝通能力,只有根據(jù)不同患兒的情況,選擇易穿刺的部位,采用有效合理的穿刺、送管、固定辦法,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采用正確的封管方式和護理方法,才能和順利完成輸液任務(wù),達成患兒家長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及信賴。
1護理體會
靜脈選擇粗、直、富有彈性,避開關(guān)節(jié)及靜脈瓣,頭皮靜脈可選擇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耳后靜脈,上肢前臂橈、尺靜脈,下肢內(nèi)踝大隱靜脈,足背靜脈等。
2穿刺方法
穿刺頭皮備皮范圍以6cm為直徑,剃凈毛發(fā),用75%酒精擦凈毛發(fā),用0.5%碘伏消毒2遍,其他部位也可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脫碘,或用0.5%碘伏消毒,消毒范圍以穿刺點為中心5~8cm。待干,在血管正上方右手持留置針15°~30°緩慢直刺血管,見回血壓低角度,再進針2~5mm,右手退針芯,左手將外套管全部推入靜脈或余0.5mm,退出針芯,貼上敷貼,再將敷貼上的小膠布貼在穿刺處敷貼上,用膠布交叉在針梗處,然后將延長管反折向上貼,為防留置針脫出可用膠布延針柄處繞頭、腳1~2w。
封管用0.9氯化鈉溶液5~10ml封管,8h 1次,頭皮針斜面在肝素帽內(nèi)均勻緩慢地推入1.5~2ml,左手同步將小夾子夾在延長管前端與留置針柄交接處,余0.5ml邊退邊推全部,拔出頭皮針完成封管至次日輸液。一般肝素帽及頭皮針的容量為0.6ml,以2~3ml封管液進行封管,已能有效地沖盡留置針內(nèi)殘留的藥物.每人一個頭皮針,防止交叉感染.
留置時間:時間短增加穿刺痛苦,造成留置針資源浪費,增加患兒家庭經(jīng)濟負擔.美國護理學會將保留的時間規(guī)定為3~5d,國內(nèi)有文獻報道,只有沒發(fā)生堵管和滲漏,留置7d完全可以的,留置9d則靜脈炎發(fā)生的機會多,一般不可取.敷貼一般更換2~3次/w,如有污染、出汗、氣泡等及時更換。
3常見問題及護理對策
①穿刺失敗主要原因是患兒血管情況及操作者經(jīng)驗。一般選擇血管不能太細,以免針尖進入血管,導管送入困難,應(yīng)選擇平直、彈性好的血管,穿刺前松動針芯,避免針芯和套管粘連,進針時速度宜慢,回血后再進針2~5mm,保證軟管也進入靜脈。②為防止留置針脫落及局部滲漏,穿刺后可用長膠布固定針尾,頭部可用膠布環(huán)形固定,備皮要剃干凈,敷貼不要貼在頭發(fā)上。③阻管 封管方法不正確,穿刺部位過度活動,回血多未及時處理,輸液時未及時推注肝素稀釋液或生理鹽水,推注的抗凝液量不足,推注速度太快等都可以發(fā)生阻管。因此封管液要達到2~3ml,推注速度要慢,邊推邊退針并慢慢拔出針頭,避免堵管發(fā)生。④靜脈炎常見有機械性、化學性、細菌性靜脈炎。所以要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先輸刺激性、高濃度的藥物,再輸非刺激性藥物后,可先用0.9氯化鈉溶液5~10ml沖管,再推注稀肝素鈉液封管。穿刺局部出現(xiàn)紅、腫、熱、痛,應(yīng)停止輸液,立即拔除留置針,局部用50%硫酸鎂或95%酒精濕敷。⑤血栓多發(fā)生在血流緩慢且血量豐富的靜脈竇附近,或高凝狀態(tài)的患兒,應(yīng)避免在靜脈竇附近輸液,不要過度活動,以免增加靜脈內(nèi)壓力。高凝狀態(tài)的患兒,用肝素帽封管時量要充分,一旦發(fā)生套管堵管,應(yīng)拔除重新穿刺,以防造成栓塞。
4護理體會
靜脈留置針是近年來在我國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護理技術(shù),它具有減少血管穿刺數(shù),減少液體外滲,對血管的刺激少,利于臨床用藥和緊急搶救/減輕兒科護士工作量,提高護理服務(wù)質(zhì)量和患者滿意度等優(yōu)點[1,2]。
參考文獻:
[1]肖金平,陳志奇,肖清秋.腫瘤患者使用淺靜脈套管針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0,15(7):420-421.
[2]路必瓊,劉惠鳳,蔡偉文,等.老年患者使用淺靜脈留置針的血管選擇[J].護理學雜志,2003,18(2):91-92.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