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引導對肝功能異常患者的肝臟病變穿刺活檢臨床價值。方法 對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消化科11例肝功能異?;颊邽槊鞔_原因進行超聲引導下肝臟病變穿刺活檢,并對其臨床資料及病理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1例患者均明確診斷,其中1例發(fā)生肝動靜脈膽管瘺,進行了介入封堵。結論 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結合病理對肝功能異?;颊咴\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肝功能異常;肝臟病變
目前肝病的發(fā)病率仍較高,在臨床工作中,筆者常遇到部分肝功能異常病患原因不清,影響診療及預后,而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被認為是對肝病診斷的金標準[1],本文對2006年1月~2010年1月筆者在消化科完成的11例肝功能異?;颊吒未┐袒顧z的臨床資料及病理結果,結合相關文獻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4例,女7例;年齡30~66歲,平均(48±12)歲;其中黃疸4例,ALT和/或AST >40U/L,血γ-GT:16-2660U/L,ALP:53~1295U/L,1例血清鐵蛋白802ng/ml,4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1例有飲酒史,1例為肝移植捐肝者術前評估,1例車禍傷后超聲發(fā)現(xiàn)肝臟巨大囊性病變,1例肝大病因不明,1例超聲發(fā)現(xiàn)肝臟有結節(jié)樣改變;病前均無輸血及血制品史,丙肝抗體均為陰性。
1.2方法
1.2.1肝組織病理檢查 完成術前檢查及手術知情同意書簽字,超聲引導下采用美國COOK或BARD一次性肝穿刺活檢針進行肝臟組織取材,每例取肝組織兩條,肝組織長約0.8~1.4cm,10%甲醛固定,常規(guī)切片、染色,部分特殊染色(如剛果紅染色),本院及昆明醫(y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醫(yī)師閱片診斷。
1.2.2 肝組織病理 慢性肝炎病理診斷依據(jù)按2000年西安全國肝臟病會議通過的慢性肝炎組織學分期、分級診斷標準[2]。
1.2.3 數(shù)據(jù)處理 部分數(shù)據(jù)使用均數(shù)表達。
2結果
2.1疾病譜(spectrum of disease),見表1。
2.2病理圖片,見圖1,圖2。
3討論
此11例患者均為肝功能異常者,經(jīng)超聲引導下進行肝臟組織穿刺病理檢查,明確診斷。超聲引導下穿刺檢查簡便,患者一般容易接受,是不明原因肝病診斷的金標準,對指導治療及評估預后有重要臨床價值。其中1例肝淀粉樣變患者,肝腎功能均異常,而其胃、結腸鏡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粘膜明顯異常,其他部位亦未發(fā)現(xiàn)有通過活檢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的異常,故行肝穿刺,進行特異性的組織剛果紅染色,明確了診斷,而淀粉樣變是一種預后極差的疾病,中位生存期僅為13.2月,此患者生存期亦短,詳見相關病例及報導[3,4]。1例女性患者,原發(fā)病診斷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在激素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肝功能明顯異常,而水腫治療效果不佳,故行肝穿刺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為自身免疫性肝炎(G2S2),非肝硬化,有力地指導了激素治療,有文獻報道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常合并有肝大,4.4%的患者合并有嚴重肝損傷、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或PBC[5]。因此,肝穿刺病理檢查結合多因素分析對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常的肝病診斷準確性高,可作為臨床首選方法。
其次,肝穿刺的主要并發(fā)癥及可致死性的并發(fā)癥是出血,術者應高度重視操作的規(guī)范性。其中1例女性肝功能異常患者,ALP及γ-GT增高,行肝穿刺活檢,術者進針順利,但患者未屏住呼吸,穿刺后筆者肉眼觀察肝組織,發(fā)現(xiàn)其中一條有管狀結構,囑嚴密觀察,術后3d患者出現(xiàn)腹痛、便血,血色素迅速下降至63g/L,行CT及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膽囊積血,及肝動脈膽管瘺,急行選擇性肝動脈造影,發(fā)現(xiàn)肝動靜脈膽管瘺,膽道出血,放置彈簧圈封堵瘺道成功,病理診斷為自身免疫性肝炎(G3,S2-3)合并PBC可能,予輸血、熊去氧膽酸膠囊口服好轉出院,隨訪至今。使用超聲引導可成功避開大血管,但在穿刺過程中,術者應與超聲醫(yī)師密切配合,注意力集中,避免穿通動脈及其他管腔,另外尚需注意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計數(shù),可有效避免發(fā)生出血的嚴重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周艷賢,馮卉,董政,等.肝硬化患者結節(jié)性質(zhì)的超聲影像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0,26(1):42-43.
[2]中華肝臟病學會肝纖維化學組,肝纖維化診斷及療效評估共識[J].藥品評價,2007,4(4):265-266.
[3]曹麗玲,趙斌,賴葦,等.系統(tǒng)性淀粉樣變肝功能損害1例[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18(1):71.
[4]張進安,肖婉俠,董濟民,等.原發(fā)性系統(tǒng)性淀粉樣變24例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28):391-392.
[5]Abraham S, Begum S, Isenberg D. Hepatic manifestations of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Ann Rheum Dis,2004,63:123-129.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