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臨床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對照組只實行一般的常規(guī)護理。比較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平均住院天數、費用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費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就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中的實施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不但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對疾病的認知度,而且縮短了患者住院天數,減少了患者醫(yī)療費用,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由此而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10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713-01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指責任護士在患者住院期間,以時間為橫軸,以住院期間的護理措施為縱軸,在一定的時間執(zhí)行相應的護理計劃的護理模式[1]。臨床護理路徑自80年代中期在美國和英國開始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科學的、高效的、便捷的、實用的醫(yī)療護理模式,現已在我國臨床治療領域廣泛實施。該模式的實施可以增加醫(yī)患、護患感情,使患者對治療護理的滿意度提高,主動參與護理過程,與護理人員形成良好的溝通。因此在當今的護理過程中,尤其是手術患者的護理中,該護理模式成為不可或缺的護理方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1]。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對我院外科收治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并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比較,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120例。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齡18-81歲,平均年齡(48.2±9.8)歲;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24例,初中及高中50例,中專及以上46例;其中膽囊炎49例,膽結石45例,膽囊息肉26例。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0例。入院患者排除未手術、術中轉開腹、術后嚴重并發(fā)癥等復雜病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施以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則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為住院患者進行護理。①準備階段: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由院長、醫(yī)政科長、科主任、專職醫(yī)生、護士長及責任護士組成,確定臨床路徑評價指標,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②執(zhí)行階段:責任護士按照臨床護理路徑開展護理工作,完成相應的護理計劃?;颊呷朐汉蠹催M入臨床路徑,實施標準化的治療與護理,進入臨床路徑的患者預期住院6天,根據路徑為患者實施各種護理計劃。③評價階段:出院后有臨床路徑管路小組收集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做全面效果評價,提出整改方案[3]。
1.3觀察指標根據住院觀察及對病例回顧性分析進行評價,比較2組患者的住院天數、費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數據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臨床路徑作為全新的臨床醫(yī)療護理服務模式,可以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規(guī)范醫(yī)護人員的醫(yī)療行為,優(yōu)化服務流程,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滿足患者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轉歸過程中的健康需求,彌補了我國現階段衛(wèi)生服務力量不足的缺陷[4-5]。
在臨床實踐中,將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實施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由于實施標準化流程,使責任護士對患者的護理更加有計劃性和預見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提前制定相關的人性化護理計劃,制定成表,并按照計劃認真實施,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更正或改進,通過護士的介紹,使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護理模式之中,能知曉每天的護理進程,參與護理計劃,自我意識增強,有效提高了醫(yī)療服務質量,提升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滿足了患者的知情權[6],促進了患者的康復,使護患關系更加和諧,避免了醫(yī)患糾紛[7]。此外,臨床護理路徑還能減少護理文書書寫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從制度流程上保證了護理質量不斷提升,真正實現了“把護士還給患者”,“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宗旨。
本文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運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我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60例患者實施護理,并與僅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進行住院時間、費用、滿意度、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平均住院費用較對照組明顯減少,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按照臨床護理管理路徑模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醫(yī)療服務,不僅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和對疾病的認知度,而且縮短了患者住院天數,減少了患者醫(yī)療費用,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由此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臨床推廣。參考文獻
[1]EsteveM.Impact of a clinical pathway foy stroke patients[J].Gac Sanit,2004,18(3):197-204.
[2]劉傳榮,孫蘭美.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4):164.
[3]趙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實施護理路徑的應用體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31):123.
[4]鐘美興,謝紅英,曾琳,等.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9):63-65.
[5]孫莉,姜麗華,李曉艷,等.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8):9-11.
[6]方麗珍.臨床路徑-全新的臨床護理服務模式[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5-36.
[7]袁劍云,英立平.臨床路徑實施手冊[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51.