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酒
在古代,“酋長”的“酋”字當(dāng)“酒”字講。這個“酋”字沒有水,只有從酒瓶中冒出來的酒香氣,所以我說,“酋”字更比“酒”字香。
《說文解字》曰:“酋,繹酒也。從酉,水半見于上。”清人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時也說,“繹酒”就是“日久之酒”。可見“酋”就是“陳酒”的意思。
甲骨文的“酋”字,是個會意字,下面是一個盛酒的大壇子,上面“三豎”代表酒壇里冒出來的酒香氣?!秴问洗呵铩ぶ俣罚骸澳嗣笄?,秫稻必齊,曲蘗必時?!薄赌印罚骸皨D人以為舂酋?!边@里的“酋”都是“酒”的意思,與“酋長”沒有絲毫關(guān)系。
從“酋”的會意性上我們可以看出,酒與盛酒的容器密切相關(guān)。如今,與“酒”有關(guān)的漢字還都帶有代表酒壇子的“酉”字,造酒叫“釀”;賣酒叫“酤”;斟酒叫“酢”;進(jìn)酒叫“酬”;薄酒叫“醨”;厚酒叫“醹”;濾酒叫“釃”;美酒叫“醑”;賜酒叫“酺”等等。就連配合的“配”字,當(dāng)初也是為了調(diào)配酒而造的。
沒有這些可以密封的酒壇子“酉”,就沒有香氣襲人的美酒供大家品嘗。所以說,“酋”字才是真酒,不用在媒體上做廣告,那冒出的香氣就是好酒最有效的商標(biāo)。
好東西最容易被人借用,再加上“大酋”是指專管賣酒的官吏,《說文解字》曰:“大酋,掌酒官也。”“酋”字被部落首領(lǐng)借走戴在自己的頭上,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卉服之酋?!弊笏肌秴嵌假x》:“儋耳、黑齒之酋?!币约拔奶煜椤吨改箱浐笮颉分械摹岸F酋名”,“詆大酋當(dāng)死”,“與貴酋處二十日”等等,這里的“酋”就不是“酒”的意思,而是“酋長”“頭領(lǐng)”的意思了。
“酋”字作官銜用了,總得有個字來代表“酒”呀,人們便在代表酒壇子的“酉”字旁邊加上三點(diǎn)水,于是,“酒”字便由頭上的香氣變成身邊的水珠了。本來“酉”字里面已經(jīng)有了該有的水,即“從酉,水半見于上”,如今又給它加上多余的水,這讓那些不法分子受到了啟發(fā),動了歪腦筋,把已經(jīng)釀好的酒再加點(diǎn)水,這樣便出現(xiàn)了大量的假酒。這也許就是人類勾兌假酒的開始吧。
二 菜
如今的菜,雞魚肉蛋,倭瓜葫蘆,都包括在內(nèi)。上街買“菜”也好,酒店點(diǎn)“菜”也罷,“菜”早就既包括素,也包括葷了。但在古代,“菜”只有蔬菜之義,一點(diǎn)也沒有葷味。那么,“菜”是何時有了葷意的呢?
《說文》曰:“菜,草之可食者?!薄缎栄拧V物》也說:“菜,謂之蔬。”《荀子·富國》記載:“古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也記載:“孫叔敖相楚,棧餅菜羹?!边@里的“菜”都是青菜、蔬菜之義,沒有一點(diǎn)肉味。先人們開始以菜充饑,是不得已而為之?!皣L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也是饑餓所迫。我國三年困難時期,由于糧食短缺,草根樹皮都吃光,更是如此。《內(nèi)經(jīng)》說“五菜充饑”,早已解決溫飽問題的今天按營養(yǎng)學(xué)解釋,并無不妥??磥恚安恕弊肿钅芙忉屩腥A飲食文化的博大內(nèi)涵和曲折歷史?,F(xiàn)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談到蔬菜的原產(chǎn)地首推中國,是有科學(xué)依據(jù)的。
“菜”義的擴(kuò)大,與葷菜的價(jià)賤密切相關(guān)。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說葷菜的由來與東南沿海漁民有關(guān),那時候蚌肉“賤之如菜”。杜甫也有描寫江邊漁民生活的詩句:“異俗吁可怪,斯人難并居。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濒~比蔬菜更便宜,當(dāng)然“以魚為蔬”了。但這時并未將魚歸入“菜”中,正像北宋趙與時《賓退錄》中說的一樣,“《靖洲圖經(jīng)》載,其俗居喪不食酒肉……而以魚為蔬。今湖北多然,謂之魚菜?!钡搅四纤危趾樵凇渡郊仪骞分袑Α熬浦蟛恕币舶l(fā)出質(zhì)疑聲,“非菜也,純以酒煮鯽魚也。以魚名菜,竊嘗疑之?!边@種質(zhì)疑,在《七修類稿》中同樣存在,“杭人食蚌肉,謂之淡菜,予嘗思之,命名不通”。這說明在明代以前,把魚、肉叫“菜”,還是行不通的。把葷素都稱為“菜”,應(yīng)該源于清代的《隨園食單》中,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道:“滿菜多燒煮,漢菜多羹湯,均自幼習(xí)之。”這里的“菜”已經(jīng)既包括素,又包括葷了。從此,“菜”的范圍才真正擴(kuò)大起來,既有了內(nèi)涵也有了外延。
從單一的蔬菜到含有肉肴的“菜”,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在這個“菜”意擴(kuò)大的過程中,魚、肉等葷菜價(jià)格低于蔬菜價(jià)格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插 圖: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