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小兒腎病綜合征蛋白和脂類測定的臨床意義。方法選擇確診為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78例,測定血脂、載脂蛋白、總蛋白、清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蛋白,并用統(tǒng)計學方法分析。結(jié)果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尿蛋白定量(每L)尿中檢出量分別是對照組的2500-3000倍和100倍;TG、TCHO、LDL-C、HDL-C、Apo AI、Apo B結(jié)果明顯增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小兒腎病綜合征患兒高脂血癥、高載脂蛋白血癥與高凝狀態(tài)、促發(fā)高血壓病及腎小球變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而血液中清蛋白的大量排出,標志著腎小球過濾屏障受損,導致腎臟病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腎病綜合征;低蛋白血癥;脂類代謝紊亂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975-01
是由多種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導致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強,大量蛋白質(zhì)從尿中丟失,引起低蛋白血癥,是該病的重要特征;NS的又一特征是高脂蛋白血癥和脂類代謝紊亂,導致腎小球硬化及動脈粥樣硬化,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后影響較大。本文通過檢測78例NS患兒血液脂類、總蛋白和清蛋白、尿素和肌酐、尿蛋白定量和尿β2-微蛋白的濃度,探討檢測結(jié)果與NS大發(fā)展與轉(zhuǎn)歸的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間我院住院患兒確診為NS78例,診斷方案均符合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癥診斷與分型標準[1]。男51例,女27例,年齡為(3.5±1.7)歲,正常對照組為42例,屬體檢健康兒童,年齡為(3.7±1.8)歲,NS患兒與對照組在年齡、性別、體重及身高等自然條件方面比較基本一致。
1.2方法被觀察對象于早晨采集空腹肘部靜脈血4ml,分離血清,再收集患兒尿液5ml。血清用于檢測甘油三酯(TG,酶法)、總膽固醇(TCHO,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酶法)、載脂蛋白B(Apo B,免疫比濁法),載脂蛋白AI(Apo AI,免疫比濁法),總蛋白(TP,雙縮脲法),清蛋白(Alb,溴甲酚綠法)的測定。尿液用于檢測β2-微球蛋白(化學發(fā)光法)和尿蛋白定量(溴甲酚綠法)。檢測儀器為日本東芝TBA-120FR全自動生化檢測儀和意大利產(chǎn)化學發(fā)光儀(MAGLUMI 2000)。試劑由上海復星長征公司和深圳高科技生物試劑公司提供。
1.3統(tǒng)計學處理檢驗結(jié)果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程序分析,技術結(jié)果資料以均值±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顯著表示。2結(jié)果
2.1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檢測血脂和載脂蛋白,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含量、尿素和肌酐、尿蛋白定量和β2-微球蛋白結(jié)果及對照組相應項目,見表1、表2。
表1NS患兒血脂和載脂蛋白檢測結(jié)果比較(χ±s)
組別1n1TGmmol/L1TCHOmmol/L1LDL-Cmmol/L1HDL-Cmmol/L1Apo AIg/L1Apo Bg/LNS組17812.38±0.9416.93±2.1815.57±2.1911.96±0.4112.63±0.5611.84±0.83對照組14811.08±0.3513.14±1.2611.94±0.5111.12±0.2711.29±0.310.52±0.14VS對照組比較△P<0.05。
表2NS患兒血清清蛋白、尿素、肌酐和尿蛋白定量檢測結(jié)果比較
組別1n1總蛋白g/L1清蛋白g/L1尿素mmol/L1肌酐umol/L1尿β2-MGug/mL1尿蛋白定量g/LNS組178160.53±5.14128.61±9.42112.34±2.981128.51±23.741160.21±1.7513.36±1.6對照組142172.65±4.38145.74±7.2115.46±2.06143.81±21.2511.58±0.4110.092±0.015VS對照組比較△P<0.05,※P<0.01。
3討論
小兒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腎小球病變引起的臨床綜合癥候群,病程長,遷延不愈。其特點為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致血液膠體物質(zhì)減少,血漿滲透壓改變,腎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炎癥與滲出,代謝性毒物增加,全身伴有明顯水腫,合并高血壓或持續(xù)性腎功能損傷。NS占腎病綜合征70%-80%,兒童以微小病變腎病為多[2]。表1結(jié)果顯示,患兒TG、TCHO、LDL-C、HDL-C、Apo AI、Apo B結(jié)果明顯增多。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高脂血癥、高載脂蛋白血癥與高凝狀態(tài)、促發(fā)高血壓病及腎小球變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對NS患兒的預后不利,當采取積極治療后,血脂類檢測結(jié)果呈下降趨勢則是疾病好轉(zhuǎn)的客觀依據(jù)。
資料分析認為,主動預防和積極治療急性或慢性腎病,從小兒時期予以重視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者認為,CKD治療的最佳時機是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長期追蹤觀察,特別是兒童時期。預防與治療必須堅持終身的全面的監(jiān)測,經(jīng)常檢測常規(guī)尿蛋白是早期發(fā)現(xiàn)腎?。ú徽摷毙曰蚵裕┳罨尽⒆詈唵蔚臋z測方法。倘若在尿常規(guī)未發(fā)現(xiàn)蛋白而又非常可疑有腎臟病的可能性時,可進一步檢測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能比較好地表達腎臟功能或排除CKD的可能性。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腎臟病學組.小兒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診斷及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12):746-749.
[2]王鴻利,朱明德,王同明,主編.臨床醫(yī)學與檢驗診斷[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