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城市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觀,它的尺度,兩側建筑物的體量與風格,色彩各異的廣告和標牌,獨具特色的綠化、小品、設施,穿梭來往的車流、漫步的行人…這些情景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本文從車行道路和步行道路兩個方面去探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和借鑒。
一、城市道路景觀現狀
1.由于歷史原因,老城區(qū)缺少規(guī)劃,道路狹窄,路面質量差,設施差,綠化少。新城區(qū)發(fā)展迅速,路網形成后,道路綠化及附屬設施遲遲不到位。
2.設計形式單調且過于封閉。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沒有創(chuàng)新,缺乏生機與活力。分車帶兩側欄桿過高,顯得道路擁擠,影響市容。
3.建設缺乏計劃性,工期要求緊。一般工程剛起動就一直趕進度,造成邊設計邊施工,致使設計師相互抄襲,設計雷同,工程施工粗糙,質量差,出不了精品。
4.片面強調綠化,忽視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樹型不緊湊的灌木,影響步行或騎車;在較窄的分車帶上密植大量的喬灌木,阻擋了行車視線。
5.設計與施工的脫節(jié)。一個優(yōu)秀的作品必然是圖紙設計與施工密切配合的結果。設計師都需要親臨指導,如果沒有景觀設計師的現場把關,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6.道路綠化中存在著植物種類偏少,常綠與落葉樹種搭配比例不當。
二、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原則
1.安全性
道路景觀化的前提是保證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證交通安全,不管城市道路本身多么優(yōu)美都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保證安全是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基礎和前提。
2.舒適性
舒適是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司機在行車過程中的感受與道路景觀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道路應該為司機行人提供既有趣又舒適的行車環(huán)境,而要做到這一點,主要依靠道路及景觀工程師的精心設計和市政專業(yè)施工隊伍。
3.協(xié)調性
道路線形應與周圍景觀互相協(xié)調,道路在線形設計時應綜合考慮當地的地理、歷史及人造景觀,使道路在具有安全,快速通行能力的同時,還應具有賞心悅目的的周圍景觀,給使用者提供視覺上的舒適感。使道路與周邊環(huán)境達到最佳的協(xié)調,形成道路沿線動態(tài)的風景線。
4.統(tǒng)一性
道路的景觀應設計強調統(tǒng)一,但不是千篇一律,沒有區(qū)別,而是要在統(tǒng)一的主題下表現出各自的特色和韻味,否則沿途景觀就可能會因單調而使司機注意力遲鈍,適當的變化如建筑物的風格、造型、色彩,以及線形的彎曲、起伏等,都會使司機在行車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觀富有節(jié)律感、多變性,產生愉悅的心理,達到消除疲勞,提高行車安全的目的。所以,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一定要在統(tǒng)一的主題下,在統(tǒng)一中變化,在變化中統(tǒng)一,做到一路一特色,又不是雜亂無序。這就是道路景觀的空間連貫性和景觀特異性。
5.整體性
城市道路是一個有機整體,在景觀設計時既要注意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xié)調,使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又要注意與地形、環(huán)境的外部相協(xié)調。城市道路景觀要體現城市的形象和個性,避免割斷生態(tài)環(huán)境空間或視覺景觀空間。要統(tǒng)一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沿途景點、附屬設施以及綠化植物要有統(tǒng)一性和連續(xù)性,避免相互獨立,缺乏整體協(xié)調性,避免其成為片段的堆砌和拼湊。
6.特異性
城市景觀環(huán)境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也為城市建立獨特的個性奠定了基礎。城市道路景觀要與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相協(xié)調,展現出當地的文化內涵與韻味。盡量避免破壞自然環(huán)境和原有風景,保護各種動植物和名勝古跡。必要時可修改道路設計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風景。需要探尋傳統(tǒng)文化中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形式與風格,塑造新的形式,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體現城市特點。
三、城市道路景觀的設計方法
不同的道路在城市生活、生產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籠統(tǒng)地研究城市道路景觀問題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因此,我們需要將城市道路進行分類,以便研究得更深入。
城市道路的景觀設置需與道路等級、類別及形式相結合。城市道路按在道路網中的地位及交通功能分可分為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道路從景觀特征的角度可劃分為城市交通性道路,城市生活性道路和城市步行商業(yè)道路。不同類型道路因使用方式與使用對象之間的差異,在景觀設計的側重與手法的運用上也應各不相同,因此城市道路規(guī)劃時要結合道路的景觀要求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考慮道路使用者的行為規(guī)律與視覺特性,道路上的人流,車流都是在動態(tài)過程中觀賞街景,又由于各自交通目的(上班,購物,旅游等)和交通手段(步行,騎自行車,乘公交車等)不同,產生不同的行為規(guī)律和視覺特征,要以人為本,精心組織。城市道路景觀考慮時首先要進行形象定位:包括城市精神、市民行為準則、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等,從中形成城市道路景觀理念。
1.城市道路綠化
城市道路景觀首先體現在道路的綠化,道路綠地的帶狀或塊狀綠化的可以使城市綠地連成一個整體,可以美化街景,襯托和改善城市面貌。綠化在視覺上能給人以柔和安靜感,點綴著城市的道路環(huán)境,它們以不同的形狀,色彩和姿態(tài)吸引著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觀賞性,豐富了城市景觀。同時,道路綠地有改善城市環(huán)境,凈化空氣,防減噪聲及調節(jié)氣候等功能,遮蔭,降溫效果顯著。道路綠化結合道路斷面形式,可采用草坪、綠籬、花壇、行道樹等多種形式。道路樹木的種植間距不應對行人或行駛中的車輛造成視線上的障礙,在品種搭配上,應充分考慮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的景觀效果。
近年來,以美化家園,改善城市形象,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目的的城市建設蓬勃發(fā)展,道路綠化已不僅僅是道路紅線內的綠化,道路兩側的大面積綠化地塊已與道路融為一休,成為城市道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2.城市道路硬質景觀
城市道路硬質景觀內容包括步行環(huán)境(含地面鋪裝、踏步、坡道、擋土墻、圍欄、欄桿、墻及屏障)、景觀設施(含照明、座椅、垃圾箱、雕塑小品、電話亭、信息標志、護柱、種植容器、自行車停車場)、車輛環(huán)境三大部分。
硬質景觀要同時具有實用性和裝飾性。要在能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成為人們休憩觀賞美景的對象。因此鋪裝材料材質的選擇、色彩的設計要能夠結合道路的特點,強化道路的景觀形象,要合理運用和搭配材質。使之加強城市道路的裝飾性,又具有良好的視覺誘導性。
3.城市道路亮化
城市道路亮化是區(qū)別于公路以及其它道路的一大特色,道路亮化已不僅僅是交通照明,燈具造型所傳達的信息是景觀理念表達的另一重要方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夜景觀其燈光、燈色不僅有軟質景觀特點,其燈具還是路面重要的硬質景觀構成,如具有地域風格的燈具造型,可反映城市對特色文化的追求。無論是觀賞型的燈具如路燈,還是隱蔽型的,如泛光燈均應在道路設計之始通盤考慮,并與道路線形、綠化、鋪裝等成為一整體,以免完成后各種燈具及亮化后。
城市道路亮化要適度、和諧,對交通流要起到引導作用。不少城市道路夜晚或光照如白晝,或光源多而雜,或五顏六色,這不僅影響了交通視線,造成的安全隱患,還消蝕了城市道路鮮明的線條,浪費了能源。
總之,城市道路景觀是城市道路規(guī)劃與設計的重要內容,應貫穿于城市道路建設與運營管理的全過程中。道路景觀要突出城市特色,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以人為本,將綠化、建筑、雕塑小品、道路鋪地、市政設施等方面空間組全。使城市道路成為城市中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道路景觀設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2]《城市道路景觀規(guī)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3]《景觀設計學》.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